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工业遗产资源看历史育人价值的实现

2023-09-30刘婷王磊

中学历史教学 2023年9期
关键词:史料遗产劳动

刘婷 王磊

工业遗产作为人类优秀文化遗产,是年轻的群体。工业遗产应包含以下内容:“具有历史学、社会学、建筑学和科技、审美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包括工厂车间、磨坊、仓库、店铺等工业建筑物,矿山、相关加工冶炼场地、能源生产和传输及使用场所、交通设施、工业生产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以及工艺流程、数据记录、企业档案等物质和非物质遗产。”[1]工业遗产资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历史育人价值的有效载体。将工业遗产资源与历史教学有机结合,不仅能拓宽历史视野,而且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历史观。笔者以南京地区为例,谈谈借助工业遗产资源实现高中历史育人价值的教学探索。

一、解读文献史料,强化劳动意识

文献史料是目前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使用最普遍的史料类型。现存的含有历史内容的文字记录、文字材料都属于文献史料。解读文献史料,既有助于学生了解近代以来,劳动教育实施的情况,又有助于学生养成劳动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丰富的工业遗产资源文献史料,是加强劳动教育的重要学习资源。强化学生劳动意识,进一步强调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发展目标是历史育人价值的重要体现。

材料一:南京童卫路5号曾经是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奶牛场。学校于1928年开办,招收对象主要为北伐战争中阵亡将士的遗孤。其办学宗旨是:将学生培养成“手脑并用,双手万能”,有出息、能干事的人才。因此,学校在孝陵卫、小卫街一带,办起了遗族学校实验牧场,开设早期劳动课程。学生们边学习理论,边劳动实习,进行劳动教育。抗战胜利后的遗族学校,创设了丰富多元的课程。学生可以在课间打球、下棋;在学校的奶牛牧场,学到丰富多彩的养牛课程。遗族学校学生每人每天可以喝上一磅新鲜牛奶,这在当时很多高级学校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摘编自徐延平、徐龙梅《南京工业遗产》

教师由此向学生提出问题:概括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创办的历史背景,分析其创办的目的,归纳这所学校的课程设置的特点并阐释其历史作用。教师通过设置问题链,将本土工业遗产资源与学科知识有机结合。一方面能够刺激学生的探究欲望,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发学生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的价值观念。

通过探究,学生明确:南京国民政府基本统一全国后,创建了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这所学校的创办,一方面为了安抚在国民革命中牺牲的烈士家属和遗孤;另一方面为了培养有出息、能干事的人才,学校的课程设置,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劳动课程的设置是其特色。将劳动作为一门体系化的课程,有利于培养实用型建设人才,有利于促进国家各个领域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抗战胜利后,遗族学校从重庆迁回南京,学生们通过学习养牛课程,不仅习得了技能,而且每人每天得以喝上一磅新鲜牛奶,强壮体质,正所谓“一杯牛奶强壮了一个民族”。通过解读文献史料,促使学生认识到“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勤劳俭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就唯物史观而言,人类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历史。劳动人民的辛勤付出,直接推动了物质生产的进步,也实现了中华民族的振兴和发展。劳动教育历史悠久,立足当代中国,劳动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义务,更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学生只有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才能掌握劳动技能,体会劳动艰辛;只有接受锻炼、磨炼意志,才能尊重普通劳动者,形成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的观念,肩负起建设伟大祖国的重任。

以上对遗族学校奶牛场的史料解读,凸显了劳动教育的课程设置、劳动教育的作用和现实价值。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充分发掘资源,灵活运用。

二、运用口述史料,形成历史意识

口述是人类记忆过去的最为常见的方式,口述史料就是通过口述表达历史,并以一定形式将其留存下来的记录材料,它与文献史料共同构成了人类记忆过去的两种重要载体。根据留存方式的不同,口述史料可分为口传史料、回忆录与访谈史料、音视频史料。[2]首先口述史料创立了平民化的历史,让社会普通百姓有机会发出自己的声音。其次通过运用口述史料还可以印证文字史料的可靠性,甚至弥补文字记载的空白。最后,解读口述史料有利于学生养成历史地、全面地看问题的思维习惯,进而形成求真求实的历史意识,这也是高中历史课程育人价值的重要体现。

材料二:我们也曾经有过一个很不平安的时期,那是第二年,听说学校(路矿学堂)就要裁撤了。这也无怪,这学堂的设立,原是因为两江总督听到青龙山的煤矿出息好,所以开办的。待到开学时,煤矿那边却已将原先的技师辞退,换了一个不甚了然的人。理由是:一,先前的技师薪水太贵;二,他们觉得开煤矿并不难。于是不到一年,就连煤在哪里也不甚了然起来。

——摘编自鲁迅《琐记》

材料三:我是一名南京煤田建设的亲历者,45年前,我还是一个20岁的毛头小伙子。还记得1979年,邓小平指示过:“我们需要的是鼓实劲,不是鼓虚劲。拿科学的预言来说,就是按客观规律办事。”我们煤矿的青年工程技术人员遵循这一教诲,不断探寻开采煤炭的规律,寻觅科学挖煤的方法。他们边实践边思考:建矿初期,采用边勘探、边设计、边施工的方法,在地质报告尚未提交准确的煤炭储量时就仓促上马,是不是操之过急?他们在苦斗:南京九华山地区岩浆岩分异,地质情况复杂,煤层破坏严重,积雪开巷道挖煤,能开采出煤矿吗?

——摘编自徐延平、徐龙梅《南京工业遗产》

通过运用材料二,侧面印证了清末南京青龙山煤矿的存在,促使学生对青龙山煤矿创办及发展脉络形成初步认识。通过理性分析,学生一方面感受到面对深重的民族危机,洋务运動时期地方官员开采矿山,发展近代工业徐图“自强”“求富”的实践;另一方面也认识到由于封建地主阶级的局限性,洋务运动无法跳出“中体西用”的藩篱,无法提出科学的救国纲领,无法挽救民族危亡。纵观中国近代史,中国革命需要新的社会力量和新的领导阶级。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赢得国家独立,开创新时代。借助材料三煤田亲历者的回忆,学生能直观感受到年轻矿山人的求真意识,质疑精神。改革开放初期,伴随着思想解放,一批批年轻矿山人,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指导,实事求是,敢于探索。他们鼓实劲、敢质疑、说真话,积极探索规律,推动南京煤炭工业发展。青年工程技术人员发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积极向上、不断前行,他们是国之栋梁,吾之楷模。

通过运用口述材料,学生从作家和普通大众的视角,对中国历史进行考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学生逐步学会对历史和社会进行理性思考。在运用阐释史料的过程中,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形成求真求实意识,批判意识,进而弘扬时代精神。在高中历史教学阶段,学生养成历史地看问题的思维习惯,形成历史意识,对今后的人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借助音像史料,涵养家国情怀

音像史料是指以磁性材料、光学材料等介质为记录载体,利用专门的机械或电子装置记录与显示声音和影像的史料。音像史料具有生动、鲜明、通俗的特点,深受学生欢迎。通过借助近代工业遗产资源的相关音像史料,学生可以获取音像信息,关注音像史料的背景以及史料背后隐藏的信息等等,有利于学生从微观入手,通过感受历史人物心怀天下的优良品质,涵养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进步的家国情怀。

世代居住在南京的居民,一直有着“马头牌冰棒”的情结,音像史料《金陵小吃》中,“冰棒——马头牌,马头牌——冰棒”的吆喝声生动通俗,贴近学生生活。教师借助视频音像史料,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借助《马头牌是什么牌子?》这段视频,学生对“马头牌”商标创立者马燮庆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首先,马燮庆作为一位著名的企业家,努力发展民族工业,为民族自强国家强盛贡献力量。一方面他从国外引进先进的冷藏技术,另一方面又注意与南京本土风俗习惯相结合,从而生产出适合南京人口味的马头牌冰棒。从马燮庆个人而观整体,他的创业经历也印证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实业救国的实践和实干创新的精神。其次,马燮庆重视商标的注册,“马头牌”商标家喻户晓。这也从侧面体现了以其为代表的企业家在中国近代化历程中,客观上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逐步形成了现代商业意识、品牌意识。最后,马燮庆还是一位著名的民主爱国人士。1928年,马燮庆与沙千里、李伯龙等民主人士在上海创建“蚁社”。结合时代背景,学生认识到“蚁社”是在国民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之下建立,是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群众团体。这一群众团体的创立,无论对反击国民党的“围剿”政策,还是对后来推动抗日救亡运动都起到了促进作用。从马头牌冰棒创始人马燮庆的事迹中,学生形成对历史人物的客观认识:马燮庆是一位具有现代品牌意识的成功企业家,更是一位伟大的爱国民主人士。教师运用工业遗产类资源相关的音像视频史料,既可以对文献史料和课本知识进行有机补充,又可以从微观入手,让学生感受个体命运,理解个人的选择除了与个人的性格、经历、教育有关,往往也印刻着时代的烙印。通过理性分析,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以马燮庆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努力开拓,积极创新,将个人发展与挽救民族危亡紧密联系。新中国成立以后,爱国资本家们更是积极投身国家发展建设,为巩固新生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贡献力量。通过了解他们的事迹,学生深受鼓舞,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从而树立道路自信、文化自信,增强爱国意识和责任担当,涵养家国情怀。

综上所述,南京的工业遗产资源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其实,南京的工业遗产资源非常丰富,按门类划分,涉及到军工机械工业、造船工业、煤炭采掘工业、电力工业、建材工业、化学工业、纺织工业、电子仪表工业、交通运输业、車辆制造工业、食品工业、医药工业等方面。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不断探索新资源新方法,在教学中灵活多元地使用工业遗产资源,实现历史育人价值。

【注释】

[1]国家文物局:《关于加强工业遗产保护的通知》2006年5月12日。

[2] 陈国兵:《普通高中拓展创新课程·历史·史料研读》,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52页。

猜你喜欢

史料遗产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遗产怎么分
史料二则
千万遗产
热爱劳动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