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点单式”研修模式探寻
——舟山市语文教研实践

2023-10-14钟玲玲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23年25期
关键词:单式研修整理

□钟玲玲

近年来,浙江省舟山市一直致力于“海岛一体化”发展,组建了“海岛一体化”研训平台(2019 年起),加强了“海岛一体化”跨地区教共体建设(2022年起),教育不均衡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但是,舟山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有的文化特征决定了不同区域、学校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基于这样的现状,通过系列调研活动,从2022年开始,舟山市针对小学语文学科,探索实施基于学校师生双向发展,始于师生需求分析,终于问题解决与再发现的“点单式”研修模式。

一、“点单式”研修模式简介

“点单式”研修模式的核心是“点单”。关于“点单”,主要有以下三方面考量:第一,多层面提出——可以是学校层面的“点单”,也可以是教研组、教师、学生、家长层面的“点单”;第二,形式灵活——可以书面的方式进行问题汇总、需求罗列,也可以口头的方式进行现场提问、录音与视频随访;第三,内容丰富——可以是教学困惑解答,也可以是日常管理研究,还可以是课题研究指导,等等。

“点单式”研修模式的实施路径是“基于调研发现问题—基于问题科学‘点单’—根据‘点单’展开研究—融合研修发现新问题—基于新问题再次‘点单’—实践展示且后续跟进”。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成立结对互助团队,在“备课说课、上课评课、作业设计与布置、作业批改与讲评、个别辅导与引领、案例研讨与探究”等方面实现送教团队与学校团队之间的深度融合。

以上路径与过程体现了“点单式”研修模式的三个特征:第一,层递性——研修活动的每一步都是层层递进、螺旋上升、相互依存又互相提高的;第二,下沉式——研修活动的每一步都是落到实处、直击问题、有问必答又有求必应的;第三,动态化——研修活动的每一步都是基于上一步动态生成的,这也是“点单式”研修模式的精髓。

二、“点单式”研修模式案例分享

(一)活动概要

2023 年2 月23 日至24 日,笔者跟随送教团队前往舟山市明珠学校。舟山市各县区、市属小学部分骨干教师以及明珠学校全体三到六年级语文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围绕“明确目标,加强实践;基于需求,提升素养”的主题,通过教学课例研讨、学生学习问题的诊断与矫治等,有效落实“双减”政策,推进“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因地制宜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学生的素养提升。

活动前期,在团长的组织下,送教团队与明珠学校教师进行双向选择,通过一对一、二对一、一对二等点对点、个性化结对互助方式,成立了四个研修小组,每个研修小组有两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通过跟踪指导、下水示范、随访记录、复盘整理等形式,带领结对教师观察倾听、发现问题、分析原因,进而矫治改进、实践检验等,边梳理提炼,边设想规划,在不断调整、突破的过程中,实现了团队双方的交互发展。

(二)分组研修

三年级研修小组围绕“基于真实学情,探寻有效教学”的主题展开教学研讨。两位指导教师进行接龙课展示,带领结对教师实践研讨、二次呈现,精心研磨了三年级下册《鹿角和鹿腿》一课。活动中,为了解决“如何在课堂中扎实有效地开展字词教学和朗读教学”这一问题,明珠学校的三位教师真实地展现了日常教学现状,大胆暴露了教学中的问题。指导教师倾囊相授,亲身示范,悉心指点,使结对教师明白了科学设计教学方案、凸显与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意义。

四年级研修小组就四年级下册《飞向蓝天的恐龙》进行上课、议课、磨课。两位指导教师以同课异构的方式作了课例展示。结对教师在学习模仿的基础上尝试上课,指导教师给予合理的教学建议。在二次修改之后,结对教师再度实践验证。根据研修活动的现场生成,四年级研修小组还就作业批改与辅导的规范性和有效性进行了探讨,大家认真批改了不同类型的作业,从“作业布置与设计”“规范答题与批改细则”“阅读留痕”“日常习作素材的积累”“作业的深度拓展”等方面进一步发现问题、探讨策略、研究学情、尝试落实。

五年级研修小组基于明珠学校师生的实际需求,确定送教主题为“探寻有效课堂组织形式,提升课堂教学实效”。两天时间里,两位指导教师和明珠学校五年级教研组的三位教师聚焦古典名著阅读单元,探寻古典名著阅读的有效方法。研讨围绕主题螺旋行进,以同课异构寻找问题,以互评探讨更新观念,以课堂实践提升质量,以复盘整理追求实效,整个过程紧凑高效。活动中,结对教师认识到只有摸透学情,关注每一个学生,努力让课堂组织形式科学、适宜、有趣,才能让学生学有所得、习有所获。

六年级研修小组基于明珠学校的需求“我校学生是否适合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怎样开展会比较有效”,首先安排结对教师上课实践,然后让两位指导教师亲身示范,针对实践课上的四人小组合作环节进行指导,带领结对教师修改教学设计,再度试教,发现问题,再度改进,解决问题。在推翻、重建、反思的过程中,实践课上的四人小组合作环节逐渐呈现理想的效果。此外,团队双方还针对现场产生的问题,共同批改了学生的作业,探讨了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和教学中的困惑。

(三)展示成效

研修活动的最后半天,四个研修小组分别展示了两天来的研修成果:内容多样,有关于作业批改辅导的,有关于课堂教学环节设计的,还有关于学习模式构建的;形式不一,或阐述经验,或呈现做法,或再现研修场景、课堂情境,各尽所能,最大程度反映了教师的收获和成长。从研修成果展示过程中可以感受到,每一位教师都是抱着切实解决问题的心态,持着诚恳真切的学习态度,扎扎实实地投入到此次研修活动中的。

此次“点单式”送教活动助力于教育均衡,形成了互学共勉、增进交流的团队研修氛围,发挥了名师和优秀骨干教师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了校与校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深层次融合,带动了区域与区域之间更多层次、形式、领域的智慧合作。

三、“点单式”研修模式案例思考

(一)聚焦复盘行动,注重动态生成

两天的活动中,送教团队共安排了三次“复盘”。每一次“复盘”都请参与教师静心梳理,围绕“做了什么”“怎么做的”“做得怎么样”等议题进行反思,互动交流。“复盘”使送教团队进一步了解了明珠学校语文教师团队在教学上存在的真实的典型问题,明珠学校语文教师团队也明确了自身的不足与困惑。之后,笔者作为导师与团长一起进行提炼归纳,抛出共性问题(如何科学有效地研究学情,并根据学情因材施教),组织参与教师商讨解决。“复盘”结束后,还请参与教师对下一场活动进行设想与规划。他们围绕“下一步可以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如果有问题可以怎么调整”等议题展开充分的讨论,重点谈了“什么做法可以继续保持”“什么做法需要改进调整”“什么做法可以进一步研究”。

有了“复盘”行动,上一场活动成了下一场活动开展的理由与依据,下一场活动成了上一场活动的延续与进阶。这样的活动因为彰显“层递性、下沉式、动态化”的特征而富有生机与活力。对活动组织者来说,“复盘”行动有一定的难度,它考验的是活动组织者随机应变的能力。但正是因为随机应变,以师生真实的需求为出发点,以师生有效的发展为归宿,才使得活动有了出人意料的成效。

(二)探索课堂整理,促进素养提升

如何进一步提升语文学科教学质量?通过观课,我们根据当下语文教学的现状,产生了新的想法。

活动中发现,语文课上,教师侧重讲解的问题比较严重。不管是低年级的课还是高年级的课,教师普遍讲得多、问得碎、教得满、给得早。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唯有改变学教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组织学生自读自悟,启发学生梳理探究,才能解决问题。

具体可以怎么做呢?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做了一次小小的尝试。上课环节,教师站在学生旁边,退到学生身后,以助学者和评学者的身份组织学生学习。在这个过程中,随机安排一定的时间与空间(一般临近下课),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整理与评价。在这样的时空中,学生对上一阶段的学习进行梳理,通过梳理明确自己的收获,提出自己的困惑。这个做法也许是微不足道的,但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与欲望。

此次活动中,“引导学生自主整理学习收获和困惑”的环节起到了较好的成效。因此,我们建议语文教师在每一节课,特别是在结课环节,都能安排学生自主整理,引导学生反思学习。当然,这样的课堂整理也可以变换形式: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也可以由师生共同完成;可以让学生口头表达,也可以让学生用书面形式表达,如画思维导图、用文字概述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教给学生整理的方法。比如,先说说学习目标,再通过自行提问,思考目标的达成度,并通过回顾学习经历,想一想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还可以有怎样的改进。

虽然活动结束了,但是我们的思考还在继续。如果一节课结束后可以做整理,那么,一天、一个月、一个学期的课程结束后也可以做阶段性的小结……可以在每天放学前,让学生闭眼静思,用一两句话谈谈学习收获或者困惑;一个单元学习之后,时间再紧,也要安排一节整理课,就单元学习中最大的问题进行归因分析,尝试解决;一个月、两个月的学习活动开展之后,组织学生进行阶段性的学习整理、评价……这样的整理也许花不了多少时间,但是对学生的学习来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结合研修成果,反思个体成长

“编筐织篓,全在收口。”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反思”和“复盘”“整理”一样,是最容易忽视却又至关重要的一种思维方式。基于此,在成果展示环节,送教团队与明珠学校语文教师团队的全体成员根据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分享了活动带来的收获与成长,进行了反思总结。

第一,目标很重要。为什么要进行复盘、整理、反思?这样做可以把准教学方向,明确目标。反之,只有知道自己要达到的目标,才可能进行科学的复盘、整理与反思。

第二,观察与倾听不可或缺。如何通过复盘、整理、反思,发现事物的本来面目,遵循事情发展的必然规律?安静地观察与倾听能为科学地整理与反思提供有力的保障与支持。

第三,层层追问与步步探究是关键。不管是一节课,还是一次活动,抑或是自身的专业成长,教师都需要不断叩问“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具体而言,要追问自己:我做了什么?我到底经历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好?为什么不好?我还可以怎样做?教师得拥有刨根问底、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精神。

综上,“点单式”研修模式集中彰显了一个“变”字。这个“变”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的“因势利导”,这个“变”是基于师生发展现状的“量体裁衣”,这个“变”是结合活动现场的“应运而生”。

猜你喜欢

单式研修整理
蔬菜运动会之入选了
三单式课程,赋能高质量教学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引入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合二为一易比较
高一零碎知识整理
整理归纳中渐次坚实
自主研修与我的专业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