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家港市粮食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2023-09-20顾明柯吴在生许雨晨卢炎冰

农业科技通讯 2023年9期
关键词:张家港市种粮效益

顾明柯 吴在生 许雨晨 卢炎冰

(1.张家港市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 江苏张家港 215600;2.张家港市农业农村局 江苏张家港 215600)

张家港市位于长江下游南岸,境内地势平坦、河港纵横、土壤肥沃,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是历史上著名的“鱼米之乡”核心区域。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战略安全,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国家战略任务[1]。 “十三五”以来,张家港市以实施“乡村振兴”和“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引领,深入贯彻国家、省关于抓好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的决策部署, 切实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笔者通过调查和分析,总结了张家港市粮食产业现状,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适合张家港市粮食产业发展的建议,以期促进粮食产业进一步优化发展。

1 张家港市粮食生产现状

1.1 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粮食产业结构基本稳定

近年来,张家港市通过复耕复垦、“三优三保”等措施深挖粮食种植面积潜力, 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依托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 集成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粮食播种面积增加明显,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2022 年, 全市粮食播种面积47.13 万亩,总产量22.1 万t,均为2019 年以来最高水平(图1、图2),2017-2021 年全市累计实施耕地轮作休耕22.65 万亩。张家港市粮食生产以稻麦两熟制为主,搭配少量杂粮种植。 2013 年以来,粮食作物单产在436.1~489.5 kg/亩之间变化(图3),其中水稻单产变化幅度相对较小, 小麦单产受自然灾害影响变化幅度较大,水稻单产峰值为610.9 kg/亩(2019 年),小麦单产峰值为374.2 kg/亩(2015 年)。以2022 年数据为例,全市粮食产量结构中水稻占比66.39%,小麦占比31.89%,杂粮(玉米、大豆、甘薯等)占比1.72%。全市粮食播种面积构成中水稻占比51.69%, 小麦占比44.59%,杂粮(玉米、大豆、甘薯等)占比3.72%。 近年来, 主要粮食作物中水稻和小麦的产量与面积占比均稳定在95%以上。

图1 张家港市粮食播种面积变化情况

图2 张家港市粮食总产量变化情况

图3 张家港市粮食单产变化情况

1.2 粮食生产规模化经营比例高,财政补贴保障有力

以2022 年中央稻谷补贴数据分析,全市水稻种植主体2 019 家,面积24.52 万亩。 其中50 亩以下主体1 086 家,面积0.47 万亩;50 亩以上主体933 家,面积24.05 万亩,平均种植面积257.71 亩,其中1 000 亩以上的主体12 家,面积3.18 万亩。 规模化经营已成为本市粮食生产的主要方式,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仍然要提倡精耕细作, 做到追求规模效益和单位面积产出率并重。 面积50 亩以上种植主体中50~59 岁的人数占比最多, 占49%;30 岁以下的最少, 只占1%(图4)。 学历以初中文化水平为主,占比74%(图5)。生产主体整体呈现老龄化、学历水平不高的趋势。

图4 50 亩以上粮食规模种植户年龄分布

图5 50 亩以上粮食规模种植户学历分布

笔者随机抽取了80 家本市的种粮主体,对他们2022 年度的经营成本和收益进行了调查, 定性分析影响种粮收益的各种因素。 调查项目主要包含了稻麦种植品种、承包面积、亩产值、生产成本、土地成本、各级财政补贴、单粮亩效益、全年亩效益。 亩均生产成本包含种子、化肥、农药、机械、灌溉、人工等,土地成本主要为流转承包年租金,按小麦和水稻4∶6 比例分列入单项粮食成本。 各级财政补贴包含中央惠农补贴和地方惠农补贴。 水稻亩均生产成本1 360.1 元、产值1 634.7 元、 效益475.8 元; 小麦亩均生产成本866.63 元、产值1 158.67 元、效益399.1 元。全年亩均效益稳中有升达到874.9 元,其中政策性补贴占亩均效益的35%左右,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农户的效益。

1.3 粮食生产农机化水平高,绿色高效技术深入推广

在粮食产业发展保障能力上,“十三五” 以来,张家港市农机化总投入3.2 亿元, 农机总动力达29.89 万kW,农机净值4.2 亿元。 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分别达97.55%、68.67%,为粮食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资装备保障。 目前全市有烘干服务中心29 家,烘干机316 台, 烘干吨位4 079 t, 全市产地烘干能力达82.9%。 张家港市坚持以地方粮食产业需求为导向,依托部省级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 省稻麦产业技术体系、粮油科技入户等项目实施,同时积极争取本级财政资金,持续对产业发展进行投入。2022 年累计投入各类资金1 017.75 万元用于推动集中育秧、 侧深施肥、 绿色防控等高质、 高效、 绿色关键技术的示范和推广, 有力地促进了粮食产能、 效益持续稳定提升。

1.4 粮食产业开发逐渐起步,产业延伸拓展增效路径

不包含两头在外的大型粮油加工企业, 仅统计地产粮食加工主体, 张家港市目前粮食产业化主要集中在优质大米的加工和开发。 2022 年全市从事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的经营主体共有67 家,其中合作社7 家、 企业16 家、 家庭农场25 家、 规模种植户19 家。经营主体类型呈现多样化,企业和家庭农场成为从事稻米产业化开发的主要力量。 这些主体共注册大米品牌38 个,大米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经营主体有17 家,“有机产品”认证的7 家。 调查发现,不同经营主体大米售价差异较大, 其中平均每千克价格小于等于6 元的有45 家, 平均价格在6~10 元的11 家,10~20 元的9 家,20 元以上的2 家。 整体售价水平偏低,高端产品占比较小。 销售渠道以田头零售居多,而线上销售数量较少。

2 张家港市粮食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种粮积极性有待提高

近年来,化肥、农膜、农药、农用柴油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 同时农业生产人工成本也不断增加,但原粮收购价格增幅不明显,这些因素导致亩均效益难以提高,抑制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国家陆续新增“稻谷补贴”和“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等惠农政策,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农民种粮收益,但与经济作物和养殖业相比亩均效益仍偏低。

2.2 种粮主体整体素质有待提升

粮食生产的“主力军”年龄偏大,多为初中水平及以下,整体文化水平及科学素质不高,对自身科学技术更新不及时,倾向于延续传统的生产手段、耕作模式, 许多高产高效新技术的推广依赖于政策性补贴,推广缓慢。

2.3 地产粮食产业化发展缓慢

地产小麦仍以农户缴售原粮为主; 稻米产业化开发处于起步阶段,加工主体散而不强,稻米加工质量参差不齐,总体上来看,全市地产稻米产业开发比例只有20%左右; 其他粮食品类基本没有进行产业化开发。

2.4 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存在短板

全市虽然已基本实现高标准农田“两区”内全覆盖,但部分高标准农田建设起步较早、标准不高,抗灾保丰收能力不足,“十四五”期间,张家港市计划对5.03 万亩进行改造提升建设。 部分“小、边、散”田块和复耕复垦田块较为零散,不适宜机械化作业。 新增补充耕地土壤理化性状需要改良, 土壤结构需要优化,不同程度存在肥力不足的问题。 粮食产地烘干能力虽取得了较快发展, 但仍然存在乡镇间发展不平衡、设施用地申请难等问题,造成产地烘干能力相对不足,给规模种粮主体粮食烘干带来不便。

3 张家港市粮食产业的发展对策与建议

3.1 进一步提升种粮主体生产积极性

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 让农民的种粮收益稳中有升,是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关键[2]。 一是现有各级惠农政策一定要用好用实, 切实让实际种粮主体享受到政策红利。 二是通过提高优质品种覆盖率、推广高产技术和装备、强化气象灾害预警预测、强化病虫害监测防治、 大力推进科学施肥技术等措施,不断提升粮食单产水平。 三是持续引导种粮主体开展订单种植、产业链延伸、三产融合等途径,促进效益提升。

3.2 进一步提升种粮主体整体素质

一是农技人员要常态化深入田间地头开展面对面的指导服务,着力提升现有种植主体的技术水平。二是培育粮食生产新型经营主体,引导有文化的中青年和大中专毕业生从事粮食规模化、专业化生产,鼓励他们牵头成立粮食生产合作社,支持他们与科研院所、专家开展对接,使他们成为粮食生产经营的“生力军”。 三是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上,推行短期集中培训、长期学历提升相互补充的培训模式,着力构建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培育体系。

3.3 进一步提升粮食产业化发展水平

重点发展稻米产业, 通过应用优质品种和绿色栽培技术提升稻谷品质,为产业开发打好基础;引导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开展全产业链经营,在订单农业、加工增值、品牌赋能、托管服务等方面精准发力,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培育优质粮食产业化基地,提高市场竞争力;推行品牌战略,持续推进“张家港大米”区域公用品牌的宣传推介,建立标杆企业,不断扩大品牌稻米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3]。有序开展优质小麦订单种植, 充分利用本市沿江弱筋小麦优势产区发展专用小麦种植及收购。 积极挖掘鹿苑糯玉米等地方特粮种质资源, 并进行保护和开发,构建“一主多辅”的粮食产业化开发格局。

3.4 进一步提升粮食生产保障能力

继续加大政策扶持,整合各类资源,大力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农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田农机化改造;利用耕作层剥离土壤移土覆盖、秸秆还田、施用有机类商品肥料、种植绿肥,以及因地制宜施用土壤调理剂、配方肥等措施培肥地力;对复耕复垦的土地,验收前要进行质量评定,验收后建立复垦地地力监测点,开展耕地质量监测。 对烘干水平相对较低的区镇,要科学引导、合理布局,确保区域内烘干能力均衡发展,满足种粮主体粮食烘干需求。 同时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全力做好粮食烘干各项服务工作,做好跟踪服务、安全监管等,确保烘干机械安全高效运转,保障粮食安全生产,减少粮食损失,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张家港市种粮效益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张家港市侨商会正式成立
张家港市 念好“三字经” 用好“123工作法”
河南父子种粮打“擂”科技实力添“金”
稻茬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 种粮大户年增收50万元
股田制让种粮效益最大化
画画就如种粮
张家港市德积小学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