APP下载

广州市花卉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机理及高质量发展战略探析

2023-10-16陈翠兰

南方农业 2023年13期
关键词:花卉广州发展

陈翠兰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农村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41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在农村”,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花卉产业兼具生态、社会、经济三重效益,是具有巨大市场潜力和市场需求的新兴产业[1],是富民增收的“美丽”产业,也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2]。近20 年,世界花卉产业的年产值增速在10%以上,远超世界经济发展的平均增长速率;中国的花卉产业年产值增速更是保持在20%以上[3]。包括广州在内的国内多个城市选取高技术、高产值、高效益的花卉产业作为特色产业大力发展,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积极探索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学者们越来越重视对花卉产业的研究,花卉产业发展的现状、花卉种类、市场占有率、存在问题、未来发展趋势等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如蔡萌等(2015)[4]、刘晓珂等(2016)[5]、刘昕等(2021)[6]的研究。关于花卉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和发展战略的研究近年逐渐增多,Van 等(1998)首先建立了国际视野,讨论了花卉产业在南非经济中的贡献,得出组织政府计划以协助私营部门扩展该行业将是重要的[7]。Gebreeyesus(2012)研究强调了政府与私营部门之间共同愿景和良好关系对这一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性[8]。马锦义等(2000)对现代花卉产业基地进行相关的研究,得出基地建设与发展是花卉产业化和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的重要环节[9]。丁旭等(2018)对“+互联网”在花卉产业链中的作用进行研究,得出“+互联网”有效优化了鲜花业的供需侧结构,并建议对生产者、消费者、经销商各自制定具体措施,有效利用“鲜花业+网络”营销模式,产生更大的市场效果[10]。曾梅娇等(2018)指出,将文化创新思想运用到中国花卉业物流、市场营销和产业制造等环节,将有助于在改善中国国内花卉市场同质性状况的同时,合理调整中国花卉业的内部结构、扩大产业发展空间,为中国鲜花业的转型发展提供新机遇[11]。张启翔(2015)对进入调整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的花卉产业进行研究,得出必须把握发展机遇,走特色发展和创新发展之路的结论[12]。

具体到对某区域的花卉产业研究,樊晓翠(2019)对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花卉产业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得出建立地域品牌优势、依托花卉苗木产业打造集观光、度假、娱乐一体的文化产业融合体,建立北方花卉苗木集散地是主要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建议[13]。崔哲等(2019)以青州市136 个花卉种植园区为研究对象,应用空间集中度指数、平均最近邻分析和AHP 层次分析法进行测度和分析,得出青州市花卉产业空间布局模式为凝聚式,产业空间集聚趋势明显,在13项布局影响因素中政府政策排名第一,其次为龙头企业的影响[14]。文金婷(2022)对河南花卉产业产值影响因素的关联度进行计算,得出市场需求是推动花卉产值增长最主要的因素,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小微型花卉企业比例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5]。黄红星等(2016)分析广东花卉行业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建议加速花卉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工厂化、设施化生产,着力提升花卉品种创新能力,发展花卉电商、完善专业物流体系,建立花卉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加强花卉文化的宣传推广[16]。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学者们对花卉产业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关于发展影响因素和发展战略对策的研究近年逐渐增多,其中不乏创新性和应用性价值的研究,为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参考。但具体到某地区的研究仍不多,而且各地区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尽相同,花卉产业的发展情况也各异,不能照搬其他城市的做法。本研究将以有“花城”美誉的广州为研究对象,按照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之一的发展要求,结合广州作为我国花卉主产区之一,具有全国花卉产品重要集散地和进口花卉的调运中心的发展优势,研究特大城市广州如何推进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乡村振兴,引领都市现代农业发展。

1 广州花卉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机理

1.1 发展花卉产业有助于都市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花卉产业是现代都市农业的新增长点,单位土地产值高、效益好,以2020年为例,广州花卉种植面积2.449 万hm2,总产值57.08 亿元;农业种植面积(农作物和水果)共28.551 万hm2,农业总产值278.55 亿元,即广州花卉以占用农业用地不到一成(8.58%)的面积,产生近四分之一(23.31%)的产值[17]。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日益增长,花卉的需求量也相应增加,市场前景广阔。因而,在广州土地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在确保粮食供应安全的前提下,发展花卉产业是促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提高农业价值和效益的需要。

1.2 发展花卉产业有助于拓展农民增收渠道

发展花卉产业可以有效吸纳农村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实现共同富裕。2021 年,广州市从化区通过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农业龙头企业骨干、农业社会化服务能手等,带动农民约3.8 万人参与花卉企业务工、花卉种植、花卉销售、花卉相关休闲观光及餐饮等产业发展,构建了与农民紧密联结的利益机制。与此同时,依托花卉产业园建设,广州打造了多个国家AAA 级旅游景区、省级特色小镇等网红打卡点,花旅融合项目渐成时尚,带动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乡村旅游迅速发展。2021 年,从化花卉产业园区接待游客超500 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8 亿元,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1.3 发展花卉产业有助于建设美丽生态城乡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城乡居民对园林美化、绿化的需求不断增长,广州不遗余力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设市民游客所期待的美丽花城。“十三五”期间,广州种植主题花树40 万株,常年重要道路花卉布置保持2.4 万m2,新增森林公园19个、湿地公园13个、口袋公园150个、森林碳汇1.67万hm2,创建森林小镇12个,建成绿道800 km、生态景观林带728 km,乡村绿化美化506 条[18]。按照《广州市园林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广州提出力争到2025 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6%,接入绿道、碧道、慢行道等的公园数量占公园总数量的70%,基本建成具有经典魅力和时代活力的花园城市。苗木花卉是绿化美化环境的基础条件,发展花卉产业对于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是构建宜居宜游宜业生态城市的重要支撑。

1.4 发展花卉产业有助于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广州被誉为“花城”,广州人种花、赏花、爱花的历史悠久,据考古学证实,始自西汉,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广州人对花的情感与岭南的文化习俗相结合,逐渐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岭南花文化,其中“迎春花市”更是闻名海内外,年末“行花街”传统习俗一直延续至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花卉逐渐成为广州市民日常文化消费的重要内容,是情感表达和各种节日不可或缺的礼物,寄托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发展花卉产业,不但让市民爱花情结有所依托,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有利于彰显广州花城魅力,传承花城文化内涵,提高“花城”品牌影响力。

2 广州花卉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基础

2.1 花卉产业渐成规模,区域集群显现

2021 年,广州全市花卉种植面积约2.263 万hm2,花卉总产值达66.98 亿元[19],同比增速27%,约占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的12.16%,是我国花卉的主产区之一。花卉生产逐渐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迈进,形成北部从化的红掌、盆栽植物基地,中部白云、花都的精品盆花及出口盆景基地,南部番禺与南沙的观叶植物和绿化苗木生产供应中心,西部荔湾的广州花卉博览园、广州市花卉交易中心、岭南花卉市场等花卉流通交易中心,东部黄埔、增城的宿根球根花卉和乡土苗木基地,逐渐显示出区域优势和集群优势。其中,从化花卉产业园成为广州市目前唯一通过认定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2.2 科技驱动日益显现,特色花卉优势明显

科技创新赋能花卉产业,成为推动广州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广州拥有蝴蝶兰种质资源库、红掌种质资源库、观赏凤梨种质资源库和国家唯一的天南星科花卉种质资源库等,育成“小娇”“朝天娇”“福星”等深受市场欢迎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红掌花卉新品种达30个,居全国首位,其中“小娇”红掌荣获2020 年度全国盆栽花卉“金花奖”,一年种苗的生产量超过300 万株,已经完全可以替代相关进口产品。本地生产的白掌花卉种苗,占全国的60%。广州还研究并制定了红掌新品种产业化技术体系,红掌种苗和盆花生产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优质种苗进口替代率达70%,新技术市场占有率达90%[20]。

2.3 市场体系逐步完善,行业影响力较大

广州已形成发达的花卉流通网络,以广州为主的广东省花卉年交易额达到8 亿元,约占全国的五分之一[21],是全国花卉产品重要集散地和进口花卉的调运中心。广州拥有6 个大型花卉市场,花卉交易业务辐射全国各地乃至海外,是花卉电商的货源集中采购地,其中90%以上小盆栽植物通过网络平台、订单销往全国各地。广州花卉电商也取得长足发展,广州积极发挥线上线下营销基础扎实的优势,引进淘宝、天猫、京东、阿里巴巴等知名电商交易平台,已建成电商运营及孵化中心,网络销售订单与物流系统形成体系,通过“电商+订单”和“互联网+物流服务”等运营模式,实现各品类花材、园艺一站式采购。花卉的广州价格同样影响海内外,小盆栽产量占了全国的60%~70%,在行业内起到引领作用,花卉价格是全国市场的标杆,形成了一定的行业话语权和影响力。

2.4 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融合不断深化

广州花卉产业已由单一生产逐渐向集生产、观光休闲、旅游于一体型转变,涌现出南沙百万葵园、花都香草世界、从化宝趣玫瑰世界等热门花卉观赏旅游景点。通过开发赏花观光、果实采摘、农业科普、精品民宿、花艺培训等活动,逐步建成集生产、销售、科研、观光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生产模式。此外,花卉还不断向食用、洗护、保健等功能拓展,有效推动了产业链条的延伸和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如从化完善花卉园艺产品加工体系,相继研发了花茶、花酒、精油、洗护用品等以花元素为主题的加工产品,还与联合利华等世界500 强企业达成供应链合作,提供本地特色花草为主要原材料,制成芦荟、洛神花、玫瑰精油等多达50多种天然植物提取液,农产品初加工转化率为70%,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值达到3.07∶1[20],有效提升了产业附加值。

3 广州花卉产业发展的主要短板与制约

3.1 生产要素瓶颈突出,花卉发展空间受限

土地、劳动力和资本是最基本和必需的生产要素,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广州发展花卉产业的生产要素瓶颈日益凸显。1)土地要素。由于土地的不可再生性和不可流动性,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造成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和成本不断上升,花卉产业虽是高效农业,但与第二、第三产业相比,在获取土地要素中并不具备竞争力。2)劳动力要素。虽然近年城市劳动力回流农村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业用工问题,但花卉产业对技术要求较高,花卉生产所需的各种专业人才仍相当缺乏,制约广州花卉产业快速发展。3)资金要素。花卉产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投资周期长、投入大,但由于缺乏相应抵押物,融资难、担保难、融资周期短等,使花卉生产往往面临资金短缺。

3.2 花卉研发投入不足,创新能力仍有待增强

广州对花卉的科研重视仍不够,花卉的专门研发机构很少,投入不足,自主研发的整体实力仍有待增强。与北京、上海及国外先进城市相比,广州在新品种培育、设施栽培、采后保鲜和包装、冷链运输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总体上自主知识产权品种不多,高档花卉品种主要为国外引进,自有知识产权新品种与发达国家尚有较大差距,不利于广州花卉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3.3 企业竞争力有待加强,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广州虽然已涌现出一批较有竞争力的花卉企业,但小微企业和个体式经营仍占据广州花卉产业的主体地位,上规模、善经营、带动能力强的花卉种植基地和花卉龙头企业数量偏少,2021 年,广州市花卉龙头企业仅21家,市场主体整体竞争力仍有待加强。由于花卉企业规模普遍不大,实力偏弱,科技研发和生产设施投入往往不足。此外,花卉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高技术、高学历专业技术人员占比低,缺乏花卉繁育、园艺设计、盆景造型、插花艺术、营销推广等技术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制约广州花卉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3.4 新零售模式占比不高,传统批发市场优势有所弱化

目前,线上销售模式逐渐被大众所接受,但物流短板、技术短板、质量短板制约广州花卉电子商务发展,花卉电商、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新零售模式占比仍不高,有待加快发展,传统销售方式仍占主导。广州是全国花卉产品重要集散地,拥有一批在全国极具竞争力的批发市场,但多年欠缺转型升级,设施逐渐老化、配套功能及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新发展阶段市场经济需要,缺乏良好的购物环境和服务体验,缺乏现代批发市场应有的规范和效率。此外,广州花卉市场发展还面临着“内忧外患”式的严峻考验,一方面,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花卉批发市场面临用地贵、用地难,发展空间受限;另一方面,广州周边佛山的南海、顺德和三水为吸引花卉商户进驻提供免租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广州花卉市场面临激烈竞争,优势有所弱化。

3.5 品牌意识薄弱,营销策划能力有待加强

广州花卉产业发展已具备相当规模,但缺乏知名品牌,市场竞争力仍有待提升。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部分花农和花企缺乏长远考虑,品牌意识淡薄,品牌策划和品牌注册开展相对滞后,依靠价格战提升销量,造成恶性竞争,严重挤压了花卉利润空间。而且花卉经营者普遍缺乏营销策划能力,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工艺和文创设计,未能给顾客带来更好体验,使花卉产品缺乏盈利点和增值点,只能维持在低水平竞争,品牌价值和溢价能力均有待提升。

4 广州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

广州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聚焦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立足市情和花卉产业发展基础,突出特色,加快推动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建成国内领先的国际花卉种业创新中心、花卉总部经济集聚中心、花卉产业融合示范中心、现代花卉市场流通中心,实现花卉由生产为主,向研发生产服务全链条发展转变,擦亮广州花卉产业品牌,激发美丽花城新活力,努力建设成为国际花卉之都。

4.1 实施花卉种业振兴战略,聚焦关键环节实行科技攻坚

立足花卉种业发展基础,积极对接国家种业振兴行动计划,以广州花卉研究中心为依托,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和种业企业研发中心,加快建设国际花卉种业创新中心,重点突破花卉组培、高效遗传转化、基因编辑、花期调控和质量检测等关键技术和“卡脖子”问题,积极发展种业交易交流、孵化器、组培、种质资源保护、质量检测等,通过整合优势科技资源,建设成为我国规模较大,技术力量先进,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花卉种业创新和服务一体化平台,推动花卉种业创新快速发展,抢占花卉种业制高点。

4.2 实施空间聚集发展战略,加快向专业化、集群化迈进

积极优化花卉产业布局,加快向规模化、专业化、集群化、数智化迈进,构建“3+X+Y”的花卉产业集聚发展空间格局,即建设3 个花卉农业产业园、若干个特色花卉生产基地和若干个花文化旅游功能区。以从化国家级现代花卉产业园为标杆,重点打造花都省级花卉产业园,支持番禺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把从化、花都、番禺建设成全省乃至全国标杆型现代花卉产业园;结合各区现有花卉产业基础,构建若干个特色花卉生产基地;结合城市公园建设,培育若干个以花文化为主题的旅游功能区,夯实“花城”文化品牌,构建科学、高效的花卉产业体系。

4.3 实施流通促进发展战略,打造枢纽型现代花卉流通中心

依托广州千年商都和全国三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的优势,充分利用好广州金融服务、电子信息、大数据等优势服务业,以荔湾区花卉交易市场集群为载体,强化资源整合,加快设施升级、功能完善、数智化改造和电商平台建设,打造一个集花卉线上线下交易、拍卖、冷链物流、保鲜贮存、包装美陈、加工制造、营销展览、信息发布及文教商旅于一体的枢纽型现代花卉流通中心,建成花卉价格指数风向标,增强广州在全国花卉产业中的定价权和话语权。

4.4 实施总部经济发展战略,推广“总部+生产基地”模式

充分发挥科技、人才、资本、信息、市场等资源优势和营商环境“标杆城市”的优势,结合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积极发展“总部+生产基地”模式。大力吸引花卉跨国公司在广州设立全球总部、中国总部或区域总部,或设立行政、营销、研发等功能性总部机构。加大对本土花卉企业的培育,鼓励有实力的企业以广州为总部实行跨区域经营,加快优质花卉总部资源在广州集聚布局。通过“总部+生产基地”的发展模式,将种业、研发、中试、设计、营销、品牌、物流、金融等留在广州,把花卉的生产、加工环节等迁往广州城郊或外市等土地和人力成本更具优势的地方。通过总部经济发展模式,在广州有限的土地资源实现花卉生产要素的科学高效配置,促进花卉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4.5 实施全链条发展战略,推进花卉产业融合发展

加强花卉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促进花卉电商、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新零售模式的发展。积极推进花卉资材、展陈、家庭园艺服务等新业态的发展,围绕花卉自然延伸的产业链提升花卉产业附加值。继续深化花卉产业与休闲旅游、观光农业等的融合发展,依托基础较好的花卉种植基地、花卉交易市场等,进行景区化、场景化改造提升和文化创意赋能,打造成集生产销售、休闲观光、科普体验、精品民宿、花艺培训、文化创意、健康养生等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综合体。加强花卉衍生品的研究与开发,积极开发花茶、花酒、食品、精油、香水、洗护用品等以花元素为主题的加工产品,强化与大型企业合作,提升花卉的加工转化率,壮大和优化花卉全产业链。

5 促进广州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措施建议

5.1 强化顶层设计,完善扶持和保障政策

强化广州花卉产业顶层设计,科学制定花卉产业长远发展规划,结合各区花卉产业发展现状和已有优势,因地制宜确定各区特色拳头产品和主攻方向。加大花卉产业政策扶持力度,完善相关法规、标准,加强花卉企业用地保障,引导土地规范流转,在不改变土地用途前提下,经相关部门充分论证,适当提高农业生产设施和附属设施用地比例,满足重点花卉项目落地需求。创新金融服务,为有前景的花企提供贴息贷款、定向授信等,与金融机构合作研究推出“花企贷”“花农贷”,量身打造金融助推计划,解决发展资金难题。加强社保、税收等方面的扶持和保障,通过研发奖补政策激发花卉企业创新活力,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在花卉产业的覆盖范围。

5.2 健全标准体系,打造生产标准化示范区

广州要瞄准国际花卉业发展前沿,积极健全花卉标准化体系建设,制定生产技术规范和产品质量等级标准,开展涉及基础通用、种质资源、栽培技术、质量等级、行业服务等标准研究。对于优势品种和项目,积极制定行业领先的标准,争夺花卉产业竞争的主动权和市场的话语权。广泛宣传发动企业进行标准化生产,并支持鼓励有条件的龙头企业积极参与标准制定工作。结合花卉产业园建设,打造花卉生产标准化示范区,建立和完善花卉综合标准体系,实现各个产业链条、关键环节的标准化,将新技术、新设施、新栽培模式、新标准等整合配套,作为示范和推广的平台。

5.3 强化科技服务,加强人才支撑

充分发挥广州农业科技资源密集和协同港澳汇聚国际创新资源的优势,推动形成“政产学研”紧密协同的新型国际化科研创新格局。加大花卉科技服务力度和覆盖范围,通过成立花卉科技专家服务组,深入各区田间地头开展科技支花服务,建立专家与农民、科研与生产的稳定联系机制,强化花卉生产的日常技术培训和指导。积极引进高端科技资源和高层次人才,为花卉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强化人才培育,开设常态化的技术培训和产业交流观摩活动,提升花卉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5.4 创新营销模式,培育本土花卉品牌

积极发展花卉电商、直播带货、社区团购、花艺沙龙等新业态,加强与大型平台企业合作,拓展网上销售业务,鼓励大型花企开设电商平台旗舰店,培育网络销售品牌。优化提升实体销售模式,重点强化对荔湾花卉批发市场集群的整体环境提升、数智化改造和文创赋能,优化完善配套设施,增加餐饮、住宿、休闲娱乐、文化创意、花艺培训、家庭园艺服务等商业业态,满足消费者的多元需求,提升消费体验。全面实施品牌战略,加大品牌创建力度,支持本土花卉企业注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和技术,加强产品包装、品牌设计与售后服务,强化营销推广能力,培育具有影响力的本土花卉品牌。

5.5 营造文化氛围,强化“花城”品牌推广

以“花”引领浓缩城市文化精华,强化“花城”品牌宣传推广。加强与国际和国家花卉组织的沟通联系,积极申办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花卉博览会等国际性、全国性大型展会和花事节庆活动,让“花城”品牌在世界绽放。弘扬广州年宵花市“行花街”的传统文化,通过设置开幕敲钟环节、举办“花王”评选活动,增加传统美食、趣味游戏等形式丰富多样的活动,提升市民的体验感和仪式感,构筑起稳定的文化内涵。筹划建设广州花城博物馆,以花城博物馆为载体,凝炼花城品牌精髓,彰显广州花文化魅力,传承花文化历史,提高“花城”品牌影响力。

猜你喜欢

花卉广州发展
李鱓·花卉十二开
没有叫停!广州旧改,还在稳步推进……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117平、4房、7飘窗,光大来惊艳广州了!
9000万平!超20家房企厮杀! 2020年上半年,广州“旧改王”花落谁家?
多彩广州
《花卉之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水晶泥花卉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