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千万工程”中汲取干事创业的不竭动力

2023-10-15许兴达

支部建设 2023年22期
关键词:定力浙江时代

□ 许兴达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简称“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2003 年6 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从全省近4 万个村庄中选择1 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 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在浙江展开了“千万工程”的时代画卷。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央工作后,多次对“千万工程”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给予重要指导。“千万工程”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以非凡魄力开辟新路的远见卓识和战略眼光,全面展现了人民群众伟大实践同人民领袖伟大思想、伟大情怀相互激荡形成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充分显示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波澜壮阔社会实践中的巨大指导作用,是帮助党员、干部学习贯彻这一重要思想的鲜活教材。

深入学习和研究“千万工程”中所蕴含的丰富深刻的哲学价值、实践价值和理论价值,自觉把案例中所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转化为干事创业的思路办法和实际成效,是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全面贯彻落实主题教育的总要求和根本任务的题中应有之义。

学习“千万工程”,就是要始终保持人民至上的赤子情怀。“心无百姓莫为官”“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就对坚持人民至上作出许多重要阐释,始终把人民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千万工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因为心怀百姓,习近平同志初到浙江工作,就在充分调研基础上,从解决农民反映最强烈的环境“脏乱差”问题着手,理顺千头万绪、破除千难万难,把“千万工程”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增进农民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全面发展,最终改写了浙江几万个村庄的命运。“千万工程”中人民至上的价值底色,充分彰显了人民领袖的为民情怀,是共产党人初心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写照,为推动“千万工程”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发挥思想魅力、实践力量和真理光芒提供了持久深厚的不竭动力。

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人民至上不仅是真挚情怀,也是不断开创新时代新事业新局面的重要密码,蕴藏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要自觉地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真正把为民办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办到群众的心坎上。

学习“千万工程”,就是要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责任担当。“千万工程”的实施和践行过程,贯穿着鲜明的问题导向和珍贵的务实风格,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者不畏艰险的担当、实事求是的胸襟和突围破局的智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抓住一个“敢”字。习近平同志敢于钻进矛盾窝里找问题。问题从哪里找?就是要去情况最复杂、矛盾最尖锐、难度最突出的地方。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就发现了一个大问题——当时的浙江农村,“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经济快速发展,村庄面貌却不如人意,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刻不容缓。面对发展中“先天的不足”“成长的烦恼”,唯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一头扎进矛盾窝里,才能找到真正的问题。二是把握一个“准”字,抓住对症下药的“牛鼻子”。找出问题是第一步,找准“破题”的实招是关键一步。思路办法怎么找?靠的是深入基层、下沉一线,跑得多、想得透,历经了踏破铁鞋的艰辛,才可能迎来“灵光乍现”的甘甜。习近平同志用118 天时间跑遍11 个地市,一个村一个村地仔细考察,才找到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解决城市和农村“两种人”问题的“牛鼻子”——“千万工程”。三是秉持一个“破”字,务求“药到病除”的实效。“千万工程”之所以赢得民心,不是因为说了几句“漂亮话”,而是实实在在落到“事要解决”上,归根到底是在解决问题、推崇实干、务求实效上下了大功夫。

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面对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巨重任,我们要有牢固的政治信仰,良好的精神状态,过硬的实际能力,练就一副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铁肩膀。担当作为是党员干部的基本功,必须练的扎实。刀在石头上磨,人在事上练。能力的提升来自工作岗位的历练,提升能力的根本途径就是要去干事担当,在实践中总结提升,做到有担当、有本事、有目标,“办实每件事,赢得万人心”。

学习“千万工程”,就是要始终保持久久为功的战略定力和历史耐心。20 年来,浙江历届省委、省政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战略擘画和重要指示要求,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实施“千万工程”,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循序渐进、久久为功,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各项建设任务顺利完成,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成效显著、影响深远。保持久久为功的战略定力和历史耐心,至关重要。有战略定力,就是锚定目标、把准方向、全力以赴,一张蓝图绘到底。实践证明,越是形势复杂、任务繁重,越要把握大势、坚定信心、站稳脚跟,聚焦聚力做好自己的事。有历史耐心,就是用历史的眼光看待今天的工作,既要看现在,也要看今后五年、十年乃至更远,日拱一卒、功不唐捐,多做打基础、谋长远、赢未来的事。保持历史耐心,不是一味等待、无所作为,觉得工作可以“慢慢来”、条件可以“等等看”、有点成绩就“歇歇脚”,而是要在其位、负其责、尽其力,只争朝夕、干在当下,“跑好自己这一棒”。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再宏伟的大厦,也是一砖一瓦建起来的;再广阔的海洋,也是涓滴不息汇成的。我们党自成立以来,作出一个个伟大的历史性贡献,创造一笔笔丰厚的历史功绩,正是保持战略定力和历史耐心持续推进的结果。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环环相扣、压茬推进,锲而不舍、久久为功,为中国式现代化山西篇章作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定力浙江时代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涵养宠辱不惊的定力
基建的“定力”与“发力”
行政行为公定力研究之学术梳理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增强政治定力 担当发展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