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AVC理论的迭部县扎尕那村景观综合评价

2023-09-28曹雪阳

南方农业 2023年13期
关键词:承载力景观旅游

曹雪阳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712046)

近年来,随着乡村建设的推进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国内旅游需求不断增加,乡村景观得到迅速发展。但我国乡村景观的无序开发和过度商业化,以及缺乏对乡村景观从社会、经济、生态三个方面进行整体性的综合评价,导致乡村景观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等现象较严重。乡村景观评价作为乡村景观规划的理论和技术基础,是评价乡村景观规划、改造是否合理的基础依据,有利于促进乡村景观资源的合理开发与科学利用[1-2]。其中,针对乡村景观评价应用较广泛的方法主要有叠加技术法、专家评分法、审美态度测量法、AVC 综合评价法。AVC 综合评价法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实用价值,运用在乡村景观评价中也取得了良好效果,具有实用性强、应用面广等特点。

目前,针对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景观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乡村景观现状质量评价、乡村文化景观价值评价等方面,基于AVC 理论的乡村景观综合评价研究较少[3-4]。因此,本文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扎尕那村的乡村景观为研究对象,根据AVC 理论与景观特性的结合,构建出符合扎尕那村乡村旅游景观的评价体系,进一步丰富AVC 理论与乡村旅游景观评价的研究。

1 基本概念与研究进展

AVC 即Attraction(吸引力)、Validity(生命力)、Capacity(承载力)的英文首字母组合,在2002 年由刘滨谊第一次明确提出,是景观与旅游规划的理论基础和评判体系,主要以“三力”的提升为研究目标[5]。相关学者先后运用AVC 理论对我国多个地区的乡村景观进行了综合评价。例如,陈威首次将AVC 理论运用到乡村景观评价中,以乡村的社会、经济、环境状况作为乡村景观中“三力”的评价依据,通过不断提升“三力”解决我国乡村中的生活、生产、生态等问题[6]。谢志晶、卞新民以AVC 理论为基础,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建立乡村景观综合评价体系,并对江苏省沭阳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进行了综合评价[7]。王秋鸟、邓华峰将构建的AVC 乡村景观综合评价体系应用到北京市怀柔区三岔村中,并对其进行了实例分析[8]。

综上所述,A、V、C“三力”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制约,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见图1),而且基于AVC 理论构建景观评价体系,可以挖掘不同景观类型的特性并广泛应用。

图1 AVC理论与乡村旅游景观的关系

2 研究区概况

扎尕那,藏语意为“石匣子”,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的益哇乡,全村辖有东哇、业日、达日、代巴4 个村民小组。截至2019 年,扎尕那村行政区域面积为9 026.45 hm2,全村共225 户1 616 人,村民大多为藏族,扎尕那村民的生计来源是畜牧业(82.9%)、种植业(11.6%)、林下经济(3.6%)为主的农业和旅游业(1.9%)[9]。

依靠特殊地理位置造就的独特自然和人文景观,扎尕那村乡村旅游的发展情况较好。扎尕那村已形成“村集体+农户”的乡村旅游经营形式,2014年被评为民族特色传统村落,2015 年被原国家旅游局评定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2017年迭部县政府将扎尕那村作为生态文明示范村进行建设[10]。

3 数据来源

此次主要依托甘肃迭部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研究项目,在2021年4—9月,通过实地调研(访谈及问卷调查等形式)获得主观数据,客观指标由迭部县统计年鉴、迭部县农业农村局提供的资料及相应公式计算得出。

4 乡村景观综合评价体系构建

4.1 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1)科学性原则:指标的选取要符合科学标准,避免主观差异。2)可操作性原则:选取易获得资料的指标。3)系统性原则:选取能真实反映扎尕那村乡村景观的指标。4)可持续性原则:选取能反映现阶段扎尕那村实际状况和体现其发展适应性的指标。

4.2 评价指标的选取与权重的确定

此次研究在大量吸取相关学者多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地区的景观特征确定评价指标,形成4 个层次、27 个评价指标的乡村景观综合评价体系,通过yahhp 10.3 软件建立判断矩阵,对各层指标进行两两对比,计算出各项指标的权重值(见表1)[6-8]。

表1 乡村景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4.3 评价指标的计分标准

4.3.1 定量指标

定量指标中所涉及的一些数据可以直接测定,一些数据可以根据相应的公式计算分析得出,其又分为正向指标和逆向指标。正向指标的评价值可通过现状值除以标准值计算得出,逆向指标的评价值可通过标准值除以现状值计算得出;当现状值优于标准值时,评价值取1,具体公式如(1)所示。

式(1)中:ij为j指标的评价值,aj为j指标的现状值,sta(aj)为标准值。

4.3.2 定性指标

定性指标采用专家打分法确定评分值,每个评价指标分为5 个等级(优、良、中、低、差),总分1分,分别由18位来自城乡规划、风景园林领域的专家及当地政府工作人员进行现场打分,并以评分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最终得分。

4.4 综合评价模型与标准

通过采用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将所有指标进行加权求和,最终构建扎尕那村乡村景观综合评价模型,具体公式如(2)~(4)所示。

式(2)~(4)中:Ej为j(因素层)的综合得分,Dij和Wij分别为j中指标i的权重和得分,n为j的指标个数;Fk为k(项目层)的综合得分,Ejk和Wjk分别为k中j的权重和综合得分,m为k的因素个数;G为目标层的综合得分,Fk和Wk分别是k的权重和综合得分,p为项目个数。

根据上述公式,参照相关文献的分组方法,由此确定目标层的综合评价标准(见表2)[7,11-13]。

5 扎尕那村乡村景观综合评价

根据综合计算结果可知(见表3),目标层综合得分为0.66,对照乡村景观综合评价标准,其扎尕那村乡村景观等级评价结果为良好,“三力”的综合得分排序依次为乡村环境承载力(0.68)>乡村社会吸引力(0.61)>乡村经济生命力(0.53)。研究表明,扎尕那村的乡村环境承载力具有明显的优势,但乡村经济生命力和乡村社会吸引力相对较弱,有待进一步提高。

表3 扎尕那乡村景观综合评价结果

5.1 乡村社会吸引力分析

扎尕那村乡村社会吸引力综合评分为0.61。乡村社会吸引力主要反映乡村社会的资源利用状况,受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聚居环境、区位条件4 个因素的影响。从因素层来看,扎尕那村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明显优于聚居环境和区位条件。扎尕那村不仅拥有原生态的自然风光,而且还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这些都是构成扎尕那村乡村社会吸引力的主要方面,也是该地区旅游开发的重要优势。

但在扎尕那村的实地调查中,笔者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基础设施仍需改善,区位条件相对较差,在后期发展中需通过建立标牌系统、合理布局标识牌,提升乡村整体形象,给游客留下更深刻的印象;通过增设景区旅游专线、停车场等基础设施,改善当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的状况。综上,只有充分挖掘乡村的社会吸引力,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才能增强乡村的经济生命力。

5.2 乡村经济生命力分析

扎尕那村乡村经济生命力综合评分为0.53。乡村经济生命力主要反映乡村经济发展水平及发展潜力,受社会经济、产业结构2 个因素的影响。从因素层来看,扎尕那村产业结构优于社会经济,其人均收入增长率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总产值比例的得分较高。由于扎尕那村的社会认可度、村民服务意识较高,以乡村旅游为主体的自主经营户从2013年的几十户逐步发展到2019年的147户。

此外,扎尕那村将特色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进行协调发展,并通过分片种植青稞、油菜、荞麦等农作物,形成四季不同的农业景观效果,带给游客震撼的感官刺激。但目前扎尕那村的产业结构呈现“一产持稳,二产垫底,三产奇高”的情况,需调整产业结构,推进旅游业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增加经济活力。

5.3 乡村环境承载力分析

扎尕那村乡村环境承载力综合评分为0.68。乡村环境承载力主要反映实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解决环境与资源之间矛盾的能力,受生态承载力、空间承载力、心理承载力3 个因素的影响。从因素层来看,扎尕那村生态承载力得分最高,其次是心理承载力和空间承载力,说明该村的生态环境为承载力稳定和提高提供了巨大优势。扎尕那村的植被覆盖率相对较高,大气质量和水体质量良好,同时自然灾害事故发生率较低,生态环境良好。

在实地调查中得出,旅游业在提高该地区居民经济和生活水平的同时,也未破坏居民生活环境,其居民满意度处于较好水平。但由于扎尕那村服务设施和开放空间的综合承载力相对较弱,旅游活动内容较少,不能更好地满足游客的实际需求,游客满意度处于较低水平。

6 提升策略

基于AVC 理论对扎尕那村的乡村景观进行综合评价[8,14-16]。通过分析综合评价值可知,扎尕那村的乡村环境承载力(0.68)>乡村社会吸引力(0.61)>乡村经济生命力(0.53),该地区的乡村景观处于良好阶段。以提升“三力”为目标,针对其“三力”发展薄弱点制定提升策略,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

1)深入挖掘扎尕那村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资源,通过村寨形态构建、建筑风貌提升、特色景观打造、提供以人为本的服务等来塑造和强化良好的市场形象,开发核心藏寨文化体验、民族风情乡村游等多种扎尕那村旅游产品,共同支撑扎尕那村的可持续发展,将其建设为国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以增强乡村社会吸引力。

2)在市场需求旺盛的情况下,充分发挥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优势,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文化创意等产业,赋予现有产业更多的文化内涵和消费价值;通过建立品牌效应,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利用扎尕那村农业文化遗产品牌,打造藏餐作坊等基地,拓展产品加工链以增强乡村经济生命力。

3)在加快推进扎尕那村旅游开发的过程中还需要坚持“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发展原则,加强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地区经济社会与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为居民、游客提供合理的服务设施、开放空间以增强乡村环境承载力。

猜你喜欢

承载力景观旅游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旅游
CFRP-PCP板加固混凝土梁的抗弯承载力研究
耐火钢圆钢管混凝土柱耐火极限和承载力
潜艇极限承载力计算与分析
对受压加劲板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的评述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