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与语文跨学科教学实践研究

2023-10-14陈莹莹

家长·下 2023年8期
关键词:跨学科法治道德

陈莹莹

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推进,全面探索小学道德与法治与语文学科开展跨学科教学研究的具体实现路径和基本策略,已然成为道德与法治教师和语文教师的基本共识和重要目标导向,也在众多教师的积极探索中促进了跨学科融合教学总体质量和水平的提升。但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与语文跨学科教学开展中依然遇到较多突出的问题,如部分教师对该项探索工作的重视力度相对较低、跨学科融合教学目标制定不合理、跨学科融合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足等,导致跨学科融合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升受到影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全面立足跨学科融合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积极地从更为宽阔的视角探索优化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具体策略和基本方法,并在后续的跨学科融合教学中再强化、再归纳、再反思,真正地运用良方妙药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和语文跨学科教学质量,为更好地发展学生学科素养铺路架桥。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与语文跨学科教学的意义

(一)有效转变教学组织形态

全面探索小学道德与法治和语文跨学科教学的具体实施对策,可以促使教师从跨学科教学的视角对当前的课堂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方法运用、课堂教学组织流程安排、课堂师生互动问题设计等各个环节进行优化和改进,同时更好地挖掘道德与法治学科和语文学科的独有优势,有效转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组织形态和基本教学流程,为课堂教学注入更为浓厚的新鲜感和勃勃生机,从而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以积极和主动的心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二)不断丰富课程教学内涵

全面探索小学道德与法治和语文跨学科教学的具体组织流程和基本策略,可以有效地将语文课程的内容引入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如古诗词资源、阅读素材资源、文言文资源、写作主题资源,并积极引入成语、歇后语、民俗、名言等主题内容,丰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内涵,不断增加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容量,让学生获得更为高质量的学习体验。

(三)助力学生学科素养培养

积极探索小学道德与法治和语文跨学科教学的具体实现对策和基本方法,可以促使教师沿着新课标的正确指引树立素质教育理念,并积极结合道德与法治和语文学科更为丰富的案例资源、主题素材资源,全面挖掘学科教学优势,夯实学生的基础,有效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合作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助力学生完善人格品格。

(四)不断提升教师执教水平

积极探索小学道德与法治和语文学科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具体路径和基本组织方式,可以促使道德与法治教师和语文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并在跨学科融合教学中全面深化对新课程标准的细致化研究和精準化分析,积极通过文献阅读、课题研究、座谈会、集体备课等多种方式全面深化对跨学科融合教学的认识,并积极地在该过程中深化与优秀名师的互动沟通,学习优秀名师关于跨学科融合教学的经验积累和总结,从而在不断探索与积极反思中把握小学道德与法治和语文学科跨学科融合教学的规律,促使教师执教能力和水平的不断提升。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与语文跨学科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一)要遵循促进学生发展原则

千教万教为了学生,全面探索小学道德与法治和语文跨学科教学的具体策略,其最根本的目的是更好地发展学生学科素养和提升学生道德水平。因此,教师要积极地在跨学科融合教学探索中遵循服务学生发展的基本原则,围绕培养学生道德修养和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统筹部署跨学科融合教学探索工作,在融合教学中按照学生的认知特点科学选择教法、恰当定位目标、精准进行互动等,真正助力学生更好地发展。

(二)要遵循服务课程教学原则

全面探索小学道德与法治和语文跨学科教学的对策,其最直接的目的是通过引入跨学科融合教学模式,促进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学目标的高质量达成。因此,教师需在跨学科融合教学中遵循服务教学的基本原则,并在服务教学目标的指引下积极地优化教学目标设计,合理选择教法,恰当进行评价,逐步破解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弊端,从而助力课堂教学总体效率和质量的持续提升。

(三)要遵循开放互动原则

要想全面把握小学道德与法治和语文跨学科融合教学的规律,教师需要全面树立开放互动的思想和意识,积极地通过一系列的集体备课、座谈交流、课题研究活动等逐步深化与各方的互动交流,并积极地在跨学科融合教学中学习优秀教师的跨学科融合教学经验,在集体讨论和集体教学实践中逐步解决跨学科融合教学中遇到的各种突出问题和瓶颈,拓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视野,有效激活教师的跨学科教学思维,助力教师把握小学道德与法治和语文跨学科融合教学的规律,为课程教学目标的高质量达成铺路架桥。

(四)要遵循长期探索原则

积极探索小学道德与法治和语文跨学科教学策略,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情,需要每一名教师积极地遵循长期探索和长期实践的原则,立足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和语文跨学科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合理制定各阶段衔接有序、针对性更强、具备更高的可实施性的跨学科教学目标和规划,并明确每个阶段加强跨学科融合教学探索的中心任务和重要突破口,从而促进教师在长期探索中加深对跨学科融合教学的认识,更好地把握跨学科融合教学的规律。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与语文跨学科教学实施策略

(一)不断提高重视力度,积极强化思想认识

教师对跨学科融合教学工作的思想认识是否全面和深刻,对跨学科融合教学探索工作的重视程度是低还是高,这些会对小学道德与法治和语文跨学科融合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开展产生直接影响。对具体的跨学科融合教学工作开展情况的分析了解到,当前部分道德与法治教师对跨学科融合教学工作的认识不够全面,且理念形成不够先进,导致跨学科融合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开展受到影响。每一名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积极地立足跨学科教学的基本现状,强化自身的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跨学科融合教学观念,为后续高质量的跨学科融合教学组织与实施奠定思想基础。

教师需全面深化对新课标的细致分析和研究,了解新课标对跨学科教学的重要指示和基本要求,并将高质量和高水平的跨学科教学,与促进课程教学目标高质量达成、服务学生学科素养培养、促进学生道德修养培养相结合,积极提升自身对跨学科融合教学的认识和理解,并全面转变跨学科教学的思想和理念。

例如,在讲解《自主选择课余生活》小节内容时,教师应树立以生为本的跨学科融合教学思想,积极立足学生的认识特点,科学列举案例、恰当选择教法、合理开展提问,还要积极注重因材施教,真正强化思想认识,为后续高质量跨学科融合教学实施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全面分析课标要求,积极制定合理规划

全面地立足新课程标准对小学道德与法治与语文跨学科教学工作开展的基本要求,恰当、合理地制定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基本目标规划,明确各个阶段跨学科教学的中心任务,是强化跨学科教学的重要方向指引。从目前的跨学科融合教学工作开展与组织的基本情况来看,存在忽视对新课程标准研究、目标规划制定不科学、不合理等突出问题,导致小学道德与法治和语文学科融合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教师需要立足存在的问题,重视对新课程标准的研究,并更为恰当化、合理化地制定小学道德与法治与语文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具体目标规划,从而按照一定的节奏推进跨学科融合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开展与实施。

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联合不同学科、年段的教师从不同的视角深化对新课程标准的细致化研究和解读,并结合新课标要求制定合理、恰当、衔接紧凑的跨学科教学目标和规划。比如,在第一阶段的跨学科教学研究过程中,需注重深化对跨学科教学意义的把握,并了解跨学科教学的前沿动态。在第二阶段的跨学科教学实施中,需要强化与语文教师的深化交流,并在互动过程中开发跨学科教学课程、合理制定跨学科教学方案、积极做好跨学科教学流程。在第三阶段的跨学科融合教学中,需要注重课堂实践,并有针对性地结合跨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按照一定的节奏深化跨学科教学实施。

(三)深化教材内容研究,挖掘课程融合元素

深化对具体教学内容的分析和研究,全面挖掘教材中包含的课程融合元素与资源,并积极对这些资源进行有效丰富与拓展,同样是强化道德与法治和语文跨学科融合教学的重要工作内容。教师需要重视对课程教材的深入研究,并积极地挖掘课程教材中可以进行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元素,同时立足课程教学需要恰当地对这些元素进行拓展和丰富,从而为后续更为高质量和高水平的跨学科融合教学提供坚实的支撑。

例如,在讲解《我们神圣的国土》小节内容时,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联合语文教师积极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如该节课可以与《冀中的地道战》《小英雄雨来》《日月潭》《示儿》等语文课文进行跨学科融合,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并结合该主题丰富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和素材,合理制作相关的微课案例视频、PPT课件资源、多媒体图片资源等,为后续课堂教学跨学科渗透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注重案例展示,积极强化互动交流

课堂是道德与法治教师进行基础知识讲解的主陣地,也是强化跨学科融合教学的主阵地。从当前的课堂教学渗透情况来看,存在忽视案例展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较少等突出问题,导致跨学科融合教学质量的提升受到影响。教师需要积极立足当前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基本现状,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引入各式各样的跨学科融合教学案例,并在具体的讲解中加强师生、生生互动沟通,从而真正提升课堂跨学科融合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为更好地发展学生学科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讲解《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小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音频播放《将相和》文章内容、借助微课视频展示《司马光砸缸》文章内容、借助课件分析《伯牙鼓琴》文章案例,让学生感受古圣先贤的高尚品格和道德修养。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法对上述案例进行开放式探索,并在讨论中说一说自己对中华传统美德的认识、自己对如何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想法。教师则需要注重给予学生启发和引导,并通过课堂提问的形式深化学生对中华传统美德的认识,促进学生道德修养的培养和发展。

(五)以活动为跨学科教学引领,有效带动各方参与

小学阶段的学生天性爱玩,喜欢参与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需充分结合该阶段学生的基本认知特点,立足跨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合理组织开展各式各样的游戏活动,从而真正地强化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寓教于乐,不断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参与积极性,促进跨学科融合教学目标的高质量和精准化达成。

例如,在讲解《美丽文字 民族瑰宝》小节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主题组织开展以“传统古诗词朗诵”为主题的活动。首先,按照特质互补的基本原则,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并引导学生讨论朗诵的方法和技巧,分析传统古诗词的文字魅力、文字语言特色,引导学生做好古诗词朗诵活动准备。其次,教师可以引导不同小组随机登台进行古诗词朗诵,指导学生在朗诵中准确发音、充分融入自己的思想情感,在朗诵中感受中华文化、汉语言的特色与魅力所在。教师需要强化对课堂活动秩序的维护,并积极为学生进行朗诵示范,在活动结束之后对汉语言的文字魅力进行总结和归纳,在强化跨学科融合教学中促进学生文化自信和综合素养的培养和发展。

(六)合理构建线上空间,不断拓宽学习渠道

传统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和语文跨学科融合一般在线下和课堂几十分钟进行,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渠道单一、视野狭窄,不利于拓宽学生的跨学学习思维和视野。教师需要积极地立足跨学科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搭建线上跨学科教学空间,有效拓宽学生的跨学科学习渠道与路径,从而全面提高跨学科融合教学的灵活性和针对性,促进跨学科融合教学目标的高质量达成。

例如,在讲解《我们神圣的国土》小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将搜集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契合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的文章、段落、句子等制作成相关的课件资源、微课资源和多媒体图片资源,并上传到微信公众号,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余力进行有选择性的线上学习。教师需结合学生线上学习的情况给予精准指导,如通过开展直播、线上互动沟通等不同方式帮助学生答疑解惑,真正助力跨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立足新课标要求,积极探索推进道德与法治和语文跨学科教学工作有效开展的方法,已然成为教师的共同目标导向和基本教学要求。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充分把握跨学科融合教学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所在,在遵循服务学生发展、服务教学质量提升、互动开放交流和长期探索原则的基础上,从更为宽阔的视角分析加强小学道德与法治和语文学科融合教学的具体实现路径和基本策略,并在后续的跨学科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重视力度,积极强化思想认识;全面分析课标要求,制定合理规划;深化教材内容研究,挖掘课程融合元素;注重案例展示,积极强化互动交流;以活动为跨学科教学引领,有效带动各方参与;合理构建线上空间,不断拓宽学习渠道等,强化跨学科融合教学的组织与实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提升。

猜你喜欢

跨学科法治道德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