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晨读暮诵:“1+X童谣诵读”助力阅读启蒙

2023-09-19戴云萍

新教师 2023年8期
关键词:窗花童谣识字

戴云萍

【摘 要】根据一年级新生的认知、身心特点以及语文教材编排特点,浙江省海宁市实验小学在一年级上学期开设了“1+X童谣诵读”幼小衔接课程,助力阅读启蒙,激发一年级新生的阅读兴趣。

【关键词】晨读暮诵 1+X童谣诵读 阅读启蒙

一年級学生刚刚入学,还不具备识字和阅读基础,独立阅读还比较困难。童谣的内容浅显易懂,生动有趣,节奏简洁明快,朗朗上口。根据学生的认知、身心特点和语文教材编排特点,我校在一年级上学期开设了“1+X童谣诵读”幼小衔接课程,结合教材“1”,选取了大量“X”有趣味的童谣,让学生在晨间和课后服务时间反复诵读。同时,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做好“1+X童谣”的阅读指导,助力阅读启蒙。

一、课程内容

“1+X童谣诵读”课程实施时间主要是:一年级上学期学生早晨到校后至学校正常教学活动开始前的10~15分钟(早读);课后服务轮到语文教师进班级开展学科作业指导的时间,约30分钟;“和大人一起读”阅读指导课。主要以听读、素读、演读等形式来进行诵读。本课程要达成的目标是:(1)让学生在每天的出声朗读中不知不觉地熟知文字的音、形、义,认识汉字,逐渐扫除阅读障碍。(2)拓宽学生的阅读面,丰富语言,提升语感,从而达成“喜欢阅读,感受阅读乐趣”的教学目标。(3)让学生在有节奏、有韵味的诵读中感受文字的趣味,感受阅读的快乐,逐渐爱上纸质书籍。

二、典型做法

(一)多元朗读,诵读形式多情趣

在“1+X童谣诵读”课程实施中,教师根据童谣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朗读,让学生感受到童谣是有鲜活生命力的音符。诵中玩、读中学,让诵读活动有情有趣,播下学生爱阅读的种子。

1. 听读——“趣”之萌发。初入学的一年级学生由于识字量、阅读兴趣、阅读经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听读仍是最受欢迎的阅读形式。“晨读暮诵”先从听教师或提前识字的学生的读开始。

开学第一周“我上学啦”的童谣就用听读的形式展开。晨间,学生听教师读《小学语文读本》上册第一单元童谣《蜗牛上学》。教师领读一句,学生手指点着读本跟读,两三遍跟读下来,学生就能点着读本上的童谣有模有样地读了。到了晚托班的时候,学生就能自己读《蜗牛上学》了。第二天早晨,学生就会迫不及待地要求教师教下一首童谣。

2. 素读——“趣”之感受。古代私塾的“素读”,不追求讲解的精深透彻,学生有足够的诵读时间,在反复的朗读中自悟自得。每个汉字都置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生在大量的诵读中不知不觉地熟知了汉字的音、形、义,无须独立识字。这种方法对一年级诵读非常适用。

一首童谣的诵读可以先让学生自由读,读正确、流利。接着,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朗读方式(开火车读、同桌合作读、男女生比赛读、和好朋友一起读)来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听别人读的时候,“金手指”动起来,一字一行点着看。学生在素读的过程中反复读反复看,不知不觉中与拼音、生字词反复见面,积累了字词,提升了语感。

3. 演读——“趣”之展示。在诵读童谣时,教师带着学生在欢快的韵律中演一演、动一动,既可以调节学生的学习状态,又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比如,问答式的童谣《比尾巴》《谁会飞》,传统节日的童谣《剪窗花》,等等,富有节奏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边读边打节奏,如轻拍桌面、拍手、跺脚,也可以同桌两人互相击掌打节奏诵读。诵读《小白兔》《放鞭炮》等童谣时,学生边读边做动作,蹦蹦跳跳,十分喜欢。诵读《说话》等童谣时,学生模仿动物的叫声,猜猜是什么动物来了。学生在玩中感受到阅读带来的乐趣,唤起了他们读更多文本的积极性。

(二)研磨课例,诵读方法巧指导

为了更好地进行“1+X童谣诵读”课程教学实践,围绕一年级上册中的“和大人一起读·《剪窗花》”进行课例研讨。一年级的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还比较弱,需要大人更多地帮助和指导。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安排了以下4个教学板块,来体现“1+X童谣诵读”幼小衔接课程的教学策略。

1. 多种形式,朗读童谣——诵读有趣。童谣富有节奏,读出节奏会让学生产生一种愉悦感,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爱上诵读。本节课,教师让学生形式多样地读,从跟着“小老师”读准、读通,到师生对读、生生互相拍手读,再到配上欢快喜庆的音乐读。在反复的诵读中,学生已经能将这首童谣熟记于心,基本能背诵下来了。在手指点着读的时候,一些汉字反复见面,不知不觉中,学生就认识了高频率出现的汉字。这样的诵读活动设计,充分彰显了童谣趣味性强、易读易诵的特点,学生的童真童趣得以呵护。

2. 走近传统,了解寓意——体悟有法。童谣的教学过程,是潜移默化地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读《剪窗花》这样的童谣,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体会文字内容的美感。在引导学生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点上,教师安排了以下环节:看视频,简单了解春节贴窗花传统的由来与历史,对剪窗花艺术有初步的印象;了解不同窗花的寓意,明白人们不只是剪窗花,而是剪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了解这种文化为何能代代相传;通过联系生活理解“对”字的含义,学会用量词“对”。在引导学生体悟的过程中,也指导学生圈一圈窗花的名字,初步渗透读书的方法。

3. 补充童谣,鼓励朗读——拓展有据。识字教学在拼音教学的前面是统编语文教材编排的一大亮点。拼音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一些枯燥的,而童谣的诵读能吸引一年级学生朗读的兴趣。课堂上结合春节的传统习俗,还拓展了《放鞭炮》这首有趣味的童谣进行诵读。“小老师”领读、学生自主读、教师配动作范读、配上欢快的音乐表演读,学生兴趣盎然。学生在诵读中初步了解了哪些是表示声音的词。课堂上适当的拓展,让语文阅读教学更高效。一年级童谣“1+X”的课堂诵读模式,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在反复诵读中让学生积累语言,提升语感。

4. 赠送礼物,课外延伸——实践有质。一、二年级的学生不能布置纸笔化作业,因此语文作业最重要的一项就是朗读与背诵,在诵读中积累。在这节课最后,设计了“送礼物”的活动,将窗花和另外两首与“春节”相关的童谣送给学生,让学生把“礼物”带回家,“和家人一起读”童谣。“礼物”延续学生对童谣和窗花的兴趣,邀请大人一起读童谣,让学生读有所依,有交流分享的对象。这节课后,学生读了很多与春节有关的童谣,了解了与春节有关的文化。

三、实践成果

通过一年级阅读启蒙实践,我们发现,在一年级上学期开展“1+X童谣诵读”课程,是行之有效的幼小衔接阅读启蒙活动,实践成果主要体现在:(1)初入学学生晨间有书读。虽然才刚刚开学,但因为有童谣诵读,一年级的教室里也书声琅琅,学生读得非常投入。(2)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拼读和识字能力。学生在大量的诵读中不知不觉地熟知了汉字的音、形、义,认识了大量的汉字。(3)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相比之前没有开展“1+X童谣诵读”课程,学生独立阅读的时间大大提前了,学生读纸质书的兴趣也被提早激发出来了。

实践表明,一年级新生的阅读启蒙从阅读有趣味的童谣开始,可以让学生在有节奏、有韵味的诵读中感受到文字的趣味,感受到阅读的快乐。低年级教师通过整理教材童谣,适度拓展课外童谣来展开有效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晨读暮诵中感受节奏美、语言美、文化美,让学生在童谣世界中开启快乐阅读之旅。

(作者单位:浙江省海宁市实验小学 本专辑责任编辑:庄严)

猜你喜欢

窗花童谣识字
剪一朵窗花
童谣里的童年
剪窗花
快乐童谣
识字
剪窗花
识字儿歌
识字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