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国企管理改革,提升国企效益

2023-10-02袁颖

上海企业 2023年9期
关键词:市场化竞争力机制

袁颖

一、国企管理改革的目的和意义

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国企管理改革的目的首先是在于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效率。通过改革,国企可以引入市场机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增强国企的竞争力;其次是在于强化市场导向和竞争机制。通过改革,国企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增强竞争意识,推动企业向市场导向转变,加强与其他企业的竞争,促进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和透明度;最后是在于促进国企的国际化发展和提升全球竞争力。

此外,国企管理改革在适应新经济形势、推动经济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在于推动创新和技术进步。改革可以激发国企的创新活力,鼓励企业在技术研发、技术引进、科技创新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另一方面,在于提升国企的治理水平和透明度。改革可以加強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决策效率和风险管理能力。

二、国企管理改革面临的问题

国企管理改革在推进过程中面临体制机制不完善、市场竞争压力、人才培养和管理困难、资产重组和产权安排、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等新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内容,完善相关制度和机制。

(一)体制机制不完善

体制机制不完善是国企管理改革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过去的体制下,国企受到行政干预和政府管制的影响较大,企业内部的决策机制和市场化运作机制不够健全。这导致了一系列问题,如决策效率低下、创新能力不足、资源配置不合理等。

(二)市场竞争压力

一些国企在一些传统行业中占据垄断地位,比较缺乏市场竞争压力。国企管理改革面临的一些市场竞争压力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价格竞争。国企在面临市场竞争时可能需要与其他竞争对手竞争价格。在过去的垄断环境中,国企可能习惯于较高的定价策略。但是,市场竞争要求国企更加注重成本控制,提高效率,以保持具有竞争力的价格;二是产品质量和创新。市场竞争要求国企提供具有高质量和创新性的产品和服务。国企需要投入更多资源进行研发和创新,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三是灵活性和效率。国企在管理和决策方面可能面临较大的挑战。

(三)人才培养和管理困难

在国企管理改革中,人才培养和管理确实可能面临一些困难。首先是体制内部约束。国企在人才培养和管理方面可能受到传统的体制内部约束。这包括晋升机制的僵化、薪酬福利体系的不灵活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人才流失、激励不足及人才选拔和培养的困难;其次是缺乏市场竞争性。相对于私营企业,国企可能缺乏市场竞争性。这可能导致人才缺乏主动性和创新精神,因为他们没有面临市场竞争的压力;第三是跨部门合作难度大。国企通常规模较大,部门间的合作和沟通可能存在障碍。这可能导致信息共享不畅、决策效率低下和创新合作困难等问题;最后是技能匹配和培训不足。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国企需要不断更新员工的技能和知识。然而,由于培训资源有限或管理上的局限,国企可能面临技能匹配和培训不足的挑战。

(四)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

国企管理改革需要更加重视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的问题。国企在改革过程中需要加强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履行企业公民责任,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经济转型,解决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三、实施国企管理改革的难点

(一)管理层能力不足

国企管理改革中存在的难点之一是管理层能力不足。由于国企的体制和机制不同于民营企业,在市场化竞争中缺乏经验和敏锐性,导致一些管理层缺乏市场化思维和竞争意识,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针对这一难点,国企可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加强对管理层的选拔和培训,注重管理人员的市场化思维和竞争意识培养;其次,推行激励机制,以市场化的薪酬制度吸引和留住优秀的管理人员,提高管理人员的绩效。同时,要建立健全考核机制,以激励管理层提升业绩和管理水平;最后,引进优秀的管理人才,将市场化的管理经验和方法运用到国企中,提高管理层的能力和素质。

(二)经济体制改革不完善

经济体制改革不完善是一个比较宏观的难点,与国企管理改革问题有一定关联,但更多的是需要从宏观经济体制层面进行改革。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国企在市场竞争中面临诸多问题,如管理机制不够灵活、效率低下、资金短缺、产品质量不高等。在解决这个难点过程中,需要推动市场化改革以及加强国企与市场的连接。具体措施包括:完善国有资产监管机制,明确国企的经营主体地位和政府的管理职能;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企业股份制改革和员工持股等制度,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加强企业的市场营销和创新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落实优惠政策,支持国企创新发展,提高国企对市场经济的适应能力。

四、解决国企管理改革问题的措施

(一)推进公司制改革

推进公司制改革是国企管理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将国有企业改制为现代企业制度。这种改革旨在改变传统国有企业的所有制形式,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提高企业效益,提高经营效率,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打破行政化管理,实现市场化运作。国企要遵循市场化规律,确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生产经营机制,加强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二是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完善治理结构。通过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加强公司法人治理、董事会治理、监事会治理等,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透明度,增强企业的活力和创新性;三是加强资产管理、财务管理。要建立科学的资产评估、资产监管和风险管理制度。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优化员工结构,建立公正、合理的薪酬体系和激励机制,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四是推动国有企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要加强对国有企业的分类管理和调整,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包括公司法、证券法、企业法等法律制度的完善,以及组织架构、经营机制、资产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是改革公司治理结构,将公司法人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落实到企业管理中,实现权力的清晰分立和有效监督;第二是实行市场化的人才管理制度,引入竞争机制,根据市场需求,激励和选拔优秀人才,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第三是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优化内部组织结构,健全内部控制机制,提高企業管理效率和质量。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可以实现国企治理结构的优化、管理机制的升级、人才管理的市场化和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使国企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国企改革向纵深发展。

(三)加强内部管理和监督

加强内部管理和监督是解决国企管理问题的关键之一。为了确保国企的合法性、规范性和透明度,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和监督机制,加强对企业决策层和高管人员的约束和监督。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是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包括完善公司章程、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规范企业内部运作流程,确保企业决策和经营活动合法、规范和透明;第二是加强内部审计和风险控制,加强对企业内部各项业务和财务活动的审计和监督,发现和解决企业内部管理和经营方面的问题,防范和控制风险;第三是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和问责机制,加强对企业高管人员和决策层的监督,对失职、渎职、违法违规行为严肃处理,提高企业内部治理效能。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和监督,可以有效解决国企管理面临的问题,提高国企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同时,这也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国企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

(四)与市场经济相适应

为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国企管理改革需要以市场为导向,强化竞争意识。国企应该建立健全市场化的机制,促进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推动企业提升效益和增强竞争力。第一,国企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人才结构,改革人事制度,建立灵活多样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第二,国企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国家政策调整产业结构,进行转型升级,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品质,以适应市场需求;第三,国企应该注重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建立良好的国企形象,提高企业的社会信誉度。

总之,国企管理改革需要不断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改革机制、优化结构和加强管理等手段,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结语

国企管理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解决国企管理改革面临的问题与难点将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改革成功不仅能提升国企的竞争力和创新力,还将推动整个经济的高效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因此,政府、企业和相关利益相关者应共同努力,为国企管理改革提供支持和推动力,以实现更高质量、高效率和创新驱动的发展目标。通过不断改革和创新,国企也将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作者研究方向:国企改革,单位:内蒙古兴安盟阿尔山市财政局)

猜你喜欢

市场化竞争力机制
试论二人台市场化的发展前景
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解读玉米价格市场化改革
日本竞争力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泛市场化”思想根源及其治理:评《泛市场化批判》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