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教学评一体化的校本化项目研修探索

2023-10-11朱郁华温州大学附属茶山实验中学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23年26期
关键词:问学研修作业

朱郁华| 温州大学附属茶山实验中学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要改变学校、发展学校,关键在于提升教师的学科素养与专业能力。近年来,温州大学附属茶山实验中学以大单元教学、“问学”课堂变革、项目化学习、作业设计和中考命题研究等课改项目为引领,以行动学习理论为指导,按照“扎根于教师的内在需求、扎根于教师的鲜活经验、扎根于教师的实践反思”的基本要求,精心策划组织指向教学评一体化的主题化、系列化校本研修活动,探索构建了“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团队研究”的校本研修模式(如图1所示),着力打造“三三六”项目研修新样态(如图2所示)。以下对学校实施的课堂设计项目研修、“问学”课堂项目研修、作业设计项目研修、中考试题研究项目研修等校本化项目研修作一介绍。

一、课堂设计项目研修:提升教师教学评一体化的设计能力

核心素养的落实、学科思维的发展、教学质量的提升,主阵地是课堂,关键在课堂设计。为此,学校建立集体备课制度,常态化开展课堂设计研修。如2022年暑期,学校组织开展了为期五天的以“学习新课标,赋能新课堂”为主题的课堂设计项目研修。研修以新课标为引领,以“备教学评一致”为原则,聚焦“在哪里”“到哪里去”“到了吗”“怎么去”四大教学关键问题,围绕九个研讨专题(详见下文表1)开展集体商讨,在“学习目标设计、核心问题设计、问题解决过程设计、思维发展引导设计、学习评价设计”等方面作重点突破,对学习目标、评价任务、教学活动进行一致性思考与探究,形成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思维发展的学习方案,并探索形成了“教学评一体化”学案设计基本模型(如图3所示)和“三引·三研”学案设计研修实践模型(如图4所示)。

表1 研修内容:四大关键问题九个研讨专题

图3 “教学评一体化”学案设计基本模型

图4 “三引·三研”学案设计研修实践模型

(一)研修目标

课堂设计项目研修的目标如下:

(1)通过《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及各科课程标准的学习与交流,准确理解其中的新理念、新变化和新要求,并落实于“问学”课堂设计中。

(2)通过集体商讨、展示交流和名师指导等,加深学科理解,解决实际问题,掌握课堂设计的技术方法和操作要点,提升基于课程标准的课堂设计能力。

(3)通过每个备课组的“三引·三研”螺旋式学案设计,形成新学期学科教学计划、一个单元的教学规划和一个单元的优质教案(包括“问学”课堂课时教案、一至两个微项目化学习教案、对应的PPT和导学单等)。

(二)研修内容

课堂设计项目研修的内容包括四大关键问题九个研讨专题(如表1所示)。

(三)研修模块

课堂设计项目研修的模块包括三大板块十个研讨专题(如表2所示)。

表2 研修模块:三大板块十个研讨专题

二、“问学”课堂项目研修:提升教师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能力

学校以市级教科规划课题“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问题化学习’课堂变革的实践研究”为引领,采用“研究先行、培训跟进、课堂实践、教研支撑、过程指导、示范引领、活动展示”的策略与方法,协同推进并持续开展“问学”课堂变革,形成了指向教学评一体化的“导—学—助—展—评”思维型课堂新样态(如图5所示)。

图5 “导—学—助—展—评”思维型课堂新样态

“导—学—助—展—评”思维型课堂不是颠覆传统课堂,而是基于核心素养的落实和高阶思维的发展,对学习任务、核心问题、学习活动、学习评价等课堂关键要素进行重构。它注重在学习任务和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点评等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两年来,学校各学科教研组以“问学”课堂变革项目为引领,导入温州大学特级教师工作站和温州市名师工作室名优教师资源、优质教学教研资源,以典型课例为载体,从“问”与“学”两个视角开展螺旋式循证研究,形成了既来自于课堂实践又反过来卓有成效地指导课堂实践的支持工具、操作要点和实施策略,总结提炼出“问学”课堂的基本范式(其设计模板如表3所示、结构设计框架如图6所示)、实践模型(如图7所示)以及课例研究基本模型等,有力支撑并深入推进了“问学”课堂变革。与此同时,提升了教师教学专业素养,增进了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深入理解,凸显了课堂教学深度,塑造了教师合作研修、智慧共建共享的良好生态,整体提升了各学科的教学质量。

表3 “问学”课堂设计模板

图6 “问学”课堂结构设计框架

图7 “问学”课堂实践模型

三、作业设计项目研修:提升教师教学评一体化的评价能力

2021年,在“双减”背景下,学校依托区级项目“‘以学生为中心’的作业设计与实施的实践研究”,采用“调研先行、研究支撑、设计跟进、展示研讨”的推进策略与方法,开展了作业情况问卷调查、作业功能比较研究、作业设计评价指标研制、作业设计支持工具研发、“单元类作业”“项目类作业”“假期类作业”设计、优秀作业评选与展示等活动,形成了系列研究和实践成果,并构建了“一核·二线·三类”作业设计模型(如图8所示)。

图8 “一核·二线·三类”作业设计模型

学校每个教研组设置小专题开展团队研修,总结梳理作业设计的策略与方法,构建项目引领、专题驱动、团队研究、智慧共享的研修机制,形成素养立意的单元作业设计基本流程(如图9所示)。同时,学校举办“‘双减’视域下的素养作业设计”论坛,丰富作业设计的实践智慧,以提升作业品质。

图9 素养立意的单元作业设计基本流程

四、中考试题研究项目研修:提升教师的析题、选题以及命题的专业能力

为准确理解与把握中考命题的新理念、新要求和新方向,看清摸透高阶类试题承载的命题理念,促进教学评一体化,提高中考备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策划组织了以“研究中考试题,提升命题能力”为主题的2022年中考试题研究活动,其操作流程如下:

1.做题析题

【时间】2023年2月13—19日

【任务】(1)1份试卷的整卷解答;(2)浙江省所有地市中考试卷一个专题题目的解答与评析。

2.专题研讨

【时间】2023年2月20—26日

【任务】(1)撰写做题心得,包括测试目的、试题特点(整体概述)、典型试题分析(3~5道)、基于试题类型的教学策略思考(结合试题);(2)分到相同专题的3~5位教师进行专题聚焦研讨交流,汇总整理讨论结果,随后抽签产生1位教师代表,在教研组内进行汇报交流。

3.汇报交流

【时间】2023年3月13—17日

【任务】各教研组在第5周的教研活动日,安排组内不同专题的教师代表进行汇报交流,同时邀请学科工作坊指导师或者其他专家进行指导。

研究发现:中考高阶思维类试题往往具有情境化、探究性、开放性和综合性的特征,具有学科核心知识、学科关键能力和高阶思维认知水平的三维结构。通过中考试题研究项目研修,学校提升了教师的析题选题能力、作业设计能力以及命题能力,使教师初步学会了设计高阶思维类试题。

综上所述,指向教学评一体化的项目研修的实施,促进了学校的发展,这表现在多个方面。一是课堂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学校教师普遍达成共识:没有思维的课堂学习是浅层学习,“问学”课堂变革的核心应围绕思维培养展开。由此,聚焦课堂,聚焦学习,聚焦思维,成为教师“问学”课堂纵深发展的共同追求。目前,不少教师的课堂能够呈现“学习任务化、知识问题化、思维可视化”的教学评一体化思维课堂新样态。二是学校成功承办了区级展示活动。两年来,学校先后承办了温州大学瓯海教育集团课堂变革展示活动、温州市初中强校工程实验学校研讨活动、温州市瓯海区初中英语教研组长暨初三备考会议活动、温州市瓯海区初中科学学业复习会议暨一模分析会等活动,向全区、全市教师展示了学校课堂变革和命题研究的成果。三是学校的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升。这主要体现在学生的中考成绩和温州市期末统考成绩上,各年级学生的各项指标在全区的位次都有明显提升。四是教师专业发展呈良好态势:教学能力进步明显,在各级各类比赛中成绩喜人;科研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许多教师在科研方面表现出专业自觉和行动研究的精神,积极追求在研究的状态下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研究,科研成果丰富。

校本化项目研修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驱动器”,也是课程教学改革的“动力源”。下一步,学校将进一步聚焦学生学习、教师发展,精心策划组织,并有效利用优质资源,借助外力突破瓶颈,将进一步密切校本化项目研修与教学常规建设、课程教学改革等的内在联系,健全教研修一体化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推动学校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问学研修作业
本期主题:儿童问学课堂的创新实践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问学”之“圈地运动”——译林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让学生在课堂自然生长
作业
课堂教学中“导问”的策略研究
自主研修与我的专业成长之路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