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革命老区研究进展、热点及趋势

2023-09-20罗海平张恒胡学英

老区建设 2023年8期
关键词:革命老区可视化分析知识图谱

罗海平 张恒 胡学英

[摘 要]利用知识图谱软件(CiteSpace6.1)对我国1992-2021年间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215篇以“革命老区”为主题词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我国革命老区研究成果数量经历了初步探索(1992—2003)、缓慢增长(2004—2011)再到波浪式推进(2012—2021)的演进过程,总体研究成果较少;研究作者、研究机构之间合作关系松散,高产研究作者、机构集群尚未形成,鲜有跨省跨区域合作;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红色旅游、红色文化、革命老区脱贫扶贫、大别山以及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等五个领域;我国革命老区研究呈现出以国家政策为导向,研究不断深入,热点主题不断转化的阶段性特征。未来我国革命老区研究应注重跨学科交叉融合研究,推动不同研究作者、机构跨省跨区域合作,加强该领域基础理论研究,推动理论分析、定量分析与实证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同时更多地关注乡村振兴、红色文化等相关研究热点。

[关键词]革命老区;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CiteSpace

[中图分类号]F0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7544(2023)08-0059-12

[作者简介]罗海平,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员,博士,硕士生导师;

张恒,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生;

胡学英,深圳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社科学院),硕士生导师。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资助(22JJD790055);2022年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22GXJK323);2023年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SZ2023A00)

革命老区是党与人民军队的根,是中国革命的摇篮。近年来,国家对革命老区的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与支持。例如,自2021年以来,国家发改委会同相关部门与地方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完善“1+N+X”政策体系,旨在为支持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提供精准有效的政策保障。在此背景下,该领域研究得到国内学者更为广泛的关注,相关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对我国革命老区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归纳,把握整体发展态势,能够为后续学者的创新性研究奠定基础。然而,现有文献却鲜有对我国革命老区相关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并且面对众多文献,仅通过主观的文献分析与归纳方法难免存在疏漏,缺乏客观定量化数据作为支撑。基于此,本文借助可视化软件CiteSpace(6.1),对我国革命老区研究领域相关文献进行定量分析,全面总结与剖析当前革命老区研究进展、热点以及未来趋势,进而为后续学者的研究提供学术基础与方向指引。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作为数据库来源,为保证数据的科学性与研究结果的权威性,进一步将检索范围限定在北大核心期刊与CSSCI来源期刊内。以“革命老区”为主题词,检索起始时间不限,检索截止时间为2021年12月31日进行高级筛选得到659篇相关文献。针对上述筛选结果,通过人工手动剔除書评、资讯、论坛、调查报告、新闻报道、会议综述等非学术论文以及重复和无作者文献,得到有效文献共215篇。最后,利用筛选出的众多文献形成数据集进行知识图谱分析,全面剖析当前我国革命老区研究进展、热点以及趋势。

(二)研究方法

CiteSpace软件系统是由美国德雷塞尔大学华人学者陈超美教授开发的一款主要用于计量和分析科学文献数据的信息可视化软件,通过绘制丰富而又美观的知识图谱来直观地展现与识别某一科学领域的热点研究与前沿方向。近年来,国内借助CiteSpace工具发表的文章数量众多,分布在图书馆与情报学、科技管理、计算机软件、企业经济学等学科的近百种期刊中。本文将215篇有效文献运用Rework从知网中导出,再将其重新转换数据格式导入CiteSpace中,最终绘制出众多知识图谱,并据此对我国革命老区研究进展、热点以及演进趋势进行梳理。

二、国内革命老区研究进展

(一)研究文献的时间分布

分析文献的时间分布能够反映出该学科领域特定时期的研究现状。观察图1可知,我国革命老区研究成果数量大致经历了初步探索(1992—2003)、缓慢增长(2004—2011)以及波浪式推进(2012-2021)三个阶段。

在初步探索阶段中,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逐步开启,以深圳、珠海、上海、广州等新兴城市为代表的众多沿海地区成为国家与学术界关注的焦点。而由于地理位置以及缺乏完善的政策体系作为支撑,我国革命老区所受关注较低。为此,在该阶段中年均发文量不足两篇,研究成果匮乏。2004年12月19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印发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了今后我国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开发的重点。次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一政策与以农民、农村为主体的革命老区息息相关。由此,在2004—2011年间,该领域内红色旅游、新农村建设等相关研究出现相对增长,我国革命老区研究进入缓慢发展阶段。在波浪式推进阶段中,自2012年以来,中共中央先后制定一系列老区振兴发展规划,以革命老区为主体的“1258”政策体系逐步得到完善。随后,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会同多个部门陆续出台支持革命老区振兴的“N”项实施方案和“X”项专项政策,努力构建适应老区发展“1+N+X”政策体系。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新时代下我国革命老区研究引起众多不同领域学者更为广泛的关注。该阶段年均发文量达到13篇,相较于前两个阶段发文总量有着较大的增长。

可以发现,近三十年来我国革命老区研究总体呈现缓慢发展的研究态势,文献成果总量较少,研究仍处于的起步阶段。然而,随着我国“1+N+X”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未来该领域将迎来一股新的研究热潮。

(二)研究作者共现分析

研究作者共现分析能够挖掘某个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者,反映众多科研人员之间的合作关系。将数据导入CiteSpace,设置节点类型为“author”,最终生成研究作者共现图谱(见图2)。研究作者共现图谱中节点与字体的大小反映研究作者发文数量,连线的数量与粗细则反映研究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及强度。图谱中共有341个节点、239条连线,网络密度仅为0.0041,表明整体上来看该领域研究作者之间联系并不紧密。

从数量上来看,该领域平均发文数量不足2篇,总体发文量较少。发文量居首位的是吴晓与覃永晖(4篇),其次是李梦强与周黎鸿(3篇),其余学者均为1-2篇,研究作者之间发文数量差异较小。吴晓、覃永晖以及李梦强所属研究方向依次为工程力学、城乡规划以及新农村建设与规划,三位学者通过相互合作在该领域共同发表相关文章,其中被引最高的一篇文献为《依托“红色“资源,发展桑植革命老区新农村建设》,该文认为通过对桑植红色资源的合理开发,将红色资源与生态旅游、村镇建设、文化教育等有机结合,从而带动发展桑植革命老区新农村建设[1]。而学者周黎鸿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学,代表文献为《江西革命老区新农村文化建设问题研究——以万年县为个案》,该文通过对革命老区万年县新农村文化建设进行调查分析,强调要从建设新型基层文化机构、大力发展村镇文化站、拓宽融资渠道等方面下手,加快推进江西革命老区新农村文化建设[2]。从合作关系来看,图谱中连线稀疏,零散的节点居多,表明多数研究学者处于独自研究阶段。此外,该领域也存在少量合作群体,如吴晓、李梦强与覃永晖,余威、张春萤与何鑫萍以及黄鑫、林婷、蔡沐心与玉兰兰等研究团体,但平均合作次数仅为1—2次,合作关系松散,研究集群势力较弱。

(三)研究机构共现

研究机构共现分析能够发现某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研机构,反映众多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将数据导入CiteSpace,设置节点类型为“institution”,得到研究机构共现图谱(见图3)。研究机构共现图谱中节点与字体的大小反映发文数量,连线的数量与粗细则反映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与强度。图谱中总共有258个节点、100条连线,其网络密度为0.003,说明整体上该领域研究机构合作关系松散,并未形成较为广泛的合作网络。

分析图谱发现,我国革命老区研究以高等院校为主体,按二级机构进行统计,发文量排在前三的依次为南昌大学(4篇)、湖南文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4篇)以及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3篇),其余机构发文量均为1-2篇,研究机构之间发文数量差异并不明显。从地区分布来看,高发文量的研究机构多数处于或接近革命老区红色遗址,如南昌大学、湖南文理学院靠近井冈山、湘赣、湘鄂赣等根据地,而吉林大学则临近革命老区长白山区。此外,仅有合作关系多数存在于省内或地理位置靠近的研究机构之间,受地缘关系影响较为明显。

三、国内革命老区研究热点

(一)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是文献研究主题的高度凝练和总结,高频关键词则反映出某研究领域的热点主题。设置节点类型为“keyword”,生成我国革命老区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图4),其中共有388个关键词节点、637条连线。图谱中關键词字体与节点的大小反映频次,连线的数量与粗细则反映关键词之间的共现强度。为了更加突出该领域内众多关键词的地位与关系,利用CiteSpace的统计分析功能,将高频关键词出现频次及其对应中心性以表格形式呈现(见表1),其中中心性代表对应关键词的重要程度。

可以发现,除检索主题“革命老区“外,出现频次最多的关键词为红色旅游(24次),其次是红色文化(10次)、大别山(7次)、脱贫攻坚(7次)等,它们对应的中心性依次为0.19、0.04、0.06以及0.01。一般认为,中心性超过0.1则表明该关键词较为重要。在众多关键词之中,除革命老区外,仅有红色旅游的中心性超过0.1,表明在我国革命老区研究中,该关键词是除革命老区外最为重要的关键词节点。综合图4与表1可知,红色旅游、红色文化、大别山、脱贫攻坚、精准扶贫、扶贫开发等是我国革命老区研究的热点主题。

(二)关键词聚类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革命老区研究领域相关热点主题的知识结构,在关键词共现图谱的基础上运用CiteSpace的对数似然比算法(LLR)生成20个关键词聚类。依据聚类规模的大小,进一步设置仅显示前7个重要聚类(#0-#6),最终得到关键词聚类图谱(见图5)。一般而言,Q值大于0.3则表示所划分的聚类结构是显著的,而S值大于0.7则表示聚类是高效率令人信服的[3]。在本次聚类中,Q值为0.7582大于0.3,S值为0.9721大于0.7,综合表明本次聚类结果较为合理。由图谱可知,前7个聚类标签依次为革命老区、红色旅游、红色文化、脱贫攻坚、精准扶贫、大别山以及乡村振兴。基于聚类结果以及各聚类所含关键词,可把我国革命老区研究热点归结为以下5个层面。

1.红色旅游研究。红色旅游主要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取得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4]。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不仅能推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高革命老区人民的生活水平[5],同时作为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重要载体,还对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年一代有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6]。2004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首个指导全国红色旅游实践的战略性文件《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随后,全国红色旅游事业迅速发展,历经基础夯实(2004—2010)、深化过度(2011—2015)以及全面推进(2016—2020)三个阶段[7],其内容不断丰富,质量不断提高,至今已取得不错成就。近些年,为推动各地红色旅游进一步发展,学者们对红色旅游的发展路径、模式以及对策措施等进行了深入研究。一方面,发展红色旅游要充分挖掘文化内涵,推进红色旅游与红色文化的深度融合[8],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推进红色旅游的数字化转型[9]。另一方面又要合理规划和开发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推进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10]。还应注意到,我国革命老区数量众多,不同老区之间的具体情况有所差异,为此助推老区红色旅游发展需因地制宜,制定符合自身的发展战略与规划。

2.红色文化研究。革命老区孕育了红色文化,红色文化与精神是革命老区永恒的价值。它作为中国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11]、思想政治教育[12]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同时,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对企业也有着较大影响,不仅对企业慈善行为有推动作用[13],还能够显著缓解企业内部的薪资差距[14]。为推动红色文化的传播,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发现当前红色旅游[15]、互联网媒体[16]以及艺术院校[17]已成为红色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与途径,在红色文化传播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要真正实现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的广泛传播,绝不能单独依托某一措施或方法,而是要多措并举、多策并用,是多种方法手段的综合运用,同时更需要政府、媒体、社会等多方主体形成合力,共同推进。

3.革命老区脱贫扶贫研究。革命老区受历史条件、自然资源禀赋等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是我国脱贫攻坚战略的重点关注区域。做好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工作,让老区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我国共同富裕理念的生动体现。整理文献发现,我国革命老区脱贫扶贫研究以理论分析为主,存在少量的实证研究。在研究内容方面,学者们更加关注革命老区脱贫、扶贫方式方法的探索,包括教育扶贫[18]、旅游扶贫[19]、产业扶贫[20]、文化扶贫[21]以及内生性扶贫[22]等多个方面。

4.革命老区的典型——大别山。大别山地区是我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更是集老区、山区以及贫困地区于一身的欠发达地区。为加快推动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湖北省委、省政府做出了设立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的重要决策。作为一个综合性试验区,它既是推动大别山地区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为全国革命老区共同发展提供先进经验的重要示范区和载体。近年来,由于该试验区的设立,加上大别山在众多革命老区中具有的典型性与代表性,众多学者针对大别山地区展开研究,研究内容涉及大别山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空间利用规划[23]、精准扶贫政策执行[24]、红色文化政治传播赋权[25]等方面。

5.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研究。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当前已在解决目前我国农业不发达、农村不兴旺、农民不富裕的“三农”问题上发挥着关键性作用。而中国革命从农村出发,众多革命老区都处于农村地区。可以发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能够推动老区振兴发展,而老区振兴则可助力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整理文献发现,该领域内有关乡村振兴的研究较少,主要包括:孙伟(2020)以大别山革命老区新县田铺大湾为分析样本,深入探索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的契合机制与实践路径,进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推动乡村振兴[26]。刘长江(2019)以四川省内革命老区为例,从乡村振兴视角出发对当前美丽乡村建设现存问题以及相应对策进行探讨分析[27]。李文峰、姜佳将(2018)以余姚市梁弄镇革命老区为例,对乡村振兴的文化传承问题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28]。目前,我国乡村振兴仍处于起步阶段,以农村为主体的革命老区承须学者们投入更多关注与研究,为众多革命老区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贡献智慧。

(三)时间线视图分析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各个聚类内部的动态演化过程以及聚类之间的关系,本文运用CiteSpace在关键词聚类图谱的基础上进一步生成关键词时间线图谱(见图6)。所属同一聚类的关键词被放在同一条水平线上,文献的发文时间则置于最上方,时间顺序为从左往右。

观察可知,我国革命老区研究热点的演进存在诸多特征。其一,热点主题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生转化,在前中期重点关注红色旅游、红色文化等热点主题。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调整以及研究的深入,近年来则较多地关注革命老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新兴热点主题。其中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话题贯穿于各大聚类之中,是该领域研究的根本目标与核心内容。其二,第一篇参考文献的出现表明某聚类开始兴起,#0革命老区是最早兴起的聚类,首篇考文献出现于1992年;#6乡村振兴是近年兴起的聚类,首篇参考文献出现于2018年。此外,除#0革命老区这一聚类外,其余聚类兴起时间均在2004年之后。其三,依据聚类内部关键词出现密度以及时间跨度来看,在#4精准扶贫与#5大别山两大聚类中,近年来关键词出现密度较低、时间跨度较大,表明这两个聚类近年所受关注度较低,相对趋冷。而在#1红色旅游、#3脱贫攻坚以及#6乡村振兴三大聚类中,关键词出现密度较大且时间跨度也较小,说明近年这三个聚类仍是相对活跃的。

四、国内革命老区研究演进与趋势

(一)关键词时区分析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我国革命老区研究领域的演进脉络,运用CiteSpace在关键词共现图谱的基础上进一步生成关键词时区图谱(见图7)。图谱中每个圆圈节点代表一个关键词,依据首次出现的时间,各个关键词被放在不同的时区中,同时按照时间的变化依次向右上推移;关键词出现频次越高,图谱中圆圈节点越大。观察图7可知,我国革命老区研究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92—2004)与第二阶段(2005—2021)。

在第一阶段中,由于缺乏相应的支持政策以及实践经验,该领域研究在学术界中所受关注较低,研究成果产出较少。研读相关文献可以发现,该阶段研究内容分散,涉及税务纳税、旅游资源、老区精神、扶贫开发等方面,研究核心主题尚未形成。同时,研究深度仅停留在对我国革命老区表象的思考,缺乏深层次的钻研与探讨。整体来看该阶段研究相对粗糙,但也为我国革命老区后续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在第二阶段中,研究成果增多,出现一些诸如红色旅游、红色文化、脱贫攻坚以及精准扶贫等小影响力节点。结合国家政策实践进展,2004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为我国红色旅游指明了发展方向,极大促进革命老区红色旅游業的发展。2016年国家发改委印发《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这一政策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支持老区振兴发展与脱贫攻坚的“1258”政策体系全面形成。2021年以来,国家发改委联合相关部门与地方制定与出台“1+N+X”政策体系,为支持新时代下革命老区的振兴发展提供精准的政策保证,我国革命老区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不难发现,国家层面相关政策的出台、制度体系的完善是该阶段研究内容不断丰富的重要动力,也为我国革命老区研究后续的发展提供方向指引。同时在发展期出现的众多关键词节点则展现出我国革命老区研究围绕着革命老区红色旅游、红色文化、脱贫攻坚、精准扶贫以及乡村振兴等内容的更为具体化的研究空间。伴随着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政策的不断完善,我国革命老区研究可继续结合国家政策实践,加强对相关政策的解读及运用,推动该领域研究不断深入发展。

(二)关键词突现分析

为了更加清楚地了解我国革命老区研究领域内不同阶段的前沿性研究,运用软件CiteSpace,在其默认视图生成界面的控制面板中选择“Burstness”界面,进一步设置相应阈值,点击“view”最终生成关键词突现图谱(见图8)。图谱中Strength代表突现强度,突现强度越高表明该关键词在该阶段突现频率越大。深黑色横线表示该关键词的突现年份,横线左边对应关键词突现的起始与结束年份。

从突现关键词时间演变来看,我国革命老区研究前沿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92—2004年,该阶段研究重点为扶贫攻坚;第二阶段为2005—2013年,此阶段研究重点为红色旅游、区域经济以及大别山。第三阶段为2014—2021年,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红色文化等逐渐成为该领域研究重点,其中部分热点主题将延续下去,值得进一步关注。从突现历时来看,脱贫攻坚这一关键词突现周期最长,为5年。其次是红色旅游、乡村振兴,突现时间分别为4年与3年。可以说明这几个关键词在该领域内是学者们多年持续关注的热点。从突现强度来看,红色文化突现强度最高,为3.37,其次是精准扶贫与红色旅游,突现强度分别为3.4与2.71。同时,红色文化又于2019年才开始突现,表明该主题词目前仍具有较高的研究热度与发展潜力。

五、结论与展望

本文基于中国知网(CNKI)1992—2021年间发表的以“革命老区”为主题词的215条引文数据,运用CiteSpace软件对我国革命老区研究进展、热点以及趋势进行图谱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

1.我国革命老区研究历程大致分为初步探索(1992—2003)、缓慢增长(2004—2011)以及波浪式推进(2012—2021)三个阶段。研究作者与研究机构共现网络图谱密度较小,连线稀疏,两者内部均缺乏合作。其一,我国革命老区研究热度呈现缓慢增长的态势,整体来看研究成果产出较少,承须学者们投入更多的关注与研究。其二,研究学者与研究机构大部分处于独自研究阶段,存在少量合作群体。此外,研究学者与研究机构平均发文量较少,研究学者、机构之间发文数量差异较小。其三,研究机构以高等院校为主体,合作关系受地缘影响明显。

2.红色旅游研究、红色文化研究、革命老区脱贫扶贫研究、大别山以及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研究是我国革命老区研究领域的五大研究热点。其一,红色旅游侧重于影响作用、发展路径、对策措施等内容的研究。其二,对于红色文化而言,学者们则重点关注内涵、影响作用、传播途径与方法等方面,在我国革命老区红色文化传播实践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三,革命老区作为我国脱贫攻坚的重点对象,众多学者对革命老区脱贫、扶贫方式方法进行探讨,其中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与实证研究较为缺乏。其四,学者们从红色资源、红色旅游、精准扶贫等方面深度剖析革命老区典型代表——大别山,进而为全国革命老区的振兴发展提供可行性经验。其五,我国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相关研究缺乏,承须学者们投入更多关注,为我国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发展贡献智慧。

3.我国革命老区研究呈现出以国家政策为导向,研究不断深入,热点主题不断转化的阶段性特征。其一,结合关键词时间线,关键词时区以及关键词突现等图谱可知,1992—2004年我国革命老区研究内容零散,无论是突现关键词还是重要的关键词节点数量均较少,研究核心主题尚未形成,整体研究处于萌芽阶段。其二,随着红色旅游,脱贫攻坚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等相关政策的实施,在2006—2021年间我国革命老区研究领域发文数量呈现波动增长态势,研究内容不断丰富,总体围绕红色旅游、红色文化、脱贫攻坚以及乡村振兴等核心主题展开研究。其三,我国革命老区相关研究具有较强的政策导向性,生动体现理论服务于实践这一学术准则。

针对上述结论,本文提出如下几点展望:

1.研究机构、研究作者之间需加强跨省跨区域合作,推动我国革命老区跨学科交叉研究。当前,该领域内研究作者、机构之间缺乏合作,未形成相应的研究集群,研究核心力量薄弱。同时受地缘影响,我国革命老区红色资源学术辐射受限。为此,该领域研究急需加强跨省跨区域合作,打破地缘壁垒,扩大红色资源优势,推动该领域学术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此外,我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复杂特性,由此随着该领域研究内容的不断丰富,未来理应出现更多的跨学科交叉融合研究。

2.我国革命老区仍需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推动理论分析、定量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虽然我国革命老区领域研究已在红色旅游、红色文化、脱贫攻坚等方面取得不错成绩,但由于还处于初步阶段,研究方法上多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与实证研究缺乏。研究内容上则侧重于作用影响,对策措施等方面缺乏更加深层次的思考。因此,该领域急需大量基础理论研究来构建完善的理论体系,同时注重不同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以此推动该研究领域的长足发展。

3.在我国革命老区发展过程中,乡村振兴、红色文化将逐渐成为未来的研究趋势。当前,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重大成就,现已进入决定性阶段,而以农村欠发达地区为主的革命老区则成为推进我国鄉村振兴发展的关键。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而红色文化又是我国革命老区独有的文化资源,红色文化的传播与弘扬成为推动我国革命老区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推进,在这样的新发展阶段中我国革命老区必将面临诸如红色文化发展、乡村生态质量、乡村产业振兴等新形势与挑战,为此围绕乡村振兴、红色文化的相关研究必将引起新的研究热点。

[参考文献]

[1]苏杰,覃永晖,吴晓,李梦强.依托“红色”资源,发展桑植革命老区新农村建设[J].广东农业科学,2010,(5).

[2]周黎鸿.江西革命老区新农村文化建设问题研究——以万载县为个案[J].农业考古,2010,(6).

[3]陈悦,陈超美,刘则渊,胡志刚,王贤文.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2015,(2).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Z].2004.

[5]李倩岚,李资源.论开发利用文化资源在广西老区高质量脱贫中的作用[J].广西民族研究,2019,(6).

[6]石培新.红色旅游教育功能提升与可持续发展机制创新[J].宏观经济管理,2020,(5).

[7]叶光宇,韩广富.全国红色旅游政策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嬗变[J].社会科学家,2020,(8).

[8]殷启翠,刘玉龙.黑龙江省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整合与文化传播[J].学术交流,2021,(12).

[9]吴志才,黄诗卉,张凌媛.数字人文:红色旅游发展的新路径[J].旅游学刊,2021,(6).

[10]朱媛媛,汪紫薇,顾江,余瑞林.基于“乡土—生态”系统韧性的红色旅游资源利用空间格局优化研究——以大别山革命老区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21,(7).

[11]钟利民.论红色文化的经济价值及其实现问题[J].求实,2010,(3).

[12]田修胜,胡树祥.发扬红色传统 传承老区精神 培育时代新人——以湖南革命老区红色文化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9,(6).

[13]余威,翁若宇,陈秋平.民营企业慈善行为中的红色文化因素研究[J].南方经济,2020,(4).

[14]余威,张春莹,何鑫萍.红色文化与企业内部薪酬差距——基于革命老区视角的检验[J].当代财经,2019,(10).

[15]殷启翠,刘玉龙.黑龙江省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整合与文化传播[J].学术交流,2021,(12).

[16]张怀鹏,张晶.媒体融合背景下胶东红色文化传播策略探析[J].传媒,2020,(24).

[17]宋显彪,孙洪斌,李天昊,冷静.艺术院校在革命老区文化发展中的作用探析——以四川音乐学院支持四川江县文化发展为例[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S1).

[18]叶怀凡.革命老区教育精准扶贫的价值与优化路径——基于川东革命老区的考察[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

[19]何筠,熊天任,胡海胜.江西革命老区旅游精准脱贫的路径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

[20]李志萌,张宜红.革命老区产业扶贫模式、存在问题及破解路径——以赣南老区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2016,(7).

[21]李倩岚,李资源.论开发利用文化资源在广西老区高质量脱贫中的作用[J].广西民族研究,2019,(6).

[22]柳礼泉,周盼盼.“志”“智”并扶:革命老区内生性扶贫的关键举措[J].湖南社会科学,2018,(4).

[23]朱媛媛,汪紫薇,顾江,余瑞林.基于“乡土—生态”系统韧性的红色旅游资源利用空间格局优化研究——以大别山革命老区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21,36(07).

[24]王丛虎,李宜馨.精准扶贫政策执行中组织运行的创新与完善——基于信阳市大别山革命老区的调研[J].河南社会科学,2018,(7).

[25]张瑜烨,强月新.红色文化政治传播赋权对革命老区村民社会流动的影响——基于大别山红安县“三村”线性分布调查分析[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6).

[26]孙伟.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的契合机制与实践路径——以新县田铺大塆为分析样本[J].河南社会科学,2020,(7).

[27]刘长江.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美丽乡村建设对策研究——以四川革命老区D市为例[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

[28]李文峰,姜佳将.老区与新乡: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文化传承与反哺——以浙江余姚梁弄镇革命老区为例[J].浙江社会科学,2018,(9).

Progress, Hot Spots and Trend of Researches on the Old Revolutionary Base Areas in China

——Visual analysis based on CiteSpace

Luo Haiping Zhang Heng Hu Xueying

Abstract: Using the knowledge graph software (CiteSpace 6.1), a visual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215 literature with the theme of "old revolutionary base areas" collected by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 from 1992 to 2021 in China.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number of research results on old revolutionary base areas in China experienced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1992-2003), slow growth (2004-2011) and wave-like promotion (2012-2021), and the overall research results were less.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research author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is loose, high-yield research authors and institution clusters have not yet formed, and there is little cross-provincial and cross-regional cooperation. The research focuses on five areas: red tourism, red culture,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poverty reduction, Dabie Mountains,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old revolutionary base areas. The research on old revolutionary base areas in China shows the stage characteristics of national policy-oriented, continuous in-depth research and continuous transformation of hot topics. In the future, researches on old revolutionary base areas in China should focus on interdisciplinary and integrated research, promote cross-provincial and cross-regional cooperation among different research authors and institutions, strengthen basic theoretical research in this field, promote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empirical research methods, and pay more attention to related research hot spots such as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red culture.

Key words: Old revolutionary base areas; Knowledge graph; Visual analysis; CiteSpace

[責任编辑:邵猷芬]

猜你喜欢

革命老区可视化分析知识图谱
我国职业教育师资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声波吹灰技术在SCR中的应用研究
可视化分析技术在网络舆情研究中的应用
从陕甘宁边区到解放前甘肃老区的扶贫工作回顾
国内外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的脉络、流派与趋势
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智慧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发展策略
从《ET&S》与《电化教育研究》对比分析中管窥教育技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