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流心育生态模式:班华心育思想在高中的活态转化

2023-10-10孙广召沈雪松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23年8期

孙广召 沈雪松

【摘 要】“优化心理机能, 提升精神品质, 促进人格和谐, 服务人生幸福”是班华教授提出的心育宗旨。南京市第五高级中学心育团队以此为理论指南,结合五中的教育理念,创生了福流心育生态模式,成为班华教授心育思想在高中阶段的活态转化。福流心育以班级为基本心育单位,以自觉的教育者和学习者为培养目标,通过“大国母亲”和“21天双陪伴”的心育实践,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合育的心理教育生态系统,助力教师、学生和社会成员实现幸福人生。

【关键词】班华心育思想;福流心育模式;合育生态模型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34-0032-04

【作者简介】1.孙广召,南京河西外国语学校(南京,210019)教师;2.沈雪松,南京市第五高级中学(南京,210004)副校长,高级教师。

南京市第五高级中学(以下简称“五中”)长期致力于探索滋养师生心灵的育人模式,将班华教授的心育理论与学校自身的福流教育相结合,经过多年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福流心育生态模式。该模式既平衡了教育实践中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张力,也为五中师生创建了脚踏实地解决问题的平台,是一种家校社合力追求幸福人生的育人模式。

一、班华教授的心育思想为福流教育注入新内涵

“福流教育”是由五中校长徐光静提出来的,指师生在教学中达到的一种深度沉浸和投入的理想状态。“‘福流’一词源于英文单词‘FLOW’,描述人们全神贯注地做自己特别喜欢的事情时获得的物我两忘、酣畅淋漓的心理体验。福流教育指师生在教育过程中通过建立亲和关系,设置有挑战的学习任务,设计有创意的活动空间,聚焦目标群组,多元化即时反馈,达成‘心醉神迷,失去时间感’的高度专注,高度沉浸与满足的学习状态。”[1] 在加入了班华教授的心育理论之后,福流教育转化为一个包括学科和全校的心育课程与活动、家校联合及校社合作在内的完整的生态育人模式。通过这个教育模式,师生一起成长为自觉的教育者和学习者,从而实现幸福人生。这样,福流教育由一个状态描述概念转化为包含育人目标和学校教师发展的专业概念,由一种静态的表达成为一个实践模式与生态体系。

可以说,原来的福流教育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理想心理体验的一种描述。学生心理体验是心理教育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但这只是心理教育的一个方面,不是全部。班华教授认为:“心育即心理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心理潜能,进而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发展。”[2]在这个意义上,心育的目的是育人。人所呈现的心理状态是心理素质的一个时间切片,为了实现某种状态,要通过系统的心理教育才有可能,而学校是培养人的心理素质的重要场所。学校环境中的心理教育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心理机能的提高有积极意义,通过发挥心理潜能来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全面发展,也为福流教育找到了实现途径。

班华教授曾多次到五中进行试点,开展课题研究,开设学术讲座,同心育工作者们谈话,为五中带去专业、系统、全面的理论培训,其心育思想是五中全员心育的重要理论基础。班华教授强调,自觉学习者要了解自己的学习品质,扬长避短;在快乐的学习过程中找到学习对社会和自己成长的意义;同时能觉察到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前进,新时代学习型社会对更自觉的学习者的殷切呼唤;能领悟到客观世界发展是一个永续过程,自己的成长、发展是没有终点的,必须自觉、持续不断地学习;要自觉涵养终身学习、持续学习的欲望与要求,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使自己生活快乐,终身享受自觉学习者的幸福。[3]自觉的教育者表现在教师能够自觉地意识到教育是什么,知道学习是什么,然后基于这些认知,按照教育教学的要求(如教学目标、教学计划等),自觉去引导学生的学习。[4][5]五中杨静平老师高度认同班华教授的见解,经常跟他请教工作上的问题,积极参与班华教授组织的各种学术活动,对他心育思想中的“服务人生幸福、做自觉的教育者和学习者”有着深入领会,并将这些作为指导五中心育工作的重要理论指南,融入福流教育模式的改进。

“优化心理机能,提升精神品质, 促进人格和谐,服务人生幸福”是班华教授心育思想的宗旨。他认为,一名心育工作者最重要的教育自觉就是利用学科做好心育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其育心、育德功能,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特别是精神发展、精神境界的提升。精神境界提升了,幸福程度也就提升了,也就很好地把个人的幸福同党和国家实现人民幸福的目标要求结合起来,让我们的青少年同国家与时代共命运。[6] 这一观念与福流教育对师生的快乐心理体验相一致。进入五中校园,我们总会被那种昂扬、自信、饱满、温润的校园幸福文化触动。这得益于杨静平老师创造性地将班华教授的上述理念踏踏实实地贯彻到五中的心育实践中,进行了创新性的实践转化。

二、福流心育生态模式的内涵与结构

福流心育生态模式是五中原有的福流教育理念与班华教授心育思想的结合,也可以说是班华教授心育思想在高中具体教育实践的活态转化。

1.班级心育是福流心育的内核

班级是福流心育生态的最小单位。班级这一空间中包括学科知识教学和班级心育、文化和班集体建设等相融合的內容。班主任是班级心育的核心人员,同学生及其他教职员工一起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系列教育教学活动。这种班级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新知识产生的源泉。[7]教师和学生组成的教学单元会凝结成一个流动性整体,这种单元中产生的新知识会在生态整体中迅速传播,影响巨大。杨静平老师和团队抓住班级教学的核心和知识生产的规律,自觉把班主任这个重要角色纳入自己的心育队伍,发展为学校心育的骨干力量。福流心育要求在班主任的选拔、任用和培养环节融入心育要求。多数核心岗位的领导也都有多年的班主任经历,有良好的心育意识和基本能力,在培养好心育型班主任的同时,带动各学科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让所有教师都具有心育意识和心育自觉,把自身及学生的幸福成长当作最重要的教育任务。心育生态中的任何成员出现问题,都会很快被生态整体中的其他角色发现,或主动寻求帮助,从而实现问题的精准定位,即第一时间反应,采取必要合适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样学生身边就会形成一种促进幸福人生的文化氛围。这种氛围在学科教学、团队活动和整个学校生活中弥漫和扩散,成为一种活动气息。这就构成了福流心育模式的微观生态系统,也是福流心育模式的核心与基础。

2.校级心育课程和活动是福流心育的中层结构

福流心育的中观生态圈,包括学校中层管理涉及的班级学习活动的各项支持:高一必修的地方心理课程、高二选修的校本心理课程、全校共有的心理功能室、福流课堂以及各个主题(情绪控制、友情、爱情、分班、职业规划、文化自信、社会责任)的心理活动、学生编导的心理剧等,实现了跨班级和年级的心灵关怀,促进了学生人格的健全。

3.家校社合育是福流心育的宏观层面

在学校之外,与儿童心灵成长最密切的是家庭。让家长成为孩子心灵成长的合格领航人与护航人,找准儿童心理问题的家庭原因,促进儿童心理问题解决,提升家长心育素养,是儿童心理健康的关键。正是看到这一点,福流心育走出课堂和学校,走进家庭和社区。杨静平老师在班华教授心育思想指导下,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双陪伴”心育模式,即专业心理工作者(心理健康教师)陪伴好家长,家长陪伴好自己的孩子。通过21天在线交流与指导,协助和辅导家长化解家庭教育中累积的各种问题。[8]杨静平老师和团队利用网络,点评在线日志,让家长读懂孩子情绪,欣赏孩子个性,理性平和地解决亲子冲突,促进孩子健康成长,让家长体验到无条件的爱与高质量的回应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双陪伴”模式为有特殊需求的家庭提供“手把手”式、全方位的陪伴和服务,让家长和学生重获幸福。

在家庭之外,福流心育通过“大国母亲”项目实现学校对社区和社会层面的协作与服务,一方面通过电视、热线和个体心理辅导等形式帮助广大高中家长群体克服高考焦虑、获得家庭安宁;另一方面通过定期举办讲座、研讨等方式,让更多“母亲”引导孩子走出自我的小世界,走向幸福人生。

这些项目连成一体,打破了家庭、学校和社区之间的藩篱,形成了从学校走向家庭、走向社区的心灵合育宏观生态圈,也成为有中国特色的心育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各个生态圈之间是密切相关的,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课堂教学、心育课程和班级文化为微观生态圈,对学生的心灵成长起着直接作用;宏观生态圈的运行是通过政策或国家意志影响微观和中观生态圈的基本运行方式和内容;中观生态圈一方面构成微观生态圈的外围支持力量,另一方面也为宏观生态圈的运行提供专业人员和技术支撑,是非常关键的构成部分。这个体系与班华教授提倡的班级教育学理念高度一致,[9]同时也耦合了布朗芬布伦娜的系统生态理论。

三、福流心育生态模式的运行效果

福流心育生态模式在五中已经有了5年的探索,不断走向成熟与完善。班华教授“成为自觉的教育者和学习者,服务幸福人生”的心育理念,也随着这一模式的成熟改变着五中的教育实践,让更多的师生和家庭受益,成为一条传递幸福的河流,滋养着万千家庭和师生的心田。

1.自觉的教育者与学习者的成长

在福流心育生态模式的影响下,五中心育團队在不断扩大,由原来的1人成长为现在的核心团队15人以及心育理念掌握得较好的50人。其中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包括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心理教育素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更为重要的是师生及家长的心育意识和对心育工作的认可度也得到了提升。

2.心育联动机制的形成

在福流心育生态模式运行过程中,心理健康教师与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家长及社会面因为频繁交流建立起了合作互助的关系,形成了校内外的联动机制。心理问题的发现者可以与专职心理健康教师进行联动,由专职心理健康教师指导心理问题的发现者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心理问题得到及时指导和专业改进。这样既减少了工作环节,又节约了问题处理时间。

五中的福流心育生态模式是班华教授心育思想在高中实践中的转化探索,一方面改进和丰富了五中原有的福流教育思想,使之走进学生心灵,解决他们成长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帮助他们突破心灵困境,走向幸福人生;另一方面也使班华教授的心育思想在教育实践中有了着陆的支架和路径,成为教育实践中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平衡器”。在福流心育生态模式的推进下,五中着力打造幸福校园。可见,追求幸福人生成为五中心育的一大底色。

我们有理由期待,班华教授心育思想在实践需要和问题解决的推进中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静平. 福流教育[J].江苏教育,2021(50):8.

[2]班华.心育再议[J].教育研究,2001 (12):28-33.

[3]班华.享受自觉学习者的幸福[J].人民教育,2018(6):78-80.

[4]班华,雷晓庆,胡金木.教师要努力成为自觉的教育者——访班华先生[J].当代教师教育,2017,10(3):1-6.

[5]班华. 享受做自觉教育者的幸福[J]. 江苏教育,2016(39):1.

[6]班华.心理-道德教育服务人生幸福[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89-94.

[7]班华.班主任与发展性班级教育系统[J].河南教育:基教版(上),2008(2):8-9.

[8]杨静平.线上入户陪伴:家庭教育指导新范式[J].江苏教育,2020(80):7-8.

[9]班华.建设中国特色的班级教育学[J].教育科学研究,2018(4):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