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做山区教育的新时代“愚公”
——记河北省师德标兵、阜平中学副校长刘常俊

2023-09-25宋国珍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阜平愚公小龙

○ 本刊记者 宋国珍

坐在通往阜平的车上,感受着山路的蜿蜒,层层叠翠的山峦一眼望不到尽头。窗外漫山遍野的槐花晶莹如雪,在花香的浸润中太行山坚硬的线条似乎柔和了许多。当年带着梦想走出大山的刘常俊,从河北师范大学毕业后又带着理想回到山里,30 年扎根在阜平山区教学第一线,在这条山间道路上开拓、奔忙,用愚公精神为山区的孩子展开腾飞的翅膀,助力他们走出大山,让梦想照进现实。

让山路成为人才腾飞之路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成才本就艰难,山区的孩子成才更难。让更多的山区孩子成人成才,是刘常俊始终坚守的教育初心。30 年来,刘常俊倾心教育,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让崎岖的山路变为人才腾飞之路。

丰富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管理,使刘常俊在工作中“吐辞为经、举足为法”,一言一行给了学生极大的影响。她在学习上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在生活中对学生的关爱却事无巨细。哪个学生不舒服了,她会叮嘱他穿衣吃药;学生生活中有困难了,她总会想出办法解决;谁学习上松懈了,她又会第一时间找出症结所在,用欣赏增强他们的信心,用信任树立他们的自尊,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和学生的距离,与学生成为好朋友和贴心人。3 年高中生活中,刘常俊对每一名学生的点点滴滴,都成了历届学生和家长内心最温暖的回忆。

2016 年,小龙刚入学时,因为家庭条件差,自卑而敏感,不愿意和老师同学交流,被同学称为“怪人”。刘常俊了解到他来自深山,自小和爷爷奶奶长大,家境艰难。于是,刘常俊每天都会关注小龙的生活状况和学习情况:“吃饭了吗?”“今天的课都听懂了吗?”“天冷了多穿点衣服。”发自肺腑的关爱,让小龙打开了心扉,慢慢变得愿意接近老师和老师聊天。一次,学校组织几名学生到东北大学参观学习,刘常俊鼓励他去开阔视野,树立学习目标。但在最后确定名单时,小龙因一项心理测验不合格,被排除在外。在小龙灰心之际,刘常俊以副校长的身份为他作担保,和组办方说:“让这孩子去吧,给他一次机会,他会还我们一个奇迹。”也就是从那次参观之后,小龙在学习上有了更大进步,学习成绩也从原来年级二百多名逐步前进到年级五十名、二十名。高三阶段,小龙的爷爷突然去世,小龙一时难以接受。刘常俊就陪着他、拥着他,在教室外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夜晚,用心听他诉说自己的成长经历,鼓励他卸下包袱、树立信心,用优异的成绩走出大山、走出贫困。2019 年高考,小龙最终被南京农业大学录取。2020 年春节,不善表达的小龙给刘常俊发来祝福短信:“老师,我爱你!新年快乐!”“我爱你”三个字蕴含着刘常俊无数的心血和爱,“我爱你”三个字更是小龙内心成长的印记。

像这样的真实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刘常俊用理想信念,用倾情的爱为学生的成长点亮了一盏心中的“航灯”,助力他们扬帆起航,驶出大山,驶向理想。任教以来,有12 年刘常俊所送高三毕业班成绩均为全县第一名。2019 年,她所带的班级56 名学生中,54 名考入本一院校,20 名学生被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双一流大学录取。学生陈阜南考上了清华大学,圆了阜平人的名校梦。

点燃山区教育希望的星火

作为山区教师,刘常俊深知教师水平的提升对于山区教育的重要性;作为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她又担任着实验班的班主任和数学教学工作,工作之繁重可想而知。但她在数学教学业务上从没有放松过,备课、教研、听课同年轻人一样拼,教案、反思、心得样样都成为青年教师学习的范本。为了提升教学业务水平,她主动到石家庄一中、衡水中学、衡水二中、保定三中等学校深入课堂学习取经。她经常开玩笑地和青年教师说,过去讲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在看这个要求已经不够了,教师应该是要有一潭水。刘常俊作为一名老教师,其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精益求精的工作热情,处处走在教育教学前沿,时刻引领、鼓舞着青年教师。在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同时,刘常俊更加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因为她深知青年教师才是山区教育的未来和希望。为了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起来,她会告诉他们:“我的课没有时限,随时欢迎参观。”课下,她经常和青年教师探讨学生的管理成长,遇到教学或学生管理问题,总会第一时间手把手地给予帮助和支持。青年教师皮星说:“好老师没有统一的模式,可以各有千秋,但刘校长身上所表现出的当一名好老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值得我们每一名青年教师去学习。现在我也担任班主任了,希望也能和刘校长一样,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梁金卓原本是教务处的一名中层干部,刘常俊看到她的教育潜质,经常鼓励她再回到教学一线去:“你业务那么好,不去一线发挥太可惜了!”“课堂教学特别充实,应该去一线尽情地释放,让更多的孩子受益。”后来,恰巧高一年级缺一位英语老师,刘常俊又以朋友的身份跟她商量,能不能去临时代代课。梁金卓虽然犹豫,毕竟好多年不上课了,但还是勉强答应了。没想到,走到教学一线后,梁金卓慢慢收获了一线教师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在家长和学生的掌声和鼓励下,梁金卓深深体会到了付出的意义。如今,一边抓学校教研一边深入课堂教学,“忙并快乐着”的梁金卓竟然不愿意从教学岗位上退下来了。和她有相同经历的还有教务处主任张俊静。从2014 年开始,张俊静在刘常俊的“鼓动”下又回到了课堂,白天在教务处处理各种事务,晚上回家后又开始给自己的学科备课、判作业,天天忙到深夜。“这就是榜样的力量!刘校长给学生留的作业和考试试卷从不过夜,再累再忙也要在当天判出来,第二天早晨才能有针对性地给学生讲。”张俊静说。

刘常俊用“做一名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的理想信念引领和培养青年教师,盼望他们早日成为教学工作中的中坚力量,“星星之火”已经点燃,灿烂的未来就在前方。

做山区教学改革的开路人

一所学校重点工作在于教学,教学管理是教学正常运行的基础,更是教学质量提升的保证。作为教学管理的领头人,刘常俊深知责任之重,她积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根据教学实际,探索学校教学改革,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有效推动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目标是前行的方向,更是前行的力量。结合学校的办学基础,刘常俊多次与领导班子汇报、商讨、集思广益,确立了“争创市级一流、打造太行名校”的办学目标。目标是引领,制度是保障。在学校领导班子的共同努力下,县政府出台了《阜平中学教师超课时酬金发放办法》和《教育教学质量考核奖励办法》,并纳入了县财政预算。学校也相继出台了《河北阜平中学班级教学成绩量化考核方案》《河北阜平中学教师教学成绩考核方案》等16 个相关文件。系列方案和相关政策的出台,激发了教职工前所未有的力量和干劲。

“请进来,走出去”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举措。在刘常俊的努力下,阜平中学每年定期组织教研组长、学科组长、班主任、青年教师到先进学校进行实地观摩,聆听专家讲座,和学科组长座谈交流,学习先进学校的教学经验、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同时也多次邀请省、市优秀教师到阜平中学作课讲学、传授经验,帮学校教师寻症结、讲措施、促提升。此外,学校还实施“青蓝工程”,通过师徒结对,在师德素养、教育教学、教科研能力等方面对青年教师进行言传身教,帮助他们快速成长。在此基础上,学校通过“压担子”“搭台子”等措施,开展公开课、示范课、评优课等活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让教师收获成功的体验、价值的实现和进步的快乐。

在刘常俊的带领下,教务处以集体备课为抓手,落实“一课一研”“一课三案”,大胆进行课堂改革,细化备、讲、批、辅、考、评、思等环节,努力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并加大督查力度,实行校级领导包年级、包学科制度,所有副校级领导都要深入教学第一线参与集体备课、听评课等活动。刘常俊更是率先垂范,青年教师上课时她在教室后边听课已成为家常便饭,每学期的听课量和评课量达到了100 多节。此外,她还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会、教研组长和学科组长会等各种会议,及时总结经验和不足,制订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案。系列常规教学管理的扎实推进,有力保障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付出总会有收获,让刘常俊最高兴的事莫过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阜平中学的教学成绩连年攀升。学校先后被河北省教育厅、保定市教育局授予“河北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校长孟庆学这样评价她:“刘常俊倾心教学工作,关爱全体学生,所教班级屡创高考佳绩,是学生和家长心目中的好老师。她关心青年教师成长,通过她的传、帮、带,学校更多的青年教师获得快速成长,成为教学骨干。她勇挑工作重担,教学管理、日常教学,事事创优争先,究其原因,是她始终坚守教书育人的梦想和立德树人的情怀。我们国家有中华民族的复兴梦,我们学校也有争创市级一流、打造太行名校的梦,刘校长及我们学校的全体师生都是追梦人。”

30 年,太行山上花开花落,刘常俊从未离开过她热爱的太行山,从未离开她热爱的三尺讲台。她说:“教师工作很平凡,但当我把工作和学生一生的福祉同国家命运、人民幸福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即使再累,我都会全身充满力量。”

猜你喜欢

阜平愚公小龙
我家的小猫 咪咪
现代愚公
阜平辉绿岩饰面石材矿废石利用简析
访河北阜平农家
小小小小龙
刘小龙
让“数”“形”结合更畅通
谁更应当“愚公”
风中的祈祷词
愚公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