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更昔洛韦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3-10-10王阳安升

贵州医药 2023年10期
关键词:腮腺炎洛韦腮腺

王阳 安升

(1.铜川市人民医院南院儿科,陕西 铜川 727031;2.长安医院神经内科,陕西 西安 710016)

流行性腮腺炎作为儿科常见病,通常是因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并牵连腮腺、神经系统及腺组织器官受累。加上小儿机体器官发育尚未成熟,此病发生较急,病情变化速度极快,若未及时采取有效救治,可直接影响机体正常发育,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安全[1]。另外,该病通常和脑膜炎同时发生,进一步提升临床治疗难度。近几年,随着医疗技术的完善,临床发现常规治疗结果不佳,故此,若能够联合更昔洛韦进行治疗,可快速减轻症状,促进病情早日好转,从而降低患儿的痛苦[2]。本文就此展开试验,旨在探究更昔洛韦运用于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炎中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炎患儿3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5例。研究组男8例,女7例;年龄2~12岁,平均(7.03±1.45)岁;病程5~20 d,平均(12.48±2.16)d。对照组男6例,女9例;年龄2~11岁,平均(7.10±1.23)岁;病程7~21 d,平均(12.73±2.51)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标准:患儿监护者均知情,签订同意书;与《诸福棠实用儿科学》[3]中疾病诊断相符;试验前未接受治疗者。剔除标准:对药物过敏;合并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心肌炎、肝肾功能不全、胰腺炎;中途退出试验或者病历资料存在缺项者。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包含补液、降温、抗惊厥、纠正水电解质、抗病毒、保证呼吸通畅等,选择干扰素(安徽安科生物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00013;300万U/支),按3~5万U/次剂量肌注,1次/d。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选择更昔洛韦(江苏涟水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104,2 mL:50 mg),与氯化钠溶液混合稀释,按5~10 mg/kg剂量静滴,1次/d。两组均持续不间断治疗1周。

1.3观察指标 评价两组总有效率,分为显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好转率[4];治疗前后清晨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按3 000 r/min速度离心,10 min后遵照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统计两组退烧、头痛消退、神经症状缓解、腮腺肿大消失、住院时长;观察不良反应。

2 结 果

2.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研究组显效5例、好转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显效3、好转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53.33%。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3.968,P<0.05)。

2.2两组炎症指标比较 研究组治疗后的TNF-α、IL-6均较对照组更低(t=4.787、2.136,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指标比较

2.3两组病情恢复情况比较 研究组退烧、头痛消退、神经症状缓解、腮腺肿大消失、住院时长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病情恢复情况比较

2.4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研究组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1例、皮疹1例、肢体乏力1例,发生率为20.00%;对照组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2例、皮疹1例、肢体乏力1例、白细胞减少1例,发生率为33.3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χ2=0.682,P>0.05)。

3 讨 论

流行性腮腺炎属于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因为小儿呼吸道发育尚未成熟,腮腺病毒从口鼻进入机体,且在呼吸道上皮细胞聚集并繁殖,极易导致毒血症。此外,该病起病较急促,早期症状并不典型,通常于发病后1~2 d之内出现腮腺肿大的症状,甚至对神经组织造成一定伤害,故此,该类患儿通常合并脑膜炎同时发生,不仅加重病情,同时可能提升临床治疗的难度[5]。若未及时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随着疾病持续加重,可能危及患儿身心健康及生长发育[6]。

目前,临床针对此类合并症患儿,多选择常规治疗,虽然能够缓解病情,但针对性较差,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甚至延长康复周期,给患儿家庭造成极大负担[7]。其中干扰素属于广谱抗病毒药,可利用细胞表面受体的作用,使细胞分泌抗病毒蛋白,发挥出抗病毒作用,但其无法直接杀灭病毒,从而降低抗病毒功效,且长时间服用的不良反应较多,直接限制其在临床的应用[8]。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更昔洛韦在该病治疗中效果更好,可促进症状快速消退,并减少住院时长,使病情早日康复[9]。本文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但两组不良反应无差别(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TNF-α、IL-6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且研究组退烧、头痛消退、神经症状缓解、腮腺肿大消失、住院时长均短于对照组(P<0.05)。表明研究组可促进症状快速减轻,使炎性反应消失,住院时间短,不良反应少。经分析发现,更昔洛韦作为新型抗病毒药物,能够竞争性的防止脱氧鸟苷的三价磷酸盐和病毒DNA聚合酶发生结合反应,从而避免病毒DNA延长,达到控制病毒复制的目的。加上该药物的分子量较小,极易穿过血脑屏障,于脑脊液中的血药浓度较正常更高,因此对患儿中枢神经系统的抗病毒作用更为明显,且经代谢后从肾小球滤过,并以原型排泄,对机体其他正常细胞的影响极低,不会引起组织器官毒性,不良反应少,可保障患儿安全[10]。

综上所述,更昔洛韦的效果更为理想,能够有效减轻机体的炎性反应,并减少住院天数,促进症状快速消失,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腮腺炎洛韦腮腺
威伐光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腮腺炎外敷用什么药
腮腺木村病的DWI和动态增强MR表现
流行性腮腺炎 中医透皮技术治疗经验
流行性腮腺炎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超声检查对腮腺肿大的诊断价值
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的流行特征及预防控制疫情流行的具体措施分析
腮腺脂肪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更昔洛韦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泛昔洛韦联合微米光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