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五维”体教融合育人模式实践研究

2023-10-10王晓影黄芳关胺友温宏卫刘皓姜思宇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23年6期
关键词:体教融合育人模式

王晓影 黄芳 关胺友 温宏卫 刘皓 姜思宇

摘要:“三全五维”体教融合育人模式,是指以体育教学为牵动,以项目化学习为统领,以大单元跨学科融合课程为載体,立足全环境、全过程、全学科三个育人生态建设,通过建设和运用体教融合改革创新行动落实支持清单。基于数据监控分析与反馈指导,面向德智体美劳五个育人维度,综合发挥体育意志品格建设,美育气质类型培育,劳育责任意识建设,智育认知系统整合,德育培根润心铸魂作用,为向文化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不足、奋斗意志不强、成才方向不明的学生实施有效教学,提供行动落实引导的育人模式。

关键词:“三全五维”;体教融合;育人模式

(一)问题的产生

1.学生发展基础薄弱。学校生源是省体育局在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通过专项测试具有一定体育运动潜质的学生。自建校以来,学校城市户口学生平均占比为11.7%,农村户口学生平均占比为88.3%。学生普遍存在基础知识断层、学习意识不强、学习能力薄弱情况,多数学生具有暴躁易怒特质、任性逆反性格和不受约束心理。使得学校客观上成为学习困难学生转化问题相对集中、家校共育缺失问题相对集中、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相对集中、心理健康不良学生问题相对集中的发展性学校。

2.教师育人理念固化。学校教师为省体育局、市教育局在全省遴选的优秀教师和专业教练员。在育人实践中师资队伍暴露以下问题:一是长期的教育实践,固化了教师育人理念,客观上造成教学推进存在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倾向。二是长期育人实践中形成的教学习惯、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与学情不匹配,随着教学的推进,师生出现难以相互适应现象,导致教学规划落实不理想。三是省体育局配备的省级专业教练员,不具备师范教育经历和义务教育学校任教经历。在教学推进过程中只能解决专业技术训练问题,并不能有效引导学生理解学科内涵并建立积极情感认知,削弱了学校在体教融合创新改革实践方面的优势。

3.育人行动缺乏聚焦。为找到适合学生发展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路径,学校号召和倡导全体教师以科研课题立项为牵动,立足教学实践全面开展专项研究。在一段时间内,几乎每名教师都在推进科研实践,也都取得了研究成果。但是,当学校在梳理这些成果并准备开展应用推广时,发现教师们的研究成果在着眼点、方法论、执行方式与应用理念上,存在矛盾冲突和理念分歧。经学校领导班子反复研讨磋商,在专家的指导下,决定成立教学创新改革领导小组,以体教融合创新改革实践为载体,开发并形成基于一体化规划实施的,以体育为牵动、美育为拓展、劳育为促进、智育为整合、德育为内驱的,各学科教学相互融通的全新育人模式。

(二)研究的必要性

1.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行动落实保障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9年6月23日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要“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并对如何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明确了落实要求[1]。如何将这些工作落实要求转换为具体的行动指标,需要建立一体化规划与执行模式,统筹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确保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得以落实。

2.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探索实践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20年10月13日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要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切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如何将这些工作落实要求与体教融合创新改革实践相结合,全面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是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决定特色办学成效的基础支撑[2]*。

3.体教融合事业引领学校建设要求。体育总局、教育部于2020年8月31日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提出要深化具有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锤炼意志、健全人格,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更好地创建“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应用案例,成为全国体教融合事业蓬勃发展的引领力量,需要打造具有自身特色和引领价值的育人模式[3]。

4.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当前,在广大的中小学校,尤其是农村的中小学校,都存在不同数量的文化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不足、自律意识不强、成才方向不明的学生。开展“三全五维”体教融合育人模式研究,提炼基于项目式学习一体推进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教育,有助于其他学校以此为改良借鉴载体,结合实际把握学习困难学生活泼好动特性,建立全方位育人生态、规范全过程育人要求、形成全学科育人合力,落实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求[4]*。

(三)研究的主要问题

(1)“三全五维”跨学科融合项目学习课程有效性保障问题。

(2)“三全五维”体教融合育人师生行动监测数据客观性与完备性问题。

(3)“三全五维”体教融合育人模式系列化行动落实支持清单建设与应用成效保障问题。

(4)“三全五维”体教融合育人模式体系化建设问题。

自2014年提出问题,经历核心问题梳理、教师发展体系建设、跨学科融合课程开发探索、监测指导体系调整完善、教师实践检验反馈调整、育人模式梳理凝练推广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核心问题梳理(2014年9月-2015年8月)

本阶段我们采取访谈法、数据分析法、行为观测法,基于学生行为记录分析、教师课堂教学数据分析、学生文化课成绩数据图表对比分析,确定以下关键问题:

1.教师层面

(1)教师人才成长观不正确,存在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倾向;

(2)教师队伍育人理念建设与教学方法融合程度不够,各学科教学未能形成合力,育人成效不足;

(3)教师未建立文化育人思想,面对学习困难学生推进教学机制不足;

(4)教师在教学推进过程中未能用多元性評价激发学生的奋斗意识与发展意识。

2.学生层面

(1)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学习动力不足、学习能力偏低,奋斗意志不强、发展意识淡薄;

(2)学生对教师的执教习惯、课程推进和课堂调控接纳程度不高;

(3)学生普遍存在厌学情绪,情绪控制能力不足、心理健康达标指数偏低;

(4)学生成才方向不清晰,在德智体美劳各领域发展层面缺乏清晰的目标引导,尚未建立情感倾向与价值认同。

3.学校层面

(1)骨干引领全员的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不完备,教育理念统整能力与发展指导能力不足;

(2)育人行动监测体系不完备,教学绩效反馈机制不足;

(3)育人行动落实指导体系不完备,学科融合作用发挥不足;

(4)体教融合特色不鲜明、“三全”育人理念未聚焦、“五维”育人模式不清晰、创新发展路径不明确。

在以上的关键问题序列中,涉及教育生态建设、教育过程监测、学科综合引领和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保障内容,为引领教师队伍有效把握以体育为牵动的跨学科项目化体教融合教学改革创新实践内涵,在专家的指导下,经全体教师深入研讨,凝炼形成“三全五维”概括性定语,明确体教融合创新实践方向。

第二阶段:教师发展体系建设(2015年9月-2016年8月)

本阶段我们完成省市特聘专家组组建,“三全五维”体教融合育人模式创建思路论证和实践研究过程推演,落实骨干引领全员的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建设和校本研修管理机制建设,创建并应用《课堂教学监测清单》《教师专业能力建设清单》,推动教师队伍采取集中学习与小组研修相结合的方式,以明确个人发展规划、细化行动落实指标、强化成果提交要求为路径,基于实践、反思和交流完成“三全五维”体教融合育人模式理论模型建构与认知内化(见图1),明晰体教融合教学改革创新实践探索思路,形成跨学科项目化大单元教学课程开发技能。

第三阶段:跨学科融合课程开发与探索(2016年9月-2017年8月)

本阶段我校教师队伍以省级科研课题为牵动,逐步明晰课程整合、校本课程开发理念与技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以项目学习为统整,以跨学科大单元教学为载体,以多学科融合课程开发与执行为策略,不断激发学生主动发展意识和学习能力。

以八年级短道速滑项目开展为例,首先,由教练员结合短道速滑技能传授内容,确定本周教学课时。其次,由文科教师围绕短道速滑精神品格解析、技术材料解析、发展历史解析、代表人物解析、地域分布解析、国家支持解析等方面内容,在课程标准框架下,以短道速滑项目课时跨度,配套规划语文、英语、历史、地理、品社学科课程内容;理科教师围绕短道速滑器具材质解析、肌肉力量爆发解析、摩擦阻力系数解析、速度力量比例解析、弯道直径与前行时差解析、冰面物理特性与化学材质解析、营养配餐与细胞活力解析、身体协调与物理平衡解析等内容,配套规划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课程内容。最后,通过增设短道速滑专题阅读、漆艺、民乐、茶艺、烘焙、插画等课程,引导学生在手工制作与艺术熏陶中逐渐完成心理健康疏导与精神特质沉淀,以项目化教学课程学习为牵动,以大单元学习为载体,以各学科融合统一为保障,通过环境、情景、角色、流程、作品指标落实,提升教学绩效。

为保证课程开发品质,我们在每周四下午固定时间开展融合课程开发交流研磨会,持续聘请省市专家组在课程标准把握、课时分配、内容设定科学性等方面,对各学科拟执行课程开展论证指导。在此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了《体教融合课程建设清单》《学科融合评估清单》等支持体系。

第四阶段:监测指导体系调整完善(2017年9月-2018年8月)

为保证规划课程落到实处,促进全学科形成育人合力,学校聘请省教育学院专家,历时两年不断完善数据评估体系,持续开展课堂教学监测与学生发展监测,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调整数据采集、整理、分类、分析与应用策略,完善《课堂教学监测清单》《学生心理健康监测清单》《学生社会实践反馈清单》《学生行为监测清单》《学生发展指标落实清单》《学生过程性评价落实清单》,以教师与学生行为记录为主体,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数据统计分析、样本对比分析、分类趋向分析、行为落实分析和绩效产出分析,不断总结“三全五维”体教融合育人模式实践经验与教训,及时调整跨学科融合课程开发方法与策略,通过定期发布的形式,引导教师及时、合理、有效应用监控信息指导工作调整。

第五阶段:实践检验反馈调整(2018年9月-2022年8月)

本阶段我们向教师提出了“形+意+阅+技”行动落实计划。“形”是以教师形象建设为牵动,引导学生从外在形象建设切入,提升自尊自信与发展意愿,建立文明向上的良好学风。具体内容为明确坐、立、行、走、服饰、言谈、举止要求,并将其渗透到各学科教学全过程、细化过程性评价,以评价引导学生基于外在形象建设促进内心变化与健康成长。“意”是以特色课程开发为牵动,推动教师将学生发展意识建设、文化意识建设、自我管理能力建设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中,将学生对体育精神的理解和价值认同情况、悦纳文化态度和评价认同情况、奋斗精神和创新意识表现,纳入年度工作考核内容。“阅”是推动教师结合实际为学生提供阅读清单,引导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开展阅读交流、成立“书友会”,将学生阅读数量与交流情况,作为教学工作年度考核内容。引导阅读好书、“阅读阅美”等活动。要将语文课40%的课时搬到“优雅书屋”,成立教师、学生两个层面的“书友会”。“技”是以能力建设量规为牵动,在教师教学评价中引入学生评价环节,将各学科融合、项目推进指导、信息技术应用、教学目标达成作为学生反馈内容,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中心,推进乐器、书画、烘焙、漆艺、运动技能培养。在强化训练中引导教师进一步完善课程育人理念、课程开发策略、文化育人能力,为提炼形成“三全五维”体教融合育人模式奠定坚实基础。

第六阶段:模式梳理与成果凝练推广(2019年9月-2022年8月)

自2020年9月起,学校在《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指导下,有序开展成果梳理提炼,形成了《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行动落实量化考核办法》,增加增值性评价探索与实施内容,逐步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体教融合为切入,以五育贯通课程为牵动,带动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特色育人模式。

随着“三全五维”体教融合育人模式研究成果影响逐步增大,学校逐渐成为体教融合教学创新改革领域知名学校。所开发和形成的《“形+意+阅+技”体教融合育人模式研究》《基于体教结合理念的冰雪体育运动教学实施路径的研究》《九年一贯制学校“整本书阅读”系列课程开发策略》《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益智课堂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体教结合义务教育学校五育并举实施的策略研究》《基于体教结合的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体教结合的学生良好听课习惯的培养策略》《“双减”政策背景下,体教融合学校的作业设计与实施路径的研究》《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体教结合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及方式方法》《“体育+N”跨学科融合项目式课程》等成果,先后被山东省威海南海新区第二实验小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州业余体校和我省10所学校应用,出版的《中小学混合式教师培训规划与实施策略》,被海南省纳入“国培计划”培训课程。

“三全五维”体教融合育人模式,是基于体教融合教学改革创新实践,依据五育并举和教育评价改革思想,经梳理完善后形成的推动学习困难学生发展成才的创新成果。主体思想是:通过建立和运用行动落实支持清单,以数据监控与反馈为指导,遵照课程标准要求,以体育为牵动,开发与执行多学科贯通统一的融合课程。采取项目化学习方式,围绕体育学科单项技能学习主题,以相对完善的教学评价考核体系为支撑,基于配套的艺术与文化课程,落实大单元教学,帮助学生在核心问题的引领下,明确学习目标,落实单元任务,完成绩效测定。在实践中切实发挥体育锤炼坚强意志、培养合作精神和孕育家国情怀作用,美育心理健康引导、情操陶冶养成和气质类型培育作用,劳育促进社会实践、推动技能转化和责任意识建设作用。切实以体育为牵动,美育为拓展,劳育为促进,智育为整合,德育为覆盖,全方位、全过程、全学科拉动学生建立主动发展意识,掌握有效学习方法,提高终身学习能力,奠定发展成才基础。其过程性成果包括:

10个行动落实支持清单:

(1)体教融合课程建设清单

(2)课堂教学监测清单

(3)学生心理健康监测清单

(4)社会实践反馈清单

(5)学生行为监测清单

(6)学科融合评估清单

(7)学生发展指标落实清单

(8)学生增值性评价落实清单

(9)教师专业能力建设清单

(10)学生健康发展(成长就业)回访清单

1个研究报告《“形+意+阅+技”体教融合育人模式研究》。

1项课程开发《“体育+N”跨学科融合项目式教学课程开发》。

1本成果总结《“三全五维”体教融合育人模式实践研究成果集》。

(一)效果

1.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得到习近平总书记、孙春兰副总理、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赞赏与肯定。学生在与俄罗斯青少年进行文化交流中展现出的文化底蕴、奋斗精神、创新意识、发展品格和关键能力,被央视CCTV新闻台、港视媒体、日本NHK电视台和省市电视台宣传报道。

2.学生囊括省内冰上各级比赛项目冠军,获得全国竞赛前三名并在青年奥运会上荣获金牌。升入国家专业队学生占比达到11.9%;升入省专业队学生占比达到23.6%。升入北京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体育学院学生占比达到21.7%。

3.自2020年起,每学期各学年学生文化课测试平均合格率达到90%以上,平均优秀率均达到50%以上。学生朗读、绘画、书法作品在省市获奖近百次。

4.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发展迅速,专业化成长呈快速上升趋势,2022年6位教师在我省教师素质能力提升竞赛中获奖。北京冬奥会期间,我校1名教师被选拔为冬奥会比赛裁判。2名教师在全省教研在线平台开展“冬奥冰雪文化和知识”公益讲座。

5.2017年我校被省教育厅授予“学校体育工作先进集体”,被中国图书馆协会授予“2017全国最美校园书屋”, 2021年我校被教育部授予“校园冰雪运动特色校”,被省文化和旅游厅授予“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基地。

(二)感悟

(1)我校学生曾参加习近平总书记接见活动,两次在众多接见人群中脱颖而出,与习近平总书记互动交谈。该学生在汇报中曾提到:“当习近平总书记步入会场时,主动与众接见人员进行目光交流,但当时多数人员因十分紧张出现了目光躲避现象。这时我在学校接受的艺体熏陶让我在形象表达和目光接触层面凸显优势,能够比其他人显得更加从容。于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众多接见人员当中自然地就选中了与我交流。在交谈时,平时的文化课和阅读积累发挥关键作用,自身的表现得到了在场领导的一致好评。”学生的感悟是对我们9年努力莫大的肯定。

(2)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始终秉承“人人皆可成才”的理念,将培育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与接班人作为基本目标予以落实。我们的学生大部分是全省农村偏远学校转来的学习困难学生。他们的成才经历与发展变化,带动他们原来所在学校开始关注我们的做法和实践。这些学校主动对我们的成果进行改良与应用,这也成为了我们一直努力前进的不竭动力之一。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EB/OL].(2019-07-08)[2022-03-20].http://www.scio.gov.cn/xwfbh/xwbfbh/wqfbh/39595/40938/xgzc40944/Document/1658995/1658995.htm.

[2]國务院办公厅.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EB/OL].(2020-10-13)[2022-03-20].http://edu.people.com.cn/n1/2020/1014/c1006-31890660.html.

[3]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通知[EB/OL].(2020-08-31)[2022-03-20].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9/202009/t20200922_489794.html.

[4]杜唯,杜春华,王相博,等.我国冬奥会优势项目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冰雪运动,2017,39(4).

编辑/魏继军

猜你喜欢

体教融合育人模式
新形势下体教融合对南宁市滨湖小学校园足球发展的要求
体教融合模式下体育专业学生人才培养探究
体教融合的当下价值及可行性分析
“双一流”建设不能缺失本科教育
构建协同资助育人模式的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