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吸康复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困难指数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

2023-10-10郎华黄娟

贵州医药 2023年10期
关键词:阻塞性康复疾病

郎华 黄娟

(1.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陕西 延安 716000;2.西安市中医医院急诊科,陕西 西安 710000)

以往临床上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多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结合基础治疗的治疗方法,其可稳定患者疾病病情,但其不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运动耐力,因此为了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护理效果,需选择更为有效的干预方法[1]。呼吸康复护理干预是一种新型的护理干预方法,其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状态,纠正患者的不良认知,以最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作为目标,通过一些列措施增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预后[2]。我院将呼吸康复护理干预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来我院诊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2013年)[3],患者的疾病处于稳定期,同时疾病持续超过4周,80例患者知情同意;排除合并肺结核者、合并严重性肺源性心脏病者、合并肢体残疾者不能进行呼吸康复锻炼者、合并意识障碍者、合并精神疾病者、合并严重肝肾功能组障碍者、合并恶性肿瘤者等。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62~79岁,平均(66.02±2.78)岁;病程6个月至4年,平均(3.73±0.32)年。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60~75岁,平均(66.89±3.58)岁;病程在6个月至5年,平均(4.02±0.66)年。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给予呼吸康复护理干预:(1)告知患者呼吸康复护理干预的重要性,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2)给予患者呼吸指导,告知患者开展缩唇、腹式呼吸,指导其取坐位、站位,将双手置于其肚脐的下方,位置在下方1~2 cm处,嘴巴闭紧后要求患者全身放松,肩部下落后用鼻缓慢进行呼气;之后屏息1~2 s,再进行呼气,内收腹部;控制呼气-吸气的时间在15~18 s,早晚一次;吹气球法:准备3~4 cm气球3个,患者取站位,鼻深吸气后口唇对准气球,用力呼出,直至气球鼓起,操作4次,早晚各一次;缩唇呼吸法:患者取坐位或站位,放松全身后经鼻吸气,之后屏息,时间为1~2 s,缩口唇为口哨状,在4~6 s后呼出,控制呼吸比为1:2,每天早、中、晚各一次;(3)给予患者运动指导,根据患者的身体状态、年龄、病情给其制定合适的训练方案,以提高其运动耐力,训练主要为慢走,10~15 min/次,3~4次/d;待好转后可行做操、太极拳、骑自行车、慢跑等运动,延长训练时为20~25 min,3次/d;(4)家庭氧疗:住院时给患者降解长期氧疗的重要性,以改善其认知,之后指导患者、家属正确应用氧疗机,以保证氧疗的效果,在期出院后,每日控制氧疗时间在15 h以上,控制给氧的浓度,设置氧流量为1~2 L/min;(5)呼吸操训练:给患者播放呼吸操的训练视频,同时在院内进行现场指导,包括上胸式训练、腹式训练、步行呼吸、深呼吸、肌力呼吸、强烈呼吸、净化呼吸等内容,指导患者根据音律活动,调整节奏、力度,20 min/次,早晚各一次;(6)营养指导:建立营养食谱,保证其营养均衡,给患者补充蛋白质、微量元素及维生素,指导患者多饮水,降低碳水化合物摄入,以免增加气道内CO2,降低对患者的呼吸道刺激;(7)告知患者吸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影响,要求患者戒烟,以改善疾病病情,若患者有烟瘾,可通过行为疗法、心里支持法、药物干预等方法减少吸烟次数,最终戒烟。两组均干预6个月。

1.3观察指标 使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级评分表对比两组呼吸困难指数进行评分,分数越高,呼吸越难[4];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6 min步行距离、心率、气短指数评分及SpO2;使用血气分析仪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的PaO2、PaCO2、SaO2水平;使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量表评估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5]。

2 结 果

2.1两组呼吸困难指数评分对比 观察组干预前后分别为(1.14±0.21)分、(3.05±0.56)分,对照组干预前后分别为(1.18±0.25)分、(2.16±0.48)分。干预后,两组患者呼吸困难指数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较对照组高(t=7.632,P<0.05)。

2.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6 min步行距离、心率、气短指数评分及SpO2对比 干预后,两组6 min步行距离、心率及SpO2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t=3.581、5.435、6.116,P<0.05);气短指数评分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18.437,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6分钟步行距离、心率、气短指数评分及SpO2对比

2.3两组干预前后PaO2、PaCO2、SaO2水平对比 干预后,两组PaO2、SaO2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t=5.159、10.185,P<0.05);PaCO2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6.880,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的PaO2、PaCO2、SaO2水平对比

2.4两组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干预前后分别为(30.41±4.25)分、(17.52±2.53)分,对照组干预前后分别为(30.52±5.12)分、(25.41±4.48)分。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9.699,P<0.05)。

3 讨 论

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上多使用呼吸康复干预,而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疾病病程较长,在院内患者多难以进行康复训练,而在居家康复锻炼中,患者多会出现急性缺氧发作、呼吸困难等症状,导致患者产生恐惧心理,因此容易形成静固生活模式,其会进一步导致患者的呼吸肌萎缩,从而加重了呼吸困难的症状,容易形成恶性循环;与经常锻炼的患者相比,形成静固生活模式的患者住院率、死亡率均较高;同时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长期存在,运动耐力较低,因此在居家干预中,在积极改善患者呼吸功能的同时,也需改善其运动耐力[6]。

本文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的呼吸困难指数、6 min步行距离、心率、SpO2、PaO2、SaO2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气短指数评分、PaCO2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呼吸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呼吸困难情况,提高其生活质量,主要是由于呼吸康复护理干预通过告知患者呼吸康复护理的重要性,同时通过给予患者呼吸指导、运动指导、家庭氧疗、呼吸操训练、营养指导、纠正其吸烟动作等方面给予患者全方位的护理干预,其中呼吸功能训练增加了患者的气道阻力,对外周小气道形成了保护作用,以免出现塌陷闭合的情况,此外其可促进患者体内CO2的排出,减轻了呼吸负荷,改善了肺部功能,保证了患者的肺部代谢,此外通过干预患者吸烟情况,也降低了烟草中有害物质对肺部的损伤;呼吸操可以让患者强身健体,调节其循环、呼吸功能,提高肌力,从而改善了呼吸困难的情况;长期氧疗也保证了患者的心肺中的氧气功能,降低了缺氧对肺功能的损伤,通过以上综合干预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7]。

综上所述,呼吸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困难指数和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效果。

猜你喜欢

阻塞性康复疾病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94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