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胃镜操作通道刷洗次数对清洗效果的影响

2023-10-01韩天红杨雪丽陈春媛朱奕怡胡少华

护理研究 2023年18期
关键词:软式缓冲液合格率

韩天红,杨雪丽,郭 博,陈春媛,朱奕怡,胡少华

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海南 570206

胃镜作为一种新型微创诊疗工具,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胃镜为侵入性器械,加之其结构精细复杂,若未能及时进行有效清洗消毒,往往会导致器械污染,进而造成严重的院内交叉感染,胃镜洗消工作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我国在2016 年颁布的《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中对刷洗操作进行了具体要求,但未明确刷洗次数,尤其是作为管腔更为精细的儿童胃镜,刷洗次数是否会影响最终的清洁消毒效果尚不明确。为探讨儿童胃镜刷洗次数对清洗消毒效果的影响,现进行如下研究。

1 研究方法

1.1 器械与材料

儿童胃镜(奥林巴斯,共62 条儿童胃镜,随机分为3 组,20 条儿童胃镜刷洗1 次,22 条儿童胃镜刷洗2 次,20 条儿童胃镜刷洗3 次)、儿童胃镜管腔专用清洗刷(一次性)、点而康内镜清洁湿巾、点而康复合过氧乙酸消毒液、朗索腹腔镜专用多酶清洗剂、LS57D-09 缓冲液9 mL(广州市迪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 清洗消毒过程

固定清洗消毒人员手工清洗,全程清洗使用纯化水。1)床旁预处理:胃镜从患儿体内取出后,在与光源和视频处理器拆离之前,应用含清洗液的湿巾擦去外表面污物,反复送气、送水至少10 s。2)测漏:连接测漏器,将胃镜完全浸没于水中,观察胃镜先端有无气泡冒出,再观察插入部、操作部、连接部等处是否有气泡冒出,如发现漏气应立即送检。3)清洗:在清洗槽内配制清洗液,将胃镜、按钮和阀门完全浸没于清洗液中,用擦拭布反复擦洗镜身,重点擦洗插入部和操作部,擦拭布一用一换,刷洗胃镜所有管道,刷洗时应两头见刷头,并洗净刷头上污物。4)漂洗:将清洗后的胃镜连同全管道灌流器、按钮、阀门移入漂洗槽,使用压力水枪充分冲洗胃镜各管道至无清洗液残留,用流动水冲洗胃镜外表面、按钮和阀门,使用压力气枪向各管道充气至少30 s。去除管道内水分,用擦拭布擦干胃镜外表面、按钮和阀门,擦拭布一用一换。5)消毒:将胃镜连同全管道灌流器、按钮以及阀门移入消毒槽,并全部浸没于消毒液中,遵循产品说明书消毒,时间为5 min。6)终末漂洗:将胃镜连同全管道灌流器、按钮以及阀门移入终末漂洗槽,使用动力水枪,用纯化水冲洗胃镜各管道至少2 min,至无消毒剂残留,用纯化水冲洗胃镜外表面、按钮和阀门。7)干燥:将胃镜、按钮和阀门置于铺设无菌巾的专用干燥台,无菌巾4 h 更换1 次,用75%的乙醇灌注所有管道,使用压力气枪将洁净压缩空气向所有管道充气至少30 s,至其完全干燥。

1.3 病菌培养检测

清洗、漂洗、消毒结束后均须进行1 次病菌培养检测,具体方法为选用10 mL 无菌注射器抽取9 mL 缓冲液,将缓冲液从被检胃镜活检通道入口注入,在活检管道出口处用原缓冲液瓶全量收集缓冲液作为采样液。另留取一瓶缓冲液作为对照。取1.0 mL 采样液接种于平皿,于(36±1)°恒温培养箱培养48 h,计数菌落数,若发现致病菌,进一步分离培养,计数菌落数。以细菌总数<20 cfu/皿,且无致病菌检出为胃镜清洗消毒合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定性资料以频数及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 确切概率法,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见表1)

表1 操作通道刷洗不同次数后清洗、漂洗、消毒合格率比较单位:条(%)

3 讨论

胃镜检查是上消化道疾病检查和治疗的常用首选方法[1],胃镜是一种侵入性器械,其清洁消毒至关重要,病人的病原菌、分泌物、血液、体液及脱落的组织等如果仅进行清水冲洗,无法彻底去除,必须严格进行清洗消毒[2-5]。由于胃镜属于可重复使用的精密仪器,设计复杂,精密度高,管腔狭窄细长,材质特殊,容易损坏,因此在清洗、消毒、灭菌等处理过程中比其他医疗器械更复杂。这也导致其极易残留细菌和污物,难以彻底清洗和消毒。内镜使用后如果清洗不到位或消毒灭菌不彻底,可引发医源性感染,甚至可出现严重的感染暴发事件[6-7]。

美国在2016—2019 年连续发布的《十大卫生技术危害名单》中,因内镜清洗消毒等后续处理不当导致的医疗获得性感染居前5 位[8]。McCafferty 等[9]回顾了2008—2018 年PubMed、Science Direct 和CINAHL 中与受污染的胃肠道内镜有关的感染和疫情,并对致病因素和暴发结果进行评估,其中16 篇文献描述了十二指肠镜相关感染,2 篇文献描述了结肠镜和胃镜感染,荷兰、美国、法国、英国、中国、德国均有涉及,致病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白杆菌和肠炎沙门氏菌,其中促成因素包括再处理失误、生物膜形成、内镜设计问题和内镜损坏,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改进内镜、检测内镜损伤和筛查污染可以防止被污染的内镜定植和感染多重耐药菌以及敏感生物。目前,我国内镜清洗消毒现状及内镜设备资源匮乏问题仍较严峻,不同医疗机构清洗消毒效果不一,部分民营医院及二级医疗单位对内镜的清洗消毒效果欠佳[10]。如何在保证清洗质量的情况下节约清洗时间是国内众多消化内镜中心关心的问题[11-12]。

采取规范化流程对胃镜进行清洗消毒,可最大化提升医疗诊治卫生与安全性,对预防医院感染性事件具有一定促进作用[13-15],因此使用后的胃镜应严格按照《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进行处理。无论用何种方式进行消毒,彻底的手工清洗是消毒成功的关键和基础,是清除细菌不可或缺的步骤,也是消耗时间和人力较多的步骤之一[16-18]。如果清洗不彻底,消毒剂和有机物结合易导致细菌包裹,生物膜形成。我国2016 年颁布的《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中规定,刷洗软式内镜的所有管道,刷洗时应两头见刷头,并洗净刷头上的污物,反复刷洗至没有可见污染物[19]。但其未明确具体的刷洗次数,刷洗次数过多可能会降低胃镜使用寿命,而刷洗次数过少又可能导致污染。有学者认为刷洗方法和次数会直接影响清洗效果[20],合适的刷洗次数成为操作盲点。

我国部分学者就胃镜刷洗次数对清洁效果的影响进行研究。苏彬等[21]通过对胃肠镜的清洗消毒研究提出,对消化内镜活检通道进行清洗消毒时,采用35~38 ℃的水温刷洗,每次刷洗时间为5 s,反复刷洗3 次清洁效果最好,且对内镜管道的损伤较小,与韩成义等[22]对胃镜管腔刷洗情况的研究结论相似。马久红等[23]研究显示,严格按照规程进行刷洗,仅刷洗1 次就能达到清洁效果。郑凯兰等[24]采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对纤维内镜管道内腔细菌监测不合格结果进行分析,提出对管道内腔刷洗次数进行调整,采用细菌学监测方法对效果进行检验,管道内腔刷洗应不少于5 次,可提高管道内腔细菌检测合格率。黄茜[25]对软式内镜清洗刷对生物膜清除效果的实验研究显示,对内镜管道重复清洗2 次或3 次对内镜生物膜细菌的清除效果比仅清洗1 次更优异,但重复清洗3 次与2 次效果差异不明显。

目前,虽然有部分学者对成人胃镜刷洗次数是否影响清洗效果进行了研究,但对于具体刷洗次数仍有不同的见解,且已有研究多为对成人胃镜的研究,儿童胃镜与成人胃镜相比管腔更细、更精细复杂,清洗难度更高,一旦污染对儿童伤害更大,目前针对儿童胃镜刷洗次数的研究较少[26]。因此,就儿童胃镜刷洗次数对清洗效果的影响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将儿童胃镜分为3 组,分别刷洗1 次、2 次及3 次,结果显示,操作通道刷洗1 次、2 次、3 次后清洗合格率分别为30.00%(6/20),27.27%(6/22)、60.00%(12/20),3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漂洗合格率分别为15.00%(3/20)、40.91%(9/22)、80.00%(16/20),3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毒后合格率均为100.00%,3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刷洗不同次数后漂洗的合格率存在差异,可能是由于:1)漂洗过程中,漂洗人员操作不当,影响研究结果;2)检测漂洗效果时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影响研究结果;3)实验纳入的胃镜数量较少,影响研究结果。虽然不同刷洗次数的漂洗合格率不同,但3 组消毒后的合格率均为100%,提示刷洗次数对最终的消毒效果影响不明显,认为按照《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中的要求进行刷洗,刷洗1 次即可达到清洁效果,但要重视后续消毒过程。国内外相关指南规范均强调消毒过程是内镜清洗消毒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重视消毒环节。对儿童胃镜刷洗1 次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达到预期的清洁效果,而且能够减少刷洗过程对操作通道的损伤。

综上所述,对儿童胃镜进行刷洗时,按照《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中的要求进行刷洗,刷洗1 次即可达到清洁效果,但相关人员应注意重视后续消毒过程,从而提高清洗消毒效果,减轻对管腔的损伤。

猜你喜欢

软式缓冲液合格率
提高肉鸡出栏合格率的综合措施
新型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缓冲液的研究
运动飞扬,逐梦童年
——石家庄市保利启新小学软式棒垒球侧记
卵磷脂/果胶锌凝胶球在3种缓冲液中的释放行为
提高重症医学科床头抬高合格率
我国生鲜乳连续7年三聚氰胺抽检合格率100%
甘肃省西北师范大学第二附中软式排球的开展现状与调查研究
去年国抽合格率首次突破90%
2种缓冲液对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膜电泳效果对比研究
含两性离子缓冲液的组合物及其在电分析装置和方法中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