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期刊编辑职业素养的提升路径研究

2023-10-09陆鹤鸣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3年9期
关键词:稿件期刊素养

王 波,陆鹤鸣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一、引言

我国出版业正处于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建设出版强国的过程中,全面深入推进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是时代赋予出版业的现实要求和重要使命[1]。教育期刊肩负着宣传教育思想、推动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重要使命,因此,在新时代适应新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提升编辑的职业素养。

编辑的本质是什么?对于教育出版行业的同行者而言,编辑和教育具有同等的功能和价值。叶圣陶先生在他60 多年的编辑生涯中,经历了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与文化环境,但“爱国救国、开启民智、繁荣文化、服务社会”一直是他坚定不移的信念与动力[2]12。他说:“编辑是值得永远干下去的事业。”进入新时代,高新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使编辑工作趋于电子化,教育改革也步入深水区,对编辑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教育期刊编辑的职业素养现状及问题

(一)编辑缺乏学科专业知识

出版业是典型的“内容产业”,出版内容的选择和优化是行业发展的核心,这不仅要求编辑要具备专业的出版领域知识,还要熟练地掌握其所负责的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这一点对教育期刊编辑尤其重要。如今,许多教育期刊编辑只懂得出版知识,而对自己所负责学科的专业知识知之甚少,这就很难胜任编辑工作。很多期刊编辑认为只要掌握了编辑工作的专业知识,就能做好编辑,却忽视了教育期刊编辑的学科专业属性。掌握出版行业与所负责学科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是成为教育期刊编辑的必要条件。河南大学李建伟教授曾提出:“编辑工作者缺少其他学科作为支撑,将很难胜任深层次学科整合的需要,即使是仅仅作为大众类出版物的编辑,也会存在后劲发展不足的问题,需要在工作中重新‘补课’。”[3]教育期刊的作者多数为教育领域的专家、学校的管理者,以及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编辑如果没有专业的学科知识,就很难与作者进行高效、深度的沟通,就更难以完成策划选题、审稿、加工稿件的任务了。

(二)编辑缺乏目标性和创新性

创新和目标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目标就没有创新。目前,大部分编辑对自己的工作是没有目标和计划的,如每期的栏目设置、约稿数量,每年的年度工作目标等,以至于编辑没有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一切工作都是按部就班地被动进行,缺少目标,更谈不上创新。教育期刊,富有鲜明的教育主导性,内容都是围绕教育而开展的,因此,编辑无论是在优化选题、设置栏目,还是加工书稿时,都要有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要有一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理念,选择并加工出具有时效性、前瞻性、创新性的内容,这样才能拓宽读者的眼界,进一步丰富读者的精神世界,让出版内容更具指导性与价值性。编辑缺乏创新性,所做出的内容没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无法激起读者阅读的欲望,这样不仅会使期刊发展受限,更会影响读者的阅读感受。

三、教育期刊编辑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一)政治素养

教育期刊作为教育的传播媒介,承载着服务教育、传播教育思想及科学文化的重任。教育期刊的宣传职能要将指导性放在首位,因此,教育期刊编辑的政治素养是十分重要的。教育期刊编辑要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度及社会洞察力,具有大局意识及责任意识,在纷杂的信息中去伪存真,弘扬社会正能量,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做任何违背职业道德、损害国家利益的事情。

(二)出版专业素养

编辑的基础是专于出版学与编辑学。作为专业化的职业编辑,常常被称为“杂家”,但新时代对编辑的要求已经上升为高度的专业化,编辑要满足作者高品质、多元化的需求。高度的专业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选题策划是编辑从被动接收稿件到主动约稿的重要转变,很大程度上能够体现编辑捕捉读者需求的眼光与专业化能力;另一方面,对稿件的判断,包括对稿件的主题、内容、品质等进行诊断与评价,并给出准确、可行的修改意见。这就要求编辑做内行人,说内行话,手中要有“两支笔”,一支笔能写文章,一支笔能改文章。

(三)教育专业素养

教育专业素养可以分为教育知识与教育思维两大部分。教育知识包括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学方法、教育心理学、教育原理等,能够帮助编辑甄别稿件的内容、方向、质量;教育思维指的是思考的视角,如成长的角度、教育的发展等。文章的体裁与内容虽然是多样的,但属性都应该是从教育思维出发的,教育期刊编辑在编审稿件时要运用教育思维进行判定[4]。

(四)媒介素养

新时代,编辑媒介素养的核心逐渐向自媒体素养转变,主要包括自媒体平台的运用及社交能力,如建立期刊单位的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编辑可以将期刊上的优质内容分享至官网、官微,通过裂变式的传播,扩大期刊的影响力。通过自媒体平台,与作者及读者进行交流互动,增加期刊受众对期刊的认同感。

(五)人际交往素养

编辑工作不仅仅是与文稿打交道的工作,还是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因此,编辑必须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对于教育期刊的编辑而言,要与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教育行政人员、学校管理者及一线教师建立长期、稳固的联系。广泛的人脉和丰富的作者团队能够给期刊提供丰富、优质的稿源,最新的资讯及读者的需求,这不仅可以提高期刊的质量,还有助于期刊的推广和影响力的提升。

四、教育期刊编辑职业素养的现实需求

稿件质量反映期刊的质量与出版价值,编辑作为期刊的把关者,直接决定期刊稿件的内容质量。提高编辑的专业能力既是编辑自身成长的需求,也是期刊发展的需求。

(一)编辑自身成长的需求

教育期刊不同于大众期刊,其受众群体主要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管理者及广大的一线教师,这样的读者定位有着鲜明的行业属性,从这个角度来看,教育期刊编辑要有立足教育领域的专业能力,能够把握好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及时了解国家最新的教育发展动向,并走进课堂,走向教师,与一线教学活动“亲密接触”,才能更好地开展栏目策划、选题及组稿。

(二)期刊长期发展的需求

时代的进步对期刊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实现长期、良性的发展,提高教育期刊在教育界及出版界的影响力,就需要保证期刊内容的高质量。在业态竞争激烈的今天,稿件内容的质量是期刊的灵魂与生命,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内容为王”。期刊的内容质量包括稿件内容、文字编辑、版式设计、审读、校对、印刷等多个环节的质量,每个环节都需要编辑的专业能力与用心。其中,专业能力包括熟悉并遵守出版规范,熟练掌握编校方法;而用心指的是编辑要一丝不苟地认真对待选稿、编稿及校对等各个环节,以此来保证稿件质量。因此,提高教育期刊编辑的专业能力是保证期刊质量、促进期刊长期发展的内在要求。

五、教育期刊编辑职业素养的提升路径

(一)建立专业自信

从某种角度来说,期刊编辑对稿件有着一定的话语权,但是教育期刊的作者往往是教育行业的专家学者、杰出的管理者或经验丰富的教师,他们有着丰富的专业知识、行业经验及较高的文化素养。因此,教育期刊编辑只有具备了足够的专业自信,才能获得作者的尊重,才能与作者展开平等对话,并进行深度交流[5]。

懂教育。教育期刊编辑要懂教育,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夯实理论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而教育强国的基础之一,是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教育政策和管理制度。编辑在审核与编校教育理论类稿件时,要熟悉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政策,对教育问题、教育发展趋势保持职业的敏感度,这不仅是对教育期刊编辑专业能力的要求,也是编辑职业素养的重要体现。另一方面,要深入教学实践。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基础教育正从以规模发展、重点发展、学校教育为主导向内涵发展、均衡发展、终身学习转变。中小学校的管理者与教师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教育教学实践中层出不穷的问题倒逼学校管理者与教师寻找解决之策。编辑要深入实际,将选题聚焦于教育的热点话题、教育的政策方针、教育的实践模式等领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更广博、更深入的理论参考和实践价值。

强专业。期刊的运营与图书出版不同,期刊编辑在具备基本的出版专业功底以外,还需要具备捕捉热点话题、发现前沿成果、挖掘典型人物、维护优质作者队伍、进行专题策划的能力,以此在行业中“领先一步”,帮助期刊提高核心竞争力。

(二)提高文字功底

编辑的基础工作就是语言文字工作,扎实的文化素养是一名合格的文字工作者的基础。在编辑工作中,编辑需要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标点符号用法》《通用规范汉字表》等行业标准,熟练掌握语言文字、标点符号的使用规范与用法,精准表达与呈现内容。在编辑文稿的过程中,编辑应严格审校,在尊重作者的基础上,与作者共同打磨文稿。

出版专家陈原在《论“驾驭”文字的艺术》中提到:“语言文字是一切编辑工作的基础。所有的传播媒介,特别是报刊书籍的编辑,应当毫无例外地掌握驾驭文字的艺术。这里强调的是‘艺术’,不是‘技术’。”[2]15编辑的文字功底是基础功夫,工作中,编辑常常需要用文字把有效信息转化为策划方案,对文稿进行润色,对优秀人物及事迹做好宣传推广,对有关教育教学事件发表观点,以此提升期刊的质量及个人的专业素养。写作是提高教育期刊编辑专业成长的有效方式,编辑的写作能力体现为选题策划的写作亮点突出、编辑过的稿件质量得到较好的提升、有自己的研究领域及写作风格,等等。编辑良好的文字功底一方面能够为作者的论文写作提供务实的帮助,受到作者的肯定与尊重,另一方面能够在日积月累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为期刊工作的开展与发展打好基础。

(三)增强服务意识

“为读者办刊物,竭诚地为读者服务”是叶圣陶始终奉行的编辑思想。这一思想不应因时代的发展与业态的变化而改变。在出版事业日新月异的新时代,“为读者服务”的思想更具有现实意义。

为作者服务。编辑与作者是相互依存、相互扶持的关系,需要双方的精心维护,只有编辑和作者相互尊重,保持良好的沟通,两者才能保持长期、稳定的关系。编辑应引导作者的写作方向,并与作者共同成长。没有天生的优秀作者,都是在经历了数次的修改打磨后,慢慢成长起来的。编辑的作用就是精心策划新颖、生动、前沿的栏目或者专题,挖掘有潜力的作者,帮助作者厘清思路,提炼观点,突显新意,促进文稿的生成,帮助作者快速成长。挖掘潜力作者的同时,编辑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支优质的作者队伍。新时代的教育期刊编辑不应躲在文稿后面做“幕后英雄”,要勇于走向台前,与知名的专家学者、杰出的校长、优秀的教师,以及各级教育行政人员建立联系,以文稿为媒介,搭建一个沟通的平台[6]。通过编辑与作者共同的努力,朝着“为读者服务”的共同目标前进,这个过程能够很好地提升编辑的职业素养。

为读者服务。教育期刊编辑要将“为读者服务”的意识深植于内心,站在读者的立场去完成编辑工作,想读者所想、急读者所急,能够准确找到读者与稿件之间的契合点,选编出符合读者心意、满足读者需求的作品。新时代的教育期刊编辑在为读者提供良好服务的同时,还需要正确地引导读者,义无反顾地承担起弘扬时代主旋律的社会责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专题中、融入到栏目中、融入到作品中,通过期刊的社会影响力引导读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坚守与创新

编辑经常被称为优秀作品的“助产士”,这种说法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传统思想中编辑工作过于重视“工匠精神”,而忽视了创新的重要性[7]。新时代,教育期刊编辑不能再墨守成规,需要具备独到的眼光和一定的创造力,无论是专题策划还是编辑加工都应该跟上时代步伐。作者所在的《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在2021年做了一期“建党百年特刊”,此次特刊集思广益,包含了“教育人谈百年教育发展之路”“全省红色基因小学大型走访活动纪实”“耕耘于黑土地上的教育人”等栏目,站位明确,形式多样,版式新颖,内容丰富,从内到外展现着教育期刊的创新发展。

信息化时代,数字出版逐渐成为了出版市场的主流,“数字化立体图书馆”将纸媒与音频、视频的优势汇集一体。新型出版模式不仅代表了科技的进步,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人们对文化需求的变化。此时的教育期刊要在坚守中创新,依托内容、技术、模式,推动纸媒融合、纸电融合、纸网融合、数字出版与智能教育融合,以及阅读终端的跨界融合等,以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文化和教育的需求。这就要求数字时代的教育期刊编辑要站在数字出版的前沿,学习先进的出版理念与技术,重新定位内容、流程与模式,将传统教育期刊的内容优势转化为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优势和平台优势。

管理学大师P.F.德鲁克(P.F.Drucker)说:“预测未来的最好方法就是参与创造。”新时代的技术发展为出版业提供了很大便利,互联网软件对稿件中的文字、语法、语句、逻辑校对的准确率与效率大大提升,编辑要善于接受并积极利用。相信,新技术的发展与媒体融合发展的态势在给出版行业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必将带来更多的机会,给编辑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六、结束语

教育期刊编辑只有具备了专业自信,拥有扎实的文字功底,时刻秉承着“为读者服务”的初衷,在信息化时代守正创新,才能更从容、更高效地完成编辑出版工作,才能在提高编辑自身专业素养的同时提高期刊质量,才能帮助期刊在时代的浪潮中站稳脚跟。

猜你喜欢

稿件期刊素养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期刊问答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Visitor Professor Donald Grierson*
本刊欢迎下列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