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感教育视域下的经典诵读课程

2023-10-14胡俊

新阅读 2023年8期
关键词:经典诵读课程

胡俊

摘要:教育部、国家语委2018年印发的《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实施方案》强调以学校为主阵地,促进青少年经典诵读教育。深圳市福田区实验教育集团侨香学校认真贯彻落实《方案》的精神和要求,将经典诵读与学校的创感教育理念结合起来,通过经典诵读教育培育学生的六大创感思维。学校在创感“四修”课程体系中全面开发经典诵读课程,推动经典诵读教育得到有效落实。

关键词:经典诵读  创感教育  创感思维  “四修”课程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诵读经典,可以陶冶情操、培养人格、提升气质,同时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8年9月,教育部、国家语委印发《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旨在“引领社会大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更好地熟悉诗词歌赋、亲近中华经典,更加广泛深入地领悟中华思想理念、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中华人文精神”。《方案》特别强调,坚持以学校为主阵地,使青少年更好地熟悉诗词歌赋,从小打下中华文化底色。

作为首间广东省“校园经典诵读”艺术实践基地学校,深圳市福田区实验教育集团侨香学校认真贯彻落实《方案》的精神和要求,致力推动经典诵读教育,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学校将经典诵读与创感教育理念相结合,在创感“四修”课程体系中大力开发经典诵读课程,通过培养学生中华经典诵读、书写和讲解能力,发展学生的六大创感思维,为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创感教育理念

侨香学校引用创感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基本理念的出发点。创感教育是我国著名教育技术专家黎加厚教授团队对美国趋势学家丹尼尔·平克所提出的“概念时代(Conceptual age)的教育”[1]的创造性翻译。创感教育理念認为,人类已进入资讯爆炸性增长、虚拟世界互联互通、人工智能高度发达的后信息时代,强调线性、逻辑性的传统教育模式已无法完全满足后信息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在后信息时代下,学校教育更需要培养学生概念性、创造性、全局性的思维素养,以培育能够在未来社会中立足和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资源。

为了培养后信息时代所需要的人才,创感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六大创感思维,包括故事思维、游戏思维、设计思维、意义思维、同理思维及统合思维。其中,故事思维是指不仅关注信息的收集,还要注重语言的表达能力;游戏思维是指在关心过程严肃性的同时,还需注意事物本身的娱乐性;设计思维是指既要重视事物的功能,又要关心事物的创意;意义思维是指在做事情的过程中,要关注事情对于他人、社会及国家的意义和价值;同理思维是指不止强调个体的逻辑思考,情感的共同体验和分享也同等重要;统合思维是指一方面要重视专业领域的知识和能力,另一方面还要聚焦多元智能的整合。

侨香学校高度认同创感教育所表达的理念,将六大创感思维作为教育的基本目标,并以此为基础,结合“21世纪4C能力”,提炼出表达力(由故事思维与游戏思维构成)、创造力(由设计思维与意义思维构成)和洞察力(由同理思维与统合思维构成)三大未来竞争力的培养目标。“创感六大思维与三大未来竞争力”构成了学校的培养目标体系,指引学校对校园学习方式进行全新建构,基于方式与机制的变革建设课程体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潜能发挥、生命整全,为学生未来走向世界、创造幸福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校将经典诵读和创感教育进行结合,通过经典诵读教育推动学生创感思维的发展。

经典诵读与创感思维的发展

推动经典诵读教育,培养学生中华经典诵读、书写和讲解等能力,能够促进学生六大创感思维的发展。

经典诵读可培养学生的故事思维。《方案》指出,通过中华经典诵读工程,推动青少年语文素养和语言文字能力显著提升。引导学生诵读经典,指导学生掌握诵读诗词和古文的技巧,可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丰富学生的国学经典素养,提升引经据典、合理表述观点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经典诵读可滋养学生的游戏思维。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可鼓励学生以戏剧的形式表演、呈现诗词和古文的内容,配以和美的音乐与优美的舞蹈,让学生如临其境,感悟作者的心境,体悟诗词与古文的内涵。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戏剧表演,让学生明白诵读诗词和古文并不如想象的枯燥和乏味,从中体会到诵读的乐趣,产生诵读兴趣。

经典诵读可激发学生的设计思维。经典诗词和古文均具有较高的韵律美和语言美。诵读经典,可让学生在领悟作者思想情感的同时,感受诗词和古文优美的语言、美妙的旋律及明快的节奏,从而生成学生的美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学生可将从诗词和古文诵读中获得的美感应用到语言的运用与文章的创作之中,传递中国语言文字之美。

经典诵读可树立学生的意义思维。经典诗词与古文均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精华,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思想和价值观。通过诵读经典,学生可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领会到古代文人心怀天下、重视亲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家国情怀,从而激发出热爱祖国、传承发扬中华文化、为国家发展奋斗终生的志向。

经典诵读可滋长学生的同理思维。《方案》强调,要使青少年更好地熟悉诗词歌赋,加强与海外的交流合作,用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思想理念,使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国际传播更加广泛。诵读经典,可增强学生中华语言文化素养,激发学生传播与弘扬中国思想和理念的抱负,引导学生立志成为中华思想文化的使者,向国际友人宣传和推广中华文化,让世界共同体验并分享中华文化之美。

经典诵读可促进学生的统合思维。每一首诗词歌赋都有其创作的背景,描述着一定的社会现象或自然景象,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可指导学生围绕诗词和古文开展跨学科学习,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和融合。以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例,可围绕该词的创作背景进行“王安石变法”的相关历史学习,围绕“高处不胜寒”“月有阴晴圆缺”等内容开展“海拔与气温的关系”“日地月相对运动”等天文地理的探究,可围绕“人有悲欢离合”展开有关人生的探讨等。基于经典诵读开展跨学科学习,可推动学生统合思维的发展。

创感“四修”课程中的经典诵读教育

课程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途径。[2]经典诵读教育需要学校开发和实施相关校本课程加以落实,以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课程对于学校、学生的适应性。[3]以创感教育理念为基础,侨香学校开发出创感“四修”课程体系,通过一系列课程的教学实践落实学生创感思维的培养。创感“四修”课程体系包括通修课程、选修课程、精修课程及研修课程等四种课程形态。在该课程体系下,侨香学校致力在四种课程形态中全面推动经典诵读教育,透过“通修”巩固学科基础、“选修”培养综合素质、“精修”促进个性发展、“研修”形成自主能力,发挥课程合力,形成系统、完整、多元、丰富的经典诵读“四修”课程。

通修课程是指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以夯实学生的学科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感思维。侨香学校提出“六个一”工程的规划打造通修课程。“六个一”工程涵盖一生阅读、一手好字、一门二外、一项运动、一种乐器、一个创作的校本拓展课程。其中,依托语文学科作为经典诵读教育主阵地的角色,[4]“一生阅读”和“一手好字”是学校经典诵读教育的重要平台。“一生阅读”与语文学科教学相结合,每周至少1课时,通过指导学生朗读《经典诵读读本》《唐诗三百首》《漫读必背古诗文130篇》《艾青诗选》等书籍,将经典诵读带入语文课堂。“一手好字”则是在语文课堂上进行每周1课时的书法教学,以中国古诗词的书写为重要内容,引导学生感受中国汉字之优美、中华诗词的博大精深。

选修课程是指特色社团课程的设置,供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进行菜单式选择,通过开拓学生视野、扩展知识领域、发展专业技能,综合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创感思维。选修课程是学校特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侨香学校的选修课程开设了丰富的经典诵读教育课程,包括“小古文阅读”“国学讲堂”“相约苏东坡”“唐宋风华,诗词寻美”“朗诵与主持”“软笔书法社”等,涵盖小学三年级至初中二年级,为学生充分提供深入修读经典诵读教育的选择,让学生得以进一步学习诵读、书写经典诗词的技能,深刻感悟中华经典文化的博大精深。

精修课程涵盖语言类、人文类、科技类、艺术类和体育类等精品课程的开发、设计和实施,主要面向在某些创感思维领域已经表现出较高素质并具有更高素养需求的学生,旨在推动学生的个性发展。精修课程以社团的形式运作,由教师根据一定的创感思维要求和标准考察、邀请学生,学生在充分考虑和自愿的前提下参与课程。侨香学校在1—2年级、3—6年级及7—8年级均开设了“经典诵读”的精修课程,每班各选派1~2位具备较高诵读素养的学生参加。“经典诵读”精修课程为在诵读领域拥有较高能力素养的学生提供了深造的平台,在促进学生个性和特长充分发挥与提升的同时,着力为国家的经典诵读事业培育出色的人才。

研修课程是通过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的学习促进学生创感思维发展的课程,包括各种校园主题性活动和学生探究性小课題。校园主题性活动是学校推动经典诵读教育的重要途径。[5]侨香学校在研修课程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一系列的经典诵读校园主题性活动。如在初中学段开展小组主题阅读活动,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共同诵读经典古文,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所读的古文开展小课题探究,完成思维导图、PPT、小论文及研究报告,并在年级展出其中优秀的成果。通过不同的主题性活动,研修课程一方面推动形成了一股经典诵读的校园氛围,另一方面促使学生在探究中深度领会古文的内涵和外延,产生自主继承和发扬经典文化的志向与动力,立志投身于经典文化的传承和推广之中。[6]

作者单位:深圳市福田区实验教育集团侨香学校

参考文献

[1]丹尼尔·平克.全新思维[M].高芳,译.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2]冯建军.立德树人的学校教育机制[J].江苏教育, 2019(58).

[3]李郑宇.语文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J].文学教育(下), 2021(10).

[4]韩路江.中华诗词进校园的实施途径与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 2021(11).

[5]刘晓平.小学语文经典诵读进校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开展经典诵的策略[C].//2020年教育创新网络研讨会论文集:700-701.DOI:10.26914/c.cnkihy.2020.009129.

[6]李富权.经典文化进校园小学古诗词开展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 2021(25).

猜你喜欢

经典诵读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如何将“经典诵读”融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诵读教学实践与思考
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及其研究
让伏羲教育的阳光沐浴着孩子们健康成长
唤醒、发掘、传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