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路设计中影响交通安全的因素与对策研究

2023-09-28祁立婷

大众标准化 2023年17期
关键词:驾驶人员视距线形

祁立婷

(甘肃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甘肃 兰州 730030)

我国的公路交通事故屡见不鲜,人们也越来越关注公路交通安全问题,公路安全除了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公路本身设计品质的影响,因此,文章围绕着公路交通安全设计内容开展了研究。

1 公路交通安全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公路交通安全设计一直都是关乎路线稳定运行的必要设计,其也间接影响了使用公路的人员与车辆安全。若相关设计水平偏低,则很容易引发交通事故,也会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具体实施公路交通安全设计时,还需遵循几项原则:一是客观性原则,在对公路项目实施交通安全设计时,应当要切实考虑工程需求,并根据建设地实际情况开展分析工作,尊重客观事实进行设计,比如说在山区建设公路项目,其地形条件较为复杂,纵坡路段较多,那么在选线时需考虑这些实际要素,提高设计的可行性。二是总体性原则,公路交通安全设计要考虑的因素较多,要全面保证安全性,不能够只针对某一点或某一面强化设计,而是应从整体角度出发,保证局部和整体达到均衡安全,否则将无法达到交通安全设计标准,在公路运行后也会遇到一些问题。三是科学发展原则,公路设计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贯彻科学发展理念,更好地发挥出公路价值,其公路项目的建设施工、养护以及后期运营等环节中,都要考虑公路未来发展,不断完善调整设计体系。四是环保性原则,公路交通安全设计需尽量避免破坏周围自然环境,既要提高运营安全水准,也应与环境和谐共生。

2 公路设计中对交通安全产生影响的因素分析

2.1 线形选择设计的影响

公路的线形选择设计会影响到公路运行后的交通安全,保证线形的合理设计,就能够确保道路运营车辆安全水平达到要求。通常来说,公路线形在开展设计时,需基于车辆的运动学原理和动力学原理,满足实际行驶需求,还应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将公路行驶人员的需求放在首要位置,保证人们在使用公路时具有舒适感和安全感。有关调查数据显示,驾驶员乘车在公路中行进约1 000 m时,其大脑会接收到超过300种信息,同时还会对这些信息做出一定反馈,过程中的反馈次数约为75次,因此,公路线形应确保驾驶员尽可能利用短的时间获取路况信息,尽快让车辆适应公路环境,保证平稳、安全行驶。最合适的公路线形应具有平顺和协调的特征,能够让驾驶人员的内心产生安全感受,满足心理预期。同时,在较长的公路中行驶时,驾驶员还会产生乏味和疲倦之感,驾驶行为也会变得懈怠,很容易出现失误驾驶状况,严重时引发交通安全事故。若公路线形为平纵组合类型,其会限制驾驶人员及时获取前方路况信息,使得驾驶危险性大大提高,可见道路线形的影响较为突出。

2.2 道路视距的影响

对许多公路交通安全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分析发现,道路视距是影响交通行驶安全的重要因素,超过45%比例的交通事故都是因为视距设计不合理造成的。开展公路项目的设计与建设工作时,相关设计人员和施工专业人员都要充分考虑视距是否合适,通过调查公路实际情况,计算并选取最妥当的视距数值,为道路驾驶人员提供更佳的行车环境,确保驾驶过程的安全。依据相关理论得知,当道路平纵视距较为不足时,公路对驾驶员的视线诱导作用会比较差,使得驾驶操作的难度提高,因而也增加了失误操作概率,无法切实保证公路中的行车安全。同时,在部分高等级的公路当中,一些凹形竖曲线的道路还会设置门架式交通标识设施,这也会给驾驶员视线带来遮挡,还有公路跨线桥本身也会阻挡驾驶员视线,导致道路车辆行驶时的安全性下降。凸形竖曲线和小竖曲线半径的道路中行驶过程中,车辆驾驶人员在即将到达坡顶部位置时,会有很长一段行驶距离具有大范围视野盲区,对于前方一定距离外的路况无法掌握,若行驶速度过快,也很容易出现车祸,威胁到驾驶员人身安全。图1为凸形变坡路段示意图,图2为凹形变坡路段示意图。

图1 凸形变坡路段示意图

图2 凹形变坡路段示意图

2.3 交通安全设施的影响

公路设计中交通安全设施的布置也会对道路行驶安全产生一定影响,故而也是设计重点,具体影响的设施包括以下两类。

第一,交通标志标线设施,公路中交通标志牌和标志线是主要影响交通安全的设施,在一些公路中,由于后续维护工作不佳,许多交通标志变得模糊,没办法让驾驶员准确辨认,导致出现错误操作,部分交通标志牌布置过于密集,出现了相互遮挡情况,造成无法识认,还有一种情况是交通标志牌的支撑结构设计不合理,支撑高度较低,导致被周围植被遮挡,当公路外侧行驶着大型车辆而内侧行驶着小型车辆时,小型车也将无法识读交通标志提示信息,难以跟随指示行驶,无法确保安全,因此,对具体标志支撑结构类型合理选择是一项重要设计内容。在选取支撑时,需充分考虑车道数、交通组成以及实际交通量等因素,确保设计结构的科学性,也要避免支撑结构被大风、大雨天气影响而出现倾倒状况,防止标志牌上的图像和文字变模糊或脱落。除此之外,在公路的扩改建项目当中,也要保证原有体系和实际交通标志具有匹配性,全面保障道路的行车安全。在交通标线设施方面,其主要作用为将道路信息更清晰地提供给行驶者,同时还能够对车辆驾驶人员的视线进行合理引导,还有一些标线作用是对驾驶行为加以约束,比如说横向震荡标线或是实线,而标线若是模糊不清、被遮挡,也无法发挥出应有作用,从而给交通安全带来不利影响。

第二,道路护栏设施,公路护栏设施会起到防止车辆失误操作冲出道路行驶范围,即使严重交通事故发生时,护栏也能够起到一定缓冲作用。当前交通运输行业发展较快,许多驾驶员出现了不规范驾驶行为,比如说疲劳驾驶、酒驾或是超速驾驶,这些不良驾驶状态都大大提高了驾驶失误的可能性,再加上一些恶劣气候环境中的驾驶,包括大雾天气、暴雨天气、大风黄沙天气以及冰雪天气等,驾驶人员也无法像正常状态时一样平稳控制车辆,很容易出现或大或小的行车偏移,超出合理轨迹范围,甚至是直接冲出道路一侧,引发严重的事故。而良好的公路路侧护栏能够吸收车辆快速冲击时产生的能量,还能通过自身变形保护车辆,避免其冲出公路之外,其属于公路的必不可少的防护性结构,但具有被动性质,十分重要。护栏的设计通常要结合公路行驶速度标准和路段情况,有些路段若发生行驶偏移概率较高,那么就一定要设置护栏,科学选择护栏的防护类型与防护等级,为公路整体行驶增加一道保障。

3 公路设计中提高交通安全的有关对策分析

3.1 全面调整公路线形

为了保证公路的交通行驶安全,还需重视对公路线形的设计,合理选型并进行优化调整。公路工程项目在建设初始,应安排专业设计人员对道路平纵组合线形充分考量,同时要对多种设计要素进行考虑,比如说确定线形的合理控制点和速度,控制平纵组合的各项指标取值,尽可能提高道路行驶安全效果。例如,设计道路平面线形时,需要对直线段长度参数合理取值,确保其达到设计要求,还应尽量协调前后线形与圆曲线部分的半径,在进行平面定线时,设计人员还应到公路施工现场做好勘察工作,对设计道路沿线的地理条件进行了解,从而保证实际设计的可操作性更强。在设计道路纵断面线形时,应明确平均纵坡的标准,路段存在陡坡情况时,要确保上坡时行驶车辆可以最大地发挥出动能水平,长大纵坡路段的设计需保证平纵线形都科学合理,可开展纵断面结合平面的专项线形设计。此外,对于公路中的曲线路段部分,应适当将内侧道路部分加宽,减少视野盲区,进而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2 科学设计公路视距

对公路视距进行科学设计,主要是确保每一车道中车辆行驶时的视距都比要求值大,重点是平面曲线路段的内侧,需保证横净距达到视距的要求,因而要适当增加宽度,让驾驶人员视线中获取到更多的路况信息。而平面曲线的外侧部分以及其他构造物部分,若无法达到视距要求值,那么可以把构造物适当向后方位置移动,预留出一定视觉空间,或是将路肩设计调宽。对公路边坡路段进行挖方的过程中,边坡也可能会遮挡视线,影响到挖方推进,这时可以先参照横净距将包络线绘制出来,然后再对边坡做清除处理,就能够将视距调整到合适状态。对于公路中央分隔带植被或护栏设施无法满足视距合理要求的情况,可以考虑将中间的植被用其他设施替换,比如说其植被是为了起到公路行驶防眩作用,那么可以换成防眩板设施,再对曲线半径合理调整,让视距达标。

3.3 交通安全设施的合理布置

针对交通安全设施不合理设计的情况,也应进行优化调整,具体在布置设施时,考虑到实际路段各情形,深入分析并灵活处理交通安全设施。例如,可对公路标志设施采取一些防护手段,并定期进行维护,以免标志信息出现无法识认现象,若是某个交通标志牌的信息较多,驾驶人员可能会花费颇长时间来辨识,对于行车来说会带来一些负担,因此,应保证交通导引信息尽可能简洁、清晰,发挥出作用。此外,现阶段也出现了许多交通标志设施的新制作材料,设计过程中需全面了解新材料特性和基本功能,合理选用材料,比如说当前部分交通安全标志牌是由具有高反光性能的材料制作而成,其能够让驾驶人员更快速地辨识标志信息,进而缩短反应时间,降低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4 加大对公路的监管力度

要提高公路交通安全水平,除了要确保公路设计科学合理之外,还应加大对公路的监管力度。由对应监管部门来负责各项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尽量避免公路上发生安全事故。一方面,应加强监督公路工程项目的建设,公路的安全等级和后续运行效果都与建设息息相关,建设品质也会影响到公路使用寿命,为此要加强建设施工过程的监督,保证整个公路的规范建设,确保达到项目要求,为后续公路上车辆安全行驶奠定良好基础。另一方面,要对公路行驶车辆的驾驶员严格监管,许多交通安全事故都受到人为因素影响,有时人员问题甚至是直接造成事故的关键,因此,监督机构要严格监管公路驾驶人员的行为,确保其能够依照正确规范驾驶,比如可检查驾驶人员是否具有证件、是否存在饮酒行为、是否出现其他违规现象,发现不良驾驶情况第一时间制止,预防事故发生。此外,有关部门还应积极宣传交通安全、规范驾驶的知识,让越来越多的驾驶人员提高安全意识并逐渐养成规范驾驶的行为习惯,这样才能够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另外,要积极推进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的建设,比如说基于公路情况来布置交通管理设施,像是上述提到的公路交通标志标线应保证其具有法律效力并依据法规中的正确要求布置,若是公路项目本身路侧具有深沟或悬崖路段,那么为了尽可能保障驾驶员生命安全,需在事故路段设置路侧护栏,在冲突点也要加强降速警示,设置减速带或是增加警示桩,适时开展公路养护工作,针对坑洼不平的路面问题及时处理,保障通行群众的安全。

4 结论

综上所述,公路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交通安全,这样才能确保后续公路运行安全,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其交通安全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公路的视距、线形以及交通标志与标线等。分析可知,公路设计中提高交通安全的有关对策包括:全面调整公路线形、科学设计公路视距、交通安全设施的合理布置、加大对公路的监管力度。

猜你喜欢

驾驶人员视距线形
极端天气中的车辆安全驾驶技巧分析
如何提高机关事业单位驾驶人员的服务意识
短线法预制节段梁线形综合控制技术研究
大跨度连续刚构桥线形控制分析
俄罗斯
汽车驾驶技能的形成与驾驶技能的培养探讨
安全驾驶 远离“路怒”情绪
一种基于非视距误差补偿的协同定位算法
安全视距应该成为道路安全管理的基础共识
浅谈道路设计中的停车视距与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