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原官兵健康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2023-09-21张智贤宋光刘嘉敏杨崇格

中国疗养医学 2023年10期
关键词:疗养官兵高原

张智贤,宋光,刘嘉敏,杨崇格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健康管理进入快速发展期。随着大卫生观的树立,我国医学模式由“伤病治疗型”转为“健康促进型”,现代卫勤任务逐渐由注重伤病治疗向健康与能力全维保护演化[1-2]。对于高原官兵而言,特殊驻地环境对官兵健康的影响尤为显著,且由此引发的高原疾病难以根治[3]。健康管理具有“全维、全程、全员”维护健康、促进强健的特点[4]。对高原官兵进行健康管理可以准确评估其健康状况、减轻环境不良影响、早期精准干预、提高官兵对高原环境的适应力、耐受力、应变力,促进机体损伤康复,保证军事作业安全、提高高原特勤生命周期。

1 高原官兵健康状况特点分析

高原自然环境以大气压低、氧分压低、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干燥的气候特征为主,还有风沙大、紫外线辐射强、山高、谷深、自然灾害多等特点[5],加之人烟稀少、交通闭塞、生活条件艰苦等社会因素,使得高原官兵在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等多重健康问题上受到影响。

1.1 高原环境对官兵躯体健康影响的特点 高原环境对人体的影响是多系统、多方位、急慢性损害并存的,对中枢神经、循环、呼吸、消化、内分泌、生殖、免疫等系统,以及能量代谢和体能等身体机能产生诸多不良效应[6]。高原环境对官兵躯体的影响首要表现为高原低氧条件引发高原反应、高原脑水肿、高原肺水肿、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原高血压、高原肺高血压、高原心脏病[7],不仅降低体力和脑力作业效率,若应对不足还会危及生命,造成部队战斗力的显著下降,此外还会引起胃肠道疾病、皮肤病、失眠、脱水、雪盲等疾病。研究表明,急进海拔4 000 m以上地区急性高原反应发生率为60%~90%,在海拔4 300~5 380 m长期驻军中,慢性高原病发生率为37.0%~62.9%;海拔4 500 m地区人员的作业效率仅为平原地区的60%,且有50%~80%人员返回平原后因脱离高原低氧环境表现出生理病理性机能改变产生脱习服反应[8]。

1.2 高原环境对官兵心理健康影响的特点 高原低氧环境会损害人的睡眠节律、认知能力和记忆力[9]。在训练备战中,高原官兵不仅要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挑战自身生存极限,还要完成对峙、巡逻、抢险救灾、应对突发事件等多样化军事任务,特别是高寒山地条件下食宿条件艰苦、地形复杂、交通闭塞、信息交流不便、生活单调枯燥、文娱活动匮乏,这些主客观因素容易导致官兵出现各种心理问题,高原官兵紧张、失眠、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驻低海拔地区官兵[10]。

1.3 高原环境对官兵社会适应影响的特点 高原官兵多驻守边远偏僻地区,远离社会人群,有限的活动范围和单一的工作生活节奏易与社会脱节,造成人际关系紧张;繁重的作训任务、长期值守岗位、与家人团聚时间较少等情况造成官兵的婚姻家庭问题日益凸显,影响官兵的社会生活质量[11];高原官兵人文继续教育和技能继续教育机会远少于经济繁荣的低海拔地区官兵,导致技能单一,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接纳社会的能力比较低下。

2 高原官兵健康管理现状

健康管理于1978年起源于美国,美军强力推行健康管理,以突出问题为引领,根据军兵种官兵健康特点,运用信息化手段构建综合健康信息平台,形成了军人全维健康维护体系[4]。我军的健康管理是由军队现代化建设需求牵引,伴随国家健康管理的进步逐步开展,并贴近能打仗、打胜仗的迫切需求,在军人健康维护、强健促进中凸显其重要地位[12],但我军在高原病体检筛查、健康状态评估、心理检测、干预措施、管理智能化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与实战化需要和官兵的实际需求还存在明显差距。

2.1 高原官兵健康管理体系不完善 高原官兵的健康问题一直受到各级机关和医疗界的高度关注,但健康管理在我国起步较晚,整体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长期以来我国医疗卫生工作重心放在公共卫生和疾病治疗上,尚未建立完善的健康管理体系[13]。特别是高原官兵的健康管理既有普通人群的共性需求,又对高原有害环境防护、高原习服、高原病防治、军事训练伤防护等有较高的需求[8]。尽管目前国内已成立了高原医学相关学科,并已开展针对高原官兵的特勤疗养,但对于高原官兵的健康管理缺少相关政策支持、理论支撑和管理规范,尚未形成“病前主动防,病后科学管,跟踪服务不间断”的大健康管理体系,普遍存在健康意识不足、健康体检率不高、健康风险评估难、健康管理不规范等问题,难以做到高原官兵的全维健康管理[14]。

2.2 高原官兵健康管理专科建设和人才不足 高原官兵的健康管理主要依托体系医院和疗养中心,而体系医院和疗养中心关于高原官兵健康管理的专科建设还处于摸索阶段,研究经费不足,除西部少数几家医院和疗养中心开展高原病研究外,尚未形成推动高原病学科快速发展的气候,需进一步深入开展高原职业疾病预防和研究,通过健康管理理论和实践研究,加速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健康管理专科建设的水平[15]。高原官兵的特勤疗养起步晚,硬件设施和专业人才不足。目前疗养机构在健康风险评估、疗养干预、生理训练等方面与健康管理的标准存在显著差距,需进一步探索健康管理实施路径,提高健康管理服务的有效性[8]。

2.3 高原官兵健康管理技术落后 国外健康管理优势技术手段主要包括健康检测、健康监测、健康风险评估、信息管理技术等[4],但我国高原官兵的健康管理实施过程主要依托健康体检检测结果和传统医学健康辨识技术进行健康鉴定、健康评估和有限的健康干预,健康监测技术、健康风险评估技术、信息管理技术手段和应用相对缺乏。例如高原心脏病,由于高原不良因素的刺激、急性或慢性缺氧,直接或间接累及心脏,引起心脏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若只是通过实验室检查或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评估,在早期难以发现异常,而利用动态可穿戴的人工智能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可通过实时监测结果进行科学精准的早期干预,避免损害发生。我军急需建设高原官兵的健康管理系统,进行高原官兵健康状况风险评估和全维健康管理,有效提高健康管理的针对性[16]。

3 高原官兵健康管理发展对策

3.1 完善高原官兵健康管理体系,构建全维健康管理模式 健康管理是一项涉及面广、持续不断、科学细致的工作,须严密组织,多方协同,其重点在于健康状态调理、健康风险因子监控、健康问题改善与疾病预防。全维健康就是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性的全面健康[4]。构建全维健康管理模式需把握几个重要内容:①加强健康管理多元化协作,完善健康管理体系。首先要注重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避免出现自成一体、各自为战的局面。各级医疗机构应当构建健康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军队信息系统收集高原官兵的健康及疾病危险因素,建立电子健康档案,为健康管理评价、跟踪和干预提供个人健康信息。②积极推进高原部队健康管理,制订相关政策,完善配套设施,优化资源配置,科学指导训练,开展从平时到战时全时健康管理。③加强高原地区卫勤机构的信息化建设,为高原部队提供高水平应急医疗和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并推进心理服务标准化、制度化、常态化建设,积极为高原官兵健康防护提供从应急到远程全域技术支持[17]。④合理安排特勤疗养,疗养中心针对高原官兵健康特点,建立高原官兵健康管理标准,通过专项体检、健康鉴定、体能恢复训练、心理干预、疾病康复,并以自然疗养因子、景观疗法、物理疗法、运动疗法、中医疗法、心理疗法、高压氧等技术为支撑[18],配合高原脑、肺功能保健操、心理减压操、缺氧耐力训练等活动[19],促进高原官兵提升作业能力及全面功能恢复。

3.2 加强高原疾病专科建设,为高原官兵健康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随着武器装备性能越来越先进,信息化战争对高原官兵脑力负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现代化作战和训练任务必须保持高强度的连续性,对高原官兵的身心条件有了更高的要求,应根据高原环境、训练任务等特点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的疾病防治措施。①加强体系医院和疗养中心关于高原疾病的专科建设,加强急、慢性高原病、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皮肤、军事训练伤等高原常见疾病的防治水平。②加快高原健康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依托军队医学院校开设军队健康管理师职业资格培训,加强健康管理师职业培养。加强部队心理健康指导工作,配备专业心理医师,同时加强营养、运动等专业人才培养[20]。③加强基层医务人员高原医学相关培训,深入高原官兵一线普及高原卫生防护知识,通过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和心理干预,提高高原官兵自我防护意识,促进其身心健康和高原适应力。④科学安排作训任务,改善营区条件。进入高原速度越快,海拔越高,急性高原病发病率越高,因此初入高原应注意防寒保暖、保持高糖饮食并控制饮水,增强机体对高原缺氧环境的抵抗力;合理进行适应性训练,配合药物预防,必要时配备便携式高压氧舱,并加强膳食营养,配备卫生设备和净水设备等以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21]。

3.3 利用健康管理优势技术手段,提高高原官兵健康管理技术水平 ①建立高原官兵健康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健康管理账户、网络安全信息化管理、标准信息管理格式、永久个人电子病历,通过科学分析与评价,为疾病诊治、健康促进和职业适应性鉴定,以及健康风险的控制提供依据。②开展健康与慢病危险因素评估,系统采集高原官兵健康信息,通过对其健康状况、高原常见病等疾病危险性进行评价,预测发生某种疾病或因为某种疾病导致特勤停业的可能性,尽可能量化评估高原官兵的健康状况及未来患病的风险。尤其要重视心理健康,通过心理测评软件测试、心理访谈、心理医师临床诊断,甄别心理健康隐患。通过健康评估与风险预测,提高高原官兵对患病风险的认识,自觉纠正不良行为习惯,提高其对健康管理的依从性,达到疾病预防效果[22]。③完善健康计划,精准科学干预指导。明确了高原官兵患病的危险性、疾病风险因素分布及高原作业的身心安全隐患,即可制定高原官兵健康改善计划,针对不同风险因素实施个体化的健康指导与精准干预,根据自身危险因素筛选出个体化健康管理处方,采取相应的预防与改进措施。④积极开展健康监测,跟踪健康干预与效果实时评价。例如: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心肌缺血,观察心功能变化,可发现早期的心脏问题;心肺运动试验反映心肺最大负荷能力,为官兵制定作训任务提供理论指导;动态血压监测可发现高血压潜在患病人群,通过早期干预预防高血压,这些检查监测为跟踪健康干预与效果评价提供客观依据。开展动态体检和跟踪健康干预监测能够弥补静态体检遗漏的异常现象,对疾病做到更早发现、更早预防[23]。

猜你喜欢

疗养官兵高原
机器人叮当要回地球疗养
高原往事
迸射
高原往事
高原往事
武警四川总队组织官兵进行健康体检
森林疗养
海军官兵守卫在海防一线
特勤疗养人员体检路径的构建与实施
做好军队团队疗养干部保健工作的做法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