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乡村生态振兴的现实困境及实践路径

2023-10-02崔静王宇

上海企业 2023年9期
关键词:文明农民生态

崔静 王宇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也是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乡村生态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进入新时代,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乡村生态振兴不可避免地出现许多问题。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增强主体生态文明意识;建立健全农村生态保护体制机制;依托科技创新,为生态发展注入动力;加大乡村生态财力投入,优化生态发展保障等。

一、新时代乡村生态振兴的必要性

农村发展是我国国家发展的重要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既是制约建设农业强国的“瓶颈”,又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必须采取有效举措助力农业农村建设。乡村生态振兴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乡村振兴工作有效衔接起来,对于实现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乡村生态振兴不只对农村具有重要意义,对国家和世界的发展也同样重要。

(一)乡村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

乡村振兴是一项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国家战略,它能有效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乡村生态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工程,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的优势和宝贵财富。乡村振兴的质量和成效,要靠美丽乡村打底色,要以良好生态为支撑。只有打牢乡村生态基础,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乡村振兴才能顺利实现。没有乡村生态振兴,农民生产生活质量难以保证,美丽乡村也就失去颜色,乡村振兴自然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二)乡村生态振兴是实现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多年来,农村的发展越来越受到生态环境的制约,生态系统退化与自然灾害的频发给乡村生产生活带来极大挑战,而传统农业普遍追求速度和产量,忽视了生态文明建设。乡村生态振興可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改造,有利于乡村产业的绿色发展,以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生态振兴促使绿色发展,从而有效解决资源开发不合理、产业发展不均衡等突出问题,协调农民生活、生产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关系。农村生态环境好了,土地上就会长出“金元宝”,生态就会变成“摇钱树”,田园风光、湖光山色、秀美乡村就可以成为“聚宝盆”。

(三)乡村生态振兴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经之路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中,可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乡村生态振兴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应有之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首先是建设良好生态。保护好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从而实现乡村生态振兴和现代化强国战略目标的良性互动。

二、新时代乡村生态振兴面临的现实困境

长期以来,农村过分追求产量的提高、效益的增收,不注重生态保护,导致生态环境、水土资源遭到极大破坏与浪费。再加上生态振兴工程投资大、回报小、周期长,无论从基层政府还是农民个人都对于生态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推进乡村生态振兴过程中难以避免遇到很多问题。

(一)部分农民的生态意识有待提高

传统农业理念根深蒂固,许多乡村地区过度追求农业增收,着眼于短期利益,忽视了生态文明,过度使用农药、化肥以及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造成了乡村土地、水质、大气等污染,农民居住环境差,环境质量低。一方面,由于农民普遍文化程度较低,生态保护意识淡薄;另一方面,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不到位,农民生态实践欠缺,农民生态保护自觉性和参与感不高。因此,重视农民生态意识教育,充分发挥教育对思想观念渗透作用,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农民提高自身生态意识,履行环保义务。

(二)农村生态保护机制不健全

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使得农村生态环境极不乐观,农村生产污染、农业遗留物污染、生活废弃物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这充分暴露出我国农村生态保护机制不健全,生活、生产垃圾缺乏有效的处置管理制度,大气污染防治和处理缺乏监督治理,环保投入和运行机制尚不健全。各级组织缺乏明确职能划分,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着监管法律盲区,监管工作难以进行。

(三)农业发展方式落后

粗放型农业发展方式未能得到根本扭转,因建设发展用地等耕地资源逐年减少;农业现代种植技术应用率较低,抵抗自然灾害能力较弱,灌溉用水浪费巨大,土地资源超负荷利用以及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方式提高粮食产量,不仅使土壤成分发生改变,而且还容易造成水污染、大气污染;养殖业模式不精细,垃圾处理不标准,导致水体恶化。广大农民素质普遍偏低,尚未形成正确的生态观,环保意识弱,造成污水随便倒,垃圾随意扔的现象普遍。一系列问题都对现代农业发展提出了很大的挑战。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都是需要努力的方向。

(四)生态文明建设投入明显不足

乡村生态振兴这项工程具有系统性和复杂性,它涉及人居环境优化、环境污染治理、绿色农业升级等方方面面。而这些改造都离不开技术、人才和设备的投入,这些投入都是以充足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作为保障的。但是,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受市场经济的影响,资本都趋向于回报率高的产业和区域。资金的不足极大地制约了乡村生态振兴建设。农村公共设施不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差,对于那些发展规模小、竞争能力弱的乡镇企业来说,自身生存和经营都难以为继,更别说采用先进的排污设施和环保设备。

三、新时代乡村生态振兴实践路径

(一)增强生态文明意识

意识是行为的先导,新时代乡村生态振兴产生问题的根源在于社会主体生态文明意识的淡薄。国家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乡村生态振兴,只有充分激发农民的生态保护意识,才能提升和维持乡村生态治理的效果。农民是享受和提升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的一支重要力量。推动乡村生态振兴的关键在于使农民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调动农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发挥农民主力军的作用。只有提升农民的生态文明意识,培养生态道德和行为,增强农民在生态保护方面的参与感和获得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新时代乡村生态振兴面临的问题。生态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性和艰巨性的过程。

(二)建立健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

完善的体制机制是乡村生态振兴的坚固保障,对于规范、指导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首先要强化顶层设计,建立健全乡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利用法律、制度的强制性使公众认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也可以使相关部门的行动做到前、中、后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对于破坏生态的不良行为进行依法惩治。其次,加快乡村生态治理体制改革,强化生态监督机制。加强监督监管是防治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扎实推进乡村治理的关键环节。一是要加强政府监督。地方政府要按照區域生态进行系统管理,明晰相关执法部门的职责要务,改革考核标准,将乡村生态振兴工作纳入决策者政绩考核体系中去,同时根据本区域特点优势,探索适合本区域的监督管理模式,使监督管理工作提质量、出成效。具体量化农村相关环保指标,定期对农村环保工作进行督察管理,并予以公示,完善奖惩机制,建立农村环保工作的长效机制;二是要强化社会监督。鼓励公众参与到环境监督中来,对于检举和揭发污染环境不良行为的个人给予奖励。鼓励公众参与到监督政府决策中来,对农村建设投资项目和规划进行监督,防止高污染、高耗能企业破坏生态不良行为的发生,确保农村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

(三)依托科技创新,为乡村生态振兴注入发展动力

科技创新作为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实现乡村生态振兴的重要支撑,对于解决农民生产生活和自然之间的矛盾具有关键作用。实现乡村生态振兴必须在科技创新上下大功夫,解决农村污染治理、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等生态问题。在生态农业创新上,要积极引导农民革新生活生产方式,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尽快从粗放型种植向集约型种植转变,科学使用农药、化肥等化学制剂,注重水资源节约与保护,将重点从土地过度使用放到注重农业技术创新上来,走高产高效、生态环保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四)加大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投入力度,优化生态发展保障

资金匮乏是乡村生态振兴最大的绊脚石。充足的资金和稳定的政策支持是提升村容村貌、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地方政府应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调高生态文明建设资金所占比例,改善农村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不完善的问题,并且设立农村环境治理专项资金,建立财政保障体系,提升村容村貌、改善居住环境。要坚持专款专用,不可将用于农村生态建设的资金用于经济建设,并出台相应法规条例,统筹实行,确保资金准确到位,进一步引导和推动农村环境整治与保护工作。针对乡村自身筹款能力差等问题,地方政府要拓宽投入渠道、完善乡村生态振兴投入机制,全方位引导社会资金、个人资金参与到乡村生态振兴中来。

四、结语

“三农”问题一直是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国家主要矛盾的转变,制定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统筹考虑、通篇谋划的重要举措,对于改善民生、缩小城乡差距、解决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矛盾、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等具有重要价值。乡村生态振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破解意识、机制、科技、财力等困境,加快乡村生态振兴,增强主体生态意识,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多方联动、齐抓共管,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让乡村生态振兴支撑乡村振兴,助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作者崔静单位:河北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宇单位: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文明农民生态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