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溶栓方式治疗后的自我管理能力及相关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2023-10-10郝宪军刘福德魏亚利

贵州医药 2023年10期
关键词:溶栓年龄脑梗死

郝宪军 刘福德 魏亚利

(1.西安市长安区医院神经内科,陕西 西安 710100;2.西安交大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陕西 西安 710061;3.西安市中心医院门诊手术室,陕西 西安 710004)

急性脑梗死作为临床较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生机制和血栓、动脉粥样硬化存在密切关系,同时该病具有起病骤急、致残率及病死率较高的特点,即使通过有效救治后,仍有部分患者可遗留较多严重后遗症,直接危及患者身心健康[1]。针对此,临床多选择溶栓方式进行治疗,但其中包含静脉和动脉溶栓两大类,临床对其疗效存在极大争议。此外,该病通常需要长时间的干预来控制病情发展,故此对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要求较高[2]。其中自我管理能力是指个体管理自身的行为,若患者该项能力较强,可有效促进病情快速稳定,并保障预后,改善生活质量[3]。因此,本文展开调查,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溶栓方式治疗后的自我管理能力及相关影响因素,旨在为改善患者治疗后自我管理能力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9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99例。研究组男52例,女47例;年龄55~80岁,平均(67.49±2.38)岁;病程1~5 h,平均(3.14±0.76)h。对照组男50例,女49例;年龄53~81岁,平均(67.88±2.67)岁;病程1~5 h,平均(3.60±0.58)h。入组标准:符合《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4]中诊断标准;患者与亲属均知情,签订同意书;意识与认知正常,存在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排除标准:试验前存在脑手术史;精神疾病、沟通障碍或者认知障碍者;存在溶栓禁忌症;全身性感染者;依从性较差,未能积极配合调查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研究组:选择尿激酶(天士力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110003,50万U/支)进行静脉溶栓,若患者体质量不足50 kg,剂量是100万U和生理盐水(150 mL)混合稀释后给药;体质量≥50 kg,剂量150万U和生理盐水(150 mL)混合稀释后给药,时间30 min之内完成。对照组:选择动脉溶栓,给予局麻,通过股动脉Seldinger法穿刺,并利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定患者梗阻的具体情况及责任血管,观察代偿血管和侧枝循环开放情况;通过微导管将尿激酶泵注责任血管,速度1万U/min,每完成20万U的泵注剂量后即可采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直至梗阻通畅后即可停药;若梗阻血管未疏通可持续给药,最大剂量不可超出100万U;结束后4 h取出动脉鞘,加压包扎,制动右下肢,要求患者卧床休息。设计调查问卷,首先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内容包含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家庭收入等;再发放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内容涉及环境、认知及行为,分值越高自我管理能力越强[5];此次调查共发放了198份调查问卷,回收198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1.3观察指标 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收集整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将自我管理能力评分<80分的43例患者纳入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另155例自我管理能力评分≥80分的患者纳入自我管理能力良好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同时将有差别的项目代入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计算,分析影响治疗后自我管理能力的因素。

2 结 果

2.1研究组和对照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 研究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134.58±6.27)高于对照组的(107.65±4.19)(t=35.532,P<0.05)。

2.2自我管理能力不同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 自我管理能力较差患者在年龄、文化程度、社会支持、希望水平上和自我管理能力良好患者比较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 自我管理能力不同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n=198)

2.3影响治疗后自我管理能力的因素分析 通过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发现,年龄、文化程度、社会支持、希望水平均是影响治疗后自我管理能力的因素(P<0.05)。见表2。

表2 影响治疗后自我管理能力的因素分析

3 讨 论

本文结果显示,研究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静脉溶栓不仅能够改善病情,同时可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但临床指出,此类患者通过有效治疗后仍可能出现较多严重后遗症,直接影响预后,加上该病复发率较高,需加强日常生活管理,并通过长时间的干预进行病情控制,故此,临床对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本文对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和良好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组在年龄、文化程度、社会支持、希望水平上和自我管理能力良好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通过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发现上述指标均是影响治疗后自我管理能力的因素,分析如下:(1)年龄:随着患者年龄不断升高,其机体各项机能、思考能力与思维能力均明显降低,部分虽然存在一定疾病管理知识,但因为机体条件欠佳,实施管理措施的难度升高,从而降低管理自身疾病的积极性,最终影响自我管理能力[6]。(2)文化程度:与文化程度较高者相比,文化程度较低者获取疾病知识的途径相比更少,且对疾病及管理的认知能力较差,无法完全掌握疾病知识,甚至逃避与医护人员的沟通,面对生活中应激事件的处理能力较差,直接降低自我管理能力[7]。(3)社会支持:主要指个体通过社会网络寻得帮助或者支持,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促进患者身心健康,规范健康行为;而社会支持较低者,其难以获得社会资源,且接收到的关心较少,甚至失去治疗信心,从而对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造成极大影响。(4)希望水平:希望可赋予个体行动力,使得个体在应激反应中通过积极态度面对困难,其中希望水平较低者通常难以主动寻找解决办法,且通常以消极或者逃避的心态面对疾病,直接降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8]。

综上所述,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更好,可有效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此外影响患者治疗后自我管理能力的因素较多,若能够早期了解,可及时制定对应措施进行干预,以此改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使病情尽快稳定。

猜你喜欢

溶栓年龄脑梗死
变小的年龄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年龄歧视
算年龄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CT灌注成像在rt-PA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