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觉的盛宴——葛仙山的建筑与园林艺术

2023-10-01鲍明勇吴妍鹏

天工 2023年13期
关键词:慈济仙山山门

鲍明勇 吴妍鹏

江西服装学院

一、葛仙山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背景

(一)地理位置

葛仙山位于铅山县中部的葛仙山镇,属武夷山脉支系,处于武夷山北麓。葛仙山海拔1 096.3 米,其面积约50 平方千米。葛仙山原名云岗山,因境内奇峰怪石林立,林木葱郁,山峦起伏,仙气萦绕,所以又名“葛仙山”。

(二)历史文化背景

宋代是中国建筑自唐以后的又一个发展高峰,在宋徽宗等的推动下,大兴土木,建造宫观。葛仙山最早建葛仙祠的记载见于明万历《铅书》:“宋元祐七年(1092 年),乡人立祠祀之。”历史上经过多次修建,其中重要的有南宋绍兴年间、南宋淳熙年间、明万历年间、清嘉庆年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于1980 年至1983 年间对葛仙山葛仙祠等建筑进行了大规模重修,并增建了东、西、北三座大山门,由此葛仙山建筑群落达到前所未有之规模。

二、葛仙山的主要建筑与园林景观

明代万历四十六年(1618 年)《铅书》记载:“(县治)南七十里,曰葛仙山,其高三十有六,二十里,汉仙人葛玄之所筑也。爰有仙坛、香炉、水碙,皆铁冶。有仙井焉,有龙池焉,有上马石,下马石,息心石;有试剑石,字书精妙;有飞升台,悬峰凌虚;有鹤迹鹿蹄。”由此可见,诸如仙坛、香炉、水碙、仙井、龙池、上马石、下马石、息心石、试剑石、飞升台等早已有之。现在的葛仙山主要宫观建筑、园林景观包括太极殿、玉皇殿、葛仙飞身亭、葛仙览胜亭、接官亭、试剑石、仙人足印等。

三、葛仙山建筑、园林景观的视觉艺术分析

(一)高低起伏的建筑群落布局的韵律美

葛仙山的建筑选址于葛仙山山顶,依势而建,布局灵活。

周维权在《中国名山风景区》一书中将中国名山风景区道观的分布划分为四类,其一为分散布局,没有明确中心;其二为有明确的单一核心区;其三为建筑有多个中心,每个中心向四周扩散;其四为有一条主干道,宫观建筑分布在主干道周围。由葛仙山寺观平面分布示意图可见,葛仙山建筑的分布当属上面所说的第二类,即有明确的单一核心区分布模式。这一核心区即为大葛仙殿(见图1),就其建筑体量和在葛仙山建筑群落的地位等来说,都属于葛仙山建筑的核心。在大葛仙殿的四周为观道亭、步云亭、大雄宝殿、接官亭、飞升台等,葛仙山碑林、七星井、仙人足迹、玉虚观山门、放生池、舍身崖、试剑石、聚仙崖、撑腰石等环绕于四周。在葛仙山建筑群落中,位于主体中心建筑前方的是大雄宝殿、慈济寺建筑,这种布局体现了葛仙山有别于一般建筑群的布局特点。

图1 葛仙山大葛仙殿

从葛仙山的平面布局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从娘殿、上马石、下马石、炼丹台,至接官亭、玉虚观山门,到大雄宝殿、大葛仙殿,一路向上延伸布局。大雄宝殿、大葛仙殿右侧为紫云峰、步云亭、仙人足迹、七星井、观道亭和葛仙山碑林,左侧为试剑石、舍身崖、飞身台、聚仙崖,整体建筑群落布局高低起伏,如同音乐的高音、低音一般,节奏感、韵律美体现得淋漓尽致。建筑、园林景观随山势起伏,虚虚实实、时隐时现,围绕着大葛仙殿前后、左右高低分布,山因建筑而增色,建筑因山而取势,连绵起伏,变化中有统一,统一中求变化。

(二)建筑园林景观设计、建筑色彩意境、牌匾碑林的视觉艺术审美

1. 建筑的视觉艺术审美

(1)殿宇设计气势恢宏

太极殿,又名大葛仙殿、玉虚观,歇山顶式样建筑,始建于北宋元祐七年(1092 年)。建筑总长29.2 米,总面积达496 平方米,位于海拔1 096.3 米的香炉峰上,给人气象宏伟、震撼心魄之感。大殿虽位于香炉峰顶,但设计巧妙,如鲲鹏立于山顶,俯瞰大地,视野开阔。

慈济寺距离大葛仙殿100 米左右,位置低于大葛仙殿,与之相呼应,其建筑体量虽较大葛仙殿小,却也同样给人雄浑之感。因其地理位置偏低,所以具有更多的平坦之地用于建造规划。慈济寺有一个四季不会干涸的放生池,池水清澈见底,是来登临葛仙山之人洗漱歇息纳凉赏鱼之处,四周松柏茂密,郁郁葱葱。

葛仙山玉皇殿在1991 年重修,是仿古宫殿建筑。大葛仙殿两侧有老君殿、送子观音殿,是1982 年信众所设。灵官殿,木石结构,殿门正中上方有金字横匾“灵官宝殿”。灵官殿下为地母殿,毁于1984 年,重修于1991 年。还有供奉葛玄之父的爷殿,供奉葛玄之母的娘娘殿等殿宇建筑。这些殿宇虽体量相对较小,但是因其建构精良巧妙,就其单体来说同样气势恢宏。

(2)山门设计巧夺天工

葛仙殿有山门三座,西山门上书有“三清在即”,东山门上书有“葛仙山”,北山门上书有“咫尺西天”。

依山势变化而修建的葛仙山的山门建筑使得葛仙山的建筑形成完美群落,山门建筑为石材构造,雕饰以精美的图案,使山门更加精美,山门的构建如同巨人的五官,设计巧妙,构思新颖。

(3)园林景观造化自然

詹石窗说:“……其门类有桥、坊、榭、塔、亭、台、坛、门、阙、阁、廊、斋、轩、舍、馆、楼、庙、府、堂、殿、观、宫等,这些建筑门类或用以祭祀,或用以斋醮祈禳,或用以生活居住,或用以游览休憩。一般地说,名山宫观建筑群,本身就是综合性的园林建筑……”

葛仙飞升亭位于大葛仙殿东北处,建造在一处悬崖之上,崖高千尺,视野开阔,为现代仿古亭榭建筑,舒展如翼的屋顶飘逸轻盈。接官亭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历代皆有修复,1995 年复建。明代中期著名政治家、内阁首辅、铅山人费宏,以及继费宏之后的内阁首辅贵溪人夏言等都曾登临葛仙山。以后地方官员和其他有缘来葛仙山的人络绎不绝,接官亭便成为葛仙山一处重要的建筑风景。步云亭位于紫云峰之旁,在崇山峻岭之上,雨雾天气时云雾飘飘。

道人石是指从远处看为一修炼道士模样之石,虽不具体,却也较为可观。试剑石传说为葛玄修炼试剑之处,体型巨大,尖峭挺立,中有裂缝,平整如削,有如被仙人剑劈而成两半之状,是岩石受地质外力的作用而形成开裂的现象。在我国被称为试剑石的景点较多,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苏州的吴王试剑石、江苏镇江的刘备试剑石、河北的杨六郎试剑石、福建的杨八妹试剑石等。这些试剑石大都与帝王、将士有关。仙人足印传说为葛玄葛仙人之足印,与真人足印十分相似。又有舍身崖、聚仙崖等自然景观。

(4)山石林木自然构造

葛仙山位于武夷山北麓,铅山县的武夷山镇更是与福建武夷山合为一体,属于亚热带温湿型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葛仙峰、紫云峰、香炉峰虽海拔较高,然因雨水充沛、温度适宜而古木参天,植被茂密。又有诸如仙人足印、道人石、聚仙崖、试剑石、飞升台等这样的自然造化之物,更增添了葛仙山的魅力。葛仙山慈济寺等处又有泉水叮咚,冬暖夏凉,也正因此才能一直供养山上之人。四季常青的松柏、杉木是葛仙山最富有的植被,也是其成为名山的重要自然因素之一。

2. 建筑色彩意境的变化与统一

葛仙山山奇色美,四季分明。春天的山花烂漫、夏天的翠绿深沉、秋天的黄花似景、冬天的萧瑟银白和建筑色彩完美搭配,诠释了自然的造化与人工的完美融合。

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 年)的慈济寺是一座重檐式庑殿顶单体建筑,与大葛仙殿相距100 米左右,朝向与大葛仙殿几乎相反,为坐南朝北。冬日里的慈济寺与夏日里的慈济寺在色彩搭配上会出现强烈的反差。慈济寺建筑墙体外表通体为红色,在夏日里阳光的照射下,愈发显得红灿灿,而在冬日里阳光下慈济寺外墙的红色则给人暖洋洋之感。建筑上用色鲜艳,慈济寺、大雄宝殿与葛仙山整体的色彩正好形成对比与互补。

一般的宫观建筑大体是素色,但是在葛仙山我们可以看到玉虚观山门、大葛仙殿等建筑也在外墙立面上施以红色,或许是为了与大雄宝殿、慈济寺等更好地呼应与协调,又或许是共处一山而形成相融的表现。

葛仙山山门白色石材的颜色在冰天雪地的季节,与大雪纷飞的自然环境浑然一体。石门建筑上梁、拱部分的少许红色,在银装素裹的冬季仿佛给大地涂抹了一点喜庆与欢愉的色彩,使建筑不再显得那么孤独冷寂。而夏日里山门的素白色彩与周围山林的绿色也很和谐,石门的素白色彩调节着眼前无尽的绿色,指引着游客前进的步伐与方向。

远看葛仙山,植被的绿色是基调,红色的墙、红黄的琉璃瓦是色彩的点睛,自然的色彩与人工的色彩形成了完美的呼应与调和。

3.牌匾、碑林等书法的艺术性

在葛仙山建筑园林中,琳琅满目的书法也是一道艺术风景,葛仙山山门的“葛仙山”书法,玉虚观山门的“玉虚观”书法,慈济寺的“慈济寺”书法,大葛仙殿的“大葛仙殿”书法,玉皇大殿的“玉皇大殿”书法,娘娘殿的“娘娘宫殿”书法等皆可一观。楷书、行书等字体样式多样,书体变化多端,富有较高的审美艺术性。

20 世纪末,葛仙山管委会着手兴建了“葛仙山碑林”,碑林分为“道禅集处”和“鸣鹤余音”,其中“道禅集处”有碑刻36 方,“鸣鹤余音”有碑刻64 方。

四、精美的雕刻艺术

在葛仙山建筑、园林中,雕刻艺术遍布,石雕、木雕、砖雕琳琅满目,这些雕刻艺术既为建筑增添了光彩,也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觉的盛宴。过了葛仙山接官亭便来到了玉虚观山门,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长长的石阶和高耸的山门,石阶被长长的石雕分为左右两排,精美的石雕令人为之一震。长卷似的浮雕立体画面上雕刻着松、鹤、牡丹等精美纹样。一棵遒劲的苍松上立有几只休憩的仙鹤,松树下又有双鹤立于突兀的岩石之上,双鹤前方有盛开的牡丹,松树直插云霄,白云袅袅,意境开阔,寓意松鹤延年、富贵长寿。

大葛仙殿是整个建筑群落的主体建筑,殿前的门楼高耸,四周以汉白玉石雕护栏围绕。门楼上精雕的图案增添了大葛仙殿的气势与辉煌。半立体的植物纹样雕刻精良,被施以金色,十分耀眼。梁、柱、柱础、坊、拱等部位都被雕刻设计了精美的图案。

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的接官亭,复建于1995 年,为仿梁、宋时期石雕双牌式结构,青石浮雕玲珑剔透,雕刻有梅、兰、菊、竹、虫、鱼、飞龙翔凤等纹样。

五、结束语

葛仙山建筑群位于“九龙串顶”之顶——葛仙峰,通天接地,周围植被茂密,在铅山县可谓“名山”。葛仙山建筑因山势变化而灵活布局,高低错落,富有节奏。建筑上装饰有精美的雕刻纹样,题材包括松、竹、梅、菊、鹤、虫、鱼、祥云等,雕刻精美考究。建筑色彩与自然山川相呼应,华而不艳,素而不寡,多姿多彩。葛仙山牌匾碑林上汇集了中外名家的墨迹,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驻足欣赏葛仙山的建筑与园林,是一场视觉盛宴。

据历史文献资料记载,唐代李商隐、白居易,宋代王安石、曾巩等文人墨客以及无数达官显贵都曾游览登临或吟颂过葛仙山,自宋元以来葛仙山香火不断,在上饶一带乃至南方有着重要的影响。葛仙山建筑、园林艺术是我国古代建筑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较好地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和返璞归真的美学思想。其建筑园林的营建极具中国传统建筑园林的艺术与技术特征,建筑园林与山林融合为一体,山林即为园林,山、建筑、园林、人融合为一,浑然天成,妙趣横生,得自然之造化。建筑简约而不烦琐,映射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猜你喜欢

慈济仙山山门
仙山福洞
在慈济的世界获得新生
被遗忘的角落:畅春园遗迹恩佑寺、恩慕寺山门考
泉州九仙山
龙岩市社前村天后宫山门舞楼及舞台题记考述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社前村天后宫山门舞楼
这里让废旧物品新生!
银装素裹九仙山
介休城内五岳庙及山门戏楼考略
“爱与信任”凝聚成的慈济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