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修齐治平、关注当下的政治智慧(十一):善于学习,终身学习(下)

2023-09-18王杰

月读 2023年9期
关键词:总书记领导干部

王杰

三、领导干部学好传统文化 做好“两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做出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论断,为我们学好传统文化指明了方向。

领导干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启迪智慧、净化心灵、激励精神。学习传统文化既是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思想灵魂升华的过程。古人倡导温、良、谦、恭、让,仁、义、礼、智、信,《弟子规》中说“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之”,就是教导人们与人交往中要平等仁和,时常要与仁德的人亲近,向他们学习。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贯彻到我们的生活中、工作中,落实到一言一行和灵魂深处,促进邻里和睦、家庭和谐,做到孝敬父母、爱岗敬业、诚实守信、谨言慎行。

领导干部要“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若被重用,就要担当重任,有所作为;若暂时没有重要的岗位发挥才干时,也不能就此沉沦,而是要不断完善自己,修身养性。不论得意失意,都要修其身,精其业,善其事,做到恪尽职守、克己奉公。不仅要谨记“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的修身古训,更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领导干部要善于抽出时间来学习传统文化。董遇是汉末三国时期的大学问家,史书记载他“性质讷而好学”。他曾经和哥哥董季中捡拾野稻卖钱维持生计,每次总是携带着书籍,一有空闲,就拿出来诵读。哥哥嘲笑他,但董遇依旧读书如故。董遇对《老子》《左传》深有研究,并且有著作发表。有人向他求教,他说先把书读一百遍吧,又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求学的人苦恼地反问,您说得有道理,只是苦于没有时间啊。董遇告诉对方,我们应该利用“三余”的时间,什么是“三余”时间呢?冬天是一年的剩余,夜晚是白天的剩余,雨天是晴天的剩余。只要用好了這“三余”时间,也就有时间读书了。

提到董遇的“三余”读书法,便不能不说欧阳修的“三上”写作法。欧阳修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又是当时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也是成就卓著的史学家、学者。欧阳修在《归田录》中记述,他一生所写的文章,多在“三上”,也就是马上、枕上、厕上。外出骑马时,睡觉休息时,内急如厕时,三个地方,三种时间,一个人清静自在,确实适合思考写作。虽然时间零碎,但是聚沙成塔,长期坚持,也是不小的收获。其实,欧阳修惜时的“三上”写作法来自于上司钱惟演的启发。当年欧阳修考中进士后,在洛阳充任留守推官,颇受上司钱惟演的青睐,私下里二人多有交往。钱惟演曾多次对欧阳修说,平生唯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正是钱惟演手不释卷的嗜好影响并启发了欧阳修,由此诞生了欧式“三上”写作法,也为欧阳修日后在文坛的崛起注入了力量。这里讲的是要合理利用时间,专注于读书学习。

有人事务繁忙,经常认为没有时间学习,其实,时间都是挤出来的,关键在于是否有决心。东晋名将陶侃曾作为联军主帅平定苏峻之乱,为稳定东晋政权立下赫赫战功;他治下的荆州,史称“路不拾遗”。其实,陶侃幼时非常贪玩,不愿用功读书,母亲很是着急。一天下大雨,陶侃没有去读书,就在母亲的织布机旁玩耍。母亲命他背书,当背到“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的时候,母亲问他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他却解释不出来。母亲告诉他,光阴就像射出去的箭一样快,日月就如纺织机上梭的速度一样快。你现在读书不用心,日子就这么过去了,岂不是很可惜?陶侃听后,大为惭愧,从此奋发苦读。陶侃为官后,依旧勤勤恳恳。军中府中众多的事情,他自上而下去检查管理,没有遗漏,不曾有片刻清闲。他常对人说:“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陶侃在广州,闲时总是在早上把一百块砖运到书房的外边,傍晚又把它们运回书房里。别人问他这样做的缘故,他回答说,我正在致力于收复中原失地,过分悠闲安逸,唯恐难担大任。陶侃就是这样珍惜光阴、劳其筋骨以励其志。

中华民族推崇的人生理想,是追求有所作为;看重的立身之本,是真才实学;认定的成才之路,是发愤学习。中国人重视读书、勤奋好学,已成为世代相传的优良传统。中国民间有许多关于学习的格言,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活到老,学到老”等,也流传着很多古人珍惜时间、发愤苦读的故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作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论断;他在考察三苏祠时指出,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我们要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坚定文化自信,广泛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我们既不能封闭僵化,更不能一切以外国的东西为圭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四、我们要靠学习开辟中国的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就是一部创造性学习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这是因为我们的人民是历来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人民,我们的党产生于这样的人民中间。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从实践起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要坚持学习,并围绕为什么学、学什么、向谁学、怎样学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阐释,为领导干部增强本领、做好工作、走向未来指明了方向。

我们要做学习型的领导干部,这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迫切需要。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以学习立党、兴党、强党。从延安整风运动时“改造我们的学习”,到新中国成立之初“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从改革开放后“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到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我们的党始终把加强学习作为关系革命、建设、改革、发展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任务来抓。习近平总书记用蓄电池来比喻持续不断学习的重要性:“现代人才学中有一个理论叫做‘蓄电池理论’,认为人的一生只充一次电的时代已经过去,只有成为一块高效蓄电池,进行不间断的、持续的充电,才能不间断地、持续地释放能量。”一个人是这样,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政党也是这样。正是基于对时代发展趋势的深刻认识和对自身使命的清醒把握,中国共产党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以更好地担负起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中国要永远做一个学习大国。”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既是着眼全局和长远作出的重要战略论断,又是在全面深化改革新阶段对举国上下提出的郑重要求。落实这一要求,需要全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尤其需要领导干部做勤奋学习、善于学习的领跑者。

领导干部提升思想境界、锤炼道德品行,要靠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不可撼动的理想信念,转化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领导干部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就必须加强学习,学以修身立志,重视道德、崇尚修德,不断修炼道德操守和提升道德境界,才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重大困难和严峻挑战,进而推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领导干部群体,往往被视为学习的引领者。当今,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领导干部如果不能掌握较强的学习能力,很快就会被时代所淘汰,更遑论成为引领者。

领导干部克服本领恐慌、提高能力水平,要靠学习。习近平總书记始终把学习作为增强本领、开阔眼界的重要途径,强调“到了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必须学习一辈子,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矛盾新问题层出不穷,知识和能力储备不足,为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我们要更加崇尚学习,针对现实状况积极改造和深化学习任务,增强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大踏步跟上时代潮流,以适应新时代事业发展的要求。

领导干部要做全面学习的模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学习应该是全面的、系统的、富有探索精神的,既要抓住学习重点,也要注意拓展学习领域”。我们首先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凝心聚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我们必须深入学习,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坚持正确前进方向,科学把握发展规律,牢牢赢得历史主动。第二,要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这是领导干部开展工作要做的基本准备,也是很重要的政治素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是党的理论、意志、主张在治党治国、执政理政上的具体体现。作为领导干部必须始终保持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热情,坚决贯彻落实党治国理政的路线方针政策,做到不打折扣、不流于形式、不疲于应付,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真正落地生根,惠及人民;必须把依法治国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知法懂法尊法用法,把党和国家工作真正纳入法治化的轨道上来运行,通过法律制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来解决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和矛盾。第三,领导干部还要善于从历史中汲取更多精神营养。习近平

总书记经常引用经典,讲述历史故事,强调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和了解历史,不仅可以拓宽知识面,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而且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社会活动规律,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历史知识丰富了,眼界和胸襟就可以大为开阔,精神境界就可以大为提高,思维层次和能力水平就可以提升到一个新境界。第四,领导干部要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复合化。现代社会是知识社会,知识更新迭代速度越来越快,各类知识体量爆炸式增长。如果我们不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知识素养,不自觉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不主动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视野,就没有办法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我们要结合工作需要来学习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社会、科技、军事、外交等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化、专业化水平。第五,领导干部要学习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提供了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涵养和培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和崇高价值追求,中华民族饱尝艰辛而愈加团结,千锤百炼而愈加坚强。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要学习好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古为今用,厚植文化自信,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继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铸魂。

领导干部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专家学者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学习全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来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书本学习,让读书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扬‘挤’和‘钻’的精神,多读书、读好书,从书本中汲取智慧和营养”“学习理论最有效的办法是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强读强记,常学常新”。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向实践学习,不能像战国赵括“纸上谈兵”、两晋学士“虚谈废务”,而要倡导实干,反对空谈,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练、增长本领。实践出真知,实践长真才。我们要把实践作为增长才干的根本途径,发扬实干苦干精神,坚持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做到学、思、用贯通,实现知、信、行统一。向人民群众学习,只有和群众结合的学习,才能把学习的水分蒸发掉。这就要求我们要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向群众问计,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增长智慧。向专家学者学习,专家学者是各自领域出色的行家里手,对知识、对技术掌握得比较多,对自然、对社会了解得比较深,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做领导干部的必须要主动同专家学者打交道、交朋友,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向国外有益经验学习,虚心向世界各国人民学习,中华民族历来富有包容性,善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

我们正在意气风发地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我们必须更加善于学习,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在细照笃行中不断修炼自我,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我们必须紧密结合新时代新实践,紧密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用大学习增长大智慧,用大学习推动大发展,用大学习开创大事业,只有这样,才能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才能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实学研究会会长〕

猜你喜欢

总书记领导干部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2016重要领导变更
总书记的告诚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