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沂蒙红色文化沉浸式传播策略探析
——基于VR技术和RPG模式的应用

2023-09-28马仲丽吴官青张盼盼

中国地市报人 2023年8期
关键词:沂蒙红色文化

马仲丽 吴官青 张盼盼

沂蒙红色文化植根于以蒙山、沂水为象征的山东省临沂市沂蒙山区这一片红色热土,各种形态的革命精神蕴藏在革命根据地、革命文物和旧址、名人故居等不同载体之中,映射出先辈们崇高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以及这片热土蕴含的厚重文化底蕴,孕育并发展成了独具特色与价值的沂蒙红色文化。[1]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

一、沂蒙红色文化传播的现状

(一)沂蒙红色文化传播的重要性。沂蒙红色文化,是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山东省沂蒙革命根据地共同凝结和发展出来的革命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战争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历经近百年的洗礼,沂蒙红色文化历久弥新,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应该大力传承和弘扬。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新时代,我们要更加充分地认识到沂蒙红色文化蕴藏的时代价值,推动实现沂蒙红色文化在内容表达、传播路径和传承方式上创新提升,使之成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沂蒙红色文化传播的困境。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红色文化发展的大力支持,沂蒙红色文化已经有了较大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但由于其主要依靠刊物出版、影音传播、展馆陈列以及演讲报告等形式传播,此等传播形式较为陈旧,对受众的吸引力不足,且缺乏创新性,传播效果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此外,沂蒙红色文化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传播效果面临挑战。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借助自媒体平台渗入社会各个领域,群众思想观念不断发生变化。信息数量庞大、传播随意性强也导致传播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导致网络平台上蔓延着许多不健康的思想,使得红色文化的传播面临着多元化的冲击和挑战。

二、沉浸式传播的价值研究

随着大数据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沉浸式传播”开始渗透社会的整个肌体之中。在新闻传播领域,“沉浸式传播”这个术语可以追溯到第34届IEEE声学、语言和信号处理国际会议,会议的四大主题论坛之一就是沉浸式传播(Immersive Communication)。[2]

“沉浸”(Flow)主要是一种参与者在进行某活动时注意力高度集中,并且屏蔽掉所有不相关知觉的状态。我国学者李沁等提出,“沉浸传播”主要基于沉浸媒介,是以大数据和智能网络为技术支撑的信息浸透模式,强调受众被媒介所包围的泛众传播。而目前我们所提到的“沉浸式传播”,大多都是基于沉浸科技,如VR(Virtual Reality)、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等技术给受众带来的沉浸体验,使受众完全融入情境之中。

沉浸式传播的发展得益于媒介技术的进步以及科技的高速发展。在大数据媒介架构的基础上,VR、AI等技术使个体能够同时存在于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之中,社会生活环境和媒介逐渐融为一体,构成沉浸式传播的基础环境。沉浸式传播的最主要特征是人与媒介的深度融合,受众能够通过“亲身参与,置身其中”的沉浸式体验,进行多向交流互动,从信息或活动中获得归属感、认同感、参与感和美感,实现核裂变式的网络传播。[3]

三、沂蒙红色文化沉浸式传播的思考

进入5G时代,新媒体交互技术和社交媒体平台的迅速发展为沂蒙红色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拓宽了文化传播路径。与此同时,随着VR、AI技术的不断发展和RPG(Role Playing Game)模式的广泛应用,使得沉浸式传播日趋成为重要的传播方式。信息技术的赋能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方式和内容。在此基础之上,将沂蒙红色文化的传播与VR技术、RPG模式等沉浸式体验方式相结合,并利用“O2O(Online To Offline)”商业模式,线上线下共同运作,将抽象复杂的沂蒙红色文化转化成易于为人们尤其是青少年所接受的认知图式,激发他们的情感认同,提升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和认同度。在利用新技术、新模式扩大沂蒙红色文化传播范围与影响力的同时,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一)构建全媒体传播矩阵,提高沂蒙红色文化传播覆盖度。随着互联网终端的普及,受众对信息的接收能力和传播能力得到持续加强,在信息传播中获得更多主动权,传统媒体单向性、垄断性和单一性的传播方式发生了改变。构建全媒体传播矩阵,能够实现媒介内容、渠道和功能的有效融合,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优势互补。一方面,善于发挥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和公信力,可以借助广播、电视和报纸等传统媒介进行沂蒙红色文化宣传,提高受众对沂蒙红色文化的好感度;另一方面,借助抖音、快手和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围绕沂蒙红色文化,展开短视频创作、定点直播和云游红色文化景区等形式进行宣传,顺应不同市场需求,提高沂蒙红色文化的知名度和传播覆盖率。综合运用多种传播媒介进行宣传,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传播矩阵,实现沂蒙红色文化的创新式传播与发展。

(二)利用VR技术,开设沂蒙红色文化VR体验馆。VR技术又称虚拟现实技术,可以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为人们提供一个多重感官共同参与的“拟态环境”,融合视听语言多种表达形式,使人们具有身临其境的体验感,沉浸式融入虚拟信息环境,并且在此基础之上,VR技术还具有能够与虚拟环境进行交互作用的能力,使人们完全融入虚拟环境进行交互活动。VR技术在沂蒙红色文化传播中的应用,能够进一步丰富沂蒙红色文化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利用VR技术,将真实的沂蒙红色故事与沂蒙红色人物事迹制成沉浸式体验场景,建立虚拟交互区。在这个虚拟环境内,体验者利用VR设备实现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多重感官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沉浸式感受沂蒙红色文化场景。并且可以利用VR技术打造真实的声光电效果,增强体验者的感官体验和认知体验,通过再现历史场景和模拟活动,营造特定氛围,形成虚拟和现实的联动效应,让体验者“穿越”回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感受历史事件和人物情感。在情感互动的同时加深对沂蒙红色文化的理解,将沂蒙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转化为易于体验者感知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增强沂蒙红色文化的亲和力,扩大传播影响力,进一步发扬“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

(三)基于RPG模式,打造沂蒙红色文化体验基地。社交媒体时代,消费者对于场景消费和沉浸式体验消费的需求明显增加,以沉浸式空间体验为重要特征的RPG类游戏应运而生且广受消费者喜爱,特别是在青少年消费市场的占比呈现快速稳定增长态势。此类游戏弥补了前几代游戏重复性强、故事性弱和场景性不足的缺点,实现了剧情发展和逻辑推理的紧密结合,同时游戏过程中玩家之间的交流互动和情感配合也是一大亮点,突破了传统游戏单一和情感性不足的束缚。青少年消费群体“体验至上”的消费理念和诉求在RPG模式中得到满足,随着其消费能力的逐步增强,青少年消费市场的活力将得到进一步释放。在此背景之下,依托沂蒙红色文化,挖掘真实的沂蒙红色故事和沂蒙红色人物事迹,打造系列原创作品,实现沂蒙红色文化传播的IP化运营。基于RPG模式,打造沂蒙红色文化体验基地,采用实景搭建和角色扮演的方式,并利用VR技术还原真实历史场景,借助专业NPC(Non-Player Character)对沂蒙红色故事进行现场演绎,让体验者身临其境,感受游戏角色之感受。游戏过程中,体验者通过推理解密等方式沉浸式参与沂蒙红色故事,在亲身演绎过程中感悟沂蒙红色精神,既丰富了沂蒙红色文化的表达,又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体验者对沂蒙红色文化的情感认同,增强了文化传播的吸引力、影响力和号召力,提升了红色文化的传播力和生命力。

四、沂蒙红色文化沉浸式传播的具体策略

(一)多项技术联动,增强用户的交互体验。沉浸式传播方式的使用对于技术具有较强的依赖性,且无法简单地依靠一门技术完成。VR技术的研究与运用主要集中在红色遗迹复原、技术平台建设、虚拟红色展馆等方面,[4]AR技术与RPG模式的应用主要针对用户的实际体验,使场景多维度重现,使用户从“观看者”变为“亲历者”,并从文化的单向传播转变为文化的交互体验,看似相似的技术实则发挥各不相同的作用,多项技术共同作用实现沂蒙红色文化沉浸式传播的新可能。

(二)突破固有模式,避免新技术的“程式化”运用。在新技术的支持下,文化传播由二维转向多维,传统的传播思维已无法适应新时代的文化传播需求。因此,传播者要突破固有模式,使传播方式从调动用户的视觉感官向调动用户的多重感官发展。沂蒙红色文化的沉浸式传播需要多重技术的运用,传播者观念的转变显得尤为重要,以传统的思维运用新技术只会增强“文化展示”这一方面的用户体验,无法多维度提升文化传播效果。

(三)注重用户反馈,及时进行优化提升。无论是VR技术、AR技术还是RPG模式,都是互联网技术发展下的新时代产物,其在文化传播方面的使用途径、传播效果等都没有先例可供借鉴。沂蒙红色文化的沉浸式传播是在“摸索”中前进,唯一的反馈途径就是用户。因此,要设置多种方便快捷的用户意见反馈途径,主动向用户收集反馈,及时总结,进行优化。

(四)增强文化产业意识,把握商业运营与文化传播之间的平衡。红色文化是我国宝贵的精神文明财富,具有丰厚的革命精神与丰富的文化内涵。长久以来,沂蒙红色文化备受重视与保护,但在重视其政治意义的同时,其经济价值往往被忽视。因此,在实现沂蒙红色文化沉浸式传播的同时,要适当发挥其经济和文化的双重作用,既要重视其带来的经济效益,也不能忽视红色文化的根本属性,不能使其变得低俗化与娱乐化。

(五)明确权责主体,多方合力促进沂蒙红色文化传播。沂蒙红色文化的沉浸式传播需要政府、媒体等多方主体形成合力才能实现。而在传播过程中,各种问题的治理也无法由其中任何一方独自解决。由于沉浸式传播过程中各种技术的使用,对于资金投入、产品宣传以及传播秩序管理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明确好各部分相关的权责主体,既要有利于沂蒙红色文化沉浸式传播过程中管理工作的展开,也要有利于接收反馈后改进工作的展开。

猜你喜欢

沂蒙红色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红色是什么
韩国汉诗中的沂蒙历史名人形象研究
红色在哪里?
谁远谁近?
追忆红色浪漫
描绘红色沂蒙新画卷
沂蒙妈妈与八路儿子的母子情
结合新的时代条件 弘扬光大沂蒙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