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丰碑式的建筑——双烈楼

2023-10-07丁进兴

时代报告 2023年8期
关键词:禹州参政金瓶梅

丁进兴

明朝末期,中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当1642年李自成义军攻破禹州城时,这个历史底蕴深厚的文明古城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破坏。在这场宏大的历史变革背景下,禹州城内的两个女人,面对闯寇的威逼利诱,临危不惧,视死如归,最后为正义而死,为大明王朝留下了不朽的神话,也同时为中国古代农耕时代塑造了一座丰碑。

禹州于是有了这座丰碑式的建筑,便是双烈楼。

《豫变纪略》载:明崇祯十三年九月丁亥,禹州游击高谦大破土寇李际遇于郏县,一日三捷,斩首二千三百级。十四年十二月初七,流寇李自成陷禹州,分巡大梁道李乘云到官始二十四日,时河南守令多望风降伏,独禹州士民殊死战。召士民,激以大义,贼以十万众攀堞登。贼怒,下屠城令。乘云谓贼曰:“守城吾事也,民何罪?独吾一身当,任汝残杀尔!”缚诸树,攒射之,断其舌,寸磔而死。《明史·忠义传》载:民设祖帐致祭,州人请于上吏建祠,私谥“忠烈”。以千总张汉鼎、吏目周天佑,及当时守城同死者州同知余全生、训导赵日跻、太学生侯九韶、庠生周鸣岐、李仪化、田种玉、陈懋能七人同祀忠烈祠。

董氏,进士董学益女,昌邑谢永祚妻,夫死寇难,以身殉;刘氏,御史刘调羹孙女,儒生连健妻,夫死寇难,与其妹连京姑以身殉;另有副贡李继宣妻胡氏、生员孙颛师妻安氏、生员罗启曹妾刘氏、处士余守德妻徐氏、生员安允嗣妻王氏、生员陈尔止母郭氏,投井、或骂贼死。

刘青霞《节列赵淑人传》,记载着明赵淑人、韩氏婆媳二人的事迹。赵淑人,陈州人,参政陈经济之继配也,累封淑人,禹人皆称曰“赵淑人”。生而美仪容,明大义,父爱之,令与兄同学。会经济方弱冠成进士,有才名,原配死,通媒妁求婚,父许之。经济后历官中外,仕至湖广参政,所在有声。天启元年辛酉,少子笃睦举于乡。初,经济有子五人,皆淑人教之,严于师傅。至是为诗寄笃睦,有“数载熊丸,一朝虎榜”之句。经济卒,淑人持家严肃,内外侍婢数十百人循循奉法,历四十年以为常。淑人嗜学,虽主家务,手不释卷。著有《大学中庸解》《事亲》《从兄》《修身》《齐家》若干卷。崇祯间,居近城东门,经济卒,淑人创一楼,列图书,寝处其上。殉难后,诸甲第皆被兵火,而楼独存。禹人即楼中奉淑人主,而以笃睦妻韩氏配,额曰“双烈楼”。

韩氏,举人陈笃睦妻,笃睦死于寇难,即誓死殉。但曰:“愿随夫耳!”晨兴栉沐毕,登楼闭户,投井死矣。

这是相关志书中记载的明代进士陈经济妻子赵淑人及儿子陈笃睦、笃睦妻韩氏在明末李自成义军攻破禹州城时殉难的全过程。而赵淑人在城陷时,年已七十余,誓死报国,望阙再拜,复题《绝命诗》于壁曰:身受皇恩四十年,肯将銮诰染烽烟?儿孙欲觅魂归处,梅月霏微竹影边。

赵淑人自号“梅竹道人”,著有《梅竹道人诗集》,后附对联曰:日月明生,一脉阳和大地广;子女好合,千年阴骘子孙多。清道光《朱志》评价:得之妇人,诚不易已。资料记载,当李自成义军闯入赵淑人房间时,周围几个老孺相随,贼索要资财,淑人痛骂不已,贼众持刀乱砍,赵淑人死于刀斧之下。或曰:赵淑人与儿媳韩氏投井而殁,时人不愿意将殉难过程之惨烈告知其家人。

文章写到这里似乎可以告一段落了,然而,我们知道书中记载的双烈楼在东城门内,直到民国年间才毁掉。而文中提到的重要人物陈经济,此时一直没有出场,他家在哪里?他经历了怎样一个不平凡的人生和宦海生涯?

禹州明代进士多达四五十位,马文升、刘宇官至兵部尚书、吏部尚书,户部主事、御史多不胜数。而在明代科举表中,兄弟同榜进士、同榜禹州多人中进士者屡见不鲜。甚至出现太监汪直向皇帝告黑状,诬称马天官对老家钧州考生考试作弊。当皇帝派汪太监到钧州进行调查时,他看到乡间童子都在读书,犁地的老汉累了,坐在田间地头读书的场景。他看自己阴谋不成,就企图破坏钧州风水地气,使阴招挖取禁沟、泰山庙、杜康寺的土运到京城铺垫皇宫,从此,禹州风水之地成为低洼之地。难怪我在编写城区地名时出现汪内官巷的地名,原因是他在督办取土事宜时,在城区中心居住,至今徒留一街巷名字。据禹州人回忆,当时州府前西大街、北大街、黉学门、南大街、东大街牌坊多不胜数。新中国成立前家住河北的南下干部、1951年任禹县县长的张宝山先生在2012年回来省亲时感慨地说,如果禹州城内这几十座牌坊不被拆除,今天可能就是世界文化遗产了。

今天禹州市村庄名字中带“陈”者多不胜数,如磨街陈庄、文殊陈岗、杨园陈庄、火龙老官陈、后陈庄、朱阁大陈庄、小陈庄、南陈庄、北陈庄、褚河陈楼、小吕坡陈、古城大路陈、郭连军陈、范坡孔陈、鸠山陈窑等。20世纪80年代,陈庄和陈岗曾经出现争抢陈经济故里的说法,文殊高中一位教书先生曾经写过一篇这方面的文章,因为当时没有电脑,文章失传,无法看到他提供的相关证据资料。那么,现在让我们循着史料中透露的信息脉络,追寻陈经济的故里到底在什么地方?

首先找到一位同样是明代陈姓官员的故里。编写于20世纪80年代的《禹州地名志》文殊镇陈岗词条载:明万历年间,陈兰溪,原籍江西南昌,明代戊子科举人,任山东范县知县,致仕后隐居于此建村,因村子在翟山岗附近,称陈岗。民国《禹县志·科举表》载:陈洪猷,明代戊子科举人,任山东范县知县。而人们记忆中隐居于此的是陈兰溪,而不说是陈洪猷,个中原委说不清楚。但是,這个陈兰溪就是史书中记载的陈洪猷是毫无疑问的。据《益都县志》载:洪猷,字展济,幼负奇好学,能文章,兼习《武惊韬略》诸书。崇祯乙巳冬,青郡莲妖倡乱,众以洪猷平昔才胆过人,多谙方略,举于巡青使者,使相机捕剿。洪猷奋不顾身,直入妖人窟穴,擒其渠魁顾三畏、田稼等人,余党奔蹿,以时解散。至今称平妖寇者,以洪猷之功为最著云。其子陈尔闻,崇祯庚午科举人,明末在抵御闯王寇乱时战死。

《益都县志》中记载的陈洪猷,字展济,与陈经济名字一字之差。

那么,我们在史料中查找更多关于陈经济的信息。

民国《禹县志·科举表》载:陈经济,字洪辛、鸿辛,明张懋修榜(万历八年1581年)进士,任知县、主事、郎中,浙江湖州府知府,浙江副使,湖广参政,四川副使。他先任咸宁县令,时间是万历八年至十二年,十三年起任山西猗氏县令。

顺治《禹州志》卷七“人物”载:陈经济,庚辰进士,为咸宁令,补猗氏。生平孤介,寡言笑。解州民负守之力,移修池,工苦猗民,公以去就争之。升户部主事,历员外郎中、严州知府,调繁湖州。大计举卓异,升浙江副使、湖广参政。忤时论,归。日惟与内子赵淑人赓和诗句,虽集成帙,然无一语及亵,其正大皆类此。补四川佥事,升副使,卒。

《续纂淮关统志》卷八载:“陈经济,字献明,禹州人,庚辰进士,主事。”

康熙《猗氏县志》卷五“官师表”载:“陈经济,由进士十三年任。”民国《禹县志》引用康熙《猗氏县志》卷六“名宦传”载:陈经济,号衡吾,禹州人,由进士除猗令。性淡泊沉毅,力为地方谋生养。丙戌岁大饥,先莅土者,无一年之积,公借镪上官,并损俸设粥厂,活人无算。所携银带一束,拆以糊口。堂下槐角甚繁,得豆数石,与县尉均分啖之。家人止日一飧,妇子冬衣单薄,虽交涕弗顾也。达官輶轩,迂径不入邑。会边储告诎,部使者严督,系经承吏,公曰:“官实不才,吏乎何尤?”乃夺索自系,使者骇去。解州七郎堰,护城堤也,延二十里,州守请于上官,起十县夫筑之。公曰:“城堤非盐堤可比,奈何征役各县乎?”弗应,州守关提不已。公诣解见州守,争之,破面乃罢。至今七郎堰工,椅无尺寸之汛,公之力也。其清操惠政,盖史册所罕见者。崇祯十二年,阖学公举祀名宦,舆论快之。卫太史曰:七世之庙,可以观德。余考名宦从祀隆、万间,犹强半惬舆论,而其中德施最著、永世不祧者,则禹州陈公也。

陈经济担任猗氏县令时,县志称“其清操惠政,盖史册所罕见者”,评价可谓高矣。陈经济的同年进士邢云路曾到过猗氏县,并拜访陈经济,邢云路《泽宇先生诗集》卷四《冬日过猗氏陈献明》诗云:“寒冬十一月,朔风凄且悲。客子事还游,身与流云飞。飘蓬苦无悰,所思在孔棘。闻我同门友,云在猗里栖。登堂见颜色,忽忘寒与疲。君怀璠玙美,矜顧容细微。爱客命斟酌,伸眉中自谐。卜夜继膏晷,但愬杯行迟。清歌动心曲,令德扬素徽。此晤须尽欢,知己会有宜。愿言盟中夜,附翮获所依。风雪相往还,长慰渴与饥。”

乾隆《严州府志》卷十“官师”载:“陈经济,禹州人,(万历)二十二年任。”陈经济任严州知府仅一年时间,就转任湖州知府。乾隆《湖州府志》卷二十七“郡守表”载:“陈经济,号洪宇,河南禹州人,万历八年进士,二十三年任,迁本省副使。”陈经济任湖州知府的时间是万历二十三年至万历二十六年。《大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三百二十五载:“万历二十六年八月,升湖州知府陈经济为浙江副使。”

史料出现的陈经济皆为明代禹州人,进士出身,但是字号多变化,有称字洪辛、洪宇,有称字献明,号衡吾的。而任山东范县知县的陈洪猷,字展济,陈经济字洪辛,其二人名字显示为同辈份,禹州古时称颍川,陈氏发源于颍川,至今在南方很多地方的家谱中都有颍川陈氏的记载。但是,如果把陈经济故里定在陈岗显然不妥,资料中说得非常明确,是范县知县陈洪猷致仕后隐居于此。 据明代《科举表》载:陈经济,字洪辛,曾祖永、祖信(封参政)、父诗(教谕)。《民国禹县志·陵墓志》载:参政陈经济墓在县北十里,墓在父诗之次。其祖封参政陈信墓,在县东留侯洞北,曾孙举人陈笃睦并妻韩烈妇附。乾隆十二年,州判程瀚重封。那么,从这条信息分析,陈经济卒后葬于禹州城北十里,我们打开地图查找这个地方发现,出城往北十里古颍河河道边,也就是进入今天朱阁镇入口有个大墙王,有两个自然村:南陈庄、北陈庄。

这个地方距离“参政陈经济墓在县北十里”的记载相距很近。陵墓志还显示:墓在父诗之次。其祖封参政陈信墓,在县东留侯洞北,曾孙举人陈笃睦并妻韩烈妇附。

陈经济家族的陵墓信息与生前资料相吻合。那么,我们再查找一些资料进行佐证,证明陈经济的墓葬之地就是他的故居之地。

然而,这里有一个疑点:在几乎所有的清代志书中,记载陈经济继配是赵淑人。现引用《山西通志》:陈经济,字衡吾,一曰衡宇。明万历八年进士。任浙江副使、湖广参政,忤时论,归,日与妻赵淑人赓和诗篇。而在刘青霞著的《节烈赵淑人传》中依然这样记载:明赵淑人,陈州人,参政陈经济之继配也。但是,在陈所职家族墓,其后人陈铭皋的墓志铭里,却这样记载:祖所乐,诸生;伯祖所职,万历丙辰进士,历官参政;父某武生。伯祖母赵淑人,参政公之妻也,好学能文章,崇祯末,李自成陷禹,率其妇韩氏登楼自弑。陈铭皋墓志铭中称赵淑人为参政妻,陈经济与陈所职都是参政,这里边的参政可以指陈所职,也可以指陈经济,我们用三个解释判断这里的参政指向的谁。一是赵淑人是陈所职妻子,而成书于清代末年的《禹县志》记载有误;二是为了彰显陈氏家族多励清节,有意把赵淑人事迹写进来,提升陈氏家族清节志向,即若此,为什么不把进士出身,同样是参政的陈经济写进来?三是陈经济妻子确实是赵淑人,陈经济又是陈所职、陈所乐、陈所养的同族兄长,这样才合情合理。但是,当时的墓志铭为了避讳什么,把陈经济的名字忽略了。

为什么要在一个家族中,忽略这么一个显要人物的名字?我们还原一下明代一段蹊跷的事情。那就是在明代末期万历年间或者崇祯年间,本来是进士及第,关心黎民百姓疾苦的陈经济却悄没声地与明代禁书《金瓶梅》里西门庆的女婿陈经济扯上了瓜葛,《金瓶梅》以宋写明,是学界的共识,小说中提到明代的真实人物陈经济与《金瓶梅》之间有一些奇妙的联系。譬如,《金瓶梅》在以抄本流传的时候,江浙、湖广一带的文人最先接触到《金瓶梅》,而陈经济恰好在浙江、湖广任职,《金瓶梅》早期抄本的拥有者董其昌曾与陈经济在一地为官,《金瓶梅》抄本的另外两位拥有者袁宏道、袁中道还到过陈经济的老家禹州。

据明代湖北公安袁中道《游居柿录》卷四记载,他与兄长袁宏道于万历三十八年(1611年)初从京城回公安县老家,三月,经过禹州,并在此留宿:“至禹州城外,为颍水,石梁整洁可爱。晚宿官署中,修竹翠柏,宛似江南人家别业。予岁甲午曾住此,月中饮青桐下,今十七年矣。”

不管怎么说,湖北公安人袁中道的记述恰恰为我们提供一条重要信息:至禹州城外,为颍水。禹州城北就是颍河,发源地主要在嵩山颍谷,而支流有发源于北山的书堂河、下宋河和犊水。那么,今天南陈庄的方位就在颍河支流上,今天称为白沙水库东干渠。加上南水北调中线交叉穿越,南陈庄可谓水系环绕,竹影婆娑,一派江南风光。而这个位置,也正符合陈经济墓葬位置所记“县北十里”。不过,陈经济在任时好像有个绰号,大家看看。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补遗卷二《士绅怪癖》载:“近日陈经济为湖州太守,酷恶鸦声,偶闻之,必痛笞其隶人,遂目为‘陈老鸦’。亦与郑鹧鸪、袁白燕等异矣。”沈德符的妹婿项鼎铉在《呼桓日记》中对陈经济怪癖的描述更为详细,卷四载:“因忆往年浙副使陈经济者,拘而多忌。恶闻鸦鸣,左右必直数人驱鸦。鸦忽鸣,多箠责,人以厌之,百姓因呼‘老鸦陈’。”从沈德符和项鼎铉的记载来看,陈经济是个怪异、甚至让人厌恶的人,但从一些方志文献的记载看,陈经济又是端正严肃、关心百姓疾苦的官员。

“陈老鸦”这个绰号让我们又想到了禹西颍水南岸一个古老的村子——老官陈,我们这里称乌鸦为老鸹,老官、老鸹谐音,难道老官陈说的就是陈经济?《禹州地名志》老官陈词条载:据传,元朝末年有一陈姓在朝做官,告老还乡后,众称“老官”。村以此取名老官陈。村内建有陈轸文化广场,塑有陈轸塑像,陈轸为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封为颍川侯。记载中这个被称为“老官”的陈姓官员不知道能否与陈经济家族吻合上。

据传,在20世纪80年代,家住文殊杨园的一位老师曾记写过一篇文章,称杨园是明代进士陈经济的故居。走访杨树园的村民得知,该村早居陈姓,以冶炼、铸造为业,初名陈炉。陈姓为避明末之乱,迁住密县。后陈宗汤、陈宗禹兄弟自密县返回故土,改陈炉为陈庄。1981年地名普查时,因大队重名以该村多杨树,改称今名。从这条信息可以看出,明代确实有陈姓居住于此,应该与陈经济为同一家族,为避明末战乱迁居密县,之后,才迁回故土。

近日读《金瓶梅》,无意看到《金瓶梅》中一个重要人物形象陈经济,颇为好奇,《金瓶梅》中写到陈经济到湖州府做生意,因调戏孟玉楼而身陷严州府监狱,现实中的陈经济做过严州知府、湖州知府。古代有官员得罪文人者,为了丑化之,把真实人物虚化进小说中,难道是陈经济为人古怪耿直,得罪了某位文人,从而把他雕刻成让人讨厌的角色形象?难怪陈经济的字有洪辛、鸿辛、洪宇、献明之说,而隐居陈岗的陈洪猷在志书中出现,是陈兰溪的名字,难道他们是弟兄关系?为了避嫌,相互改动了自己名字中的字号,不得而知。反正,《金瓶梅》中的“陈经济”,到崇祯本《绣像金瓶梅》中变成了“陈敬济”。话又回到初始,陈经济夫人赵淑人及儿子、儿媳的贞烈,足以让陈经济光耀陈氏门庭。而有些小文人用卑劣手段,丑化廉吏的行为,也为今天正人君子所不齿。

猜你喜欢

禹州参政金瓶梅
《金瓶梅》里的水产:餐桌上的游龙戏凤(下)
颜回之乐
河南省许昌市禹州昆仑寺壁画的揭取与修复
从“影写法”看《红楼梦》对《金瓶梅》的继承与超越
“五项举措”做好新时代禹州人大工作
共同建设美好禹州新家园
明清小说从欲到情的动态演变*——从《金瓶梅》到《红楼梦》
绍兴后期高宗对中枢体制的调整——以汤思退再次“兼权”参政为中心的考察
河南禹州神垕镇发现一批瓷窑遗址
为谁参政?
——参政妇女的社会性别意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