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肌筋膜触发点毫针刺法联合艾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3-10-10赵海涛李永旺

贵州医药 2023年10期
关键词:刺法毫针肩周炎

赵海涛 李永旺

(榆林市中医医院,陕西 榆林 719000)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一种以肩部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为特征的疾病,该病可引起肩部疼痛,在夜间更加严重,部分患者可合并肌肉萎缩,导致其工作和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1]。近些年针灸特色疗法治疗肩周炎的研究和报道逐渐增加,针灸具有价格低廉、简单有效、不良反应少等优势,深受广大患者欢迎[2]。艾灸也是中医传统疗法,其通过热刺激改善微循环,随着无烟艾灸的出现,该方法的安全性进一步提高,基本无毒副作用[3]。本方案采用肌筋膜触发点毫针刺法联合艾灸治疗肩周炎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期望为肩周炎提供安全有效、简洁的治疗手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肩周炎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42~63岁,平均(53.32±9.12)岁;病程2~10个月,平均(6.27±2.19)个月。对照组男15例,女17例;年龄40~62岁,平均(52.94±8.85)岁;病程2~11个月,平均(6.53±2.05)个月。纳入标准:年龄40~65岁;西医诊断标准符合《肩关节周围炎》[4]中相关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中相关标准,符合风寒湿型的辨证分型;病程≤12个月;可耐受肌筋膜触发点毫针刺法和艾灸。排除标准:对本研究使用药物过敏;糖尿病、颈椎病、肿瘤、肌腱断裂等其他疾病引起的活动受限或肩部疼痛;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合并心脑血管、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基础疾病;存在精神疾病无法配合研究。本次研究开始前获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2020-15号),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给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80297,75 mg×10片),1次/d,1片/次,对于疼痛不减者加服塞来昔布胶囊(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40072,0.2 g×18粒),2次/d,1粒/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肌筋膜触发点毫针刺法联合艾灸治疗,(1)肌筋膜触发点毫针刺法:患者取侧卧位或仰卧位,患肩充分暴露,针刺部位选取下斜方肌、冈下肌、肩胛下肌、胸小肌、背阔肌、大圆肌、小圆肌,找到有结节条索的部位后进行常规消毒,针刺扎跳,能够看到或感触到肌肉抽动,提示针刺成功,不留针;每个肌筋膜触发点刺1~3次,针孔使用干棉球按压,之后保持针孔干燥,针刺结束后间隔一天。(2)艾灸方法:治疗前预先准备好鲜姜片(厚度2~3 mm),在姜片中间用针穿刺数孔,在应灸的腧穴处放置姜片,在姜片上点燃艾柱以施灸,燃尽后更换艾柱,选择上斜方肌、三角肌,每个穴位需灸3~5柱,应灸完规定柱数,以患者皮肤发红但不起泡为准,1次/d。两组均治疗1个月。

1.3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6]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采用牛津大学肩关节评分(OSS)[7]评估肩关节功能;肩关节活动范围:采用旋转角度盘和卷尺分别测量肩关节内转、外展、前屈、后伸的弧度,每项测量3次,取平均值。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3个月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8]评估患者生活活动能力。

2 结 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显效23例、有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4.655,P<0.05)。

2.2两组治疗前后VAS、OSS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VAS评分、OSS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9.912、9.098,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OSS评分比较分]

2.3两组肩关节活动范围比较 治疗后,两组肩关节内转、外展、前屈、后伸活动度均提高(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肩关节内转、外展、前屈、后伸活动度较高(t=3.988、2.195、2.648、4.373,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范围比较

2.4两组治疗前后不同时点ADL评分比较 治疗后1、2、3个月,两组ADL评分呈下降趋势(P<0.05);治疗后1个月,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ADL评分较低(t=3.916,P<0.05);治疗后2、3个月,两组ADL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t=0.587、1.315,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不同时点ADL评分比较分]

3 讨 论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且治疗后观察组肩关节内转、外展、前屈、后伸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提示肌筋膜触发点毫针针刺联合艾灸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在改善肩关节活动度方面效果良好。肌筋膜触发点毫针刺法是现代中医的重要成果,可以从整体调节人体气血,快速恢复肌肉张力,调节人体运动及生理功能,可有效释放损伤筋膜内的组织张力和改善血液循环,针刺结束后,被治疗的肌肉会立即达到放松止痛效果,进一步恢复肩功能活动。艾灸可以通过热刺激起到扩张血管和淋巴管的作用,能够放松肩部周围软组织,从而加速血液循环,能够抑制血管通透性提高,促进炎症渗出减少,对炎症渗出物的吸收起到促进作用,有利于消解粘连、减轻炎症反应,也有利于提升局部组织血氧,促进肩关节功能和关节活动范围恢复。

随着研究的深入,肌筋膜触发点在关节炎、颈椎病等多种疾病中的应用逐渐增加,肌筋膜触发点的即刻治疗效果逐渐被证实,针刺肌筋膜触发点治疗后能够降低患者的疼痛敏感性[9]。国外研究[10]显示,慢性颈痛患者经针刺肌筋膜触发点后,不仅颈部激痛点附近的压痛阈值有所提高,距离激痛点较远部位的压痛阈值同样出现明显升高。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其原因可能与肌筋膜触发点针刺治疗后肩关节周围压痛阈值提高有关。

综上所述,肌筋膜触发点毫针针刺联合艾灸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较好,具有推广价值。此外,本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如何将针刺和艾灸量化、标准化、流程化是该治疗方法能够否在基层推广的关键,目前尚未完全解决,后续仍需扩大样本,进一步探究该问题。

猜你喜欢

刺法毫针肩周炎
“四冲穴”阴中隐阳刺法联合止痫汤治疗癫痫的疗效分析
肩痛≠肩周炎!一起来正确认识肩周炎
疫情背景下基于QQ+超星学习通“刺法灸法学”在线教学体会——以“耳针法”章节为例
眼轮匝肌毫针排刺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患者的临床疗效
毫针深刺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分析
温针与毫针治疗颈椎病患者颈部疼痛的疗效对比
8个动作缓解肩周炎
Efficacy of blood-lettingpuncture and cupping in the treatment ofperiarthritis ofshoulder:a systematic review
经筋刺法治疗中风偏瘫肢体痉挛状态临床观察
弹拨颈外横突治疗点治疗颈源性肩周炎12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