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阮曲《深谷为陵》之曲式结构与演奏技巧分析

2023-09-27刘晶何红晓

海外文摘·艺术 2023年5期
关键词:中阮刘星演奏者

□刘晶 何红晓/文

中阮是中华民族传统弹拨乐器,是古琵琶的一种,迄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中阮独奏曲《深谷为陵》是刘星先生的代表作品之一。由于这首作品风格独特,又经历了多次改动、更名,所以学界对于它的研究相对较少。这首作品的曲式结构为带有引子与尾声的复二部曲式。演奏技巧多采用基础“弹”“挑”弦以及多次变化的“打弦”“带弦”“双弹”等技巧。本文对《深谷为陵》的曲式结构与演奏技巧进行研究与分析,以期能让更多人感受到该曲目深厚的艺术价值。

1 作曲家简介

刘星,中阮演奏家、作曲家。1982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民族器乐演奏月琴专业。1984年,刘星辞去了黑龙江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乐队演奏员一职,开始了他的自由创作之路。他在重量级代表作中阮协奏曲《云南回忆》(1987)首演成功后,创作了四字成语式的如《无所事事》《孤芳自赏》《回心转意》《异想天开》《心旷神怡》《随心近欲》《水到渠成》《来日方长》《心不在焉》等一大批中阮独奏曲,可以说是中国新时代阮乐的开创者[1]。刘星的音乐追求自由、随性且体裁多样化,涉及交响曲、室内乐、声乐、电影音乐等。

2 《深谷为陵》之曲式结构分析

《深谷为陵》整首作品分为A、B两个部分:A为引子+第一部分,B为第二部分+尾声。这部作品的曲式结构,为对比性复二部曲式;主调为bA大调。引子为1~5小节,第一部分为6~54小节,第二部分为55~71小节,尾声为72~80小节。第一段6~46小节为三乐句乐段,6~15小节为a段,16~26小节为a1段,27~47小节为a2段。第一段调性区域为bA宫调式转a羽调式。第47小节到第54小节为连接第二部分的乐句,也是第一部分的收尾,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第55~71小节是第二部分,第二部分为二乐句乐段,调性区域为a燕乐调式g羽调式。第72~78小节是尾声部分,其素材一部分来源于引子材料,一部分来源于主题材料,调性区域为a羽调式。

整首作品AB两部分:A部分热烈,乱中有序;B部分较为沉静又不失明亮,音乐形象形成鲜明对比。这两部分音乐在音高组织上具有内在一致性,在音乐主题上具有统一性,作曲家运用这种并置对比的创作手法,把怀才不遇的心烦意乱,夜晚入睡后的夜长梦多等情绪,通过创新的音乐表现形式融入到作品中。该曲的心理走向与演奏技法同步发展,从乐曲开头浮躁不安的情绪,到从矛盾中挣脱,最后再回归自然,十分具有逻辑性。在演奏这部作品时,需要注意很多细节。演奏者对作品了解得越透彻,越能发挥想象空间,专注地进入角色,将情感传递给欣赏者。对演奏者来说,高超的技术与优秀的表现力要同时具备。演奏者在台上演奏时的状态与在台下是不同的,在演奏《深谷为陵》快板时,右手非常容易出现肌肉紧张,很多人在表演时右手的力量来自于小臂而非靠右手手腕发力,所以右手在有大量难点的段落中会容易疲惫,使音色没有力度,声音不够饱满,因此科学系统的训练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深谷为陵》这首作品的创作元素是由单一素材、无明显主题结构的多段式结构组成的,个性较为鲜明。在分解和弦音型中多使用顺分节奏,简单明快,是一部极具创新理念的作品。

3 《深谷为陵》之演奏技巧分析

3.1 《深谷为陵》创作背景简介

自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西方音乐艺术文化逐渐在我国传播开来,在带来先进的音乐理念与作品的同时,丰富了我国的音乐形式。现代音乐创作追求一种新时期的音乐风格,多表现为传统文化与现代风格的结合,是开放性和多元化的体现,能更加突出作曲家的个性风格,彰显其作品独特的音乐魅力[2]。在西方音乐理念与中国传统音乐思想相互碰撞的影响下,刘星先生创作出一首首悠扬动听、独树一帜的作品。其中《深谷为陵》是他在1984年开始创作的一首中阮独奏曲,后经多次修改,于1992年定稿。该曲最早名为《夜长梦多》,后因其意略过于具象,意味晦涩,故改名为《深谷为陵》,意为“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这首作品的手稿版本包含了《第二中阮协奏曲》第一乐章开头的散板部分,以及第二乐章第一乐段的完整段落。《第二中阮协奏曲》在首演时将这两个部分都去掉了,所以这两个部分可能会成为《第三中阮协奏曲》的动机在将来出现[3]。整首作品以“弹”“挑”的演奏技法勾勒出乐曲行进的主题,同时运用和声进行“双弹”,使用的“打弦”“带弦”等技巧进行多次变化,再贯穿强劲的节奏,颠覆了中国传统五声音阶及单线条旋律在民族器乐作品中的垄断地位,让人们耳目一新。

3.2 引子部分演奏技巧分析

第一小节开始,左手反复运用“捏弦”(拨片与中指同时拨弦的技巧)与“滑音”,表现出中阮细腻柔和的音色,营造出静谧的气氛。演奏时,演奏者要注意的重点是:(1)音量一定要控制在mf的力度;(2)略突出旋律音并保持旋律线条的连贯;(3)“滑音”要做到准确且干净。见谱例1。

谱例1:刘星《深谷为陵》引子部分

3.3 第一部分演奏技巧分析

第一部分需要运用比较多的“弹挑音”“延音”“打 音”等 技 巧 配 合 进 行,如a 段 以“弹”“挑”的技巧勾勒出整首乐曲行进的主题,所以在演奏此部分时,“弹”“挑”要清晰,保持结实饱满的声音质感。拨片的使用对“弹”“挑”音色的影响很大:(1)拨片的不同持法状态。在“弹”“挑”中我们使用拨片的状态基本分为两种。第一种:捏紧拨片,音质效果会显得饱满圆润;第二种:手指相对放松轻捏拨片,音色会显得空洞发虚,音质沙哑。(2)拨片的触弦角度。触弦角度偏大,音质效果不圆润,音色厚重,杂音较多;触弦角度偏小时,音质效果清脆响亮,音色柔和,音量会相对偏小。(3)拨片入弦的深浅度。拨片入弦深,力量偏大,声音结实;拨片入弦浅,力量偏小,音色发虚[4]。演奏者应根据作品要求,恰当地选择演奏方式,以呈现出更好的演奏效果。完成一场华丽的演出需要演奏者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良好的音乐鉴赏力。

第八小节开始出现“延音”,连线起始音延续至第十五小节。在运用“延音”时,演奏者需要左手按弦,右手“弹”“挑”弦得音后,左手在按弦位置上保持不动,直至换音。十六小节开始以连续的“打音”“勾弦”作为每个乐句的起始点。在运用“打音”时,演奏者需要指尖配合指关节用力打弦,要做到快而有力,指尖宛如弹簧一般,动作带有弹性。手指抬起的高度应适当,过高则会影响动作速度,过低则会影响音量。“勾弦”是左手手指尖将琴弦向上带起的音。由于左手的运动空间有限,所以在弹奏时应加大力度,否则音量会很小,而运用“打音”“勾弦”技巧时,弹奏力度应尽量平均。a2段起,每个乐句的开头为“挑弦”“勾弦”,演奏者在这些地方需要掌握好手指力度,控制好音量。此部分需要演奏者在右手上运用大量的“过弦”技巧。“过弦”分为顺向(四弦至一弦)过弦和逆向(一弦至四弦)过弦,及相邻弦过弦和隔弦过弦。过弦时,右手腕的突起呈弧形,约45度角,注意这里不是右小臂的直线延伸,而是右小臂支撑侧圈,以手腕为轴心上下摆动[5]。同时,手腕保持适当的放松,避免右手、右臂的僵硬和疲劳。顺向过弦与相邻弦过弦的演奏技巧相对简单,而逆向过弦,尤其逆向隔弦过弦难度则较大,需要右手腕动作轨迹产生一定的弧度,准确掌握琴弦的跨度距离。见谱例2、3。

谱例2:刘星《深谷为陵》第一部分

3.4 第二部分演奏技巧分析

此部分通过运用“双弹”和“弹”“挑”技巧来彰显乐句的抒情性。“双弹”与“弹”“挑”技巧可以表现出立体的音响效果,演奏者在演奏时要注意区分第一部分,追求音乐的跳跃性和律动感,营造出歌唱性和抒情的氛围。在力度的强弱表现上,以旋律音高变化作为依据,音高则偏强,音低则偏弱,通过音响效果来与第一段的风格和情感表现区分开。如何把握好旋律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注意强弱起伏的对比,强拍重,弱拍轻,同时还要注意乐句乐段衔接的合理性,是这部分难度最大的演奏要求。演奏者在演奏这部分时,应当右手平稳运用“双弹”技巧,在演奏的速度和密度上做到平均化,左手指尖与关节在保证发音质量的前提下尽量放松,以充分展现各音区的音色、音质的特点,平衡声部的音响效果。见谱例4。

谱例3:刘星《深谷为陵》

谱例4:刘星《深谷为陵》第二部分第一段

谱例5:刘星《深谷为陵》第74小节,尾声部分

3.5 尾声部分演奏技巧分析

尾声部分的音乐素材一部分来自引子材料,一部分来自主题材料。乐曲的最后几个小节采用了大力度的“打音”“勾弦”“双弹”技巧,演奏者应注意手指的稳定性,将和弦音演奏清晰。见谱例5。

4 结语

中阮独奏曲《深谷为陵》为中阮的发展提供了参考。作品大量运用了右手的“双弹”“快速过弦”,与左手的“打音”“勾弦”“滑音”等技巧,还有以上多种技巧的快速转换,使演奏难度大幅提升,促进了现代中阮的发展。本文的研究和分析旨在推广中阮以及中阮乐曲。■

猜你喜欢

中阮刘星演奏者
演奏心理对长号演奏的影响与建议
Super-strong interactions between multivalent anions and graphene∗
论演奏心理对长号演奏的影响
The analyze the diverse themes in plots from the lottery
中阮协奏曲《山韵》的音乐意境
《火把节之夜》中阮演奏与琵琶演奏的比较
中阮左右手演奏技巧和音色间的关系
渐行渐远的超级电容器
浅析钢琴演奏过程中如何放松
钢琴演奏中紧张心理的克服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