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革命传统教育资源的育人功能及实现路径

2023-09-27王红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教育资源革命育人

王红

[摘 要]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伟大实践中,积淀了丰厚的地方革命传统教育资源。这些地方革命传统教育资源具有理想信念的涵养功能、家国情怀的培育功能、榜样引领的激励功能、实践行为的导向功能。实践中,应将地方革命传统教育资源融入学校课程,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融入社会实践,丰富实践体验的教育功能;融入学校文化,营造环境育人的氛围;融入网络平台,增强新媒体育人的感染力。

[关键词] 地方革命;传统教育资源;育人功能;实现路径

地方革命传统教育资源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是一种宝贵财富。《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强调,革命传统教育应“基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知识结构、认知特点、生活实际,提出相应的教育内容、具体要求和呈现方式”,同时还应“内容更加贴近学生思想实际,形式更加多样,吸引力、感染力进一步增强”。因此,结合地方特色和实际,推进地方革命传统教育资源进校园,让学生入脑入心,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有着重大价值。

一、地方革命传统教育资源的内涵

地方革命传统教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地区人民开展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所形成的革命斗争精神、高尚品质、政治觉悟、优良作风及其物质载体的总和。它涵盖了中国共产党自建立之日起,在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空间地域,为救国救民、富国强民而持续奋斗所形成的一切有形和无形的革命传统。

地方革命传统教育资源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其呈现形式多样,内涵十分丰富。就物质层面而言,主要有革命圣地、革命旧址、纪念场馆及革命文物等。它们反映了当时、当地的革命历史,对学生了解国情、区情与民情意义重大。就精神层面而言,主要有革命史實、英雄人物、时代楷模及事迹所承载的精神品质、道德情操、革命传统、优良作风等。它们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是推进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的良好素材。

二、地方革命传统教育资源的育人功能

革命传统教育要注意从各地区实际出发,弘扬当地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1]地方革命传统教育资源跨越时空,是党和国家、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学校培根铸魂、立德树人的有效载体,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

(一)理想信念的涵养功能

理想信念支撑着一个人的奋斗目标,也是个体人生发展的内在动力。理想信念能为个体生存、发展提供精神支柱,在个体遭受挫折考验时,理想信念可以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其顽强奋斗、战胜困境。

《指南》指出,要引导学生自觉成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地方革命传统教育资源中包含着许多可以利用的鲜活教材。这些有形和无形的地方革命传统教育资源在涵养学生的理想信念,在坚定其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

(二)家国情怀的培育功能

家国情怀是个体对国家、民族、家乡的一种政治认同、情感认同和价值取向。它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古人关于家国情怀的深情诠释,“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则是当代中国人关于家国情怀的质朴表达。家国情怀蕴含了一种共同体意识,使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融合在一起,既达到一种平衡,又服从于共同体利益。[2]因此,开发与利用包含家国情怀教育要素的地方革命传统教育资源尤为重要。

我国的众多革命遗址、革命博物馆、纪念馆等都记载着革命先辈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和高尚品格。例如,山西彭真生平暨中共太原支部旧址纪念馆就是对当地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理想课堂。纪念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和半景模型、绘画等方式直观生动地展现了彭真对党的贡献及对山西父老乡亲深沉的爱。此类地方革命传统教育资源不仅能让学生具体地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足迹,还有助于他们在情境体验中产生情感共鸣,培育其家国情怀。

(三)榜样引领的激励功能

青少年是国家与民族的希望,是新时代发展的主力军。只有从小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牢理想信念根基,才能为其创造有意义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而在价值观教育中,榜样引领的激励功能至关重要。革命传统教育资源中包含着无数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例如,白山黑水铸忠魂,牺牲时胃里没有一点粮食的杨靖宇;受尽酷刑,却喊出“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的江竹筠;带领兰考县人民艰苦奋斗、植树治沙的好书记焦裕禄;以强烈的使命感投身大庆石油开采的铁人王进喜;等等。榜样引领的力量是巨大的。这些具体、生动的先进人物及其背后的精神品质具有强大的激励功能,为教师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范例。

(四)实践行为的导向功能

实践是个体认识外部世界和实现内在自我发展的有效手段。当代青少年在物质丰富、信息多元的环境中长大,虽然见证了祖国的辉煌,却没有体验过奋斗历程的艰辛。单靠理论灌输,革命传统教育的感染力和穿透力必然会大打折扣。因此,发挥地方革命传统教育资源的实践行为导向功能,引导他们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感知历史、升华思想、提升觉悟就显得尤为重要。

革命传统教育应该是一个实践与认识循环反复的过程。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在实践和认识的循环反复中,提高行动的自觉性,才能将革命传统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全国各地的革命遗址、红色景区等场所都是地方革命传统教育资源的物质载体,学生身处其中不仅能感知革命先烈舍小家为大家、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的感人事迹,还更容易将情感体验转化为自觉行动,进而强化实践行为的导向功能。

三、地方革命传统教育资源育人功能的实现路径

(一)融入学校课程,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首先,融入学科课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的有机渗透。各级各类学校可以立足于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特点、生活实际,结合学科内容体系找准目标定位,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把反映革命传统的遗址、馆藏文物、革命英雄人物事迹、重大历史事件及基于原始素材创作的重要作品等纳入学校课程。以历史学科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实地参观、走访座谈等形式了解地方革命传统教育资源,指导他们领会党的革命精神,学习先辈的革命品质,进而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

其次,开发校本课程,强化革命传统教育的有效实施。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地方革命传统教育资源是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奋斗历程的历史见证。教师可以依托地方特色、结合学校实际,将地方革命传统教育资源作为校本课程的开发素材,从而拉近革命传统教育与学生生活的距离。例如,实事求是既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法宝和工作方法,又是中小学革命传统教育的主题之一。围绕这一主题,各地学校可以挖掘当地丰富的革命传统资源来着力开发校本课程。例如,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是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成果,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转折性会议,江西、贵州的学校可以分别将其作为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所包含的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精神也是当代中华儿女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融入社会实践,丰富实践體验的教育功能

地方革命传统教育资源的育人功能绝不是靠背诵、识记一些革命英雄的名字、历史事件的时间与地点或依靠教师的简单说教就能实现的,而是要通过开展系列实践育人活动,强化价值引领,把革命传统教育的学习成果转化为爱国的实际行动。只有在实践中,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才能由体验感受固化为价值认同,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报国之志、爱国情怀。

此外,鉴于地方革命传统教育资源内含特殊地域文化、历史传统的特点,教师可以创新实践活动形式,如组织学生演讲红色故事、传唱红色歌曲、观看红色经典影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在亲身参与中了解家乡、走近历史,感悟革命精神的伟大,从而促使学生从了解走向理解,走向认同、践行。

(三)融入学校文化,营造环境育人的氛围

学校文化的创设与运用是学校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学校文化的濡染和熏陶,可以在自然和真实的状态下对师生进行浸润,这种浸润可以使教育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内化为学生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将地方革命传统教育资源有机融入学校文化,打造“润物细无声”的育人环境,是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史陈列馆、文化墙、雕塑群、图书馆、广播站、宣传栏、海报等设施和媒介,抓住历史纪念日、重大节日等契机开展相关校园活动,将地方革命传统教育资源融入学校文化,从而实现潜移默化的浸润功能。例如,山西太原的成成中学就非常重视学校文化对学生的熏陶。这所秉持“教育兴国”理念的学校是一所有着深厚红色基因的学校。在校本部矗立着一座抗日游击队纪念碑,它见证了抗战时期成成师生举校从军、共赴国难的壮举;校史馆内一幅幅抗战时期的黑白照片记录了全校师生从课堂到战场的峥嵘岁月。继2011年中央电视台拍摄电影《成成烽火》后,近年来,学校还自主拍摄了思政主题微电影《成己成人》。学校利用有形与无形的文化资源,组织学生参观校史馆、瞻仰纪念碑、观看红色电影,在了解红色岁月的同时接受地方革命传统教育资源的深刻教育。

(四)融入网络平台,增强新媒体育人的感染力

互联网给人类的思维、学习和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变化,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新空间、新载体。网络平台以其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受众广的特点,成为传统课堂之外学生获取信息资源的一大渠道。学校可以将地方革命传统教育资源融入网络平台,推动革命传统教育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增强新媒体育人的感染力。

将地方革命传统教育资源融入网络平台,应注重内容、形式与平台的打造。首先,强调内容为王。将地方革命传统教育资源融入网络平台,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依据《指南》强调的七个主题精选素材、整合内容、设计模块化主题,打造接地气、有温度的传播内容。通过师生熟悉的地方革命传统教育资源引起他们的共鸣和认同,提高网络平台供给侧的质量,才能最大限度汇聚“育人资源”,使革命传统教育更具有实效。其次,做到形式互动。要考虑到各个年龄学生的心理认知特征,运用信息技术将地方革命传统教育资源包装起来,使革命传统教育“活”起来、“亮”起来,在“圈粉”学生的过程中实现铸魂育人的教育目标。最后,做到平台多元化。学校可以创建集教育性、趣味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页或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扩大新媒体育人的影响力。校园网站或公众号可以设置融入地方特色的教育专栏。

总之,地方革命传统教育资源承载了深厚的革命记忆,潜藏着强大的教育能量。各级、各类学校应立足于当地实际,充分挖掘地方革命传统教育资源的育人功能,通过合理设计育人功能的实现路径,将红色基因植入青少年的心灵。

参考文献

[1]吴德刚.深刻认识革命传统教育的时代意义[J].人民教育,2021(7):6-10.

[2]周刘波.家国情怀:历史教育的价值旨归及其实现路径[J].教学与管理,2017(28):70-72.

猜你喜欢

教育资源革命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