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个打造” 让“锈带”变“秀带”
——隆昌气矿圣灯山气田旧址工业遗产的价值研究与发展建议

2023-09-30张世云

企业文明 2023年5期
关键词:气矿隆昌炭黑

文/张世云

工业遗产是工业文明的见证、工业文化的载体,也是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川省隆昌市原隆昌气矿圣灯山气田旧址(以下简称:隆昌气矿)建于20 世纪50 年代,是我国第一个天然气建制工业矿区,见证了我国开发利用四川天然气、试制天然气槽法炭黑的工业发展史。自1996 年起,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在旧址上先后修复建成四川石油会展史馆、炭黑火房等工业遗产建筑,展现了“中国天然气工业摇篮”的昔日风貌,已成为川渝地区重要的红色教育、工业文化教育窗口,每年有数万人前来参观,构筑起四川油气田爱国主义和精神教育高地。2021 年,国务院国资委命名“首批100 个中央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毛泽东主席视察隆昌气矿纪念馆”位列其中。

新征程上,这座具有鲜明红色特征与油气工业特色的纪念馆,应进一步发挥教育作用,深入挖掘其价值“宝藏”、传承精神之光,着力在打造新时代红色教育培训新高地、工业特色文旅小镇、全产业链文旅康养胜地和百姓身边的“健身乐园”等四个方面做文章,有序推进工业遗址保护开发,切实将“工业锈带”蝶变为“生活秀带”“发展秀带”,大力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工业文化,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传承精神,深入挖掘隆昌气矿价值“宝藏”

历史价值——见证我国气矿发展历程和珍贵红色记忆

隆昌气矿承载着中国天然气工业建设的历史记忆,炭黑厂职工自主创新、自立自强,成功试制出我国第一代炭黑,打破了当时帝国主义对工业“黑金”炭黑的封锁禁运,摆脱了重要工业元素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挺起了中华民族的工业脊梁。

1938 年,时任中央地质调查所所长的黄汲清带领所里的青年地质学家陈秉范等人,深入四川隆昌圣灯山调查地质构造,发现了我国第一个工业气田——圣灯山天然气田。1950 年春天,党中央决定开发圣灯山气田(代号303 厂),并利用天然气试制炭黑,实现橡胶原料生产的自给自足。

1953 年2 月,西南石油探勘处在四川地区首次组建专业钻井施工作业队伍——隆昌区队,在圣灯山进行钻探。经过艰苦努力、多次尝试,对裂缝型性油气藏进行探索,形成了重要地质成果;对裂缝性气藏的气水层位完井方法、增产措施进行系统研究,形成了重要科研成果,为中国现代天然气勘探和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对四川盆地油气大规模工业性勘探与开发具有深远意义。

隆昌气矿,留下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领导人的足迹,记录着一幕幕珍贵历史事件。1954 年4 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贺龙视察隆昌炭黑厂。 1958 年2 月,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及夫人视察隆昌气矿隆10井和炭黑厂。1958 年3 月27 日,春雨霏霏,春色宜人,毛泽东主席乘火车到隆昌气矿视察,成为毛主席生平唯一视察过的石油单位。

此后,吴玉章、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段革命家也曾到此地视察,给石油人以鼓舞和鞭策。30 多年后,四川石油管理局在此修建“毛泽东主席视察隆昌气矿纪念馆”,永远铭记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川渝油气工业的关怀与厚望。

现实价值——崇尚科学的精神内核与人文传承

追求技术进步。隆昌气矿积淀了丰富行业经验及深厚技术底蕴,形成了崇尚科学的精神内核与人文传承,积累了石油人60 年的红色记忆,承载着石油人的光荣与梦想。在钻探采输专业领域诞生5 个第一,建成我国第一个工业气田;在井下作业和测井专业领域诞生6 个第一,建成第一个专业的井下作业公司和测井公司,在推动行业技术变革进程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培育了中国炭黑工业的奠基人——张铁生等诸多优秀高技能人才,完成多项国家级重大课题。解决了天然气综合利用问题,拓宽了我国炭黑科研领域,彻底根除炭黑厂粉尘污染。其中,利用尾气热能发电、熬盐等成果荣获省市级技术进步奖;制定的天然气净化技术标准成为全国通用标准,部分成为世界行业标准;自主开发的天然气提氦工艺技术及装备获国家专利,生产出的氦气产品已广泛应用于航天、航海和核工业等国防军工领域。

毛泽东主席视察隆昌气矿纪念馆建成以来,已成为四川及周边地区进行爱国主义、石油精神和党性教育基地。每年3 月27 日,纪念馆都会隆重举办纪念活动,缅怀伟人,思源图强。正如原石油工业部领导秦文彩同志题词所写——“恩延百世,圣火千秋”。许多企事业单位、机关、学校慕名到纪念馆开展党性教育、主题团日等活动。有新婚第一天来此留影的年轻人,有步行几十里山路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学生,还有重新鼓起生活勇气的劳改释放人员。2004 年12 月,毛主席小女儿李讷至此缅怀父亲,为纪念馆题字“奋进”。2018 年5 月,毛主席之孙——中央军事科学研究院毛新宇将军也来到纪念馆,写下:毛泽东思想永放光芒。

艺术价值——建筑装饰的传统美感与历史美感

隆昌气矿保留了近现代工业建筑的原貌,具有浓厚工业建筑特色。

原炭黑厂试验区厂房修建于1956 年,为单层,砖混结构坡屋顶,青砖青瓦、朴素低调。当年在设计上考虑火房区温度较高,为保障屋内通风、降低室内温度,充分利用空气受热流动原理,建筑层高8.8 米,面向火房区门窄、无窗,而背火房面大门、大窗,火房区温度高,热空气上升,山下冷空气流动补充,形成天然空调,达到降温效果。屋顶有完整雨水收集排放系统等,极具近代工业建筑特色。

隆昌气矿一号办公楼,1956 年由重庆工业及城市设计建筑设计院设计,1959 年初建成,欧式风格、对称布局,正面与两侧有12 根罗马柱,反映了建国初期重庆地区工业建筑设计风格、施工工艺。二号办公楼、三号办公楼形制相通,对称布置,两层砖木结构,中式歇山屋顶,夯土墙竖向分隔,反映了解放前建筑设计风格及施工工艺,富有浓郁的行业与区域特色。

“四个打造” 保护开发隆昌气矿提升文化软实力

隆昌气矿是一座没有“围墙”的油气文化宝藏,它既属于四川油气田,更属于地方政府和一方百姓。隆昌气矿不仅拥有旧厂房、工业博物馆、现代工厂等工业文化特色资源,其所在圣灯山区域还具有丰富的森林、温泉、交通等自然及地域文化资源,夏蓉高速、银昆高速、乐自隆高速、成渝高铁等交通干线贯穿全境,是西南出海大通道的必经之地。

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国家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下,要把隆昌气矿融入当地文旅产业规划。以红色文旅为纽带,以历史文化和精神为依托,讲好“内江工业故事”“油气工业发展故事”,传承弘扬石油精神,推动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与文化保护传承、产业创新发展和城市功能提升协同互进,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添活力。

打造新时代红色教育培训新高地。依托文化资源,承接中国石油集团发展战略,发展红色教育培训产业,挖掘川渝地区重要红色教育、工业文化教育资源,打造红色教育培训新高地。

可将特色鲜明的石油、炭黑工业旧址、遗址进行统一规划,在保护的基础上,改造大量闲置房屋、车间,建设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基地。通过举办工业文化研学行、各类专业专题培训行等活动,构建“学思行 争先锋”线上线下交流平台,延伸和丰富教育基地的精神和内涵,打造红色教育特色品牌,以文化引领促思想觉醒,激发危机感、责任感,提升党员干部的思想引领力。发展大中专院校、中小学生校外社会实践项目,开展知识科普研学、体验考察研学、励志拓展研学、文化康乐研学等;开展面向石油、石化等行业内的研学培训,开展面向政府、事业单位的党政干部教育培训,开展面向石油地质类高校及各专业的实践教学培训项目,用活红色资源,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打造工业特色文旅小镇。依托老厂区、老厂房,建设主题突出、基础设施完备的工业遗址公园,打造富有油气特色的隆昌“东郊记忆”文旅小镇。

设置独特创意空间,将创新发展融于传承保护当中,开展学术研讨交流、艺术创作展览,开发“油、影、游”文化产业,吸引社会资本。利用空余或闲置工业厂房、仓储用房等存量房地资源,举办石雕、陶艺、夏布、“隆昌素”等展览展示,持续挖掘、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让隆昌“非遗”焕发出新的活力。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吸引文化创意机构、艺术院校、创意人才进驻,打造涵盖品牌企划、平面设计、动漫影视、广告策划、电子商务、文化会展、影视基地等综合性文化创意高地,生成文创产品,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以现有厂房为基础,建设反映20 世纪30 年代至20 世纪90 年代的工业题材影视基地。以电影文化为核心,提供吃喝玩看一站式配套服务项目,建设集电影电视摄制基地、娱乐演出场所、游艺休闲园林、会展于一体的大型文化主题公园。按照毛泽东、朱德、邓小平等视察走过的路线,以及石油产业发展的脉络来设置旅游线路。

打造全产业链文旅康养胜地。贯彻落实健康中国“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理念,融合康养、文化、旅游产业,构建“文化+旅游+康养”为核心的全产业链康养文旅胜地。

建设石油文化浓郁、设施齐备的养老社区,利用原石油企业留下的办公楼、职工俱乐部、医院、学校、幼儿园、车间厂房等房屋、院落,在保留原有厂矿风貌和石油文化符号的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配套建设配餐中心、医院、颐养院、商业街,亲和学院、健康会所、老年度假酒店、活动广场、门球场、舞蹈广场、棋牌茶室等功能为一体的活动区域。

完善生活、健康、快乐三大服务体系,以满足各年龄段群体的生活需要。开发文旅养老地产,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开发集文化旅游、度假、养老、休闲、养生等功能为一体的养老地产项目,提供“养、医、乐、教”等全方位、多样化服务,满足老年消费者对旅游养老生态环境的具体要求,实现“边旅边养”双重目的,全维度营造适老化空间,建立全面系统的颐养生活运维服务体系以及完善的康养配套设施。

打造百姓身边的“健身乐园” 。在“健康中国,全民健身”大背景下,以“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为目标,依托天峰山万亩森林植被、千亩优质生态梨园、川东动物园等特色旅游资源,融合隆昌气矿红色文化内核,地企携手大力发展“体育+旅游” “体育+文化”项目,打造百姓身边的“健身乐园”。

圣灯山脉的天峰山、圣灯山、天螺山、银顶山等山峰,或秀美、或雄伟、或奇险,万余亩天然森林植被郁郁葱葱,上百年的油茶林、千亩梨花林、三千亩川东竹海点缀其间,还有毛泽东主席视察隆昌气矿纪念馆等工业遗产建筑群,引得游客心驰神往,想要一探究竟。

大力发展山地户外运动、水上运动项目。建设自行车专用车道、水上运动场地、卡丁车赛场、拓展培训基地、真人CS 竞技场等场地设施,探索发展环湖骑行、山地自行车赛、徒步观湖、游泳、赛艇、攀岩、马拉松等运动项目,使其成为具有山水与文化特色的“户外运动赛事集散地、山地训练理想地、体育文化展示地、体育用品研发地、旅游休闲必经地和富裕民众宜居地”,形成富有特色的体育产业集聚区和产业带,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让工业遗产传承的精神之光焕发新的荣光。

猜你喜欢

气矿隆昌炭黑
《莲峰》焕发生机蓬勃的文化力量与自信
西江月·庆祝国庆69周年
2017年我国炭黑进出口概况
隆昌大规模绿化发展目标、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实施零库存物资管理模式可行性初探
——某气矿零库存管理实践
隆昌县联社:“开门红”增存75877万元
齐抓预防廉洁风险?共管筑牢反腐防线
2014年我国炭黑出口额84万t
日本炭黑出货量连续下降
日本炭黑业回暖 1月份出货量增长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