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化行业如何稳中求进
——安全生产 现金为王 警惕过剩 转型升级 善抓机遇

2023-09-19王一冰何翔任

中国石化 2023年9期
关键词:企业

本刊记者 王一冰 何翔任

随着近期行业内多方召开年中经济活动分析会议,业内基本达成共识,即受日趋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环境等因素影响,我国石化行业上半年遇到了与往年相比特殊的困难和许多新的挑战,经营状况持续承压。但综合分析,我国宏观经济稳定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下半年我国石化行业也迎来不少利好消息。为确保今年经济运行实现稳中求进总目标,石化企业当前需重点做好哪方面的工作?本文综合多方观点予以解析。

上半年特点:“三个双下降”“三个双增长”

在8月3日召开的2023年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形势分析会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以下简称石化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在题为《新形势新挑战复杂严峻 开好局起好步稳中求进》的报告中,对上半年石化行业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和特点进行了分析,指出上半年石化全行业与广大石化企业按照年初确立的总体思路和重点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探索并扎实推进石化产业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路径;上半年也遭遇了原料和产品价格同步下滑、疫后恢复不及预期、国际和国内市场需求不振等新的困难,石化全行业和广大石化企业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同向发力,去库存与降本增效同下功夫,上半年的经营状况可谓多年未遇。

该《报告》援引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石化全行业实现营业收入7.6万亿元,同比下降4.4%;其中三大板块:油气开采6749.6亿元、同比下降6.2%,炼油板块2.5万亿元、同比略增1.3%,化工板块4.27万亿元、同比下降7.7%。全行业实现利润总额4310.9亿元,同比下降41.3%;其中三大板块:油气开采1906.9亿元、同比下降12.6%,炼油板块2 7 4 亿元、同比下降7 0.2%,化工板块2050.8亿元、同比下降51.1%。全行业进出口总额4763.6亿美元,同比下降7.6%;其中出口额1620.6亿美元、同比下降5.6%,进口额3143亿美元、同比下降8.7%,贸易逆差1522.3亿美元、同比下降11.7%。

在分析上述基本情况基础上,该《报告》将上半年石化行业运行特点总结为“三个双下降”“三个双增长”。

“三个双下降”即收入、利润“双下降”,进口额、出口额“双下降”,产品价格同比、环比“双下降”。傅向升表示,一般来说,油气、炼油和化工三大板块分属于产业链的上、下游,上游原料和下游产品的效益是互为因果,一般情况收入、利润的升降是反向的,而上半年收入、利润双双较大幅度下降,这种情况实属罕见。其中,产品价格的下降是今年上半年行业经济运行中最明显的变化,也是业内人士感受最强的。

“三个双增长”即多数产品的产量、消费量“双增长”,原油产量、加工量的“双增长”,规上企业数量、投资“双增长”。傅向升强调,“三个双增长”是总体向好的积极因素,或将成为下半年石化行业经济运行持续整体好转和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的重要因素。

石化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在行业经济形势分析会上作题为《新形势新挑战复杂严峻 开好局起好步稳中求进》的主旨报告。张育 摄

《报告》分析了今年上半年石化行业发展面临的复杂挑战。年初,石化联合会召开“2022年度石化行业经济运行新闻发布会”时作出判断,高速增长时代已过、大基建时代已过和后疫情时代已来临,加之国际环境的复杂多变和世界石化产业的布局结构与产业链重构的加速,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许多新的挑战与机遇。上半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的同时,正如年初的预判:国际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日趋复杂,竞争进一步加剧,不确定性因素日益增加。

“上半年世界局势被‘三条线’牵动着。”傅向升说。“第一条线”是美联储为抑制高通胀持续加息给全球经济造成冲击,“第二条线”是俄乌冲突仍在继续,“第三条线”是大国博弈的加剧。刚刚走过的上半年,中国经济呈现回升向好态势,一季度实现良好开局,一季度过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和机构都纷纷上调中国全年经济的预测值;二季度延续恢复态势,将超额完成全年5%的预期目标。“但我们也要看到,国内需求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下半年压力较大”。

下半年预期:“将会好于上半年”

全球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供给冲击进一步加剧、需求收缩正在显现、不确定因素增多导致经济运行难度加大,在上述挑战面前,石化行业今年经济形势该如何看待?综合经济形势分析会多方观点,基本有如下共识:

一是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一季度增长4.5%、二季度增长6.3%,环比增量0.8%,我国上半年经济总量同比增长5.5%。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何海林介绍,今年上半年,我国石化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长5.6%,同比有所加快,行业生产运行平稳,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成为稳定工业增长的重要力量。与此同时,国际社会也继续看好中国经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预测中国今年经济增速5.2%,联合国发布的最新一期《2023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将中国2023年经济增长预测值上调为5.3%。

二是经济增长有其周期性。傅向升分析,世界经济总量是持续增加的,但每年的增速不同,以“繁荣、衰退、萧条、复苏”这样“四个阶段”周期性循环,加之美元加息周期与世界经济衰退周期高度相关,虽不会完全重合、存在滞后现象,但规律性是一致的。面对今年上半年石化行业经营状况,应多一些冷静,保持定力,科学判断今天所处的历史阶段和经济周期的方位与时点。

三是预判下半年将好于上半年。傅向升表示,从六大片区重点企业、五大骨干企业、重点专业协会座谈及企业调研的情况看,绝大多数企业上半年的营业收入下降不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幅度较大;上半年亏损的企业是少数,大多数企业的现状是利润同比大幅下降、但不亏损。经过认真分析,从宏观上预判:下半年将好于上半年。

“今年下半年我国宏观经济稳定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国内市场需求还出现了许多积极变化,特别是宏观调控政策的进一步调整完善,都为全行业提振信心、回稳向好创造了有利条件。”石化联合会会长李寿生指出,当前行业下游经济运行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随着地产、汽车、家电、纺织等市场修复回温,不少大宗石化产品价格开始回升,行业主动去库存有望接近尾声,行业景气度将快速回升。

“虽然面临一些困难,但随着稳经济政策‘组合拳’陆续出台实施,深化改革开放红利不断释放,下半年工业制造业有望保持持续恢复向好的态势。”何海林透露,下一步,工信部将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扩大有效需求,全力推进工业稳增长,纾困培优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行业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不能忽视,但对发展前景应充满信心。”国家发改委产业发展司石化医药处处长戴飞也表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正在增强,产业高端化绿色化稳步向前,一批重点项目持续推进,下半年还会有一系列稳增长政策出台,拉动石化行业平稳发展。

商务部外贸司能源资源品贸易处副处长陈曦认为,我国经济韧性强,市场潜力足,外贸仍然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石化行业有明显的规模优势,在2022年能源资源领域进出口中占据半壁江山。外贸政策的落地,也将帮助企业纾困。

稳中求进:五方面发力

为确保今年石化行业经济运行实现稳中求进总目标,综合专家观点,石化行业企业需重点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守好安全红线。“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巨大,经济正在复苏爬坡的关键时期,安全生产就是最大的效益,也是最大的信心,在这个时期,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无疑是‘雪上加霜’,因此一定要守好安全生产红线。”李寿生强调。规范操作是关键,统计数据表明规范操作就会避免很多事故。第一时间的科学施救很重要,一线岗位人员必须熟知安全预案和具备本企业、本岗位所涉物料和产品应有的知识。过程安全须重视,化工过程安全在西方发达国家已有20多年的探索、实践与发展,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在实际生产中起到了非常显著的作用。分析会上,应急管理部原党组成员、总工程师王浩水作了题为《开展化工过程安全管理 加快实现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的专题报告。他指出,传统的安全管理解决不了化工、危化品安全生产问题。他表示,专业安全管理中过程管理是基础,安全管理是一个指数形式的曲线,开始是积累阶段,只要坚持使用,必有收获。

近日,在中科炼化与联合石化密切配合下,装载中科炼化9万吨航煤的油轮从码头驶离,前往欧洲,创系统内单批航煤出口量新高。图为油轮在码头装载航煤。刘理铭 摄

二是“现金为王”。“在经济下行时期,市场需求不旺,企业效益下滑,甚至有些企业出现经营亏损,这时期最重要的就是管理好现金流,现金流是企业战胜危机、度过困难时期的‘生命线’。”傅向升认为,捂好钱袋子是保证现金流最直接的做法。在“压库存、减应收”时,重点是“两个管好、一个审慎”。“两个管好”即管好应收款、管好银行贷款,“一个审慎”是审慎决策扩张性投资。“管好应收款”是因为经济下行时期有的企业由于各种因素会遇到不同的困难,企业经营风险会陡然增加,万一发生关联企业关闭或破产等极端情况,导致应收款收不回来,企业现金流直接受损;“管好银行贷款”是因为在经济下行时期,银行为了控制自身的风险,有些情况下也会收紧贷款余额,银行的收放款都直接影响企业的现金流;“慎重决策扩张性投资”是因为经济下行时期企业的首要问题是生存下来,重点应在把企业做精做优上下功夫,同时做好内部管理、练好内功,为下一个景气周期的到来养精蓄锐,这个时期单纯扩大规模的扩张性投资一定要慎重。他还建议,要做好挖潜和降本增效工作,同时节省一切不必要的开支。当经济下行时跨国公司全员节约开支、共度紧日子的做法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疫情以来很多跨国公司都在节省管理费用、办公费用及差旅费用,严格审批跨国、跨时区公务开支,甚至取消了原来出行坐商务舱的待遇。

三是警惕产能过剩。大宗基础产品产能过剩的问题已预警多年,今年是世纪疫情过后的第一年,经济的重启和复苏是今年重中之重的中心任务。在今天大宗基础化学品和通用材料产能产量长期稳居世界第一、去年炼油和乙烯产能又实现新的跨越的情况下,我们必须面对石化产品已经告别了产品短缺时代的现实,必须面对大宗基础产品和通用材料产能过剩的现状,要将目光聚焦到延链补链强链、聚焦到为石化产业补短板和增强核心竞争力上,避免进一步加剧基础产能和通用材料的产能过剩、避免加剧市场的无序竞争和企业间的“内卷”。据傅向升介绍,当前,纯碱、烧碱、聚氯乙烯、甲醇及苯酚丙酮、环氧乙烷、乙二醇等,这些已经产能过剩的基础化工产品新建和新增产能都在增加。2018年以来的5年间PX产能年均增长26.2%,到去年底PX产能已达到3494万吨/年,产量2475万吨,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产能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PX供应能力和供应体系,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建的、“十四五”末将建成投产的PX产能还有1270万吨/年。乙烯是石化产业的重要基础化学品,甚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石化产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代表,近5年来我国乙烯产能的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6.4%,我国乙烯产能实现了“三级跳”,2019年我国乙烯产能超过欧洲,2021年超过海湾地区,2022年超越美国跃居世界乙烯产能第一大国,据统计目前国内已公布的、在建和拟建的、计划于“十四五”末要投产的乙烯产能还有3475万吨/年,其中今、明两年投产的就有1370万吨/年,另2100万吨/年计划于2025年底前投产。

四是加快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向数字化转型。尤其是传统基础产品、传统石化基地、老旧石化企业和装置,通过数字化智慧化转型和智能工厂、智慧化工园区的试点示范,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明显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物耗能耗和废弃物排放,不仅降本增效、提升竞争力,而且可大幅提升管理水平和生产过程的本质安全水平。传统产业向绿色化、低碳化转型。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的精神,为实现“双碳”目标,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都要求石化产业加大创新、加快绿色低碳化转型,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并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有效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实现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传统产业向原料与产品的生物化转型。也就是生产石化产品和材料由以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化石资源为原料向以生物质资源为原料转型,生产石化产品和材料的工艺过程向生物技术转型。据欧盟《工业生物技术远景规划》预测:2030年生物基原料将替代6%~12%的化工原料,30%~60%的精细化学品将由生物基获得,传统石化领域的生物化转型,将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炼油企业向原料轻质化和“减油增化”转型。原料轻质化的典型代表一个是以轻质原油为原料直接制化学品,另一个是烯烃原料轻质化的乙烷裂解制乙烯、丙烷脱氢制丙烯和混合轻烃制烯烃。这样的转型一个方面是工艺流程短、收率和纯度高、产品成本低、过程最清洁,另一个方面是在成品油市场已饱和或显现过剩的状态下,多产烯烃、进而多产有机化学品、高性能材料和高端专用化学品,使炼化企业在转型中加快延链补链和强链。

五是善抓机遇,“危”中寻“机”。傅向升表示,就“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来讲,新的机遇总是存在的。面对危机,我们需要客观、冷静地分析形势,既看到困难与挑战,更要看到机遇、并善于把握机遇。这种时候企业不可在被动中等待,而应该专注做精做强,等待时机。他举例说,一些跨国公司在剥离非主营业务,聚焦于营养与健康等专用化学品、专注于核心竞争力强的业务。有的企业因陷入资金链困境,正在进行资产重组或者破产拍卖,这对有些企业就是机遇。再比如欧洲因天然气等原料和能源价格高企,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导致欧洲产区的生产装置开工率下降甚至关停,这对其他区域的企业就是市场的机遇。目前,被称为“新三样”的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光伏和风能发电,对于电动汽车轻量化材料、新型轮胎,以及锂电新材料及其化学品、光伏和风能发电的膜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粘接材料等领域的企业,都有新的市场机遇。这些都是“危中有机”的最好诠释。

猜你喜欢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