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航站楼商业设计的实践及思考
——以杭州萧山国际机场T4航站楼商业设计为例

2023-10-10沈爽之

建筑与装饰 2023年19期
关键词:商业区萧山航站楼

沈爽之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海 200011

1 商业设计对于航站楼的重要性

在过去,航站楼商业并不作为主要的设计要素,投运后的商业设施通常面临面积不充足、位置偏离主要流程、商业类型单一等问题,需通过运营单位的不断改造来实现运营需求。随着旅客需求和市场竞争的变化,航站楼商业设计的重要性也逐步提升,与旅客流程、空间造型等一并成为影响航站楼设计的重要因素[1]。

1.1 有助于提升旅客体验

传统航站楼商业类型包括餐饮、免税零售、有税零售等,旅途服务、康乐休闲服务、商务支持服务,如母婴室、贵宾室、计时旅馆、航空展示体验、临空商务会议等功能也越来越成为航站楼商业的一部分。旅客可以在航站楼内获得良好的购物、餐饮体验,享受到更加丰富和便捷的服务。高质量的出行感受,不仅可以提升航站楼整体形象,也可增加机场的市场竞争力,获得更长足的发展。

1.2 有利于增加机场收入

商业部门已成为大多数机场非航空性收入的重要来源。商铺的盈利及租金收入可以用来支付机场的运营费用和投资,是机场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2 萧山T4航站楼商业设计理念

杭州是一座具有多元文化的宜居城市,航站楼作为城市的门户,不应是一座冷冰冰的交通建筑,而是城市生活的有机组成。我们的设计结合区域特点以及发展趋势,打造萧山机场独有的机场商业,将杭州的独特魅力传递给来往的每一个旅客(图1)。

图1 萧山机场T4航站楼商业布局特点

商业采用集中商业区、连续线性商业街和分散式商业点,即“点、线、面”相结合的布置原则,分散与集中相结合,打造商业对航站楼的全方位覆盖。

提供充足有效的商业面积,实现商业价值的最大化。

结合旅客主流程布置商业设施,根据功能区域调整商业业态。

商业与空间景观相结合,增加旅客的逗留时间。

3 萧山T4航站楼商业设计要点

通过对于关键性指标的控制与理性的规划,设计从规模论证、布局与业态、点位需求及空间节点,由大到小逐一展开、细致推敲,以确保最终机场商业的服务容量和收益,为优质的商业服务奠定坚实基础。

3.1 商业规模论证

萧山机场T4的设计容量为5000万人/年旅客量,其中国际年旅客量1400万。在启动商业设计之初,我们选取了数个国内外规模相近的新建机场,如广州T2、深圳T3、樟宜机场等,通过分析其机场商业配套面积的比例与人均商业面积,可得出现阶段国内机场平均商业占比为4%~7%,而超过7%的高比例商业配套将成为国际机场未来的发展趋势,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参考机场商业面积占比

根据测算成果,萧山机场T4航站楼商业总面积从方案设计的30000m2提升至约59000m2(含贵宾),占航站楼总面积的8.2%,保证了商业面积的充足有效。

3.2 各区域商业比例确定

在确定了总体商业规模之后,需要进一步稳固商业在各个区域的比例,包括空陆侧比例、出发到达比例、国际国内比例等。通过分析参考机场的数据,以及针对萧山机场进行的需求调研,确定T4航站楼较为合理的空陆侧商业比例为8∶2,分析数据详见表2;各区域的商业比例分析数据详见表3。

表2 参考机场空陆侧面积比

表3 参考机场各区域商业面积比

萧山机场T4航站楼采用的是国内混流、国际分流的形式。国内出发到达同层的设计,更有利于聚拢人流,增加商业价值;其1400万的国际年旅客量,大于国内同等规模的其他机场。因此,我们适当抬高了商业在国际区域的比例,以配合T4航站楼的国际发展趋势。T4航站楼的各区域商业占比详见表4。

表4 萧山机场T4航站楼各区域商业面积比

3.3 分区商业布局与业态比例

各区域商业面积有了权衡考量后,如何结合流程设置商业设施成为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步。优良的商业区布局将提升旅客体验,从而促进旅客的消费意愿。同时,不同区域中有针对性的业态的配比也有利于商业发挥其最大的价值[2]。

3.3.1 出发陆侧。由于构型的特殊性,萧山T4航站楼的陆侧旅客可由东西两侧同时进入17.4m出发大厅,需在进深方向两侧分别为旅客留出缓冲空间,因此功能面积相对紧张。在设计之时,根据旅客不转换楼层去购物的准则,充分拓展出发大厅的同层商业,强化高可见性以刺激销售。于办票岛前集中设置综合绿化、休息、饮料和开放式商品零售区,采用模糊商业区休息区界线的原则,既提供休闲也刺激消费。餐饮主要设置与办票大厅南部,同层设置的餐馆可见性很高,同时在夹层预留了远期拓展可能。出发大厅的零售、餐饮、休闲的比例为50∶34∶16。

3.3.2 到达陆侧。陆侧迎客厅位于6m层标高,有重要的旅客到达与迎送客功能。迎客厅上方为出发大厅大空间,下方是行李处理机房,作为重要的承上启下的楼层,这里需首先处理好行李系统与机电管线上下联通的需求。在有限的空间下,迎客厅内布置的陆侧商业主要以快餐厅、小型零售点为主,并提供金融、邮政、汽车租赁等必要的旅客服务功能。目的性较强的重餐集中布置在交通中心通道处,与航站楼到达层平层相接的设计,使旅客更易于前往,交通中心商业也将获得航站楼功能辐射,其价值得到提升。迎客厅的零售、餐饮、休闲的比例为44∶46∶10。

3.3.3 空侧国内。国内空侧商业分为南北两部分,利用先天的楼层优势,南北两区均与12m层联通,形成通高的商业区域,创造更有氛围的商业环境。

北区国内旅客在17.4m层办票托运后,通过扶梯进入位于6m层的商业中心;南区则更为开敞,旅客在12m经过安检后,可以直接下至6m层商业区或直接平层进入12m层。

商业区业态一层以零售为主,与旅客动线紧密结合,提高旅客与店铺的接触概率;二层均以目的性较强的重餐为主,旅客可在二层俯视商业区,获得更好景观及更安静的环境;结合商铺设置的母婴室,中央区外围的儿童乐园的设置,提升了旅客的便利度与舒适度。国内空侧的零售、餐饮、休闲的比例为63∶30∶7。

3.3.4 空侧国际出发。空侧国际出发位于17.4m层北侧,集中商业区直接面向边检安检区出口,旅客通过一关三检后即置身于商业区中央。中心区的开敞商业结合景观与天窗布置,创造优雅舒适的空间环境,可有效缓解旅客过关时的紧张情绪;贴临布置的免税商业,激发旅客的购物意愿;外围布置适量零售,并设置母婴室等旅客服务功能,进一步聚拢人气;22.4m层作为集中商业区的夹层可提供良好的视野,对于航班时间不紧张的旅客,可选择在此用餐。国际出发区域的免税、零售、餐饮、休闲的比例为28∶37∶27∶8。

3.3.5 空侧国际到达。根据调研,在国际到达流线上的小小提货点,能为机场带来高额收益,但在过往的设计中很容易被忽视,机场业主往往需在投运后通过改造来实现这一功能。本次设计,入境免税的商业与流程紧密结合,营造环境更舒适、空间更符合旅客消费心理的商铺,激发旅客“最后一站”的购物热情。入境免税商业布置于12m层到达边检后与6m层行李提取厅前,商业更靠近到达流程的行李提取转盘,使旅客对下一步行程更有把握、更为安心,成为挖掘旅客消费潜能、刺激旅客消费的有利手段。国际到达区域的免税、零售、餐饮、休闲的比例为75∶15∶8∶2。

3.4 商业单元模块测算

在大型中心核心区商业单元不受航站楼空间影响,因此尽量在消防规范允许情况下,做大做深,宽度深度至少在8~10m以上,这种方法将乘客与商店的接触最大化。与购物中心的顾客不同,机场的顾客在机场不是为了购物,所以自发购物更重要,而这是通过曝光产生的,而更宽的店面将这种曝光最大化。而在空侧候机区,商业单元进深往往由候机区的深度决定。

不同功能、不同品牌其商业单元面积各有不同,可参考下表5。

表5 商业单元模块需求表

其中需要注意的是,通常为了应对机场业主不同时期对于商业业态调整的需求,设计往往会预留更多的一些机电条件,例如排油烟条件、隔油池设备等。但过多的预留,不但会造成设备设施浪费,也会对本就复杂的航站楼设计造成更大阻碍。因此,适量的灵活度预留也是设计过程中需要权衡的因素[3]。

3.5 商业区空间造型

商业区空间形象的打造,其目的之一是创造优良环境,刺激旅客消费欲望;此外,与航站楼室内统一的设计语言,有利于实现设计上的连贯一致,有助于提升航站楼空间品质。

西湖十景,浓缩了千百年来西湖的自然风光和文化生活,体现出深厚的人文之美;在新航站楼的空间设计中,我们提取了秀雅、精致、温润的江南文化意蕴,营造了空港十景,为旅客开启愉悦的人文之旅。其中四景对应四大集中商业区,每一个商业区都有一个自己的主题,折射独特的城市魅力,为旅客对本地民俗文化形成认知,最大程度吸引消费者走入商业区、停留在商业区(图2-图5)。

图2 河坊问茶——国际出发商业区(摄影:远洋、乔云峰、张立)

图3 桂雨飘香——陆侧商业(摄影:远洋、乔云峰、张立)

图4 长桥卧波——国内北侧商业区(摄影:李逸)

图5 竹径通幽——国内北侧商业区(摄影:远洋、乔云峰、张立)

4 结束语

根据民航资讯,从全球范围来看,虽然非航收入仅占机场收入的40%,总利润占比却高达80%。由此可见,无论从旅客角度还是机场管理者的角度,航站楼商业的都将成为未来航站楼设计的重要环节。

然而,航站楼作为数以千万人次使用的大型公共建筑,原本就需要解决规模控制、步行距离控制、旅客空间导向、空间体验等多维度的课题,如何将商业更合理得叠加在航站楼各个功能层面之上,平衡主要旅客功能与商业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交通空间同商业空间的结合,是机场建设者与设计师需要不断努力去实现的目标。

猜你喜欢

商业区萧山航站楼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十中花雨文学社
基于WF-IoT融合物联网的控制技术在航站楼内的应用
机场航站楼年雷击次数计算
光环境模拟在航站楼高大空间照明设计中的应用
萧山瓜沥:打造“沥家园”智慧城市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打通千个发布端口 打造有X-IN媒体——萧山融媒体中心建设的若干实践
植物在航站楼室内环境中的应用
昆明市主城区商业区绿视率研究
江芳景观设计作品
繁华商业区地下立体车库车辆堆垛测控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