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Pannexin1和LP-PLA2水平与合并2型糖尿病的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关系分析

2023-10-10李华贺鹏

贵州医药 2023年10期
关键词:硬化斑块缺血性

李华 贺鹏

(西安大兴医院神经内科,陕西 西安 710016)

缺血性脑梗死(ICI)、2型糖尿病(T2DM)均为临床中的常见疾病。据有关研究报道[1],合并T2DM患者ICI的发病率、死亡率均较高,且预后差,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目前临床仍然缺乏有效的预测T2DM患者合并ICI预后的生物学标志物,临床目前仅结合短期治疗效果及病情评估预后,且评估效能差,临床标准结合影响学,如MRI等,具有一定滞后性[2-3],且对早期合并T2DM的ICI患者的评估效能较低,急需寻求更为有效的生物学标志物。血清Pannexin1为一种连接蛋白,相关研究[4]表明,血清Pannexin1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密切相关。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ICI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Lp-PLA2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过程,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导致血管壁增厚和斑块形成的慢性炎症性疾病,Lp-PLA2可以加速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合并并转化为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在动脉壁内沉积并刺激炎症反应,进一步促进斑块的形成和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会导致脑血管阻塞,引起脑梗死。因此,Lp-PLA2通过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破裂,增加了缺血性脑梗死的风险。测量血液中Lp-PLA2的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评估个体患动脉粥样硬化及缺血性脑梗死的风险[5]。鉴于此,本研究搜集T2DM的ICI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血清Pannexin1和LP-PLA2水平与合并T2DM的IC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93例合并T2DM的ICI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研究组,并回顾性分析同一时间段本院收治80例非合并T2DM的ICI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对照组。研究组男52例,女41例;年龄46~70岁,平均(54.20±7.99)岁;发病至入院时间2~11 h,平均(4.06±1.27)h;糖尿病病程2~6年,平均(3.58±0.56)年;空腹血糖(FPG)7.56~11.28 mmol/L,平均(8.57±1.21)mmol/L;病变部位:基层底节47例,脑干21例,小脑25例。对照组男46例,女34例;年龄45~72岁,平均(55.18±7.86)岁;病变部位:基层底节41例,脑干16例,小脑23例。纳入标准:研究组患者均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6]中T2DM的诊断标准,且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缺血性脑梗死者;研究组患者均为首次ICI发病,并于12 h内入院进行治疗;对照组均为体检健康者;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严重感染或肝、肾功能不全者;合并恶性肿瘤者;严重认知功能障碍者;患有精神疾病者;重度脑部外伤史者;有脑部手术史者。剔除标准:中途转院者;失访者;入院24 h内死亡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变部位等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病情严重程度 入院24 h内,患者均接受MRI检查,记录患者脑梗死面积,根据梗死面积将患者分为轻度梗死(31例,脑梗死体积<5 cm3)、中度梗死(47例,脑梗死体积5~10 cm3)以及重度梗死(15例,脑梗死体积≥10 cm3)[7];患者均接受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评分越高神经功能损害越严重[8]。

1.2.2血清Pannexin1、LP-PLA2水平测定 研究组、对照组患者采集清晨外周静脉血2 mL,1 500 r/min(离心半径20 cm)离心后取血清,酶联免疫吸附法(试剂盒均购于美国sigma公司)检查血清Pannexin1、LP-PLA2含量。

1.2.3预后不良 随访3个月,预后不良定义为改良Rankin量表(mRS)≥3分及ICI引起的死亡[9]。

2 结 果

2.1研究组与对照组血清Pannexin1、LP-PLA2水平对比 研究组患者血清Pannexin1(5.47±0.89)mg/mL、LP-PLA2(284.23±50.27)μ/L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85±0.72)mg/mL、(153.27±37.16)μ/L(t=21.059、19.216,P<0.05)。

2.2不同梗死程度合并T2DM的ICI患者血清Pannexin1、LP-PLA2水平对比 血清Pannexin1、LP-PLA2水平:轻度梗死组<中度梗死组患者<重度梗死组患者(P<0.05)。见表1。

表1 不同梗死程度合并T2DM的ICI患者血清Pannexin1、LP-PLA2水平对比

2.3合并T2DM的ICI患者血清Pannexin1、LP-PLA2水平与脑梗死体积、NIHSS评分的相关性 T2DM的ICI患者血清Pannexin1水平与脑梗死体积、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r=0.753、0.812,P<0.05),LP-PLA2水平与脑梗死体积、NIHSS评分也均呈正相关(r=0.801、0.916,P<0.05)。

2.4合并T2DM的ICI患者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血清Pannexin1、LP-PLA2水平对比 合并T2DM的ICI随访3个月后共31例,预后不良发生率33.33%(31/93);31例中死亡1例、严重残障5例、重度残障7例、中度残障18例。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Pannexin1(6.25±0.91)mg/mL、LP-PLA2(335.77±58.47)μ/L水平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的(5.08±0.63)mg/mL、(258.46±50.23)μ/L(t=7.244、6.620,P<0.05)。

2.5血清Pannexin1、LP-PLA2及两者联合对合并T2DM的ICI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 ROC分析显示,血清Pannexin1、LP-PLA2水平预测合并T2DM的ICI患者预后不良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5.42 mg/mL、294.36 μ/L;血清Pannexin1联合LP-PLA2预测T2DM的ICI预后的特异度(98.39%)高于Pannexin1或LP-PLA2单独检测,且血清Pannexin1、LP-PLA2两者联合预测合并T2DM的ICI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7,显著高于血清Pannexin1、LP-PLA2水平单独预测的AUC(Z=2.025,P=0.043;Z=2.011,P=0.044)。见表2、图1。

图1 血清Pannexin1、LP-PLA2及两者联合对ICI合并T2DM患者预后预测的ROC图

表2 血清Pannexin1、LP-PLA2及两者联合对ICI合并T2DM患者预后预测的ROC分析

3 讨 论

ICI为一种突发性缺血性神经损伤疾病,并伴有脑梗死,随着人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ICI合并T2DM患者呈逐年升高趋势,且其病情进展快、预后差[10]。目前,临床尚缺乏对ICI合并T2DM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的生物学标志物。血清Pannexin1、LP-PLA2水平均与脑卒中患者的病情、预后有关[11-12],推测借助血清Pannexin1、LP-PLA2水平,可加深对合并T2DM的ICI患者病情及预后情况的了解和判断。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合并T2DM的ICI患者血清Pannexin1、LP-PLA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合并T2DM的ICI患者血清Pannexin1、LP-PLA2水平与健康者相比,异常偏高。本研究结果表明,患者血清Pannexin1、LP-PLA2水平轻度梗死组<中度梗死组<重度梗死组,提示随着合并T2DM的ICI患者梗死程度的加重,血清Pannexin1、LP-PLA2水平呈明显上升趋势。刘美霞等[13]研究表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Pannexin1水平高与健康志愿者。金会等[14]研究结果显示,与健康者相比,急性脑梗死患者LP-PLA2水平明显偏高。本研究与以上研究结果相近,证实合并T2DM的ICI患者血清Pannexin1、LP-PLA2水平存在明显异常。本研究结果还显示,T2DM的ICI患者血清Pannexin1、LP-PLA2水平与脑梗死体积、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提示血清Pannexin1、LP-PLA2与T2DM的IC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具有密切相关性。合并T2DM的ICI患者发病3个月后,预后不良发生率为33.33%;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Pannexin1、LP-PLA2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提示合并T2DM的ICI预后不良患者。血清Pannexin1参与脑卒中疾病的进展,可通过释放三磷酸腺苷、谷氨酸等物质对神经突出进行调节,机体处于疾病状态时,Pannexin1通道被激活,血清Pannexin1水平升高。LP-PLA2可通过介导炎症细胞因子,影响酶促反应的发生,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ROC分析显示,血清Pannexin1、LP-PLA2水平预测合并T2DM的ICI患者预后不良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5.42 mg/mL、294.36 μ/L,且血清Pannexin1、LP-PLA2两者联合预测合并T2DM的ICI患者预后不良的特异度及AUC均高于血清Pannexin1、LP-PLA2水平单独预测的特异度、AUC,提示血清Pannexin1、LP-PLA2两者联合在预测合并T2DM的ICI患者预后方面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提早进行控制、预防。M.Freitas-Andrade等[15]研究表明,可通过阻断、敲除Pannexin1可缓解缺血性中风对雌性小鼠的损伤。李海凤等[16]研究表明,LP-PLA2与脑梗死患者病程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临床初始治疗、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Lp-PLA2通过两个主要的途径参与ICI的发生:(1)促进斑块形成:Lp-PLA2可以加速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过程,使其转变为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在动脉壁内沉积并刺激炎症反应,进一步导致斑块形成和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2)斑块破裂:Lp-PLA2能够分解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产生的生物活性脂质分子,如磷脂酰胆碱。磷脂酰胆碱具有炎症介导的效应,可以引起斑块内炎症反应和破裂。斑块破裂后,形成血栓堵塞血管,从而引发脑梗死。因此,Lp-PLA2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斑块形成和破裂的机制。测量血液中Lp-PLA2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评估个体患动脉粥样硬化及缺血性脑梗死的风险。合并T2DM的ICI患者发病后血清Pannexin1、LP-PLA2测定结果存在异常时,需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应及时给予调控,以降低预后不良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血清Pannexin1、LP-PLA2与合并T2DM的IC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均有关,且血清Pannexin1、LP-PLA2两者联合可用于合并T2DM的ICI患者预后不良进行预测。建议在临床中对合并T2DM的ICI患者进行血清Pannexin1、LP-PLA2检测,若出现明显异常及时进行调控,以缓解患者病情、改善预后。

猜你喜欢

硬化斑块缺血性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