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生:以生物学为载体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案例研究

2023-09-30刁蓉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23年9期
关键词:花神公园笔者

刁蓉

学科融合是形成创新思维和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方法,不同学科围绕核心主题,打破学科边界,相互交叉、融合、渗透,从而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联系性、整体性、创新性呈现。学科融合体现了未来课程综合性学习的趋向,是学科发展的趋势,符合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需求。下面,笔者以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中学初中部开发的“花神花韵”课程为例,阐述如何从多学科角度围绕核心主题进行学科融合式教学。

一、教学片段

1.创设情境

基于问题解决的整体框架,笔者充分利用学校周边环境,以“探访花神湖公园”为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思考。

问题 花神湖公园毗邻我校,面积约56000平方米,花神湖也是市区城南最大的湖泊。花神湖公园内植物种类繁多,景致优美,对于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区域环境有着重要作用。花神湖公园种植了哪些植物?为什么选择种植它们?

【设计意图】以真实环境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从跨学科的视角展开对“花神湖公园植物的配置与分析”这一问题的讨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确定任务

从该问题展开讨论,学生给出了多种多样的回答。

生:有香樟、荷花、枫树等,我觉得种植它们是因为不同季节需要有不同的植物。

生:因为是花神湖公园,所以我想应该需要以开花植物为主。而且我们这里的气候也很适合这些植物。

生:公园里要有给游人遮阴的地方,所以种植了梧桐这样高大的树木。

师:如果想了解具体种植了哪些植物,我们首先需要做什么?

生:对整个公园的植物进行调查。

师: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所以我们需要分组进行。每个小组思考一下,最后可以以哪些形式呈现我们的成果?

结合方案设计、活动实施、成果呈现形式等环节细化、深化思考。经过师生充分的课堂讨论,最终形成以下具体任务。

任务一 调查花神湖公园的植物配置情况,形成调查报告

为确保调查任务的有序进行,在实施之前,笔者需带领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明确分组分工、确定分组区域、设计调查路线、搜集相关资料、准备调查工具、设计观察表格等。笔者对学生设计的调查路线进行预调查,结合实际情况对设计路线进行必要的调整。

考察、调查等是生物学、地理学重要的研究方法,涉及两门学科“探究实践”“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的培育。任务一可以让生物学、地理学科知识互为支撑,落实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按计划路线分组推进,对公园植物(重点是绿色开花植物)展开种类调查,在实地调查中通过观察、辨识、记录等方法获得数据,然后进行统计;查阅资料了解植物习性,包括形态特征、光照、温度、湿度、水分、土壤、观赏期等,了解公园植物配置方法及具体情况;收集小组成员、周围居民对公园植物配置的意见及建议,形成小组调查报告,展示交流;全体学生通过交流、分析完善调查报告,并对公园景观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在调查报告的撰写、完善等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公园景观与地形的紧密联系。

【设计意图】从双学科视角,学生能够体会到公园植物的配置既需要因地制宜、遵循城市自然环境和人文特征,也要考虑植物的习性。

任务二 制作微景观模型

学生通过收集或自制相关材料,运用所学生态系统知识,微缩模拟公园内的一处景观,自制小型人工生态系统。在方案的交流讨论中,学生自然产生了一些疑问:生态瓶中的水是自来水、湖水还是纯净水呢?生态瓶放置在光下还是阴凉处?生态瓶是否需要密封?生态瓶中的小鱼和水草数量是不是越多越好?等等。

这些问题其实就是学生认知冲突之處,也是新知识的生长之处。制作过程中笔者以学生为主,扮演引导者的角色,指导学生思考、操作。以生态瓶中的水为例,笔者出示水质浑浊的生态瓶照片,引发学生思考。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水中鱼排泄物较多,进而提出:需要分解者分解排泄物。笔者进一步提问:如何增加分解者?学生自然而然发现,湖水属于自然水体,含有的分解者数量肯定多于自来水、纯净水,加入湖水有利于生态瓶的生态平衡。

【设计意图】笔者从生态系统的核心概念着手,不断引导学生分析人工生态系统设计可能失误之处,从而让学生理解生态瓶设计时要注意生态系统各成分的组成完整、比例合适。在微景观模型的制作和养护中,学生通过生态系统核心概念构建食物链,模拟真实生态系统,进一步形成物质与能量观、生态观等生命观念,认同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形成热爱自然、敬畏自然的情感。

任务三 绘制公园地图

学生根据地图制作的要求,在任务一调查结果中选择适合绘制的植物种类,绘制出公园平面图。笔者让学生观察比较植物的形态,自创个性化植物图例,并标注在地图的合适位置。小组1将查阅到的公园建设资料(如水系面积、公园道路、主题景园等)与全班分享;小组2将拍摄的照片与地图结合;小组3设计出Q版公园地图再标明植物;小组4在地图上标注了各种植物的最佳赏花时间……在公园赏花地图的绘制中,学生运用了地图三要素等相关知识,也对开花植物的典型特征有了深入了解。

【设计意图】做中学,学中做。将前期植物考察的结果融入公园地图的绘制,是一次以素养为导向的学科实践活动。在学科知识的迁移巩固中,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逐渐发展。

二、教学反思

在本单元的跨学科教学实践中,笔者通过生活化的情境创设,建立连接生物学知识和现实世界的通道,在校园、周围社区实地观察、调查,让学生在课程中最大可能的遇见自己,遇见自然,遇见社会。在实际教学中,首先,需加强对学生调查方法的关注、指导,关注学生是否如实记录,指导学生注意资料来源的权威性、科学性等。其次,教师应从学生的探究活动出发,设置多种表现性任务,真正关注学生融会贯通、运用实施、合作共进的能力。最后,教师通过螺旋上升的多项学习任务,充分支持和拓展学生自主、合作、开放、探究式的学习,培育具有跨学科思维的学生。学生通过跨学科的学习,能从生物学视角理解真实情境下生物和环境的相互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观;从地理学视角理解区域环境特征,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培育人地协调观念。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中学初中部)

猜你喜欢

花神公园笔者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老师,别走……
在公园里玩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传统花朝节:汉服青少年祭花神祈福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器物美学——十二花神杯
花朝节祭花神祈福春天
花神
一见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