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黄河文化 讲好中国故事

2023-10-14张海斌禄书果

新闻爱好者 2023年9期
关键词:黄河文化传播策略

张海斌 禄书果

【摘要】黄河文化传播是继承弘扬保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新时代弘扬民族精神、民族气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作为官方媒体传播平台,学习强国平台在传播内容上通过资源整合与专题报道,聚焦黄河文化的传播内容与传播意义;在传播方式上通过场景叠加与渠道整合,聚焦黄河文化的多媒体传播与融媒体传播;在传播策略上通过滚动式传播和交叉式传播,提升了传播的连续性和长效性;在传播对象上兼顾受众的文化层次和兴趣爱好,实现了全民普及覆盖、聚焦核心受众的传播效果。学习强国平台的黄河文化传播策略是当代媒体传播的典型范例,对整合传媒资源和打造主流传播渠道提供了有益借鉴。

【关键词】黄河文化;学习强国平台;传播策略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①作为官方权威网络媒体平台,学习强国平台自创办以来,通过不断创新传播形式、丰富传播内容,致力于中华优秀文化传播。近年来,学习强国平台通过多种形式整合文化资源,丰富传播途径,聚焦黄河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积极推进黄河文化传播。

一、学习强国平台的黄河文化传播内容

以“黄河文化”为关键词,在学习强国平台上可以检索到约2300篇文献;以“黄河”为关键词,在学习强国平台上可以检索到约13000篇文献。“黄河文化”“黄河”作为高频词出现在学习强国平台,反映出学习强国平台在传播内容方面涵盖了大量关于黄河与黄河文化的内容素材。学习强国平台的黄河文化传播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及黄河文化的重要思想、重要论述。学习强国平台专门设立有《习近平文汇》栏目,完整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关于黄河文化的重要思想和重要论述。包括习近平2019年9月18日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关于黄河文化的系统完整论述,也包括“习近平论文化”“习近平论中国精神”“习近平论四个自信”“习近平论新发展理念”等专题论述中关于黄河文化的相关论述,指明了黄河文化传播的方向,阐释了黄河文化传播的重大意义,为黄河文化传播奠定了理論基础,占据了文化传播的政治高地,对黄河文化的传播形成了重要保障和有力支撑。

该栏目还收录了关于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纪实报道,以新闻写实的形式和丰富的文字细节,全方位、多角度地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心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关注黄河文化传播的“黄河故事”。如纪实报道《温暖的瞬间:让黄河造福人民》记录了习近平在河南考察黄河博物馆、黄河国家地质公园等地的故事;《黄河“几字弯”上的水和田》记录了习近平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考察黄河的故事;《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黄河大合唱”》《擘画黄河,国之大者》《黄河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分量》《习近平的黄河情》《习近平为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调“音”定“调”》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黄河和黄河文化的关注。

关于黄河文化的歌曲舞蹈艺术节目和文艺成果展示。学习强国平台通过“《大河之韵》黄河文化‘两创’文艺成果展演”系列节目,集中展示播出了歌舞《大黄河》、京歌《盛世安澜》、歌舞《黄河万古流》、舞蹈《我的河》、歌曲《歌从黄河来》、歌舞《鹊华春色图》、韶乐《诗经·小雅·鹿鸣》等文艺作品。黄河文化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和千姿百态的自然地理文化,更是生活在黄河沿岸的人民精神生活的寄托和升华,千百年来人民以音乐、民歌、舞蹈等多种文艺方式来表达对黄河文化的热爱,并将黄河文化以文艺的形式融入日常民俗场景和重要礼仪场景。

关于黄河文化的纪录片和影视作品。学习强国平台播出的纪录片《天下黄河》聚焦黄河源流和黄河两岸的人民生活,真实记录了黄河流域人民不畏困难、艰苦创业的时代风采和民情风貌,真实反映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将自然记录与人文叙事融为一体,以讲述黄河故事为切入点,谱写了一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赞歌,也将黄河文化升华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高度。此外,学习强国平台还收录了《大河汤汤,岁岁安澜》《百味黄河》《从黄河走来,看见齐鲁印信的多面之美》《沿着黄河看非遗创新》《千里奔涌的壮阔豪情》等黄河文化系列短视频,以影像语言生动记录了黄河文化传播。

关于黄河文化活动的专题宣传报道。近年来,全国各地特别是黄河流域省份举办了多种形式的黄河文化主题活动,学习强国平台通过转载和专题报道等形式对相关活动进行了积极宣传,收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提升了黄河文化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如河南郑州在2021年4月至5月举办了“中国(郑州)黄河文化月”活动,内容包括黄河文化月启动仪式、辛丑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系列文化旅游活动、黄河流域舞台艺术精品演出季、中国(郑州)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黄河珍宝——沿黄九省文物精品展”等九项内容。2022年9月至11月,郑州再次举办“黄河文化月”专题活动,学习强国平台也进行了报道。

二、学习强国平台的黄河文化传播方式

学习强国平台作为代表主流意识形态的融媒体平台,拥有强大的纸媒内容素材来源和传播渠道资源。以党报党刊为主阵地的传统纸媒主要依托文字报道和图片展示等方式完成内容传播,学习强国平台通过遴选各地纸媒的优质内容进行二次传播,通过转载等方式对黄河文化主题的优质内容进行二次整合,有效提升了黄河文化传播的凝聚力和传播力。语言文字拥有天然的传播优势,在互联网和移动传媒时代,语言文字符号依然承担着静态阅读的主要媒介功能,党报党刊拥有高水平的内容生产力和文化传播力,学习强国平台对纸媒的黄河文化内容进行数字化整理和移动互联网传播,在静态阅读传播的基础上实现了黄河文化优质内容的二次呈现,提升了黄河文化的渗透力和持续性。

学习强国作为整合媒体资源的主流数字化融媒体平台,在传播方式上不但吸收了以党报党刊为主阵地的传统纸媒惯用的静态阅读和图文传播方式,依托手机APP和互联网的多媒体传播优势,将黄河文化传播从静态阅读传播升级为以视听感官呈现为主的新形态。学习强国平台还吸纳了电视、广播等媒体的视听传播优质内容,对黄河文化进行了多媒体集中呈现。以纪录片为主体的传播形式详细展示了黄河文化的地理风貌和民俗生活,以音乐舞蹈为主体的视听传播生动呈现了黄河文化的文艺形态和文化场景,以影视作品为主体的传播形式通过多元化的素材内容和叙事方式丰富了黄河文化的视觉传播场景。

无论是传统的纸质媒体和平面传媒,还是以电视广播为主要传播媒介的视听媒体,在传播方式上多以单向传播为主,受到媒介限制很难与受众展开有效的信息交互传播和互动反馈。互联网媒体平台和手机移动传播平台具有互动传播的媒介优势,学习强国手机APP客户端设置有“挑战答题”“专项答题”“二人对战答题”“四人对战答题”等多种答题互动栏目,通过推出“黄河文化论坛相关知识”专项答题等内容,通过兴趣引导和答题互动,有效提升了黄河文化传播的互动性和趣味性,使读者更加容易接受黄河文化相关内容的传播。

学习强国平台聚焦以黄河文化传播为主题的线下专题活动,及时对相关活动进行追踪报道,通过线下活动与线上宣传相结合、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相结合的传播形式,有效提升了黄河文化传播的范围和影响力。如2023年4月山东东营举办了以“弘扬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为主题的黄河文化论坛,并举办“春季黄河大集”暨“沿着黄河遇见海”沿黄九省(区)手造民俗展,学习强国平台随即发布《以黄河文化论坛为契机〓山东续写黄河故事新篇章》《让黄河文化在时代发展的长河里奔流不息》《2023年黃河文化论坛:沿黄九省(区)奏响“黄河大合唱”》《黄河文化国际传播论坛在山东东营举行》等一系列图文视频报道。

三、学习强国平台的黄河文化传播策略

古为今用,古今融合,弘扬当代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脉与灵魂,学习强国平台在黄河文化传播策略上选择将传统文化与当代国情相结合,既注重对历史文化的继承弘扬,也兼顾历史文化的现代价值发掘呈现,实现了古为今用、古今融合的传播效果,弘扬了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正如学者所指出的:“一方面,在深度挖掘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的基础上,以情境互动的方式回溯国家历史文化与传统习俗,打造出兼具影响力、引导力与传播力的知识内容;另一方面,将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作为支撑,把传统的文化知识与价值观念置于当下社会的现实语境之中加以时代性阐释,让平台用户参与知识生产与交互的过程,为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提供了互动化的创新思路。”[1]学习强国平台将黄河文化的历史价值融入当代场景,实现了黄河文化的活化呈现。

融入民情,寓教于情,深入挖掘黄河故事的情感价值。黄河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人文历史,也是黄河两岸百姓生活的映射。从传播内容与传播对象的角度来看,作为传播媒介不但要注重对传播内容和传播素材的挖掘,更要重视传播对象的心理需求和文化层次。学习强国平台在黄河文化传播的内容上融入了大量民俗元素,通过对黄河沿岸人民生活的多维度呈现,融入民情、寓教于情,把黄河文化的自然元素与黄河流域的人文要素融为一体,在讲述黄河故事的过程中将传播对象代入黄河文化场景,以共情共鸣的场景化构建,有效提升了黄河文化的感染力。黄河故事中蕴含的情感价值与中华民族的价值归属一脉相承,通过将个人情感体验与民族感情归属相融合,有效提升了受众对黄河文化的价值归属和情感认同。

黄河黄土,同根同魂,以黄河文化构建伟大精神图腾。黄河流域生活着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厚重历史。作为中华根脉和地理轴心,黄河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图腾的象征意义。学习强国平台在黄河文化传播过程中,整合了各省份的文化资源和地方民俗文化资源,展示了各民族同根同魂、同脉同心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当代媒体传播的效果实现依赖于传播场景的搭建和扩展,学习强国平台超越了民族差别、地区差别、文化差别和语言差别,建立了具有高度身份认同属性的主流融媒体传播矩阵,对于促进民族团结和民族融合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实现了黄河文化在各民族间的传播,使黄河文化成为联系中华民族的情感纽带和精神枢纽。

四、学习强国平台传播黄河文化的启示

有学者指出:“学习强国这一多媒体呈现、多资源聚合、多技术应用的融媒体平台,对推进主流媒体融合传播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示范作用。”[2]学习强国平台在传播内容上通过资源整合与专题报道,聚焦黄河文化的传播内容与传播意义;在传播方式上通过场景叠加与渠道整合,聚焦黄河文化的多媒体传播与融媒体传播;在传播策略上通过滚动式传播和交叉式传播,提升了传播的连续性和长效性;在传播对象上兼顾受众的文化层次和兴趣爱好,实现了全民普及覆盖、聚焦核心受众的传播效果。学习强国平台的黄河文化传播策略是当代媒体传播的典型范例,对整合传媒资源和打造主流传播渠道提供了有益借鉴。

从传播平台角度,黄河文化在学习强国平台的传播取得了良好效果,从传播理论层面来看,对传播效果的检验分为两个层面:一是从微观层面考察传播内容和传播行为在传播受众群体中所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动态变化;二是从宏观层面观察传播活动本身对社会传播形式引起的结构性变化。[3]任何带有文化特征的传播行为都应当明确指向受众群体的范围和传播效果的实现,从学习强国对黄河文化的传播来看,无论在大众对黄河文化的主观认知层面,还是对黄河文化的心理接受层面,都得到了有效的拓展和延伸。

从黄河文化传播角度来看,黄河文化的场景呈现和文化再现需要媒体的主动介入和主动创新。通过对黄河文化的内容聚合和场景整合,将传播内容与传播受众进行覆盖匹配,在传播过程中要根据受众的圈层特征进行内容细分和差异化融合,从而实现受众对黄河文化的身份认同和社会认同,将黄河文化深度融入传播内容,积极弘扬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

[本文为河南省哲学社科规划项目“网络空间治理背景下青年群体对建党精神的价值认同研究”(2022BKS047)研究成果;河南兴文化工程文化研究专项项目“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研究”(2022XWH017)阶段性成果]

注 释:

①习近平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2019年9月18日。

参考文献:

[1]汤天甜,温曼露.互动式隐喻:主流融媒体平台知识服务创新路径探析——以“学习强国”的知识生产与传播情境为例[J].中国出版,2021(7):36-40.

[2]黄国春.“学习强国”传播模式与主流媒体的融合传播[J].青年记者,2019(22):63-65.

[3]耿茹茹.“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的交互设计与传播效果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20.

作者简介:张海斌,中原工学院副教授(郑州 450007);禄书果,中原工学院讲师,博士(郑州 450007)。

编校:王志昭

猜你喜欢

黄河文化传播策略
黄河文化的一朵浪花
讲好历史上黄河治理故事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背景下兰州黄河文化传承的思考
试论中国主流媒体重大事件报道的国家形象传播策略
电视新闻节目借力微信平台的传播策略研究
浅谈企业社会责任的品牌传播
探析公益节目《等着我》的传播策略
地方历史文化开发的媒介策略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
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黄河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