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TPB理论的民众碳中和行为意向影响研究
——以安徽省淮南市为例

2023-10-13钱丹萍谢振安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淮南市意向效度

钱丹萍,谢振安

(安徽理工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

气候的变化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居住环境,气候变化引发的灾难给人类的生存带了巨大的挑战。为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了《巴黎协定》[1],做出了统一的部署安排。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中国将“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的目标。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消费产生的碳排放不断提升。实现碳中和不仅要从供给端发力,也要从消费端入手。民众广泛参与是减排行动不可或缺的部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来源。

淮南市地处安徽中北部,是国家重要的资源型城市之一,“因煤而兴”,也“因煤而困”。当前,淮南市转型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碳中和目标下,其转型发展压力增大。2022年2月8日召开的淮南市市委常委会会议,提出要深入理解碳中和的内涵、意义及实践要求,加强碳排放相关知识的学习,分析碳中和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统筹做好各项工作,推动城市高质量绿色发展[3]。淮南市陆续开展了碳中和科普活动,鼓励并引导民众低碳生活,逐步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绿色转变。基于此,本文以安徽省淮南市为例,探讨民众碳中和参与情况,分析其行为意向影响因素,为民众参与碳中和行动提供相关建议。

一、文献回顾

面对当前全球气候变化所带来的一系列生态问题,世界各国难以独善其身,需要共同建立全球气候变化应对机制。目前很多个国家提出碳中和承诺,其中多数发达国家承诺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而且欧盟、英国和美国已经实现碳达峰。与这些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面临巨大挑战。李十中指出碳中和目标是重大挑战,也是经济发展“换道超车”和突破资源、环境瓶颈约束的机遇[4];中国资源型城市面临着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生态绿色发展双重挑战,樊甜甜指出在经济转型背景下大部分资源型城市面临着环境污染、经济发展滞缓,甚至发生萎缩等问题[5];刘耀彬等指出我国资源型城市对煤炭资源的过度依赖对经济的增长产生了反向作用[6]。

不少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可行路径。汪涛等指出通过发展理念、关键技术、政策体制、服务体系等方面的创新,可以实现全面转型[7];安国俊等提出强化顶层设计、创新绿色低碳技术以及加强国际合作等举措[8]。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责任大多集中在政府、企业以及相关组织,但也有学者的相关研究体现个人的减排对我国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意义。韩立新等指出民众可以通过参与政策制定、监督违法行为、参与公益活动以及低碳活动实践的途径来促进碳中和的实现[9];庄贵阳认为除了政策、技术和标准的硬约束之外,个人的消费观念、消费偏好、消费方式等行为也是影响碳排放的软约束,提出可以通过提升个人认知、挖掘民众减排的潜力、重视非正式制度因素等途径从消费端推动碳中和实现[10]。

二、理论假设与研究价值

(一)理论假设

计划行为理论(TPB)对人的行为或行为意向具有良好的解释力和预测力,在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领域运用广泛。因此,本文运用计划行为理论来预测和解释民众参与碳中和的行为意向。

行为态度反映民众对于碳中和的认知和评价,当民众对碳中和的态度越正向,其行为意向越强烈。主观规范是指民众受到的各种心理束缚,呈现为民众之间心理、态度的相互影响,因此主观规范越强烈,民众行为态度越端正,行为意向也更强烈。知觉行为控制指民众自身参与碳中和的可行性认知,反映民众的实际控制力和感知行为能力,民众拥有的内外在条件越多,行为意向也越强烈。行为意向是个人对于参与碳中和行为的主观机率的判定,反映民众个人付出努力、参与行动的程度,可以预测或解释民众的碳中和参与行为的可能性。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行为态度对民众参与碳中和行为意向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H2:主观规范对民众参与碳中和行为意向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H3:知觉行为控制对民众参与碳中和行为意向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H4:主观规范对民众行为态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在上述基本要素基础上,本文增加了习惯性启发来解释民众的行为习惯对其行为意向的影响。民众个人低碳行为习惯越多,民众参与碳中和的行为态度愈端正,行为意向也越强烈。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5:习惯性启发对民众行为态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H6:习惯性启发对民众参与碳中和行为意向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综合以上分析,构建基于TPB理论拓展模型的民众参与碳中和行为意向影响机制理论模型与假设(图1)。

图1 TPB理论拓展模型与假设

(二)研究价值

一方面,运用TPB理论研究某一行为意向或行为的研究大多是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基础因素入手[11],通过文献梳理发现,有学者研究了过去行为对行为意向的影响[12]。因此,本文在基本要素基础上加入“习惯性启发”这一要素,构建民众碳中和行为意向影响因素模型,一定程度上丰富了TPB理论在实际应用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碳中和与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民众参与对于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依据拓展的TPB理论模型探讨民众参与碳中和的情况,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有助于民众牢固树立低碳理念,积极践行碳中和行为,进一步促进我国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问卷调查与实证检验

(一)问卷调查

1.问卷设计

在问卷设计中,包含4个基本信息类题项,基于拓展的TPB理论设计15个题项,1个开放题项,一共20个题项。其中15个调查指标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法,最高分记为5分,最低分记为1分,得分越高说明该题项越重要,具体见表2。

2.数据来源

以安徽省淮南市的民众为调查对象,考虑到操作的可行性和有效回收率等情况,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通过网络问卷以及实地调研访谈两种方式收集问卷,收集共计1 000份。最后将一些同一IP、填写时间过短等无效问卷进行剔除,获得有效问卷921份,有效回收率92.1%。

3.样本信息

对本文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进行统计分析(表1),其中,男性占54.8%,女性占45.2%;年龄特征中处于20~39岁的研究对象较多,占56.7%;受教育水平大多是大专/大学学历,占53.6%;目前职业特征中学生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分类,占48.6%。

4.信度检验

本文利用SPSS22统计软件进行量表信度分析,测算得出,量表的整体Cronbachα系数为0.962,对X1、X2、X3、X4以及Y各个维度分别进行分析,Cronbachα系数分别均大于0.8,可见量表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可用于后续分析(表2)。

5.效度检验

信度高则效度不一定高,本文运用SPSS22统计软件对各题项数据进行效度分析,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得出KMO值为0.929,大于0.9;Bartlett球形检定中,近似卡方为12 205.126,显著性为0.000,<0.001,说明量表结构效度很好,适用于做因子分析(表3)。

表3 KMO与Bartlett检定结果

(二)实证检验

1.模型检验

运用AMOS软件构建模型,并对模型适配度进行检验来判断模型是否成立。Chi/DF(卡方自由度比)、RMR(均方根残差)和RMSEA(近似均方根残差)数值越小越好。GFI(拟合优度指数)受自由度影响,而AGFI(调整后的拟合优度指数)即在GFI基础上剔除自由度的影响,数值越大说明构建的假设模型拟合度越理想。NFI(规范拟合指数)、RFI(相对拟合指数)、CFI(比较拟合指数),IFI(递增拟合指数)和TLI(Tucker-Lewis指数),越接近于1则说明构建的假设模型拟合程度较高。经过修正,模型拟合度较好,均符合适配标准值要求(表4)。

表4 模型拟合度检验结果

通过测算得出,各维度的观测指标的标准化因子载荷均大于0.6,显著性为0.000,<0.001,题目效度SMC均大于0.36,通过路径检验。同时计算X1、X2、X3、X4以及Y各维度的组成效度CR和收敛效度AVE均分别大于0.7和0.5,符合标准(表5)。

表5 观测指标因子载荷列表

2.假设检验

利用AMOS软件,测算得出标准化路径系数表,X1对Y的显著性P值为0.003,<0.01,具有较好的显著性水平,路径有效,影响系数为0.202,>0,H1成立。X2对Y的显著性P值为0.000,<0.001,具有极高的显著性水平,路径有效,影响系数为0.232,>0,H2成立。同理,H3、H4、H5、H6成立(表6)。根据分析结果,最终获得标准化模型路径图(图2)。

表6 标准化路径系数列表

图2 标准化模型路径图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本文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来探讨淮南市民众碳中和行为意向影响因素,利用AMOS软件构建SEM结构方程模型,并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民众碳中和了解程度不够、获取信息渠道有限。实地采访了解到民众对于碳中和态度比较正向,但民众对于碳中和了解程度还不够全面,大多停留在浅层的认知层面;同时,民众获取相关知识的渠道方式有限。

第二,民众在考虑是否参与碳中和行动时还受到主观规范因素的影响。在考虑是否实施碳中和行动的过程中会充分衡量自身利益和得失,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碳中和环保意识薄弱,存在“公田悲剧效应”。

第三,民众参与碳中和的行为意向还受到知觉行为控制因素方面的影响。碳中和相关技术创新不够,政府财政和社会投资的支持力度有待加大,碳中和的宣传力度需要加强,尚未形成全民参与氛围。

第四,习惯性启发对民众参与碳中和行为意向影响较大,大多数人受传统生活方式影响,在生活问题上仍选择不科学的方式,在碳中和环保方面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并没有真正形成环保思想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建议

1.科普宣传碳中和知识,提升民众低碳意识

碳中和的落实,关键在于促进民众低碳意识的提升,要进一步拓展碳中和宣传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加强碳中和科普宣传,拓宽科普宣传渠道;制定参与倡议书,设立科普教育基地,建立全面、免费、强互动的学习交流平台。

2.强化民众责任意识,营造全民参与氛围

民众参与碳中和能带来的碳减排成效不可小觑,要强化民众个人责任意识,建议将绿色低碳发展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充分发挥社区等基层组织的作用,积极开展碳中和宣传活动,以“邻里榜样”等多种方式引导居民群众从源头节能。

3.推动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机制

通过整合资源和创新模式,建立“共治共建共享”协同治理格局。政府和社会组织加大支持力度,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打造点、线、面相结合的宣传阵地,加强组织领导和宏观调控,形成社会协同监督和有效治理的机制。

4.鼓励民众自觉养成低碳行为习惯

民众要优化自身个人的生活习惯,转变个人消费思维和行为。坚决遏制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的行为,倡导绿色交通、低碳出行,在衣食住行等各方面养成良好的绿色行为习惯,积极为实现碳中和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淮南市意向效度
雨中即景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东方留白意向在现代建筑设计的应用解析
慈善募捐规制中的国家与社会:兼论《慈善法》的效度和限度
批评话语分析中态度意向的邻近化语义构建
采煤沉陷区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以淮南市为例
被看重感指数在中国大学生中的构念效度
外语形成性评估的效度验证框架
淮南市3~6岁幼儿各项身体形态分析
淮南市一院举办“市内科病例讨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