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应用及前景分析

2023-09-28沐万春

南方农机 2023年18期
关键词:秧苗机械化农机

沐万春

(巢湖市散兵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安徽 合肥 238052)

机械化生产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不仅能够解放农户的双手,提高生产效率与生产质量,而且在实现农业生产的降本增效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水稻种植环节,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使用可以实现育秧以及插秧环节的标准化、机械化生产,育秧质量可以得到显著提升,减少秧苗病虫害带来的损失,机械插秧还可以大大提高插秧的速度,避免耽误种植时间,使得水稻的高质量生产得以实现。因此,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推广应用已经成为各大农业生产区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

1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概述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是采用规格化育秧、机械化栽插秧苗的水稻移栽技术,主要内容包括适合机械栽插要求的秧苗培育、插秧机的操作使用、大田管理农艺配套措施等。通过应用该技术,一方面可以提高育苗质量,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插秧效率,插秧环节中不需要人工参与,省去了以往弯腰劳作的环节,避免了水稻种植户因劳累过度而损害身体健康的情况发生,减少了人力成本,而且可以在加快插秧速度的同时做到合理把控水稻行距、株距,机插秧采取宽行窄距,有利于通风透光,进一步提高了水稻群体光合作用,从而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并且机械化插秧宽窄、深浅一致,具有分蘖好、长势强等特点,与传统栽插方式相比能显著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减少杂草的滋生,有效降低除草剂和农药使用量。一台插秧机每天可作业40 亩左右,不仅效率高,而且更节省时间、节约劳力,切实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从而实现了种植户降本增效的目标。

由此可见,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应用价值较高,对提高水稻生产水平、促进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及助力农民增收有着重要的作用[1]。

2 巢湖市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发展现状

巢湖市是安徽省县级市,由安徽省直辖,合肥市代管,位于安徽省中部,介于合肥、芜湖两市之间,全市土地总面积2 046.14 km2。该地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季风气候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优良的地理位置使得该地兼有南北气候之长,既有充足的光热资源,又有适宜的温度条件,这样优良的气候环境为当地的水稻种植创造了优渥的基础条件。因此,水稻成为当地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之一,常见水稻种植面积达70万亩左右,所以抓好水稻生产对稳定巢湖市全年粮食产量具有重要意义[2]。

随着农业机械化生产技术的发展进步,巢湖市在水稻种植环节中也开始重视机械化手段的作用,最开始主要将机械化手段用于水稻的收获环节,但是集中育秧仍是水稻机械化种植的短板之一。为贯彻落实《安徽省农业农村厅 安徽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水稻集中育秧设施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皖农机函〔2023〕144 号)精神,围绕安徽省、合肥市“两强一增”行动方案部署,坚持因地制宜、统筹发展、农民自愿建设、政府适当补助等原则,集中资金和技术,重点抓好集中育秧这个关键点,加快提升巢湖市育秧服务能力,提高水稻机插秧水平,为稳定和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提升水稻单产、发展农业机械化提供技术支撑。在此基础上,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推广应用也受到了各地农业部门的重视,如何将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普及到全市的水稻种植环节中是其当前工作的一大重点与难点。

就巢湖市水稻种植生产实践来看,一方面是部分地区的农户自身文化素质水平较低的问题,农户受传统小农思想的影响较深,对先进生产技术手段比较排斥,不相信机械化生产的效果;另一方面是田块的问题,小家庭生产模式下,地块往往比较分散,机械化生产受到较大的阻力,同时生产区域内的道路交通也存在问题,尤其是田间缺少机耕路,人工运苗费时费力,影响插秧效率,再加上大多数田块上下落差较大,插秧机不能正常行驶,这些都会影响到机械化生产的顺利开展。

虽然基层政府以及农业部门也重视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推广工作,但是相关工作的开展仍旧存在问题。比如技术应用指导工作不到位,一些技术人员在技术推广的时候没有充分结合基层农户自身的情况进行技术指导,部分农户文化技术水平低,相关机械的使用不娴熟,甚至会出现违规操作的情况,导致育插秧环节出现问题;再比如部分地区的插秧机使用技术不够完善,其与秧苗的适配度较低,导致插秧的时候容易出现质量问题[3]。

由此可见,在当前的水稻生产环节中,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应用还存在较大的问题,还需要加强相关的推广工作,以便可以充分发挥机械化生产在水稻生产中的作用。

3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应用措施

3.1 强化组织领导,多管齐下服务好小农户

农业和财政部门要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协作,形成政府扶持、政策引导、典型示范、市场运作的工作机制。要从粮食安全的角度切实重视水稻集中育秧设施建设工作,并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在有关部门的领导下,可以选择关键农时节点深入生产一线,走进集中育秧场所,开展集中育秧技术及机插等相关配套技术培训指导,最大限度发挥服务小农户的作用。在技术培训环节中,应该重视农户的技术应用培训,确保农户能够在农机操作中规范自身技术操作,最大程度上彰显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在农业发展上的优势[4]。

3.2 精准宣传引导,增强农户机械化生产意识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因此还需要通过宣传引导工作来进一步增强农户的机械化生产意识,从而让广大农户们都可以认识到机械化生产在提高水稻育苗质量和插秧效率上的重要作用。

在宣传工作的开展中,政府以及农业部门要组建一个技术宣传小组,小组内成员应该具备专业的农业机械化知识以及水稻种植知识等,要深入一线,服务到户,一对一地讲解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应用效果,还可以利用新闻媒介或现场演示会、培训班等形式,广泛宣传集中育秧补助政策、增产增效优势和效果,示范带动农民应用此项技术[5]。除此以外,还需要安排专家授课讲解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管理方面的知识,方便种田大户学习、管理。

3.3 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机械化生产环境

在水稻的种植生产环节中,机械化技术的应用是否能够充分发挥作用还有赖于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比如育苗期间是否可以正常供水保苗,插秧环节中是否能够满足插秧机的操作要求等,因此还需要做好以下各方面的工作:1)要改进农田的供排水系统,根据各地区水稻实际生产需求,合理调节水稻灌溉及排水作业,要结合机械化育苗要求梳理当前水路,确保育苗期间的正常供水保苗。2)要结合田块的实际情况修理机耕路,方便秧苗的运输以及插秧机的规范操作。要想做好以上工作,政府以及相关部门都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以便可以为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应用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6]。

3.4 科学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小田变大田

高标准农田指的是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田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的耕地,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也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突出抓好耕地保护和地力提升,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切实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在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推广工作中,综合考虑机械化生产在当地耕地中的适应性,还需要不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小田变大田。

就当前的农业生产来看,进城务工的潮流使得基层劳动力严重缺失,闲置的农田数量不断增多,这就亟需进一步促进土地流转工作,提升土地的规模化建设水平,为机械化生产奠定良好的基础[7]。

3.5 开展农机维修上门服务,保障农机生产安全

在机械化生产中,涉及大量的机械设备,其在应用过程中可能会因为长时间的运行产生较大的负荷,或者是因为一些不当操作而产生故障,即使是在农闲时期,闲置的机械设备也会因为存储不当导致故障频发。这些故障如果是在农忙时候出现,就极易影响水稻机械化作业效率,而且农户基本只具备简单的使用技能,无法针对设备的故障进行有效的处理,这样也会给农户造成较大的损失,使其更加排斥机械化作业。

因此,在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推广应用过程中,还应该进一步提高农机维修服务质量,这样可以保障农机生产安全,减少农户的后顾之忧。在实际工作的开展中,可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增加农机维修网点数量。为满足基层农户的机械设备维修需求,可以在当地增加一定数量的维修网点,以便可以及时为农户提供农机维修上门服务,同时还可以指导农户自行进行农机的维护与保养工作,降低农机运行的故障发生概率。2)强化农机维修队伍。农业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还需要较高专业知识水平的维修人员,因此要重视对这一工作队伍的培训工作,使其可以为农户们提供便捷高效的农机维修服务[8]。

3.6 坚持农机农艺融合,助力科技增值提效

农机与农艺融合技术要结合水稻选种、种子处理、催芽等环节灵活应用,促使农机、农艺有效结合。同时,还需要技术人员不断总结技术推广出现的阻碍因素,并观察区域水稻生长特征,尽可能简化育插秧技术程序,促使水稻育秧环节与机械设备有效衔接,确保水稻机械化育秧标准达到规定要求。此外,可以搭建农机农艺融合技术推广平台,促进农机与农艺部门有效沟通、协同配合,以扩大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应用范围。

4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前景分析

在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下,农业机械化生产的普及范围越来越广,在水稻的种植生产中,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应用效果也受到了广大农户的重视。但实际上受制于基层地区的经济、文化等因素影响,要想真正地全面实现水稻机械化育插秧还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只有在全社会的关心与支持下才能够完成这样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尤其是政策的制定、资金的支持、科研的投入等等,以便可以最终全面实现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普及应用。

基于这一愿景,在水稻育插秧技术的发展中,越来越多的专家开始试图进行工厂化建设,在人工可控的范围内,本着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原则,实现育插秧作业的机械化、规模化、商品化,即以机械化移栽为主,建立工厂化育秧体系,统一供种、育秧供秧,在提高规模种植效率的同时,技术上也能得到保证,而这一发展趋势也符合当下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

同时,在先进技术的支持下,基于农业发展的高质量要求,对水稻育插秧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确保其作业质量至少达到如下标准要求:1)漏秧率要低于5%,漏秧指机插后插穴内无秧苗;2)伤秧率要低于4%,伤秧指插后秧苗茎基部有折伤、刺伤和切断现象;3)漂秧率要低于3%,漂秧指插后秧苗漂浮在水(泥)面;4)勾秧率要低于4%,勾秧指插后秧苗茎基部90°以上的弯曲;5)翻倒率要低于3%,翻倒指秧苗倒于田中,叶梢部与泥面接触;6)均匀度要在85%以上,均匀度指各穴秧苗株数与其平均株数的接近程度;7)插秧深度要保持一致,一般插秧深度在10 mm~35 mm(以秧苗土层上表面为基准)[9-10]。

综上所述,只有不断地加强对农业机械化生产的研究,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才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才会有更加坚实的保障。

猜你喜欢

秧苗机械化农机
沃得农机
DA-6对番茄秧苗生长的影响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不一样的农机展
农民
基于Meanshift和Hough变换的秧苗行中心线提取
如何加强农机管理发挥农机作用
农业机械化
对我国煤矿岩巷掘进机械化配套的探讨
从骡马化到机械化、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