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快乐数不完,枫桥人的文化生活“过瘾”

2023-10-07陶瑾通讯员陶渊超

现代苏州 2023年17期
关键词:龙池书场过瘾

记者 陶瑾 通讯员 陶渊超

书法爱好者在社区书画室泼墨挥毫,退休阿姨们在舞蹈室翩翩起舞,孩子们在做竹编、听音乐会,吴中区评弹团陈玲敏为康佳书场的居民带来长篇评话《吕四娘》……一系列家门口的活动,让高新区枫桥街道的文化惠民凭实力“出圈”。家住枫桥,老有所乐,幼有所教,大家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实实在在。

弹响心“弦”,且听“音”语

“远闻得锣鼓声音,看见前头,看见前头来仔灯。”婉转低沉的琴音,如靡靡之音,在康佳书场缓缓缭绕。康佳社区的居民正专注地欣赏苏州市评弹团的一台“最美乡音”评弹节目。

康佳书场是枫桥街道辖区的一个老牌书场,创办多年累积了无数老听客。活动当天,社区居民提前就来书场“占座”,原本寂静的书场一下子热闹了起来。评弹演员朱斌、费奕两位老师用婉转悠扬的吴语唱腔,生动呈现了《万贵妃》这部作品的经典内涵和万贵妃的传奇佳话。

此次评弹演奏是“非遗进社区”系列活动之一。近几年,康佳社区全力推进非遗传承和保护工作,定期邀请非遗名家进社区,开设非遗学堂,开展评弹说书、“打卡”苏绣文化、认识二十四节气、“小小徐丽仙”等非遗体验,拓宽非遗保护传承的生态空间。

随着天气转好,居民外出时间增加,对于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大大增加。在龙池社区的丽仙书场,来自苏州市评弹团的两位演员为听众表演评弹书目《三笑》,台下坐得满满当当,还有不少居民正在赶来的路上。

评弹艺术在枫桥街道龙池社区喜闻乐见、熠熠生辉。每天下午1点开始,丽仙书场的评弹演出准时开演,每月1日到29日不间断。龙池社区同样也在推进非遗传承和保护工作,打造非遗课堂,通过评弹说书、水拓画、苏绣香包、二十四节气文化课堂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赋予非遗文化新活力。社区也将联合周边文化资源,让文化载体更好地“活”起来。

都说评弹是最美的声音,同样带给人们美好感受的还有音乐。以“音”识人、以“乐”交友,以文化提升素养,以艺术塑造品格。东浜社区邀请了“光弦影”团队开展了一场青少年音乐会。音乐会上,古筝、吉他多种乐器交叉演奏,大家围坐一起聆听。从古典悠扬的《渔舟唱晚》到热闹喜庆的《丰收锣鼓》,再到活泼欢快的《挤牛奶》,一曲作罢,一曲又起,现场观众连连鼓掌。“光弦影”团队的老师还带着自己的吉他学员演奏了一首《你知道我在等你吗》,在场的小朋友们不禁伴着吉他声哼唱起来。老师还请小朋友们随机点歌,边弹边唱,引导小朋友们认识音乐、学习音乐、融入音乐。“台上演奏的孩子们年纪虽然轻,但水平都很高,在家门口就能聆听音乐会,内心充满了温暖和快乐。”音乐会结束,大家直呼听得还不过瘾。

据悉,今年为了缓解辖区双职工家庭儿童的看护问题及新就业群体关注的子女托育问题,马浜社区开办了暑托班。一节“小小歌唱家”趣味音乐课,给孩子们留下了很深印象。

文体中心的老师用趣味的练声曲,让马浜社区的孩子们通过模拟小动物叫声来提升兴趣。在练习中根据琴声引导孩子们进行节奏音高的变化,并进行分声部训练。在歌曲演唱过程中,老师着重强调歌曲演唱情绪,通过钢琴伴奏、跺脚拍手等方式,带动孩子们找准节奏,体会歌曲的情绪并积极歌唱。慢慢地,孩子们从五音不全到掌握音律、节奏,最后完整唱出一首《外婆的澎湖湾》。社区用“微实事”筑起民生“小幸福”,让社区服务走入民心。

家门口的少年音乐会

露天电影、山海夜宴……枫桥活力夜让人嗨

晚上六点半,西津桥社区的居民们吃过晚饭,搬着小板凳就来到林枫苑和新毛家花园广场,有说有笑等着电影开场。“我有一段时间没出门看电影了,刚在小区网格微信群听说今晚放电影,立马放下家务活过来了,哈哈。”刘阿姨笑着说。

一块幕布、一位放映员、一台放映机,近日,西津桥社区组织居民观看露天电影《血战狙击岭》,重温经典。社区工作人员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确保活动顺利进行。这场红色电影把居民带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让大家在了解历史、铭记历史的同时,对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也更加珍惜。

微风徐徐,邻里共忆旧时情怀。前阵子,在枫桥街道各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实践点都开启了纳凉观影活动,把露天电影送到居民身边。家住枫桥街道的陆爷爷,在散步时无意间看到文化广场上播放露天电影,他立刻坐下“细品”,如此怀旧的播放形式让他觉得很亲切。

露天电影,让居民重温岁月

龙池山海夜宴

有的社区还推出文明实践“夜场”模式。一把椅子、一个推子、一条围布、一把剪刀,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居民们在理发摊位前排起了长队。理发师傅娴熟地为大家剪头发,并亲切交流,大家都称赞理发师傅的手艺很棒。除了爱心义剪,马浜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还提供健康义诊、夜场电影等夜间志愿服务,打造具有烟火气的文明实践新场景。

文明始于心,实践始于行。马浜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探索文明实践“夜场”模式,丰富夜间活动菜单,把一道道文化大餐、一项项惠民服务、一阵阵文明新风送到居民身边。

夜游白马涧,你尝试过吗?最近,白马涧龙池景区的“山海夜宴”夜游活动人气爆棚。诸侯王子、山海异兽、神话传说、宇宙星空等通过光影一一展现。蓝色的光轮在黑夜中散发圣洁的光芒,穿行山海之路,穹顶之上的祥云和周围密布的发光宝石,让人仿佛置身于千年前的奇幻仙境。在缓缓悠扬的乐声中,鲲仿佛在海里、在云间自由徜徉。多元场景,多重体验,“山海夜宴”给人以中国式灯火璀璨的浪漫感受。

“三代人”共学家庭教育,传承好家风

由江苏省妇联联合南京师范大学推出的家庭教育“三道”课程,以微视频形式,从孩子、父母、祖辈的角度,围绕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父母家庭教育的责任与方法艺术以及祖辈如何支持年轻父母开展家庭育儿,为家长提供专业、系统的指导。

今年,康佳社区妇联的家庭教育从娃娃抓起,将“三道”课程放入暑托班,从课间播放的方式开始尝试,看到小朋友们对这种“微课堂”感兴趣后,社区把课前十分钟观看“三道”课程设置为固定项目。此外,在由老年居民自发组成的康佳社区老年协会中,“三道”课程内容也被广泛推广。社区将家庭教育的知识普及给老年协会的先进党员,引导祖辈将家庭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食不言,寝不语,筷不坚插,坐不抖腿……”东浜社区居民、中国好人、苏州献血状元项军方,最近给社区的家长和孩子们带来了家风传承教育讲座。项军方以古训规矩引出话题。他讲述了自己几十年来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感悟:“在我的家庭中,不仅是我个人这么多年坚持献血,我的爱人和女儿也加入献血队伍,无偿献血成为了我们的家风。”家长和孩子们翻阅了项军方的家风档案。他们都觉得,身边人的故事最能打动人,身边榜样的光辉更具引导力。

艺术走近孩子,一路“童”行

让艺术来到孩子的身边,以简单易上手的形式呈现是传承非遗文化的更好方式。“一根丝线有2绒,一绒丝线有8丝。”苏绣老师来龙池社区给孩子们上了一堂苏绣体验课。老师讲解苏绣发展史,展示精美的样品。接着分线、起针、穿针、引线……现场演示时,孩子们走到老师身边,近距离观看老师的手法。孩子们捻转线头,将丝线一点点分离,在绣绷上画上喜欢的图样、挑选丝线,便开始制作。平常最淘气的琪琪小朋友也安静地坐下来,从最下面一层的花瓣开始绣起,一层层绣到最上限的绿叶,一朵精致可爱的玫瑰花就这样完成了。

龙池社区非遗系列课堂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龙池社区邀请苏州科技大学建筑系研究生导师姚夏晴给孩子们上了一堂古城保护课程。“这是一张现在的苏州古城图,大家和另一张宋代苏州《平江图》对比一下,是不是基本上没有区别呀?”姚老师从古今对比图引出课堂主题——苏式建筑。姚老师讲了苏式建筑的特点,即粉墙黛瓦、前街后河、体量小而轻、错落有致;苏式建筑的灵魂人物、香山帮匠人鼻祖蒯祥;苏式建筑与其他地区建筑的区分方式,即建筑顶部转角部分的飞翘,隔断墙面上的三雕,包括木雕、砖雕、石雕。孩子们听完意犹未尽。

在上完理论知识课程后,姚老师给每个孩子发了迷你的苏州园林木质立体拼图。孩子们从搭建框架、胶水粘合、建筑拼接一步步完成了小小园林模型。“我已经知道苏式建筑的特点了,周末去拙政园玩可以告诉妈妈我学到的知识。”“苏州的古建筑真漂亮,我要跟小伙伴一起成为古城保护的小小使者。”小朋友们举着模型说。

马浜社区趣味运动会

今年,枫桥街道还大力推动“校企站”共建合作模式向纵深发展。街道统筹辖区学校、企业等资源,推动建立一批社会实践教育实践基地,发布一批高质量社会实践教育精品研学课程,为辖区青少年搭建了多维成长平台。5大主题、19项内容、20条研学线路的“‘校企站’一路‘童’行”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精品研学课程,让辖区青少年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也在行走的课堂中获取更丰富的社会教育,读懂更大的世界。

猜你喜欢

龙池书场过瘾
庾雪水彩画作品
明正德皇帝与清江浦跃龙池
龙池鲫鱼 再跃龙门
苏州市2个书场入选 江苏省首批非遗曲艺书场
总体规划 精准扶持
大关街道西一社区百姓书场重新开门迎客
婺源龙池汰的春日下午
扬州评话书场的模式、运营形态及多重关系
吃火锅喽
哈哈哈蜜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