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教材知识结构的问题教学运用策略

2023-09-30顾嘉龙

中学历史教学 2023年9期
关键词:子目国际法知识结构

顾嘉龙

教材知识结构是问题教学的重要依托和基础,问题教学是教材知识结构的具现和衍生。本文围绕问题教学的关键核心——问题链的应用和设计,以统编高中历史教材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为例,探讨如何基于教材知识结构的分析和运用,进行问题链的设计,并在实际教学中应用问题链,以期为开展问题教学模式提供相关思路。

一、教材知识结构与问题教学的关系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指出,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中,需重点考虑“以问题为引领”,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需要在解决学习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历史,在说明自己对学习问题的看法中解释历史,教师要以问题引领作为展开教学的切入点,结合教学内容的逻辑层次,设置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解决的问题。[1]可见,问题教学已然成为新课程理念下,实现从知识本位转变为素养本位,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过程转化为发展核心素养过程的有效教学模式之一。问题教学以“问题”为载体,构建教学问题链,实现问题的“生成—解决—再生”[2],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进行思考,从而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因此,问题教学的关键在于如何设计和应用问题链。

笔者认为,教材知识结构与问题链的设计和应用有着密切联系。历史教师在进行问题链设计时,需要把握教材知识结构,整合教材相关内容,发挥其对于问题设置的指导作用;在实际课堂中应用问题链时,教师需要依据教材知识结构,帮助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并实现问题的再生,因此教材知识结构是问题教学的重要依托和基础。而问题链的设计与应用,将原本或明或暗、隐藏在教材内容中的知识体系,以问题的表述形式具象化,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充分感知教材的知识结构。此外,学生通过问题链的解决把握教材知识体系后,可能会引起对相关知识要素、知识逻辑的进一步思考,由此实现教材知识结构的延伸和发展。因此,笔者认为,问题教学是教材知识结构的具现和衍生。

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将教材知识结构转化为有联系、有层次的问题链设计,并利用教材知识结构在实际课堂中应用问题链呢?下面笔者主要以统编高中历史教材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为例进行说明。

二、基于教材知识结构的问题链设计

问题链设计是教师在问题教学备课阶段的重要环节,是对问题教学的预设,具有引领和指导整个问题教学过程的作用。问题链是由一组或多组问题组成的问题系统,问题链中所设计的问题具有整体性、逻辑性、层次性等特点,其建立在教师整合教材内容、构建教材知识框架的基础之上。

(一)整合教材内容,切入核心问题

问题链设计的前提条件是明确核心问题,把握问题链的主干知识。因此,历史教师应当依据历史课程标准,对历史教材的内容进行整合和取舍,提炼教材知识体系的主旨要义,找准核心问题的切入点。以《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为例,本课课标要求为“了解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情况,以及国际法的发展”,核心概念为民族国家和国际法。课文子目包括“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教学的核心同样在于“民族国家”以及与其相伴而生的“国际法”。因此,本课可以把“民族国家”作为核心问题的切入点,围绕着“民族国家”进行问题链的设计。

(二)构建知识框架,把握问题逻辑

问题链并非问题之间的简单堆砌,而是一问接着一问,一环扣着一环的问题组,教师需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規律,按照由浅到深、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的逻辑顺序进行问题链设计。因此,教师应当构建起教材各子目间以及各子目内部的知识框架,并围绕核心问题进行整体设计。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一课包括“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三个子目,基于对各子目间的知识结构分析,我们可以将教材逻辑概括为“民族国家的产生(专制王权向民族国家转变)——民族国家的关系处理(国际法和外交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围绕“民族国家”,我们可以从整体上设计“民族国家如何形成”“民族国家间的关系如何处理”两个核心问题。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子目阐述了16—19世纪,专制王权国家向民族国家的转变。课文呈现“亨利八世及《至尊法案》”“路易十四”“国家的版图常常因为国王的婚姻或继承关系发生改变”等史实,反映专制王权国家的特点。又呈现英语、法语成为官方语言,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战争,国旗、国歌、国家节日出现等史实,反映民族语言、民族意识、国家认同的形成,从而得出“欧洲各专制王权国家逐渐变为具有独立主权的民族国家”的结论。因此,该子目可以围绕“民族国家如何形成”的核心问题,构成“专制王权国家的特点是什么”“民族国家的特点是什么”“专制王权国家如何转变为民族国家”的问题组。

“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子目由两个并列的概念——国际法和外交制度构成,课文的知识结构同样以二者为中心而展开:以时间顺序呈现了国际法从奠定基础到确立原则,再到应用范围扩大的递进关系以及外交制度从逐渐建立到进一步发展的递进关系。因此,该子目可以围绕“民族国家间的关系如何处理”的核心问题,构成“国际法如何形成和发展”“外交制度如何形成和发展”的问题组。

“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子目以时间顺序梳理了20世纪以来国际法发展的重要史实,进而体现国际法在这一时期的进一步发展,表明国际法在国家交往中逐渐走向成熟。因此,本子目可置于“民族国家间的关系如何处理”的核心问题下,形成“国际法如何在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中走向成熟”的问题。

三、基于教材知识结构的问题链应用

问题链设计是教师在备课阶段对于问题教学的预设和演练,是一种理想化的教学安排。但是真正进入课堂实施阶段,学生可能无法生成和提出问题链中的相关问题,或是提出偏离问题链的、与教学内容关联不大的问题。因此,如何应用预先设计的问题链,引导学生主动提出相关问题是我们开展问题教学的另一个关键点。笔者认为,既然问题链的设计以历史教材为依托和基础,那么其实际应用同样也可以教材结构中寻找方向。

(一)发掘知识要素,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即把学生置于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去研究新的未知问题的气氛之中,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3]。因此,基于教材知识结构的分析和利用,创设与问题链相关的问题情境是我们应用问题链的一个有效方式。课文辅助系统中“导言”“史料阅读”“学思之窗”“历史纵横”以及各类图表等栏目提供了大量的文字、图片史料,教师可以借助相关内容进行问题情境创设,将学生代入当时的历史环境,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提出所设计的问题链。比如,《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中附有《凡尔赛宫》的插图,教师可以通过描述凡尔赛宫的规模宏大、极尽奢华,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中世纪以来的势力受地方割据、教会势力制约的国王能够建造如此宏伟的建筑,进而引到问题链中“专制王权国家的特点是什么”的问题上来。

(二)质疑知识结构,逆向呈现问题

根据高中生的思维和心理发展特点,学生普遍存在思维和心理逆向趋势,他们往往会带着审视和质疑的态度来看待教学问题。[4]因此,教师在应用问题链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学生的逆向思维趋向,通过带领学生审视和质疑教材的知识结构,营造认知冲突,将学生引导至问题链所设计的有关问题,进而使学生对问题本身有一个全面深刻的理解。如《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第一子目“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和第二子目“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的逻辑关系为伴随着民族国家的产生,以协调处理国与国之间利益关系为目的的国际法和外交制度應运而生。那么教师在讲授时,可以结合相关史实,引导学生发问:国际法与外交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能够有效避免民族国家间的利益纠纷吗?进而促使学生能够更为深刻地理解“民族国家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国际法如何形成和发展”“外交制度如何形成和发展”等问题链中所设计的问题。

(三)活用知识结构,促进问题再生

问题教学是问题的“生成—解决—再生”过程,问题的结束不代表思维的结束,当问题解决后,我们还需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将教学内容的原生价值转化为教学价值和学习能力”[5]。因此我们在问题链应用的过程中,还需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链后,延伸出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对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第一,补充教材知识结构。如本课的教材知识结构止步于20世纪民族国家和国际法的发展,那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目前国际形势,思考当今世界的民族国家有何新的特征,国际法又有何发展,这在一方面促进了问题的再生,另一方面也让教学内容体现出时代性和现实性。第二,教材的课文辅助系统可以给我们提供一定的资源。如教师可以借助“探究与拓展”栏目中“学习拓展”部分:“查阅资料,谈谈外交制度的建立对国际关系和国际法的发展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外交制度与国际法的内在关系,推动学生对历史事物的发散性思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能力。

【注释】

[1]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第51页。

[2]齐现厂:《围绕关键问题的历史教学新思路》,《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2年第22期,第85页。

[3]文学荣:《新课程教师课堂教学情境创设能力培养与提升》,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年,第42页。

[4]戚业国、孙秀丽:《我国普通高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状况与教育应对》,《教师教育研究》2020年第2期,第66页。

[5]童志国:《从文本的原生价值、教材价值到教学价值——以<荆轲刺秦王>的教学为例谈教学内容的重构》,《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2017年第C6期,第40页。

猜你喜欢

子目国际法知识结构
浅谈陕西省2004 年消耗量定额中的换算
论陈顾远之先秦国际法研究及启示——基于《中国国际法溯源》
作为国际法渊源的条约
把握核心概念 优化知识结构
通风空调工程造价控制实务分析
我国正当防卫研究的网络知识结构与核心脉络
概率统计知识结构与方法拓展
国际法上的禁止使用武力
基于九因子模型的新手教师TPACK知识结构分析
浅谈历史教学中子目的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