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院深春尽浓荫知 『走读』上海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

2023-09-27何振华张晓虹

东方剑·消防救援 2023年9期
关键词:黑石风貌公寓

何振华/文 张晓虹/图

于我个人而言,这是一趟很有意义的“走读”。杂志社的记者小张提出一道走一走上海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以下简称“衡复风貌区”),我欣然答应。仲夏的白天,太阳火辣辣的,约好在地铁10 号线交通大学站7 号口碰面,从那里左转不远就是武康大楼。地铁7 号出口斜对面的复旦中学,前身即是马相伯创办于1905 年的复旦公学,历史上经历了复旦公学、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复旦中学三个发展阶段,陈寅恪、胡绳、金冲及都从此校走出,老市长陈毅1950 年题写的校名,隔着马路,醒目可见。我对小张说,我们右转步行百米就是泰安路,“走读”就从泰安路开始吧。

回忆

泰安路115 弄。这是一条我再熟悉不过的花园里弄了。20 世纪90 年代初那几年,上海诗词界经常假座交大博学楼举办诗会或书画展,每次我去杜宣家中送请柬,杜老总会开心地说,在博学楼搞活动,数他最为便捷了,杜老家就在弄内8 号。杜宣是1932 年入党的剧作家、散文家、诗人和国际文学活动家,1933年加入左翼戏剧家联盟,先后在沪、桂、滇、渝及香港等地从事革命文化活动,1938 年参加新四军,1949 年后曾任国际政治经济所所长、亚非作家会议常设局常驻代表、上海市文化局顾问、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市作协副主席、上海市剧协主席、中国剧协顾问、上海市对外友协副会长、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等职,也是《文学报》的主要创始人,2004 年8月23日病逝,享年91 岁。在我的心目中,爱穿新衣服、爱喝咖啡红酒、爱把玩烟斗的杜老,永远是一个乐观爽朗的开心老人,一手好字同其人一样俊逸倜傥。我30 岁生日前夕,杜老寄来“云卷云舒”四字草书,约我陪他同往愚园路同仁医院看望病重的苏渊雷先生。此情此景,恍若昨日。1949 年的5月,杜宣随解放大军接管上海,当年黄金荣在自己的公馆里见到的第一位共产党的高官,就是坐着吉普车、率领一队全副武装的解放军战士奉命去见他而不是抓他的杜宣。

1983 年的夏天,我在京参与筹创《青年沙龙》杂志,当时上海团市委的朋友来京开会时托我送一封信给周谷城先生,请他为团市委举办的一个专题活动题词。这位朋友与周谷老相熟,其时周谷老刚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谷老在京住址他无从得知,时间很紧,要我想办法无论如何将信送到。情急之下,我想到了请阳翰笙先生帮忙,遂赶往新街口外北大街的官邸区,翰公要我将写上周谷老大名的小纸条交由保姆让其去警卫室询问。不一会儿,保姆奔跑回来说大门口有人问是谁找周谷城,原来是周谷老的车刚回大院,秘书正好去警卫室取东西。我立马跑出去,告知对方是上海的老朋友托我送信给周谷老。踏进小楼,周谷老与夫人李冰伯都在客厅,周谷老开怀大笑说:“你是我在北京家里见到的第一个上海来的朋友……”周谷老蘸墨濡毫写好了字,还专门为我书录一幅《论语》句:“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早在此前,我造访沪上泰安路115 弄6 号周寓时,周谷老送了一套两册《中国通史》给我,洁白的封面上题签“谷城赠”,钤朱文名章。这一趟步入幽静的里弄,我站到5 号楼栋前留了影,楼上原为孔罗荪家,这位曾主编过《文学月报》、担任过上海文联和作协秘书长的德高望重的老评论家,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久赴京担任《文艺报》主编和中国作协书记处常务书记,与上海有着不解之缘。1994 年,病中的孔罗荪回到上海,91 岁的巴金坐着轮椅去泰安路看他,巴老被人抬上楼,拄着手杖走进他熟悉的房间,与坐在沙发里默默望着他的孔罗荪含泪相握……两年后的夏天,孔罗荪去世。在龙华举行追悼会的前两天,我在《文艺报》上发表了《永远想念罗荪夫妇》长文。文化界老一代人那样一种坚强、坚贞、坚毅的品格节操,那样一种纯真而深挚的情谊,那样一种虚怀若谷、爱护青年的胸襟,不啻是我辈难以企及的精神境界。

泰安路上的卫乐园10 号,居住过贺子珍;1 号居住过黄佐临;不远处76 弄的亦村,4号居住过贺绿汀……

走读

衡复风貌区总面积7.75 平方公里,其中徐汇范围内的面积4.3 平方公里。风貌区(徐汇区部分)优秀历史建筑约有950 幢,保留历史建筑1774 幢、一般历史建筑2259 幢、其他历史建筑1424 幢。房屋性质以花园住宅为主,1949 年前建造的房屋中,花园住宅1451 幢,建筑面积65 万平方米。有人这样形容:历史人文荟萃,街道尺度宜人,空间环境优美,花园住宅遍布整个街区,风格迥异的中西式精美建筑,如一座座凝固东西文化的宝库,记录了上海近现代的历史和文脉。

衡复风貌区内,花园住宅遍布整个街区,风格迥异的中西式精美建筑,如一座座凝固东西文化的宝库,记录了上海近现代的历史和文脉

从泰安路出来,转个弯就是武康大楼。虽说不是双休日,但楼前街沿人头簇拥,这里早就成为魔都的网红打卡胜地。关于这幢船型大楼的历史及人物,见诸报章的文字太多了。推开湖南路11 号那扇小门,想在这爿自己很喜欢也时常过去坐坐的书吧“1984”看看,整个院子正在重新装修。走过武康路113 号,巴老的故居在修缮。走过复兴西路147 号也在修缮中的柯灵故居。往事历历,感叹莫名。走进复兴西路62 号,这幢原为修道院公寓的有名的历史建筑,现已改建为“衡复风貌馆”,辟有“历史回溯”“活化利用”“衡复建筑”等几个主题展厅。据说过去在这一幢弗立斯(Chester Fritz)夫妇居住的小楼里,主人每周都会宴请在沪的中外名流,不仅有英美法各国驻华使节,而且像宋美龄、张学良、珂佛罗皮斯、项美丽、梅兰芳、林语堂这些赫赫有名的人物,都到访过弗立斯的沙龙。现在从风貌馆展陈的图文介绍中,可以详尽了解到在占地4.3 平方公里的衡复风貌区中,曾经居住过李克农、潘汉年、李白以及左尔格小组这样的情报大咖;居住过荣德生、荣毅仁、严裕棠、周作民、莫觞清、董浩云这样的民族资本家;居住过巴金、郑振铎、张元济、夏衍、柯灵、王元化、草婴这样的大作家;居住过张乐平、程十发、颜文樑、赖少其这样的画坛巨匠;居住过聂耳、田汉、贺绿汀、萧友梅、周小燕、丁善德这样的卓越音乐家;居住过周信芳、俞振飞、盖叫天、言慧珠、袁雪芬、徐玉兰、王文娟这样的梨园名流;居住过赵丹、张瑞芳、孙道临、胡蝶、周璇、上官云珠这样的电影表演艺术家……这一个个名字,就像历史的天空中串起的明珠,与其说是点缀着这座光荣的城市,不如说他们与这座城市的关系如同鲜花和绿草那样亲密,须臾不离。

离开“衡复风貌馆”,穿过宝庆路,就到复兴中路1380 号的上海交响乐团。这一支创建于1879 年(清光绪五年)、在亚洲地区历史最为悠久的“上海公共乐队”,当初有“远东第一乐队”之誉。在上海交响乐团的正对面,复兴中路1331 号的一幢折中主义风格的砖混老建筑,即是建于1924 年的黑石公寓,简化的科林斯柱式,丰富的古典主义装饰,沉稳而雍容的姿态,见证着近百年的春夏秋冬、熙来攘往。黑石公寓也是衡复风貌区的核心组成部分,梧桐成荫,底蕴深厚。

如今,随着“国际化音乐街区”的打造,黑石公寓被植入了“音乐”的内核,改造为一座为音乐人和喜爱音乐的市民服务的活力社区。从上音歌剧院到上交音乐厅,再到黑石公寓以及聂耳广场,连成一片。

黑石公寓一开始和音乐并没有什么关系,1924 年由美国商人布莱克·斯通投资兴建时,只是位于法租界黄金地段的一座豪华公寓,外观整体呈折中主义风格,主立面左右对称,由三段弧线构成,底层建有超大门廊,并带有丰富的古典主义装饰。值得一提的是,公寓配套在当时的中国无出其右,设有四季恒温泳池、网球场、餐厅和舞厅,大楼的顶层是一座屋顶花园。为满足住客的种种需求,公寓还提供了电梯、中央供暖、佣人服务甚至外籍管家。1925 年的招租广告中,黑石公寓直接打出了“中国最好的公寓”这样的旗号。

2005 年,黑石公寓正式挂牌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2016年,徐汇区计划以上海音乐学院、上海交响乐团所在的复兴中路汾阳路一带为核心进行街区整体改造,打造国际化音乐街区,黑石公寓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以“生活中的音乐家”为设计理念,黑石公寓和其背后的四栋建筑被打造成黑石M+街区,为邻近的上交音乐厅提供配套服务。其中黑石公寓一层为幸福集荟书店和Drops咖啡店,二层到六层为生活、办公空间。其他建筑形成开放街区,纳入设计家居店、餐饮、酒吧等。

曾经的黑石公寓一直是知名的休闲社交场所,现在更好地延续了这一功能。市民可以在附近听完音乐会,然后到这里喝下午茶或者吃晚餐,或者看上一会儿书。有时候会看到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在黑石社区即兴演出,或许还能见到几张音乐圈的“熟面孔”,作为饭后谈资。市民可以更好地感受这些历史建筑、街区空间以及音乐氛围感,这样的文旅生活体验才是完整的。

安全

将要结束这次“走读”之前,我们来到了吴兴路上的吴兴消防救援站,站长李海天、指导员张方热情接待了我们。这一支改革转制之后的消防队伍,可以追溯的历史已然百年。坐在宽敞明净的办公室里,与两名90 后“火焰蓝”,回眸这一处昔日租界时期“旧马棚”的沧桑巨变,述说如何成为守卫5.8 平方公里上海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中坚力量,可谓是对这次“走读”意义的一个很好也很准确的注释。

2016 年3月27日22 时21 分,徐汇区肇嘉浜路1018 弄1507 室发生火灾。主管中队吴兴中队于22 时27 分到场,22 时32 分报出水,22 时49 分报控制,23 时04 分报熄灭。此次火灾过火面积约30 平方米,燃烧面积约30 平方米。因火灾现场通道受堵,通道狭长,车辆无法第一时间进入,于是指挥员果断下达命令,人工铺设近300 米的水带,派专人运送空气呼吸器和破拆工具。由于距离的原因,虽然消防员拼尽全力,还是影响了灭火进攻和内攻救人的效率。

2017 年5月24日14 时23 分19 秒,徐汇区天平路91 弄37 号1 楼内发生火灾。主管中队吴兴中队于14 时31 分到场,14 时32分报出水,14 时36 分报控制,14 时41 分报熄灭,过火面积约50 平方米,燃烧面积约50平方米。现场环境复杂,燃烧点位于该建筑东南侧的楼梯下方(楼梯为木质结构),该住户将长期不使用的杂物堆积于该区域,由于长时间烘烤,木质楼梯极不稳定,容易发生坍塌的危险。为确保安全,在处置过程中,处置人员不仅对着火物进行了冷却,同时对楼梯做了支撑,以防意外的发生。

2017 年1月29日22 时05 分,徐汇区五原路65 弄7 号2 楼发生火灾。主管中队吴兴中队于22 时14 分到场并报出水,12 时25分报控制,12 时40 分报熄灭,过火面积约25 平方米,燃烧面积约25 平方米。火灾引起的原因是该住户线路老化,当时正值主人不在家,火灾导致该住户主卧烧毁。

通过这几个案例,足以说明:衡复风貌区大多是砖混结构或砖木结构房屋,建筑耐火等级低,因为居住人员较多,建筑物内放有大量可燃物品,导致火灾荷载增大,燃点降低,极易燃烧,一旦发生火灾,火势将迅速蔓延扩大。一方面,衡复风貌区内建筑密度大,许多建筑相互毗邻、紧靠在一起,没有足够的防火间距,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火烧连营;另一方面,部分居民将住宅用于经营商铺、餐馆等,导致很多耐火等级低的建筑出现“楼上住人、楼下经商,后院住人、前院经商”的现象,增大了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和危险性。衡复风貌区大部分小区内道路狭窄,均不通车,消防车辆无法直接进入,全靠消防员徒手铺设水带,运送器材,距离长的地方需要几百米水带,以至于无法及时到达火灾现场,火灾扑救困难。加之衡复风貌区内大多是老建筑,36%为木结构,62%为砖木结构,大量承重构件使用可燃的木质材料,楼梯等为木质结构,且无防火防烟分区,极易发生坍塌。同时,一旦发生火灾,承重构件极易燃损、烧毁,失去承重作用,且容易穿顶,对人员安全威胁很大,很容易出现伤亡事故。衡复风貌区的电气线路主线虽经初步改造,但室内线路乱接现象比较严重,部分电气线路的安装更是直接敷设在可燃物上,很多室内线路老化,临时连接电气线路的现象也较多。随着电气设备的增加,部分住户的电气线路处于超负荷使用状态,很容易导致电气火灾的发生。

为了切实从衡复风貌区的基本情况入手,科学分析衡复风貌区的消防现状,吴兴消防救援站及时提出了构建衡复风貌区“5 分钟灭火救援圈”力量体系的思路,进而评估指标体系,通过实例计算与分析存在的薄弱环节及问题,最后拿出了提升衡复风貌区“5 分钟灭火救援圈”力量体系的对策,为研究历史文化街区的消防安全保障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张方说:“衡复风貌区有其历史形成的特殊的声誉,这里的每一棵树、每一栋建筑,都映衬了曾经走过的历史,氤氲着某种辉煌所透出的鲜活气息,也是塑造这座城市人文精神的不可忽缺的气质。我们告诉站里的消防员们,正因如此,我们脚下的条条街道、幢幢建筑,和历史一样都是鲜活的,它们不只是故事。”李海天说:“带好一支拉得出、打得赢的‘火焰蓝’队伍,首先我们自己就不能将眼光停留在建业里的弄堂和商铺有多么精致、岳阳路沿途几十米高的粗壮的法国梧桐有多么漂亮,而是要时刻警醒地意识到,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工作性质缺乏足够的认知,那就已经在某种潜在危险及生活现状中消蚀了自己。”

是啊,衡复风貌区的历史格局和文化精神,同样铸就了新一代“火焰蓝”的青春格局和人文精神。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独有的肌理,置身于吴兴消防救援站浓郁的文化氛围中,我相信我看到了可以信赖、可以托付的一个无懈可击的可亲可爱的集体。

握别李海天和张方,我们走过吴兴路246 弄那几幢陈旧的高楼,径直来到不远处掩映于浓密绿荫的“百代”唱片公司红色小楼前。我对小张说,今天浮光掠影的“走读”之路圆满结束。其实,生于斯长于斯苦乐悲欢于斯,上海于我们,一切一切的本身,就是人生仅此一回的走读。

猜你喜欢

黑石风貌公寓
坐佛
包裹的一切
前滩禧悦公寓
共享公寓
小城镇风貌控制研究——以中庙风貌控制规划为例
末日公寓
再广1mm !Irix 11mm 黑石版本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数字公寓
库车城市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