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视域下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与实施

2023-10-10福建省永安市第三中学范家辉

家长 2023年7期
关键词:思辨性高中语文教材

□福建省永安市第三中学 范家辉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和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之间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前者采用体裁组编单元方式,后者则是创新了教材编排方法,结合学习任务群和人文主体来编排教材教学内容,让传统一线高中语文教师的教材观念发生了转变,使语文知识内容与实际语文生活更加接近,有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与此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设计工作的整体难度。在高中语文教学讲解统编版教材的时候,需要将传统单篇教学模式进行改变,站在课程和单元的角度来实现教学工作的设计和谋划。本文将从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作用、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视域下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与实施两大方面来进行深入剖析。

一、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作用

在现阶段教学中,高中语文的大单元教学是一种较为流行的教学方法。第一,在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高度重视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增强学生独立进行学习的责任心,按照多样化的形式和话题,锻炼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使学生全面掌握和熟悉语文知识内容。第二,在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中,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仅能够熟知教材中的知识内容,还能够学习到更多的文学思想和知识,使学生体会到语文知识内容的魅力。第三,学生通过大单元教学有助于实现文学思想的进一步掌握,在课堂上,学生在分析文章的过程中,能够有针对性地讨论其中涵盖的文学思想,通过这种深度研究和分析,能够加深学生印象,增加学生对文学中思想的了解和掌握,扩充学生的知识面,进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与学习任务群之间的关系分析

单元整体式教学强调以单位为整合板块,将课堂内外的学习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的教学活动从而达到缩短课堂授课时长,同时提升学生实践效果的目的。因此,高中语文教学内容由单一的课堂教学转变为专题教学。单元整合可以有效地解决当前课堂上教师说多,而学生练少的问题,从“整合”的观点出发,能够深入分析整体单元的教学与学习任务群之间的联系。

首先,我们可以把“整合”理解为整理、组合。而大单元整体式教学则是对单元内多项内容进行整理、组合,突破原有“单篇深讲”的思路,通过将本单元的内容进行整理、组合,最终以“整合”的方式在整个单元中进行教学。其次,大单元教学不仅仅是单一的单元式的“整合”,还要在学习任务群上进行综合梳理,把多种学习方案进行充分融合,逐渐构建一个以“中心”为基础的问题解答环境,从而实现对学生的核心能力的培养。上述高中语文大单元的“整合”将和学习任务群之间建立联系,因此其情境、综合实践等方面的特点均能够得到最好的体现。

大单元“整合”在学习任务群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首先,大单元学习任务群的实质是“整合”。在新课程标准中,学习任务群是通过学习活动作为媒介来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并由多个学习任务群构成,比如在教学内容方面,可被描述为:“将所累积的语言资料与所学的语文知识进行结构化整理,逐步将语言的实践活动转变成特定的教学方法”。在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中提出了“强化综合实践,落实主题阅读、比较阅读,专题学习”的整合理念。通过学习任务群的构建,能够使学生知识和能力、对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等多方面进行结合,从而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全面提高。以核心能力为中心,综合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梳理和探究,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形式的语言实践,因此在教科书编制的建议中,提出“要充分反映课程一体化思想,结合学习任务群的特性、结构等,进行综合性的教学活动”。

其次,采用“整合”方式构建学习任务群。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将学习任务群思想作为教学指导,并呈现出多文本、多情境、多样化的教学特点,因此可作为一种高度整合教学策略。按照“整合”的方式开展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能够使学习任务组在课堂中运用不同的文本和学习方法,并通过“整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使大单元的学习方法更加丰富。例如,在语法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以往解释文言词语含义,或者利用课堂笔记进行解释的方法,可以在对基本的内容进行解释的同时,采取新的教学模式,如以“习题表”的方式将有关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使学生在对古代汉语的学习中充分了解其内涵。

三、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视域下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与实施

(一)研读课标与教材,确定内容与目标

1.剖析课程标准。

针对“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习目标与内容”如下。

(1)国内外文学名著的阅读,了解和掌握作者的语言特点、观念想法、表达态度等,明确作者观念想法的逻辑思维和方式方法。浏览最近时事热点和评论,了解相关作者阐述的社会热点问题、国内大事、国外大事的方法、立场、观点。在浏览各种文本的过程中,探讨疑惑,深入剖析,发展思维辨别能力。

(2)培养自我阐述和表达的能力,强调语言精准、修辞合适、理论明确、思路清晰;善于从多个维度来研究和分析问题;学会提出质疑,力求言之有理。

(3)辩论和探讨有兴趣的内容,将自己的观点清晰地表达出来,与他人站在同等地位进行探讨,有规矩、有针对性地展开辩论。

按照上面阐述的内容可以得知,“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涉及并不复杂的学习内容,总结而言,主要涵盖三方面。

第一,任务群学习内容:包括思辨性表达和思辨性阅读。“理性思辨”是表达和阅读二者的关键点,细化而言就是谨小慎微地分析探究文本形式或者是内容,清楚对与错,有自我独立的价值选择和判断。

第二,思辨性学习阅读内容:包括时事评论和论说名著。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注重支撑作者进行描述的理论根据以及语言特点、逻辑思维、思想观点,要站在思辨的立场上批判和观察作者的方法、观点、立场。

第三,思辨性学习表达内容:包括讨论辩论和书面表达。其关键点在于理性和思辨(方法)、平等和理性(态度)、条理化和针对性(观点)。

但是在设计第一个思辨性单元的时候,不宜将教学目标定得过高,同时要让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和认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比如,有针对性地展开理解论述,掌握作者的论述思维和重要想法,体会思辨表达的魅力,做到交流可以以理服人、有理有据等。

2.解读教材文本。

从最开始的“单元导语”,再到“学习提示”,最后到“单元学习任务”,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为每一篇文章都提出了相应的学习标准和要求,这也为教师确定教学目标提供了方向。

“学习之道”是“单元导语”的人文主题和核心人物,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也是“单元导语”的学习情境。在这个学习情境的影响下,一方面,能够有机结合其他学习材料和课文,以此迁移、整合、分析、比较它们;另一方面,对书面表达与口头表达提出了相应的学习要求,细化而言就是在“学习之道”研究分析期间,将论述方法进行梳理整合,通过论述方法和技巧的学习,展开知识的迁移使用。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虽然每一篇文章的写作动机与背景各有不同,但是都深入联系着人们的学习活动。在学习的作用和意义方面,《劝学》阐述了学习的态度、方式方法;针对当时的“耻学于师”的社会风气,《师说》阐述了从师学习的关键意义和价值;通过不正确文风的结合,《反对党八股》阐述了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文学风气和学习风气;表面上,《拿来主义》研究的是外来文化的对待,而本质上,探讨的是有关于学习的话题;与读书有关的《上图书馆》《读书:目的和前提》这两篇随笔,作者阐述的内容启发了无数的学子。上述文章所探讨的“学习之道”有的相互矛盾,有的各不相同,有的相互印证。正是由于这样,它们为学生寻求每篇文章中的真谛提供了便利条件。有哪些可以相互补充、相互印证的主张?这便是“求同”的本质。学生在“求同”的时候,发展了自我的概括、梳理能力,深入理解了“学习之道”。有哪些互相矛盾、各不相同的观点?这便是“求异”的本质。在“求异”的过程中,在哪里存在不同并不是重点,而是如今我们需要认可哪个观点。在“学习之道”主题选文的影响下,表达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体的教学意义、内容。

虽然,在课后的“学习提示”中有着不多的文字,但是却阐明了学习课文的重点,明确了学习和阅读的方法,只要掌握这些,就能够掌握这一课的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以“学习之道”为中心,设计的学习任务有三个,不同任务之间有着不同的教学分工。任务一有两方面内容,一是名言名句摘抄;二是学生间交流和探讨读书过程中的难忘经历。这一任务的目的是单元人文主题的落实,对本单元文章的人文价值和内涵进行探讨。任务二侧重于怎样说理,注重指导学生掌握文章作品说理的方式方法,感悟思辨性表达的力量,同时,指导学生全面掌握和熟悉各个作品阐述的论点,对其现实针对性进行理解。写作是任务三的要点,以《“劝学”新说》为题目,探讨目前学习中的一些问题和困难,文章总字数需要高于八百字,相呼应于“议论要有针对性”,重在指导学生善于观察实际生活,自主思考其中发现的问题,并展开思辨性的阐述。“单元学习任务”实施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有关要求,同时又对六篇作品进行了整合,是教师单元教学计划设计的重要根据,也是学生学习的依据。

3.明确内容与目标。

通过上述的探讨和分析,可以明确层级性教学第六单元的内容。

(1)理解内容,例如,关联时代理解以及作者观点“学习之道”。

(2)积累内容,例如,与学生有关的文化知识、名言警句、古汉语知识等。

(3)拓展内容,例如,指导学生整合古今中外名著,对比研究,科学思辨。

(4)鉴赏内容,例如,赏析文章的形式内容,明确作者的阐述方法。

针对此,拟定第六单元教学目标。

(1)有关名言警句的背诵和累积,了解和熟悉相关基础知识,包括句式、文言实词、虚词等。

(2)课文阅读,掌握和熟悉作者阐述的态度和想法,对“学习之道”进行辩证讨论,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学习观。

(3)剖析作者是站在什么角度分析问题的,梳理并学习他们论点表达的针对性方式方法。

(4)在社会生活中,学会发现问题,采用合理的方法,站在适宜的角度对自我观点进行针对性表达。

(5)阅读文章,整理论证文章的技巧和方法,明确作者观点说明的思维模式,感悟思辨的魅力,发展独立思维能力。

(二)转化文本内容,创设情境任务

1.设计核心任务。

以“学习之道”为中心,《拿来主义》与《劝学》《师说》等课文讨论与学习有关问题的内容不同,它研究的是对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似乎违背了单元主题。那么,创编教材的人为何在这一单元中放入这篇文章呢,“学习之道”与这篇文章真的没有任何联系吗?若是有,那么这篇文章讲解的“学习之道”是怎样的呢?为此,在这一单元中,探讨《拿来主义》是否合理,是落实“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学习内容的表现,也是辨析“学习之道”的表现。为此,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本单元的核心任务:将《拿来主义》和“学习之道”进行整合,研究在这一单元中,《拿来主义》文章的添加是否具有合理性。

2.建立任务框架。

教师需要阶梯式拆解核心任务,设计由简到难的学习任务,便于学生更好地完成核心任务。

第一梯度的任务:阅读教材,掌握何为“学习之道”?

第二梯度的任务:文本研究,阐述什么是“学习之道”?

第三梯度的任务:对比思辨,探究“学习之道”的真谛。

(三)细化学习活动,明确学习路径

高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相应的学习活动,拆分学习任务,根据某一专题知识或问题,引导学生逐层递进地参与探究经过,梳理相关知识的结构脉络,掌握问题解决的方式方法,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要掌握学情,在学生学习任务完成期间,预判可能会存在的问题,并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提示。比如,若是学生有关知识技能、背景欠缺,在学法指导中,教师便可以增加简单的案例或者是有关知识的连接。再比如,在学生完成任务期间,教师可以细化和拆分任务,绘制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开展学习活动。同时,要确保这些活动之间的衔接性,从而推动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在学习前融入自我反思和学法指导,使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能够进行知识建构和自我反思,达到深度学习的效果。

四、结语

由于统编版教材的特殊性,传统单元教学模式并不适用于统编版教材,为此,教师要不断创新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视域下学习任务群的设计工作,可以通过研读课标与教材,确定内容与目标、转化文本内容,创设情境任务、细化学习活动,明确学习路径等方法加以实现,从而有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模式,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思辨性高中语文教材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悖离核心素养涵育的非思辨性写作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