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結語:設立定期檢視機制 創設吸才配套措施

2023-09-19

澳门月刊 2023年9期
关键词:機制計劃專業

1.您認為現時特區政府推出的“人才引進計劃電子申請平臺”程序如何?在具體操作上有何建議?

澳門立法會李良汪議員:期望當局盡快公佈其他範疇重點產業的人才引進計劃,以廣納相關人才到澳,助力推動本澳“1+4”經濟適度多元策略落實。

暨南大學澳門研究院院長葉農教授:現時“人才引進計劃電子申請平台”程式基本合理,具體操作上,建議要考慮人才的團隊性,應提供團隊人才引進的相應渠道。

澳門專才發展學會高俊輝會長:建議多收集申請中出現的問題,每年作為申請平台優化的參考依據,未來也可以考慮加入人工智能的功能,為申請平台提升效能。

群力智庫李永健常務理事:應提供即時回饋功能,並定期進行用戶滿意度調查,持續改進平台的運作。

2.特區政府人才引進計劃的具體內容如“申請要件”,是否有利於吸納不同地方人才來澳門?澳門本身的吸引力何在?未來需要優化或完善嗎?如有,請具體談談。

澳門立法會李良汪議員:對每個範疇引進的人才設定“申請要件”,能讓評審更具標準化及科學化,讓各地有意申請的人才能更清晰本澳發展定位及要求準則。

暨南大學澳門研究院院長葉農教授:特區政府的人才引進計劃有利於吸納不同地方人才來澳門,但問題的關鍵是澳門的吸引力到底有多大。

澳門專才發展學會高俊輝會長:澳門人才引進是否成功,不能只依靠政府,還需要澳門巿民團結一致,有共同的理念講好澳門故事,推廣引才進政策。

群力智庫李永健常務理事:更量化及透明“優秀人才”的評選標準,讓申請者能更了解是否合乎資格,每季公佈引進人才計劃的資料及行業分佈,讓市民、企業、人才三方對引進的進程有一定了解。

3.您認為是否應該設立檢討機制,並做出因應對策,以利於特區政府未來人才引進工作的開展?

澳門立法會李良汪議員:建議特區政府應設立定期檢視機制,因應社會實際發展情況,適時對相關制度作出檢討及調整,以持續優化計劃內涵,尤其應關注本澳是否具有足夠競爭力引進各範疇所需人才,帶領及推動本澳未來新產業發展。

暨南大學澳門研究院院長葉農教授:該人才引進系統,應該設立檢討機制。用於修正系統運行中存在的各種系統問題。

澳門專才發展學會高俊輝會長:設立檢討機制是必須的,政府也可定期收集申請者和巿民的意見,作為優化人才引進計劃的參考資料。

群力智庫李永健常務理事:建議當局定期追縱相關人才在澳門的工作狀況,以及審查公司背景,完善審查機制,確保他們對推動澳門經濟和社會有正面和實質的成效,助力四大產業的發展。

4.特區政府在引進人才的同時,當中更不可忽略的是本地人才的培養。你認為特區政府應如何吸引海外的澳門人才回流?澳門各界或專業社會團體應發揮怎樣的作用?

澳門立法會李良汪議員:一個地區要吸引並留住人才,當地完善的房屋、交通、醫療、教育等方面的政策,以及良好的社會環境必不可少,在此基礎上,更需要當地能提供機會予人才不斷向上流動。因此,政府應進一步創設有利條件,讓人才能加速回流,進而提升本地高端人才比例。

暨南大學澳門研究院院長葉農教授:澳門需要在克服阻力,統一認識方面進一步加強,還要發揮各個專業社團的影響力,去引進專業人才。

澳門專才發展學會高俊輝會長:據有關研究顯示,在外的澳門人才回流遇到的最大瓶頸,是澳門缺乏發展其專業的平台,不能發揮他們的專業能力。當特區的重點產業發展到有一定規模,相信能改善並吸引相關專業的澳門人才回流。

群力智庫李永健常務理事:政府應與相關院校的澳門學生會、校友會等取得緊密聯繫,並與本地企業合作,定期發佈澳門產業和就業的相關資訊及增加實習機會。

5.近年不同地方都在爭奪人才。您認為其他城市在吸引人才的計劃或策略方面,有哪些值得澳門未來參考的?

澳門立法會李良汪議員:建議當局可以在審批程序方面,參考鄰近地區的實際經驗,吸納相關政策當中適合本澳發展的內涵及理念,簡化繁雜流程。

暨南大學澳門研究院院長葉農教授:澳門需要充分看到自己的優勢和劣勢,不斷創設有利於人才的空間,包括生活上配套,才有可能吸引到真正的人才。

澳門專才發展學會高俊輝會長:澳門是微型經濟體,應有自己吸引人才的定位,初始階段不應與周邊的大型經濟體直接競爭人才,可充分利用粵港澳大灣區和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賦予的巨大發展潛力,作為國際與大灣區的平台,發揮自己的優勢,針對性吸引重點產業發展所需的人才。

群力智庫李永健常務理事:香港現有的人才引進政策眾多,優才、專才、高才及非本地畢業生留港等,人才引進的經驗和範圍都較澳門多,澳門可向香港借鏡。

今次的探討,各位嘉賓就澳門的引才細則提出了各自的觀點和建議,意見中肯,不乏精闢且具有實際意義的意見,大家都趨向同意:特區政府引進人才相關平台,其資訊相對清晰及詳細,程式基本合理,具有可操作性;並應設立定期檢視機制,因應社會實際發展情況,適時對相關制度作出檢討及調整。

綜合各位嘉賓的意見,本刊認為:吸引人才有兩大範疇,投資本地人才,使本地人才留下,其次才是吸引外來人才,主要是補充本地人才的不足。現時旅居外地的澳門居民當中不乏行業精英及專業人才,政府應進一步創設有利條件,讓人才能加速回流,在“引才”的同時,亦注意提升本地高端人才的比例。贊同特區政府的人才引進政策,其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強,產業和人才發展環境也需要優化。

一個地區要吸引並留住人才,當地完善的房屋、交通、醫療、教育等必不可少。面對世界各地以及鄰近地區吸引人才措施,澳門需充分看到自己在“引才大戰”中的優勢和劣勢,不斷提高自身的吸引力及優勢,創設更好的引才配套措施,才有可能吸引到真正的人才。與此同時,建議特區政府定期收集申請者和巿民的意見,作為優化人才引進計劃的參考資料。引進人才是全社會的事,還可以發揮澳門專業社團的影響力,去引進專業人才,社會各界應共同努力,共同承擔起引進人才的責任,為本澳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

猜你喜欢

機制計劃專業
新文科背景下翻譯技術與本地化管理微專業建設實踐
基于否定范畴标记的陈述类宾语句整合机制研究
新时代组团式职教援疆“校包系”机制的探索
明代後期國家決策機制研究*
《2018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發佈就業軌跡發生哪些變化?
名氣可用用在哪裡?
「熔斷」被「熔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