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医学对胃食管反流病相关研究与治疗进展

2023-10-06丁原全马乾章刘国政孙美仑

临床军医杂志 2023年8期
关键词:胃肠食管症状

丁原全, 马乾章, 白 光, 刘国政, 孙美仑, 仲 梅

1.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大连康复疗养中心,辽宁 大连 116013;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消化科,辽宁 沈阳 110032;3.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2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由多种因素导致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而出现的一系列食管黏膜损伤、慢性症状或并发症的一种临床常见疾病。GERD的主要症状包括胃脘部灼热感、反酸、烧心、胸骨后痛、难以吞咽等。GERD的非典型症状包括哮喘、慢性咳嗽、消化不良、慢性喉炎、恶心等。目前,临床西药治疗主要以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阻断剂与西沙必利等促动力药为主。这些化合物药物短时间可能缓解部分临床症状,但易产生不适反应,存在潜在安全风险,甚至出现耐药性,停药后病情极易复发[1-2]。GERD患者需要长期服药,很多患者难以承受经济与心理等方面压力。本文就传统医学对GERD的相关研究与治疗进展予以综述。

1 病因病机

GERD病因较为复杂,多与饮食不节、起居失常、情志不舒、肝气郁滞、劳逸过度、身体虚弱等有关[3-4]。GERD病机为脾胃运化失常,湿聚成痰,湿热蕴结,胃失和降,脾不升清,胃气上逆诱发反酸、烧心等症状,属本虚标实[5]。GERD的发病基础为脾胃虚弱,病位在食管,与脾、胃、肝、胆等器官密切相关。根据GERD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症状,常见类型主要包括肝胃郁热、脾胃虚弱、肝胃不和[6]。GERD治疗以疏肝、和胃、健脾为主要治则[7]。

2 动物模型

动物模型为疾病研究的重要手段与工具。GERD模型对象多为大鼠,其造模方式方法尚无公认标准。理想的模型制作方法操作简单,易复制,并能保证模型动物的存活质量与高生存率。利用食管-十二指肠侧吻合手术制备的模型,与人GERD的结构、生理病理相似度较高,获得多数研究者认可。杨璐等[8]通过对大鼠行胃-肠吻合手术建立与临床吻合度高的胃肠道动力学与胃液反流异常表现的单纯性GERD模型。唐娟等[9]对大鼠应用改良食管-胃底纵切横缝法,结扎胃底血管,术后禁食24 h进行造模。谭金晶等[10]利用鞘管固定钢圈,经大鼠上消化道用鱼线缝合固定于贲门处,常规饲养15 d后造模成功。此外,经食管植入支架手术、缝合贲门与食管-十二指肠吻合术等均为临床常用的、建模成功率较高的实验模型[11-12]。

3 实验研究

杨璐等[8]自拟中药通降合剂复方,对单纯性GERD大鼠模型进行干预后发现,通降合剂能显著降低大鼠胃电振幅和频率、消化道黏膜pH值、胃泌素(gastrin,GAS)水平、胃肠活性物质,提高大鼠神经递质水平和食管炎的综合评分。中药通降合剂可明显抑制反流损伤,促进胃肠动力,调控与脑-肠轴密切相关的胃肠活性物质和外周的神经递质。足三里能补脾胃,降逆气,为人体保健、强壮的重要穴位之一。唐娟等[9]通过针刺模型大鼠足三里穴,抑制了大鼠GAS,增加胃黏膜血流量,恢复胃肠动能。

4 临床研究

4.1 中药 疏肝与胃降逆法为GERD基本的治疗原则[13-14]。王丽媛等[15]自拟清肝和胃汤治疗60例GERD患者发现,患者反酸、嗳气、烧心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临床疗效、胃镜下炎症疗效等各项指标均优于口服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治疗的患者。冷秋文[16]采用加减开郁降逆汤治疗41例GERD患者,不仅可以改善其主要症状,生活质量也得到提高。根据内生痰湿理论,运用理气化痰之法,从脾肺论治,用枳实薤白桂枝汤与理中汤加减,可温脾、补肺、化痰、理气,使中焦升降枢机得到恢复,修复损伤的食道与胃肠道黏膜,有效改善GERD患者的临床症状[17]。

4.2 中西药联合 《伤寒论》中的半夏泻心汤具有健脾、补气、消痞、降逆、散结的功效与抗细胞氧化的作用[18]。半夏泻心汤可保护胃黏膜,与奥美拉唑肠溶片联合应用,可显著改善GERD患者的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5]。李玉兰等[19]采用加减和胃降逆汤结合口服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80例GERD患者,结果发现,治疗后采用加减和胃降逆汤结合口服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反流性食管炎发作程度及临床疗效均优于口服兰素拉唑肠溶胶囊和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六君子汤加味可补益中气,降逆止呕,使脾胃复健,升降有序,能保护胃黏膜,抑制胃酸,改善小肠功能,与雷贝拉唑合用治疗GERD,可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不良反应[20]。多项研究显示,采用中西药联合治疗GERD,可抑制患者炎性反应,显著降低患者的症状评分与复发率,提高GAS及临床疗效[21-24]。

4.3 针刺 针刺为治疗GERD的重要方法之一。夹脊穴与督脉、足太阳经等经络相通,与脏腑密切相关,刺激夹脊穴可激发经气,调节气血,发挥类似药物的疏肝降气与胃降逆止痛作用,抑制胃酸分泌,改善GERD的临床体征与症状[25]。采用升阳益胃针法针刺内关、合谷、中脘、下脘、天枢、足三里、太冲等穴位,能通降腑气,调整胃肠动力,使中焦之气升降有常,改善食管-胃动力的协调性,促进上消化道运动,使平滑肌痉挛得到缓解,提高GERD患者临床治愈率,提高其生活质量[26]。

4.4 外治法 人体各结构、组织是相互联通、作用及影响的,耳廓能够反映人的机体整体状况。刘莱莱等[27]采用王不留行籽贴按压GERD患者的食管、肝、脾、胃、神门等耳穴,通过刺激耳穴调整脾胃等器官功能,同时干预诱发因素,耳穴贴压联合诱因干预预防GERD复发的总有效率高于单纯进行诱发因素干预治疗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林惠等[28]通过药罐在背部膀胱经作用,刺激腧穴,调节气血及神经传导,同时在双耳背耳尖、肝俞、四缝、胆俞等穴刺络放血,激发经络之气,提高人体免疫力,可明显减轻患者烧心、反酸与情绪异常等症状。

5 综合疗法

张勇等[29]自拟抑酸和胃方,疏肝升脾降胃气,配合针灸百会、大椎和督脉上阳性反应点,调节胃肠激素,促进胃动力,抑制酸反流,临床检测胃动素、GAS、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等指标变化均优于单独口服中药抑酸和胃方治疗的对照组。针刺合谷,配合肝经原穴太冲、胃的募穴中脘、合穴足三里,可促进胃肠动力,增强降逆作用,结合口服丹栀逍遥散,明显降低中医症候积分,升高GAS、胃动素的表达,有效降低食道敏感性[7]。降逆和胃,加强局部微循环,促进胃肠血液流动和炎性物质吸收,可减轻胃酸对上消化道黏膜的损伤,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6 结语

GERD为临床较常见的多发慢性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患病无性别差异,发病率呈不断增长趋势。中医药治疗GERD的历史较长,具有多靶点、特异性较高、安全可靠、性价比高等特点,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易被接受[19]。但中医药治疗GERD存在一定局限性:中药方剂味数较多,药理成分复杂,药物之间相互作用影响的因素多种,每种方剂的药效需要进一步阐明;部分研究样本量较少,评价指标不统一,疗程较短,不能从深层次揭示中医药作用机制[19]。因此,亟需进行多中心、大样本、多角度、整体调节的中医药治疗GERD具体作用机制的更客观、更深入、更全面的研究,获得循证结果,以期公正评价中医药治疗效果,从而更好地解决GERD面临的临床问题,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满意度。

猜你喜欢

胃肠食管症状
Don’t Be Addicted To The Internet
有症状立即治疗,别“梗”了再抢救
食管异物不可掉以轻心
你的心情决定胃肠的健康
可改善咳嗽症状的两款药膳
药膳调治胃肠型感冒
夏季猪高热病的症状与防治
超声内镜在胃肠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
护理干预在无痛胃肠镜术中的作用
胃结石伴食管嵌顿1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