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际语境写作视域下的《出师表》探析

2023-09-28朱秀利宝鸡文理学院陕西宝鸡721013

名作欣赏 2023年17期
关键词:汉室先帝后主

⊙朱秀利 [宝鸡文理学院,陕西 宝鸡 721013]

《出师表》是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作者诸葛亮在北伐之际上书后主刘禅,望其承先帝刘备之遗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为一封臣子给君主的奏章,这篇奏疏在秉承“雅”的同时,字里行间无不流露着真挚的情感,读来不觉令人潸然泪下,正如古人所说,读《出师表》不落泪者,不忠,由此可见作者表达技巧之高超。

语文教育专家荣维东在《交际语境写作》一书指出,交际语境写作即为达成特定交际目的、针对某个话题,面向明确或潜在的读者进行的意义建构和书面交流。①强调写作时要具备作者、读者、话题、目的,以及文体等意识。诸葛亮的《出师表》就是一篇带有应用性质的写作,是作者在特定语境下的创作。读者在阅读时,若仅将文本作为静态创作来读,是难以深入其中的,只有将其放置在当时的特定语境中,才能窥其全貌。下面拟立足写作学角度,结合“交际语境写作”的基本观点,还原诸葛亮《出师表》中的写作要素,进而窥探其言说技巧。

一、明确写作目的自由书写

《出师表》是诸葛亮于蜀汉建兴五年(227),第一次出征伐魏之时写给后主刘禅的奏议。此时蜀汉处于危急存亡的紧要关头,诸葛亮想要北伐曹魏,然而有内顾之忧,为安定后方,减少顾虑,因而上书后主刘禅,进谏忠言,望其牢记先帝宏图大业,早日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这是有着明确书写目的的个性化表达。

文章开头以追念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说起,开篇就营造出一种悲伤的氛围,虽然刘备已故四年,但诸葛亮对刘备未能实现的创业夙愿仍是深感痛惜,此次北伐又不禁想起。虽然心中感慨先帝大业未酬身先死,但也并未沉浸其中,笔锋一转,回到当下“益州疲弊”的现状,进而表明今“天下三分”之势,直言当前的不利形势,实为危急存亡的紧要关头,开篇短短二十九字便勾勒出当前蜀汉的紧迫局势,如此危急存亡的景象,读来心中焦虑倍增。虽然外有忧患之势,但是内有“忠志之士”,此为当前形式下的有利因素,而这些人皆是感念先帝之恩,如同自己对先帝怀忠贞之情,才能任其驱驰。先表明当前不利形势,再陈述有利因素,让后主有所重视的同时,也在告诫其定要子承父志。要继承先帝未完成的壮志,就要做到“开张圣听”“严明赏罚”以及“亲贤远佞”,如此汉室兴隆,指日可待。

诸葛亮虽以追念先帝起句,但紧接着便表明出师的原因以及自己对先帝的忠心,陈述了外在客观形势,表明自己的劝谏意图。在法度方面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宫中、营中之事,皆要悉以咨之;举东汉恒、灵二帝之例,劝谏后主亲贤臣,远小人。为使这些谏言达到应有之效果,每一项忠谏都有理有据,不可避免的说教之理也被字里行间的真情淹没,进而一步步打动后主刘禅的心。

照常理而言,表文通过三项忠谏所传递的思想已十分明了。然而诸葛亮却接着追忆起自身往事,表明自己本是无意功名、淡泊名利之人,受先帝赏识,“三顾茅庐、临危受命、白帝城托孤”,无不令自己更加感激爱戴,为报答先主知遇之恩,愿“许以驱驰”,为其奔走效劳。本段看似与出师关系不大,实则蕴涵作者的言语智慧。先是追溯自己二十一年的殊遇,显露对先帝之情深,今后仍一如既往,也从侧面表明进言之忠心,此用意一;接着再述先帝不因自己出身低微、地位低下委以重任,后主宜仿效,此用意二;因为先帝的殊遇自己愿为先帝效劳,激励后主同先帝学习,此用意三;借二十—年不平凡的历程,告诉后主创业的艰难,更不可半途而废,所作努力万不可在此毁于一旦,此用意四。种种迹象表明,此段自述身平之举,绝非累赘之言,笔墨的宕开使得自己的劝谏意图更为明显。这是临行前坦荡之言,能进一步打动后主的心的同时,又有波澜起伏之感,更有利于实现写作意图。

结尾两段,再次表明自己作为臣子的职责以及对先帝和后主的忠心。不仅慷慨激昂地表明自己北伐曹魏之决心,而且对后主立下军令状“不效则治臣之罪”,愿刘禅委以重任;也指出其他群臣职责所在,如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为攸之、祎、允之任。告诫后主不仅要自谋,还要“咨诹善道、察纳雅言”。陈述话语又回到了劝谏的目的。

从整体来看,表文紧紧围绕“开张圣听、刑赏严明、亲贤远小、攘凶兴汉”的劝谏主旨,既追忆先帝之恩德,又分析了蜀汉当前的形势,在阐明出师原因之后,不忘紧随忠谏之言,但也并非戛然而止,而是接着追念了先帝与自己为创基业所做的努力,对刘禅的劝勉之意一直贯穿其中,既是他对后主的担忧,也是其忠贞的体现。文章一气呵成,无刻意雕琢之意,对蜀汉的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将劝谏的意图体现得淋漓尽致。之所以读来毫无说教之感,是因为作者并非简明扼要地陈述谏言,而是将自己意图时融入其中。“话语交流其实是意图与意图的交流,语言只是个手段。我们传达给别人的不是语句本身,而是我们的意图,我们在意的也不是语句本身,而是意图。”②当写作意图通过语言表达清楚之后,交际的目的才有可能达成。诸葛亮正是深谙这一道理,明确自己的写作意图即——劝谏,才将自己的意图融入语言中,如追述生平之举,看似无劝谏之句,实则暗含劝谏之理,正是这种自由书写,才能给人以感染力与说服力。

二、洞悉身份意识下的个性表达

在《出师表》一文中,诸葛亮有着明确的“身份意识”。文章是写给一定的对象看的,《出师表》的阅读对象首先是后主刘禅。先主刘备驾崩之时,曾临终托孤于诸葛亮并说:“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刘备临死前对刘禅说:“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③由此可见,诸葛亮身份的特殊性。而当诸葛亮出师伐魏时,后主尚且刘禅不谙国事,安定后方成为他最为牵挂的事情,如何通过奏疏掌握语言的分寸,得体地将自己的忠心谏言表达出来,以达到想要达到的目的,本文给出了答案。

首先,诸葛亮将自己定位为先主之臣子。为报先主刘备知遇之恩、承其遗愿,因而希望通过此次伐魏以“北定中原、攘除奸凶”进而“兴复汉室”,字里行间充溢着对先帝刘备的感激怀念之情。文中“先帝”称谓频繁出现,据统计有十三次之多。诸葛亮劝谏后主刘禅开张圣听,是因先帝中道崩殂,故要继承其志;所陈列的忠良之臣,是先帝选拔而来;所举后汉因亲小人而倾颓的例子,也是先帝的看法;因先帝的赏识,自己才愿为其奔走效劳。在先帝的看法与做法之下,才提出自己的建议“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假设文章开头即为“愚以为陛下宜……”便不如原文妥当,且难免有说教的嫌疑。诸葛亮在奏表中,没有作为前朝重臣的居功自傲,频繁借先帝之口来言说,一方面是表明自己对先主的情之深切,另一方面也是为感化刘禅,切记先帝未竟之大业,以激励后主发奋图强,兴复汉室。

其次,诸葛亮将自己定位为后主刘禅的长辈。(“相父”对“子”)先帝临终时的托付,让诸葛亮铭记于心,因而在劝谏之时能推心置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如建议陛下在赏赐刑罚方面,不宜异同;宫中的大小事,咨询费祎、董允等良臣;军中之事,则可咨询将军向宠。不仅循循善诱、事无巨细地对后主加以说明,而且语气诚恳委婉,望后主有其父知人善用地风范。在听取群臣意见之时,也需有自谋的能力,可谓皆是肺腑之言。情感到最后已经难以自抑,“临表涕零,不知所言”更是将一位老臣的深切期望、一位长者的谆谆教导呈现在我们眼前。

最后,诸葛亮将自己定位为对陛下劝勉的蜀汉之臣。虽为先主的股肱之臣,但也为当朝之臣子,诸葛亮的这一意识在文中有多处体现。“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一个“诚”表明形势的紧迫,“诚宜开张圣听”中的“诚”极显恳切之态。对刘禅所提谏言,皆用“诚宜”来表示,语气真挚谦和,这是尊君的体现。多采用“愚”开头,而非用“臣”,这也是其精妙语言的体现。愚,在古汉语中为自称的谦辞。较“臣”来说更有谦卑的意味,尤其是在这样特殊的关系中,人称词的选用显得尤为重要。况此文为劝谏之言,更要以谦和的语气来陈述以此达到交际目的。

在这段特殊的君臣关系中,诸葛亮既没有倚老卖老地教训后主,也未曾谦卑屈膝、阿谀奉承,所说皆出自真心、无丝毫私欲,语气不卑不亢,劝谏后主刘禅要奋发作为、兴复汉室,恳切的同时带有臣子对君主的尊重。正是基于特定的读者、目的、话题等语境要素,以及自己身份的多样性,诸葛亮才塑造了这样的语篇形式,从而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

三、情理共生的言说方式

《出师表》一文集说理、叙事和抒情于一体。文章一至五段重在议论,阐发蜀汉当前形式以及诸葛亮提出的建议,寓情于议;第六段则着重叙事,追述自己的生平,寓情于事;最后两段则表明自己伐魏的决心,抒发自己的忠贞之情。在劝谏之中既有明理之处、感人之事,又有动人之情。由于“表”为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这种体裁决定了劝谏言辞往往是恭敬恳切、真挚感人的。尤其文中最后一段,“临表涕零,不知所言”最为直白,真实到不知所言的表现为最真挚感人之处,其中含有复杂的情感,既有对先帝的追念、对汉室的耿耿忠心,又有对后主的担忧叮嘱,真所谓心诚意真。全文在议论、叙述之时也不乏抒发,论当前的形势时有对先帝的痛惜,述生平之事时无不显露对先帝的追念,更不论字里行间处处显露对后主的谆谆教诲,如此真切读来怎能不令人潸然泪下。

文章不仅以情动人,更是以理服人,无论是当前蜀汉的有利与不利因素,还是提出的诸种建议,有理有据的同时,更是为复兴大业着想,为刘氏天下担忧,此种忠心是一般人难以企及,况先帝刘备曾托孤于诸葛亮,与先帝有患难与共的深情,此番谏言也是先帝的一贯教诲,如此一来,于理于情,刘禅对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所提建议都会审慎对待,这也正为诸葛亮的过人之处,在情与理的互现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言说,从而实现写作意图,达成交际目的。

尽管从历史上看,后主刘禅并未承先帝遗志,遑论兴复汉室,但从文学角度看《出师表》确为“表”文中的经典之作,尤其当我们还原其写作要素时,才发现本文写作艺术的高超与精湛。

总而言之,这种言说艺术给我们写应用文带来诸多启示。

首先,要有明确的写作目的,主旨要明确、突出,点明自己的思想观点。并且要理清写作思路,层层推进中实现写作目标,如《出师表》的写作路径为“分析形势——提出建议——追述自身——明确责任”,在把握中心主旨“兴复汉室”的基础上,使内容更加丰富与深刻,避免写作时出现杂乱无章,缺乏重点的情形。

其次,具备“读者意识”有利于达成自己的写作目标。《出师表》一文的首要阅读对象是后主刘禅,再次才是后世读者,当时诸葛亮作此文必然也要针对刘禅来写,既要达到劝谏目的,又不能失长者风度,只能以事实为依据、选择合适的言语身份,又辅之恰当合理的言辞加以表达,这也是为何这篇文章得以流传的一个原因了。在应用文写作中,明确的身份意识尤为重要,针对不同读者不同的表达是语言得体的一个重要方面。

最后,善用表现手法。本篇表文既陈情、叙事又兼顾说理。语言虽朴实简短,但短短几百字蕴涵无限深情,这是对作者驾驭文字能力的考验。文中还了无痕迹地用到了对比的手法,先帝的贤德为后主学习的主要方面,对先帝的称赞和对后主的劝导,这无形之中使得人物更为鲜活,特点更加明确;对先汉和后汉的对比、对忠良之臣和小人的对比也是突出了劝谏重点,使得交际意图更为明显。这些对于学生现代应用文的写作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既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也有利于写作能力的提升,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① 荣维东:《交际语境写作》,语文出版社2016年版,第55页。

② 王尚文:《走进语文教学之门》,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15页。

③ 〔晋〕陈寿撰,〔宋〕裴松之注:《三国志》,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68页。

猜你喜欢

汉室先帝后主
南唐后主李煜 文艺青年的错位人生
《出师表》初三复习试题
出师表
祝贺汉江被评为全国最美家乡河
《出师表》节选
出师表(节选)
参观诸葛亮隆中遗址
春从天上来·南唐后主
乐不思蜀
“上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