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吸功能康复训练对慢阻肺患者肺功能改善的效果观察

2023-10-10卞湖静翟海燕

贵州医药 2023年10期
关键词:呼气康复训练肺部

卞湖静 翟海燕

(1.西安市中医医院干部保健办,陕西 西安 710000;2.陇县中医医院内科,陕西 陇县 721200)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简称慢阻肺,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最后导致慢性死亡的呼吸系统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1]。目前对于慢阻肺的治疗以氧疗、药物治疗为主,虽然能有效改善肺功能,但是很难满足临床及患者需要,不利于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且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也容易出现肺部感染情况。呼吸功能康复训练是根据临床和/或生理学相关测定结果,系统和科学地为患者选择诊治方案,从而使患者得到最佳的日常功能和更好的生存质量,其在临床应用中强调了个体化治疗,要求采用多学科合作的方式,使得患者的生理、社会功能及自理能力达到最优化。本文旨在探讨呼吸功能康复训练对慢阻肺患者肺功能改善的效果,以促进呼吸功能康复训练的临床应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慢阻肺患者12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3例。研究组男33例,女30例;年龄(49.32±2.59)岁;身体质量指数(22.58±2.71)kg/m2;心率(94.20±4.99)次/min。对照组男32例,女31例;年龄(49.10±3.19)岁;身体质量指数(22.19±3.85)kg/m2;心率(94.98±4.22)次/min。纳入标准:临床资料完整;符合慢阻肺的诊断标准;病情处于稳定期,入选前4周内无急性发作史;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了此次研究;无长期吸烟史,或已戒烟;患者知情同意本研究;无合并支气管哮喘或支气管扩张。排除标准:合并高危传染性疾病者;拒绝接受康复锻炼及依从性差的患者;临床资料缺项者;精神异常、认知障碍者;妊娠与正在哺乳的妇女。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康复的基础上给予呼吸功能康复训练:(1)建立呼吸功能康复小组,对患者全程进行指导心肺运动康复训练,并督促患者规律参加训练。(2)建立个体化康复方案,主要为步行、呼吸与恒定功率踏车运动训练,2次/周,20 min/次,共12周;每周训练结束后检查患者呼吸功能康复技巧掌握情况,康复小组做相应的指导调整,当患者如因呼吸疾病急性加重则退出试验。(3)步行方案:要求患者在30 min内走完个人最佳6 min步行距离的2.5倍,步行运动时两上臂尽可能前后做较大幅度的摆动,使上臂与躯干夹角接近45°;建议患者上午9点和下午3点左右进行步行,减少温度引起运动功能受损的变化;可在医院、社会或者家庭平坦地面上标定20 m范围的距离,在此范围内往返步行运动,可根据患者的身心状态增加或者缩短运动时间。(4)踏车运动:在医院或者社区进行恒定功率踏车运动,2次/周,40 min/次,在每次运动前热身运动5~10 min;患者取坐位,连接至监护仪实时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踏车起始功率为20 W,维持转速为55~65 r/min左右,然后选择10、20 W递增,当患者出现疲乏、呼吸困时予以降低负荷至0,然后行5 min的恢复运动后结束此次运动。(5)呼吸训练:患者舒适坐位,患者吸气时鼓起腹部,呼气时放松腹部,15~30次/d;在脐水平绑上腹带,连接感应器,根据患者情况设置呼吸周期时间,患者根据声光提示调节呼吸肌节律,吸气起始时发出“吸”指令,呼气起始时发出“呼”指令,5~10 次/d。两组康复时间为3个月。

1.3观察指标 在康复前后进行肺功能测试,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1秒用力呼气与用力肺活量(FEV1/FVC%);应用心肺运动测试仪检测二氧化碳呼出量、呼气末氧分压;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估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分越高生存质量越差。记录两组在康复期间出现的肺部感染情况。

2 结 果

2.1肺功能指标变化对比 两组康复后的FEV1%、FEV1/FVC值均明显高于康复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康复前后肺功能指标变化对比

2.2心肺运动功能指标变化对比 两组康复后的二氧化碳呼出量高于康复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康复前后的呼气末氧分压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康复前后心肺运动功能指标变化对比

2.3生存质量评分变化对比 研究组康复前(36.20±5.10)分、康复后(54.98±7.10)分,对照组康复前(36.10±4.99)分、康复后(48.20±8.88)分,两组康复后的SGRQ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康复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

2.4肺部感染情况对比 研究组肺部感染发生率1.6%(1/63)低于对照组的11.1%(7/63)(χ2=4.805,P<0.05)。

3 讨 论

慢阻肺患者主要存在的生理异常为FEV1持续下降,其贯穿于慢阻肺患者生活管理的全过程,需要多学科健康队伍协调工作,以期达到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康复方案。本文结果显示,两组康复后的FEV1%、FEV1/FVC值均明显高于康复前(P<0.05),研究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康复后的二氧化碳呼出量高于康复前(P<0.05),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康复前后的呼气末氧分压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呼吸功能康复训练在慢阻肺患者的应用能促进改善肺功能,有利于患者呼吸功能储备能力恢复正常。

慢阻肺患者除了肺部原发疾病外,也伴随有心脏受损,严重影响患者生活/社会的参与性。呼吸功能康复的目的也需要纠正这些伴发疾病,心肺运动试验作为衡量和评价患者心脏和肺脏的检测新方法之一,它通过让患者持续运动,动态地监测和记录人体骨骼肌肉、神经体液、循环、呼吸、等系统的活动功能,从而评估患者的整体生理功能状态。本文结果显示,两组康复后的SGRQ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康复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康复期间的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呼吸功能康复训练在慢阻肺患者的应用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肺部感染发生。呼吸功能康复能降低呼吸肌疲劳或麻痹,促进排出残气量,改善低氧血症,增加患者肺泡通气量,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从而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

综上所述,呼吸功能康复训练在慢阻肺患者的应用能改善肺功能,有利于患者呼吸功能储备能力恢复正常,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肺部感染发生率。不过本研究由于纳入的样本数量有限,分组比较少,将在下一步进行深入分析。

猜你喜欢

呼气康复训练肺部
智能口罩可直接检测呼气中的病毒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如何掌握歌唱训练中吸气与呼气之技巧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13碳-呼气试验质控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