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现代乡村建筑设计传承与创新研究

2023-09-21黄健军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3年26期
关键词:空间组织建筑材料技艺

黄健军

广州建筑产业开发有限公司 广东 广州 510000

随着国家对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现代乡村建筑作为乡村发展的重要载体,其设计传承与创新问题日益凸显。乡村建筑不仅关乎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还关系到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现代乡村建筑设计传承与创新有利于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通过对传统乡村建筑的改造和创新,可以使农村居民享有更为舒适、便捷、安全的生活环境。研究现代乡村建筑设计传承与创新有助于推动乡村建筑行业的发展。面向未来的乡村建筑设计,建筑师应注重综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新材料和新技术,以提高乡村建筑的质量和效益。在这个过程中,建筑设计传承与创新成为推动行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

1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现代乡村建筑发展概述

1.1 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与特征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性、全面性的国家战略,旨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保护乡土文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1]。乡村振兴战略内涵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五个方面。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关注农村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和科技水平;注重乡村文化传承和发展,保护传统乡村建筑及历史文化遗产;倡导绿色生态建设,推动农村环境保护与治理;此外,重视乡村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提升乡村社会治理水平。乡村振兴战略为现代乡村建筑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考和实践路径,促使建筑设计更加注重传承与创新的结合,实现乡村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1.2 现代乡村建筑的现状与挑战

现代乡村建筑在不断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现状和挑战。首先,许多乡村建筑对地域文化特色的保护和传承尚不到位,过于追求形式和速度,导致传统乡村建筑风格的消失和地域特色的削弱。其次,乡村建筑过于追求城市化和现代化,忽略了农村实际需求,导致农民生活品质得不到实质性提高。再者,乡村建筑普遍存在生态环保和节能问题,随着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这一问题日益凸显。此外,乡村建筑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地区仍存在建筑质量问题,安全隐患不容忽视。最后,乡村建筑产业链发展不完善,人才培养和政策支持尚需加强。面对这些现状和挑战,现代乡村建筑设计需在传承与创新中寻求平衡,充分考虑乡村实际需求、地域文化特色和生态环保等多方面因素,努力实现乡村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2 乡村建筑传统文化特征分析

2.1 乡村建筑的地域特色

乡村建筑的地域特色体现在各个地域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地形地貌、资源禀赋和民族风俗等。不同地域的乡村建筑在形式、风格和建筑材料上呈现出鲜明的特点[2]。例如,在多雨地区,乡村建筑普遍采用较陡的坡屋顶以便排水;在地震频发区域,建筑结构更注重抗震性能;而在寒冷地区,乡村建筑往往选用保温性能良好的材料和紧凑的空间布局以降低能耗。另外,地域特色还表现在当地民族文化传统、历史背景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如民族建筑风格、装饰艺术和宗教信仰等,这些因素共同影响乡村建筑的设计和建造,使其具有独特的地域性。因此,在现代乡村建筑设计中,挖掘和强化地域特色是实现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途径。

2.2 乡村建筑的空间组织

乡村建筑的空间组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和社会结构。在空间组织上,乡村建筑往往以自然环境和人文背景为依据,强调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生。乡村建筑空间组织往往遵循功能性、灵活性和人性化的原则,以满足居住者的生活需求和社交需求。例如,农耕文明地区的乡村建筑常常将住宅、庭院和农田紧密结合,体现出农耕生活的实用性和亲近自然的特点。而山区村落的空间布局则受地形地貌影响,多呈梯式分布,与自然环境形成独特的景观(如图1所示)。乡村建筑空间组织还表现为对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的合理安排,以及对村落整体规划的统筹考虑。因此,在现代乡村建筑设计中,充分考虑空间组织的传统特点和现代需求,是实现传承与创新的关键因素。

图1 某山区村落

2.3 乡村建筑的传统建筑材料与技艺

乡村建筑的传统建筑材料与技艺是各地区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的重要体现,这些材料与技艺往往源于当地的自然资源、民间智慧和实践经验,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可持续性。传统乡村建筑材料以土、木、石、砖、竹等为主,在当地易得、成本低廉,且具有良好的环保性能。例如,土坯墙、木结构、石砌墙等传统建筑技艺既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又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这些技艺经过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实践检验,往往具备良好的结构性能和耐久性。在现代乡村建筑设计中,挖掘、传承和创新传统建筑材料与技艺,既能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又能延续乡村建筑的历史文脉和地域特色[3]。通过巧妙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设计理念,将传统材料与技艺与现代建筑相结合,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是现代乡村建筑设计的一大创新方向。

2.4 乡村建筑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利用

传统乡村建筑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往往充分考虑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和生态资源,力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例如,乡村建筑往往采用当地的可再生材料和低碳技术,以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通过合理的布局和空间组织,充分利用自然光、自然通风等环境条件,提高居住舒适度和节能效果。乡村建筑还注重保护和利用生态资源,如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等,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在现代乡村建筑设计中,继承和强化传统乡村建筑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利用理念,结合现代绿色建筑技术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对传统乡村建筑进行改造和创新,既能提高乡村建筑的生态性能,又能保持乡村建筑的文化特色和地域性,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3 现代乡村建筑设计的创新实践

3.1 创新的设计理念

创新的设计理念强调在尊重传统和地域文化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技和设计手段,实现乡村建筑的功能性、美学性和可持续性。在这一理念指导下,现代乡村建筑设计旨在寻求传统与现代元素的有机融合,通过创新空间布局、建筑形式、材料应用和技术手段等方面,满足现代人们对生活品质、舒适度和文化价值的需求。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纳入设计过程,充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提高建筑的生态环境适应性和可持续性。此外,创新设计理念还关注乡村建筑与当地文化产业、乡村旅游业的融合发展,以创造独特的乡村景观和地域特色,提升乡村的品牌价值。创新的设计理念为现代乡村建筑设计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促进乡村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4]。

3.2 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

绿色建筑强调在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充分考虑环保、节能、健康和舒适等因素,实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在现代乡村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理念与可持续发展原则相结合,旨在保护和利用乡村生态环境,提高乡村建筑的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友好性。具体表现在运用可再生能源、生态建筑材料、绿色施工技术等手段,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建筑形式和景观设计,实现与周边自然环境的融合和共生。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理念还关注人们的生活品质和健康需求,提倡创建舒适、安全、健康的居住环境。通过将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现代乡村建筑设计中,可以促进乡村建筑的环境适应性和可持续性。

3.3 乡村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乡村旅游与文化产业成为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现代乡村建筑设计注重将乡村旅游与文化产业有机地融入其中,旨在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景观、地域文化和旅游产品,吸引游客参与和体验,从而推动乡村经济繁荣和社会文化进步。具体表现在,现代乡村建筑设计充分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自然景观等资源,巧妙地将这些元素融入建筑设计和空间布局中,创造富有地域特色和文化魅力的建筑环境。通过创新乡村建筑与文化产业、乡村旅游业的结合方式,如民宿、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乡村旅游景点等,实现乡村旅游与文化产业的协同发展。乡村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为现代乡村建筑设计注入新的活力,有助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

3.4 现代建筑技术与传统建筑技艺的结合

现代建筑技术与传统建筑技艺的结合,强调在尊重和传承乡村建筑传统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城市建筑设计理念,实现乡村建筑的功能性、舒适性和可持续性,充分挖掘传统建筑技艺的优势,借鉴现代建筑技术的成果,创造出具有地域特色和现代特征的乡村建筑。现代乡村建筑设计中采用现代建筑技术如结构设计、建筑材料、能源利用等方面的创新,提高乡村建筑的性能和质量;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建筑技艺的智慧,如传统木结构、土坯墙、石砌墙等技艺,体现乡村建筑的地域性和文化价值。通过对现代建筑技术与传统建筑技艺的有机结合,现代乡村建筑设计既能满足现代生活需求,又能传承乡村建筑的历史文脉和地域特色[5]。

4 传承与创新策略在现代乡村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4.1 以地域特色为基础的建筑形式创新

以地域特色为基础的建筑形式创新,能够挖掘和传承当地独特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和建筑传统,以创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现代乡村建筑。这种建筑形式创新强调在尊重乡村建筑传统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建筑技术手段,实现对传统建筑形式的创新和升华。在设计时充分挖掘和理解当地的文化内涵、民俗风情和自然景观,将这些元素巧妙地融入建筑形式、空间布局和材料应用等方面,打造富有地域特色和文化魅力的建筑环境。另外,现代乡村建筑设计注重运用现代建筑技术和创新手段,提高乡村建筑的功能性、舒适性,满足现代人们对生活品质的需求。

4.2 以传统空间组织为基础的现代功能布局优化

充分理解和尊重传统空间组织的基础上,实现乡村建筑功能布局的优化和创新,充分挖掘传统空间组织的优势,结合现代生活需求和可持续发展原则,打造适应现代生活的乡村建筑空间。现代乡村建筑设计充分研究和借鉴传统空间组织的形式、结构和功能,如院落、聚落、街巷等元素,将这些传统元素与现代功能需求相结合,实现空间布局的优化和创新。注重运用现代建筑技术和设计手段,如空间规划、结构设计、材料应用等,提高乡村建筑的舒适性、功能性和可持续性[6]。以传统空间组织为基础的现代功能布局优化,有助于保持乡村建筑的文化传承和地域性,满足现代人们的生活需求。

4.3 传统建筑材料与技艺的现代化应用

传统建筑材料与技艺能够挖掘和传承传统建筑材料与技艺的优势,通过现代科技手段的创新运用,实现乡村建筑的可持续性和地域特色。充分利用传统建筑材料,如土、木、石等,结合现代材料科学和技术,提升这些材料的性能和使用效果。现代乡村建筑设计注重对传统建筑技艺的传承和创新,如木结构、石砌墙、土坯墙等技艺,结合现代建筑技术和理念,优化建筑结构和施工工艺,实现乡村建筑的美观性和实用性。传统建筑材料与技艺的现代化应用不仅有助于强化乡村建筑的地域特色和文化价值,还能提高乡村建筑的环保性能和可持续性,满足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

4.4 生态环境保护与利用的多元化途径

在尊重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运用创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实现乡村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多元化途径旨在综合考虑乡村建筑的功能性、舒适性、环境友好性和可持续性,通过多种手段和策略,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利用的平衡。现代乡村建筑设计充分运用绿色建筑技术,如可再生能源利用、生态建筑材料应用、绿色施工技术等,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减轻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现代乡村建筑设计注重合理的空间布局、建筑形式和景观设计,以实现与周边自然环境的融合和共生。此外,现代乡村建筑设计还关注生态环境资源的综合利用,如雨水收集与利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5 结语

现代乡村建筑设计应充分挖掘和传承乡村建筑的地域特色、空间组织、传统建筑材料与技艺等方面的优势,运用创新的设计理念、绿色建筑技术、生态环境保护与利用策略等手段,实现乡村建筑的功能性、舒适性、环境友好性和可持续性。通过以地域特色为基础的建筑形式创新、以传统空间组织为基础的现代功能布局优化、传统建筑材料与技艺的现代化应用、生态环境保护与利用的多元化途径等策略,现代乡村建筑设计不仅能满足现代人们的生活需求,还能强化乡村建筑的地域特色和文化价值,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持。

猜你喜欢

空间组织建筑材料技艺
能自我修复的建筑材料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新型环保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SmartKey脑力空间组织的全脑开发体验课开课
建筑材料的控制与管理探讨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抗震建筑材料简介
集体晨练运动与城市公园空间组织特征显著性研究——以哈尔滨市四个城市公园为例
武汉市东湖景区游憩空间组织及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