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实施教考分离模式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辽宁大学的调查

2023-10-12张晨玥

科学咨询 2023年16期
关键词:教考辽宁大学试题库

张晨玥

(辽宁大学,辽宁沈阳 110136)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以往教考合一的模式造成了一系列问题:教师授课、命题、阅卷带有强烈的主观随意性、对学生不公平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校合理的教育体系建设和学风建设。因此,为了满足国家培养新时代人才的需要,许多高校已经放弃教考合一的模式,开始探索教考分离制度。只有教考分离才能有效地避免教师在考题设计上的主观性,同时也能客观地反映出大学生真实的学习效果。如果要使这种制度更好地发挥作用,教育者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发现它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对一系列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有效对策帮助其改进。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教考分离模式在现阶段还亟待发展,深入研究其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不仅为它以后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而且对健全教考分离模式和相关理论的研究有重大的意义。我国对教考分离模式研究的时间还较短,试点的范围也只有小部分高校,理论的研究远远落后于实际的发展。本文在教育改革大背景下,采用多种研究方法,深入了解教考分离模式的发展现状和困境,并有效结合政府相关政策支持,提出有关对策,这对完善整个教育理论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2.现实意义

实施有效的教考分离模式,对学生和教师来说都有重要的意义。对教师来说,这不仅客观上使课程教师必须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保证授课质量,还有利于教师阅卷的公平公正,降低了阅卷过程中的主观随意性。对学生来说,这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还有利于更好地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教考分离从形式上看只是一个考试制度的问题,但从根本上说,它是中国整个教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对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都产生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因此,研究这一问题对深化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1]

3.文献综述

张杰等认为教考合一的缺点正是教考分离的优点,而教考分离的缺点在某种程度上又是教考合一的优点。据此提出“教考分合相济”的大学考试新模式,扬长避短,相互补济。[1]王素君(认为现阶段教考分离存在着一刀切,试题库质量差,教师和学生主体性丧失,形式主义,考核功能单一等缺点。她针对教考分离的缺点提出了正确区分适用范围,提高试题库质量,多种考核方式并存和促进学校管理 者对教学规律的掌握等方面措施。[2]王彩丽认为教考分离模式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教师对知识的全面讲授。教学管理部门必须采取措施优化考试形式,合理安排教考分离的课程,提高试题库建设质量,培养专业的试卷命制队伍。[3]由此可以看出虽然教考分离模式有显著的优势,但是也有一些弊端。本文正是基于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并根据调查的结果,对问题进一步具体分析,提出更适合的解决方法。

二、调查设计

(一)调查内容

本研究主要是深入了解辽宁大学教考分离模式实施情况,通过网上问卷调查,具体分析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以辽宁大学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他们的想法和感受,采集并分析数据,得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行性对策。这一研究不仅有利于辽宁大学完善教考分离的模式,还可以为其他大学提供有效借鉴,对教育发展有重大的影响。

(二)调查技术路线

图1 对大学教考分离模式问题及对策的研究技术路线

(三)调查方法

本研究以教育学理论为指导,主要采用抽样调查、文献研究法、统计分析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辽宁大学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抽样调查。在问卷调查上,主要是采用网上问卷调查。在数据的处理与分析上,主要使用SPSS进行信度效度检验。本次调查研究力图在大量真实数据资料的基础上描述和分析教考分离的发展现状,使结果具有量化的特点,并根据样本分析出解决对策,使调查研究结果具有科学性。

(四)调查过程

1.调查阶段与成果

2022年5月1—10日:确定论文选题,阅读大量相关文献,了解相关研究人员的理论学说和我国当下教考分离模式实施背景和发展现状,并确定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设计问卷并进行多次修改,确定对辽宁大学在校学生进行抽样调查。

2022年5月11—15日:通过问卷星的方式在网上发放问卷,对辽宁大学的学生进行调查,问卷数量不设限,最终获得问卷108份,提取有效问卷90份。

2022年5月16—25日: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撰写调查报告,并将调查报告写成论文。

2.采样设计和调查内容设计

辽宁大学是辽宁省最早一批进行教考分离试点的大学之一,本次调查对辽宁大学不同学院的学生进行网上抽样调查,了解了他们对教考分离的看法,并对附近熟悉的同学进行面对面调查,这也成为本次研究的辅助资料。

本次调查共回收样本数108个,其中剔除18个无效样本,有效样本数为90个。本次研究主要采用网上问卷调查法、分析和研究数据的方法。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情况,包括被调查对象的性别和年级。第二部分为被调查对象对教考分离模式的基本认知和对其是否能发挥作用的态度。第三部分是被调查对象对更好地推进教考分离模式实施提出的建议。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样本来源

因为是基于辽宁大学进行教考分离模式的研究,所以样本来源主要是辽宁大学的在校大学生。据调查数据研究,女性占大部分并且大一的学生占主要部分,其他年级的学生占比较少。因为辽宁大学教考分离模式主要是从2020年进行试点,主要实施对象为现在的大一大二学生,所以样本数据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二)样本描述性分析

表1 描述性分析基本数据表

样本描述性分析是指从最大值、最小值等方面来对数据进行分析,从上表可以看出:当前数据中并没有异常值。从平均值和中位数来看,两者数值差别较小,这说明数据有较为集中的趋势。从标准差来看,数据没有较为明显的离散趋势。这些说明数据得出的结果较为准确。

(三)信度检验

表2 Cronbach’α 信度分析表

本次研究采用Cronbach’α信度系数对数据进行研究。从上表可知:信度系数值为0.630,大于0.6,因而说明研究数据信度质量可以接受。

(四)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的样本中女生和大一学生占比较大,其中大部分人了解过教考分离。此次主要是致力于研究教考分离模式发展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从调查问卷的结果可以看出,大约有45%的人不支持教考分离,其比重远远大于支持教考分离的人的比重。这说明教考分离模式在辽宁大学的实施还存在问题。从问卷的结果可以看出教考分离不能提升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会降低学生听课积极性,也不利于考试题库跟上知识的更新和科学的发展。此次研究也将结合学生的建议更好地为推动教考分离发展提出有效的对策。

四、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试题库建设

试题库的建设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试题的命制,需要教师深入钻研课程标准,根据命题的要求,对试题难易度有所把握。[4]这样,教师在深入钻研的过程中,会进一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这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听课的积极性。这也是促进考试题库跟上时代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对此,可以加强课程组教师之间的互相交流与学习,借鉴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经验,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以适应教考分离的新形势。[4]还要注意试题库要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考试进行划分,避免一概而论。[3]

(二)实行考试形式的多样化

因为教考分离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因为这种模式在命题时往往对参考答案的设定具有统一性规划,使参考答案的设定更具标准化。[5]面对这种情况,不同年级、专业、课程可以采取不同的考试形式。例如,说对基础课程来说,可以采取开卷闭卷相结合的方式。对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可以采用实操考核的方式。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更注重对理论的考查,而对高年级学生来说,则要更注重对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考查。

(三)增强学生的主动性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起到一个引领者的作用,但是主要还是取决于学生自己。事实上,对学生学业成功具有最大促进作用的决策并不一定是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做出的,而是学生自己制定的。[6]学校可以让学生参与考试的全过程,包括确定考核目标,参与考核评分设计等。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很有效地解决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分歧,促进学生学习和参与考试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教考辽宁大学试题库
对标评价体系,促进教考一体
“教考分离”在体育院校田径专业中的实践与探索
An Analysis of Deviation in Oliver Twist
中职学校教考分离后试卷分析的重要性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细则
项目反应理论在考试系统试题库中的应用
基于Quiz Creator的“机械图样的绘制与识读”随机组卷试题库的制作与研究
互动式大学物理教考分离题库设计
基于校园网的电磁学试题库建设
教考分离模式下课程试题库的建设研究——以高职院校数学课程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