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桃江县毛竹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2023-10-16

南方农业 2023年13期
关键词:桃江县毛竹林毛竹

张 勇

(桃江县林业局,湖南桃江 413400)

毛竹是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重要的林业资源,也是当地发展竹笋产业、竹制品加工业、生态旅游业的物质基础。“十三五”期间,桃江县建成毛竹笋用林6 200 hm2,生产竹笋超1 亿kg,产值超过10 亿元,竹笋生产加工集群覆盖13 个乡镇的近70 个村[1]。截至“十三五”期末,桃江县竹林面积达到77 124.4 hm2,立竹株数达到2.56 亿株,竹产业总收入达到452.3 亿元。目前,桃江县已经成为湖南省竹笋产业发展第一县,并把竹产业列入“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发展项目。但是,毛竹在生长过程中易遭受病虫危害,严重影响竹笋产量、品质及竹材产量。因此,从事毛竹栽培的农户必须重视毛竹病虫害防治工作,促进毛竹健壮生长。现总结桃江县毛竹主要病虫害种类及防治技术如下,以供广大农户参考。

1 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技术

桃江县毛竹病害主要有毛竹枯梢病和毛竹煤污病。其他病害虽有发生,但多属于零星发病且危害程度小,对毛竹生产的影响也较小。

1.1 毛竹枯梢病

1.1.1 发生特点

毛竹枯梢病是由间座壳科喙球菌属的竹喙球菌引起的一种毁灭性病害[2]。病原菌主要存在于带病母竹、竹苗、竹材中,可借助风、雨水近距离传播至健康毛竹。因此,当毛竹林中存在病原菌时,5—6 月多雨季节,病原菌开始侵入当年生新竹;7—8 月出现症状。如防治不及时,病原菌可蔓延至整片竹林,初始发病后3~4年内可导致竹林成片枯死,趋于毁灭,给毛竹生产带来重大损失。

毛竹枯梢病由病原菌侵染引起,土壤、气候等条件会影响该病的发生程度。如7—8 月遇高温低湿条件,病害多发且易流行;林地土层浅,土壤孔隙度低,缺少钾、硼、氮、磷等元素,易于病原菌的产生;低海拔、低坡、向阳坡林地易发生该病害[3-4]。

该病主要表现为枝枯、梢枯和整株枯死。在病原菌侵入当年,主要为害当年生新竹。7 月上旬毛竹发病时,主梢、枝条节杈处出现棕红色或淡褐色小病斑;发病30 d 左右,病斑扩大呈梭形或舌状并转化为深褐色或深绛紫色。当病斑包围枝梢形成环状后,发病部位以上的嫩枝、侧枝叶片萎蔫、变黄,直至叶片脱落、枝梢枯死。病竹内壁可见白色絮状菌丝体。发病严重的毛竹林,大面积毛竹全株枯死,状如火烧,竹材质量降低且难以发新笋。若防治不及时,4 年内即导致造林失败,严重影响毛竹栽培效益。

1.1.2 防治技术

1)做好检疫工作。毛竹枯梢病已被列入我国毛竹产区的检疫病害,栽培区应杜绝从疫区调运母竹、竹苗,并需要对从其他区域调运来的母竹和竹苗加强检疫。2)农业防治。①及时清园。在春笋长出前,结合卫生伐和钩梢清除竹林中的死竹、枯枝、病枝、病梢,并清理竹林地上的竹枝,减少病源。结合清园进行垦复,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加土壤孔隙度,营造不利于病原菌增殖的环境。②清除病竹。7—8 月,在发生枯梢病的毛竹林,要及时钩梢或砍伐病竹,将带病毛竹、病枝、病梢带出林地烧毁,防止病害蔓延。③科学施肥。桃江县毛竹林地土壤以红壤、黄壤为主,磷元素含量极低,因此应对毛竹林地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增施富含磷元素的肥料,并适量补充钾、硼等元素,促进毛竹健壮生长,提高毛竹抗病能力。3)化学防治。凡遇枯梢病流行年份,可在5—6 月病毒侵染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25%腈菌唑乳油800 倍液喷洒当年生新竹,每15 d 喷1 次,连喷2~3 次。7—8 月,用1∶1∶100 的波尔多液对清园后的竹林竹冠喷雾预防病害,每7 d 喷1 次,连喷3次;或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雾,每10 d喷1次,连喷3次。

1.2 毛竹煤污病

1.2.1 发生特点

毛竹煤污病又称毛竹煤烟病,是由煤炱目和小煤炱目的多种真菌侵染引起的病害[5]。毛竹煤污病的病原菌主要存在于枝叶表面的腐烂处,可借风雨及蚜虫、介壳虫等病媒昆虫传播至毛竹。春季和秋季等降雨偏多季节易发病;此类病原菌以蚜虫、介壳虫的分泌物为主要营养来源,当毛竹林发生病媒昆虫危害时易引发煤污病,如3 月蚜虫进入孵化期至11 月中旬若蚜分化产卵期间,每月均可发生煤污病,其中以5—8月为病害严重期。此外,该病害发生与毛竹林抚育管理不当也存在密切关系,如毛竹密度过大、植株长势衰弱等,会加重病害的危害程度。

该病害主要为害毛竹的叶片和小枝,病原菌侵染叶片后,以吸器伸入表皮细胞吸取养分,叶片上会形成黑色的圆形霉点。随病情的发展,霉点扩展并连接成片,逐渐形成块状黑斑,黑斑表面状如烟煤粉末。发病严重时,病斑会扩展至全部叶片,严重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导致毛竹生长衰弱、叶片脱落。病斑由叶片扩散到小枝上时,会导致小枝枯死。病害流行时,可导致大面积毛竹林衰败,竹笋和竹材产量、品质下降。

1.2.2 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结合卫生伐清除林中的死竹、病竹;冬末春初进行钩梢,疏剪过密枝,使林间保持合理的通风透光性。此外,桃江县自2018年逐步推广毛竹“人工摇梢”的控梢技术,即3—4月在新竹尚未展叶、竹尖开始下垂的当天和第2 天,人工摇动竹秆,使新竹顶梢从竹节处脱落,从而控制顶梢生长。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摇梢有利于竹林保持合适的通透性,提升毛竹抗病能力。2)生物防治。桃江县毛竹林中存在蚜虫、介壳虫的天敌生物,如草蛉、食蚜蝇等,应多多保护天敌生物,以虫治虫。3)化学防治。入冬前喷施3°Bé的石硫合剂,消灭越冬病源。毛竹煤污病多由蚜虫、介壳虫诱发,因此,可以在3 月下旬至4 月下旬病媒昆虫迁飞前及若虫期,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10%啶虫脒乳油3 000 倍液对毛竹喷雾杀灭害虫,每7 d 喷药1 次,连喷1~2 次[6]。发病时,可对毛竹树冠喷施50%多·锰锌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为16%多菌灵、34%代森锰锌)500 倍液,每10~15 d喷1次,连喷2次。

2 主要虫害及其防治技术

桃江县毛竹虫害主要有黄脊竹蝗、竹镂舟蛾等。虫害对桃江县毛竹生产的影响较大,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农户要掌握科学的防治技术,并及时开展防治工作,保障毛竹健壮生长。

2.1 黄脊竹蝗

2.1.1 发生特点

黄脊竹蝗又称竹蝗,是桃江县毛竹林的主要害虫之一,对毛竹生产具有较大威胁。该害虫在桃江县每年发生1 代,7 月成虫羽化,8—9 月交尾、产卵,成虫多于10 月死亡。黄脊竹蝗多在向阳林地3~4 cm 深的土壤中产卵,产卵处土壤表面可见黑色圆形盖状物;越冬卵于翌年5 月上旬孵化并出土,黄脊竹蝗幼虫即竹蝗跳蝻,5月中旬至6月上旬为孵化盛期。在桃江县,1 龄跳蝻一般于5 月8 日前后出土,虫体细小,取食林间杂草、小竹叶片;2 龄跳蝻于5 月20 日后上竹取食;6 月上旬,3 龄跳蝻全部上竹,达到上竹高峰。6 月中下旬,4 龄、5 龄跳蝻上竹后分散取食,迅速为害整片竹林。

当跳蝻、成虫取食竹叶时,会影响毛竹生长发育,导致长势衰弱。如果大面积暴发,毛竹叶片会被迅速吃光,新竹枯死,老竹叶片全部脱落并无法发笋。死竹的竹腔内积水,纤维坏死,竹林逐渐衰败、毁灭。

2.1.2 防治技术

黄脊竹蝗对毛竹林可造成毁灭性危害,必须根据该害虫的生物学特性,选择适当的防治方法,力求及时、有效控制黄脊竹蝗的危害,确保造林成功。桃江县毛竹生产曾长期受到黄脊竹蝗灾害的困扰,为切实提高防治效果、保障毛竹产业健康发展,林业工作人员探索出了一整套治蝗技术,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1)挖卵灭杀。在竹蝗卵块孵化前,在竹林向阳坡、林外向阳区域,根据卵块所在地的表面特征,挖出卵块并杀灭。2)“打针”灭蝻。“打针”灭蝻是桃江县独创的治蝗技术,目前已在全国毛竹产区推广应用。该技术是在5月上中旬1龄跳蝻出土和2龄跳蝻上竹前,在发现跳蝻活动或跳蝻粪便的区域,用桃江县林业工作人员发明的防治专用工具——竹腔注射器,在毛竹地面以上20 cm 处,向竹腔注射18%杀虫双水剂,每株20 mL。在6 月跳蝻集中上竹期间,再次向竹腔注射杀虫双。杀虫双是一种仿生杀虫刹,对跳蝻具有胃毒、触杀、内吸传导和熏蒸作用,通过2 次“打针”可以实现对跳蝻的高效防治。3)诱杀蝗虫。于6—7月跳蝻发育及成虫羽化期,在毛竹林地放置盛有杀虫剂的竹槽诱杀蝗虫。黄脊竹蝗跳蝻和成虫对尿液具有趋向性,可用50 cm 长的竹槽盛放18%杀虫双水剂与人尿配制的药液,体积比为1∶20,每槽盛药液150 g。放置密度为7 m×7 m,呈“品”字形摆放。竹槽中药液减少时,要及时添加,以确保防治效果。4)扩大防治范围。为防止毛竹林外的虫源进入林地,应在卵块孵化期对竹林外部区域,用5%高效氯氰菊酯油剂进行超低剂量喷雾,用量为25 g·hm-2,或用2.5%氯氟氰菊酯乳油2 000 倍液喷雾防治。为提高防效,可在3龄跳蝻发生期重复喷药1次。

2.2 竹镂舟蛾

2.2.1 发生特点

竹镂舟蛾又名竹青虫、竹蚕,是毛竹的暴发性食叶害虫,也是桃江县毛竹的主要害虫之一。2015—2016 年,竹镂舟蛾在桃江县毛竹产区频繁发生,给全县毛竹和竹笋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该害虫在桃江县每年发生3~4 代,每年10 月中旬至11月中旬,以老熟幼虫在竹林落叶中结茧化蛹越冬,翌年4 月羽化、产卵。1 龄幼虫于5 月中旬孵化并上竹取食叶片和叶鞘,2 龄幼虫于6 月中旬至7 月下旬快速扩散至整片竹林。该害虫主要以1 龄、2 龄幼虫采食竹叶,严重发生时会将叶片啃食干净、部分叶片因叶鞘被啃食而脱落,造成毛竹长势衰弱,严重影响成竹质量和来年发笋数量。由于该害虫世代交叠,故可对毛竹造成长期危害,若虫害发生当年防治不力,来年害虫发生数量可增加1 倍,给毛竹林带来毁灭性打击。

2.2.2 防治技术

1)物理防治。利用成虫的趋光性,于成虫羽化期在林中设置黑光灯诱杀;利用竹镂舟蛾幼虫具有受惊时吐丝下垂或坠地的习性,人工振动毛竹使幼虫坠地,收集后灭杀。2)生物防治。在卵孵化前的4 月末至5 月初,在竹林中释放赤眼蜂进行防治,每公顷释放量为105 万头。在1 龄幼虫孵化期,用1.5%苦参碱1 500 倍液、25%阿维·灭幼脲1 000 倍液等生物农药,使用无人机对竹林喷雾防治,既可杀灭害虫,又可保障竹笋商品性[7]。3)化学防治。在1 龄幼虫孵化前,用注射器在毛竹地面以上8 cm 处向竹腔注射甲胺磷原液5 mL,可有效杀灭幼虫;或将2.5%氯氟氰菊酯乳油、40%乙酰甲胺磷乳油、柴油按体积比1∶10∶10 混合,选择无风天气使用烟雾机在林间进行熏杀。

3 结语

毛竹是桃江县的重要林业资源,对发展当地经济、构建毛竹产业链条、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毛竹生产易受病虫害影响,因此,林业部门和林农要加强病虫害发生预测预报,及时实施科学防治工作,避免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在确保竹产品商品性的同时,提高防治效果,推动毛竹产业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桃江县毛竹林毛竹
自然封育条件下毛竹林内凋落物及土壤持水能力变化研究
巧解一道多项式最值问题
节骨草和毛竹苗
走进桃江县
毛竹林经营投入产出关系与经营效益的相关性研究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不同坡位对毛竹林小气候及地上生长的影响
主推生猪健康养殖技术,力促养猪业转型发展——桃江县养猪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毛竹护笋养竹技术探讨
毛竹幼林四季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