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开发校本课程

2023-10-14马吉成甘肃广河县陈家小学

小学科学 2023年21期
关键词:校本课件科技

◇马吉成(甘肃:广河县陈家小学)

随着《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的实施,很多学校根据自身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利用的资源,构建校本课程开发活动,通过交流和探讨,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内容,发挥教学趣味性、校本性、教育性,不仅彰显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还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一、校本课程概述

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根据自身教育哲学思想、满足学生实际发展需求、以教师为主体进行的适合学校特点和条件的课程开发策略。开发主要是从课程目标出发设计课程结构,编制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信息科技教学内容,便于教师结合校本课程开展教育活动,实现全面培养学生的教育目标。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动态完善的过程,应遵循目标导向原则、协调性原则、统整性原则、多样性原则、适宜性原则等,满足组织建立、情境分析、目标拟定、方案编制、解释与实施、评价与修订等开发程序,让学生真正掌握信息科技能力,并运用于生活。

二、校本课程特征

(一)开发主体多元化

小学信息科技校本课程主体是多元的,包括学生、网络、环境、教师等,甚至还有校外不知名的主体。如部分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主体是现实与虚拟结合,构建人—计算机—人的交流互动模式,促进所有主体积极参与,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让彼此之间的沟通更加便利。

(二)教育互动扩大化

在传统课程开发中,更多的是强调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的有效互动。校本课程开发,需要增加主体,如人机互动。教师、学生、网络、其他课程之间也应互动,突破时空的限制,让学生根据兴趣,选择和确定合适的学习交流方式,面对面或者邮箱发送留言等,从而使交流互动方式变得丰富。

(三)开发过程动态化

小学信息科技课程开发,是以环境为资源,根据学生综合认知水平,打造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并采用构建网络平台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促使学生自由交流和探讨。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以电子邮件、在线讨论、留言板、博客等形式,引导学生交流和互动,再将得到的信息进行搜集和反馈,不断调整和优化信息科技课堂教学,更改授课方式,促使学习内容贴合生活。

(四)学习过程合作化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信息科技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提倡平等和交流,以及合作的教育理念,为构建开放性课堂教学打下基础。在促进学生学习过程合作化时,教师应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设计个性化交流平台,如每个学生都可以发表文章,提出自己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意见,也可以立足小组选择主题,发挥丰富想象力,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三、有效开发信息科技校本课程

(一)更新观念,挖掘资源

在传统教育理念中,信息科技课程教学方法较为生硬,学生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无法张扬个性。而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学主要目的是锻炼学生信息科技使用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所以学校应结合国家对信息科技课程的要求,以及本校实际情况,开发信息科技校本课程,实现学生有效发展。互联网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搜索引擎提供的信息,在很多情况下较为零散,需要学生具备整合能力。但是学生还处于发展阶段,思维不够成熟,无法将碎片化知识融合,这就需要教师的辅助。信息科技校本开发应给予教师示范的机会,让教师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授课,教会学生具体操作,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例如《小小鼠标动起来》一课,学生刚接触信息科技知识,好奇心重,学校应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发校本课程,并引导教师挖掘资源,发挥示范作用进行授课,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科技知识。在信息科技课堂上,教师向学生出示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认识Windows 窗口,灵活运用鼠标,将窗口放大或者缩小,提升学生控制鼠标的能力。教师先为学生演示怎样利用鼠标摆放桌面图标,学生再进行实际操作。经过练习后,学生可以灵活操控鼠标,使用鼠标完成各种点击任务。最后信息科技教师为学生讲述各个窗口的组成,挖掘鼠标的发展历史,结合校本教材中有关鼠标的知识,让学生自主阅读,丰富学生知识。

(二)创新模式,扩展范围

信息科技本身具有互联性强、储存能力强的特点,学校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时,应充分利用上述特点,创新课程模式,扩展教学范围。在传统教学中,学习的主要载体是课本,一般而言,课本上写什么,教师就会教什么。但是课本承载的内容毕竟是有限的,学生学到的东西也会受到限制。而信息科技与互联网高度关联,学生可以从互联网上获得大量知识,并且体验和学习信息科技操作方法,丰富学生信息科技知识视野的同时,让学生获得良好学习体验。因为小学生认知水平不高,在信息科技教学中,经常不能理解教材中抽象的知识点,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便于学生理解,还给足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在使用信息科技的过程中,克服各种学习上的困难,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精彩课件助我学》中,教师利用校本教材授课,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辅助学习的方法,了解课件的实际用途。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出示提前制作好的教学课件。在课件中体现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反思、课后评价等,让学生模仿教师制作的课件,以“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设计课堂教学课件,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学生在设计课件时,会自主搜集优秀传统文化,如民间特色小吃、民间风俗、手工艺作品等,扩展和延伸学生的学习范围,增加学生学习的成果。最后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课件,做出针对性评价,让学生认识自身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以实现学生想象力和创新力的发展。

(三)开展合作,培养能力

在校本课程开发中,信息科技教师应借助学校资源,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集体荣誉感,促使学生得到充分锻炼。合作学习对学生而言,不仅有利于融洽人际关系,还能激发探讨欲望,促使学生在小组中充分展示自身才华,发挥个人学习潜能。在信息科技校本课程开发中,学校应鼓励教师以实践活动的形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学习,并给每个小组布置合作任务,探讨若干个知识点,最终汇报小组学习成果,实现信息科技的深度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环节中,要注意及时对个人学习成果与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和整理,以便教师发现小组合作的问题,增强介入效果,引导学生调整和解决问题。在教师的协助下,学生可以获得学习灵感,对已经探究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归纳,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例如在《转场特效更自然》中,教师利用校本教材,开展“防火宣传”动画设计活动,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4~8 人,布置合作任务:搜集有关防火的图片和视频;研究动画设计方法;结合资源设计转场特效;将特效和图片放入动画中;总结在整个操作和设计中获得的感悟。教师不过多参与,让学生依据合作任务自行设计。教师观察发现,每个小组都分工明确,都能完成任务。这样的信息科技校本课程,给予学生相对自由的空间,让学生以合作的形式,学习防火知识,提高信息科技操作能力,树立集体荣誉感。

(四)针对内容,提升素养

信息科技内容主要是软件和硬件技术,在信息科技领域中,二者都不可偏废。但是随着软件的优化和更新,功能性越来越强,学生的学习内容也日益扩展。所以信息科技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该跟紧时代的脚步,多增加一些实用性强的知识,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有积极作用。在选择校本课程开发内容时,在软件上需要出示各种软件下载和安装的方法,以习题的方式,让学生反复锻炼,促使学生熟能生巧、灵活运用。而硬件方面,学校可以向政府申请拨款,根据班级人数,引进计算机设备,尽量让学生人手一台,避免计算机设备不足的问题。信息科技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特点,还能让学生信息科技综合素养持续提升,为日后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例如《多种形状我来画》,学校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开发校本课程,引导学生利用微课学习知识,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在信息科技教学课堂,教师结合校本教材,设计本课视频,导入椭圆、矩形、菱形等工具的使用方法,既节约了课堂授课时间,还让学生快速掌握了各种工具的使用流程,发挥了微课短小精练的特点。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后,教师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利用各种绘画工具,画不同颜色的大风车。学生可以通过延伸和旋转,画出具体作品,也可以用复制和粘贴的方式绘画,激发学生对信息科技知识学习的欲望,提高学生自身信息素养。这种校本课程开发手段,在教学内容上实现了革新,让学生通过自己努力,设计出个性化的艺术作品,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五)布置作业,巩固知识

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编写的,可以在开发时倡导教师参与,尊重教师提出的建议,以便开发出的校本课程符合学生学习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为了提高学生信息科技应用能力,学校要鼓励教师合理设计作业,发挥校本课程的实际意义,实现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在设计校本课程作业时,学校要引导教师从构建探索类作业入手,引导学生自主查找资料,在分析题型的过程中,学习信息科技知识,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而言,探索类校本课程作业,可以深化对信息科技知识的理解,激发主动探究兴趣,实现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

例如在《文中配图要恰当》中,为了让学生在Word 文档中插入图片,会对图片进行移动、伸缩、加框、环绕等,可开发探索类校本课程作业,增强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在文本中插入图片的方法时,教师给学生传递几篇文本,让学生自主搜集与文本相匹配的图片,根据课上学习的知识,将图片插入文本,锻炼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学生在搜索图片的过程中,会主动阅读文本,经过有效思考后,选择适宜的图片插入,提高信息科技使用技能。这种探索类校本作业的布置,不仅巩固了学生的基础知识,还增强了学生信息科技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在信息科技校本课程开发中,应尽量突出课程内容和意义,增强课程的吸引力,让学生在信息科技的学习中,逐步掌握技巧,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在设计信息科技校本课程时,学校应以教师为主体,根据自身情况,梳理现行小学信息科技教材体系的盲点,将其融入校本课程开发中,以弥补教材内容的不足,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完善,发挥学校育人功能和价值。

猜你喜欢

校本课件科技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科技在线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